不论是北上还是南下的商船都需经过宿州入汴水。
而根据李元瑷的要求,在雨水不足的时节,进减水闸当续根据水量多寡来调控开闸关闸次数。
以往商船遇到闭闸期间,只能乖乖的等候。
可袁公瑜却想出了一个收取开闸费用,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给足数额,即可开闸通行。
本来这少雨时节水量的多寡不可控制,地方官员需凭借自己的判断来开闸闭闸。
这也就存在了一个制度上的盲点。
什么时候开闸,什么时候闭闸,由第一把手一言而决。
即便水位不足,袁公瑜亦可说足,到了应当泄水的时候,他也可以说时候未到。
左右都掌控在袁公瑜的手上。
袁公瑜也不贪墨,将所得钱财都视为豪商资助,投入宿州建设,开垦荒田,鼓励生产,将宿州经济搞的蒸蒸日上。
政绩表上,连年获得题名,地方百姓也将之视为父母官。
如此也无人嚼他舌羹。
直到永徽三年,六月梅雨季节,连续二十余天的雨,伴随着堤坝的倒塌,洪水席卷了江淮大地。
洪水并不大,不是摧枯拉朽的那种,并没有造成多少伤亡。
但过剩的雨水无法排泄,开始涌入田地,涌入村镇。
百姓只能于慌乱间逃往高处避难,他们站在高处,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园,看着自己的田地一点一点的为洪水淹没
淮南一地,万顷良田遭受水患,数十万百姓受水灾影响无家可归,缺衣少食。
淮南水灾传入京师,京师震恐,流言蜚语,不胫而走。
李治即位以后,饱受灾祸之苦,一次比一次严重。
地震、旱灾、蝗灾、火灾、塌方大大小小接憧而来。
淮南这次水灾受灾面积之大,受灾人数之广,自大唐立国以来,绝无仅有。
这日,李治召集大臣商议如何赈灾一事。
黄门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宇节上书道:“陛下,臣以为如何赈灾乃后话,眼下当务之急,并非是赈灾,而是安抚民心。”
李治向来温和的脸上,透着几分凝重,说道:“那依宇爱卿之意,应当如何?”
宇节一字一句道:“陛下,而今天下灾祸不决,四方人心惶惶,皆恐再临灾祸。陛下当为百姓乞告上苍,以安民心!”
李治面色铁青,森然道:“宇爱卿可是认为这天灾乃朕失德所致?”
宇节忙道:“臣不敢,只是唯有此法,方可稳固民望。陛下乃天子,理当做出表率。”
李治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朕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懈怠,自问无愧于心,何错之有?宇节你身为国相,面对天灾不思对策,却将罪责归于朕一人,作何道理?是朕的错,朕认,不是朕的错,谁也别想逼朕。”
他横了宇节一眼,甩袖而走。
回到后殿,李治怒气未平,但脸上已经不怎么看得出来了,他没有与任何人商议,直接动笔写圣旨,命吴王李元瑷全权负责淮南水灾的赈济工作,给予随机应变之权。
在这关键时候,他很清楚,庙堂上的所有人都靠不住。
可信的,威望不足,威望足够的,又不可信。
唯有江南李元瑷一人,可以担此重任。
他相信自己的这旨意长孙无忌一定会同意的,赈灾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教给声望日渐恢宏的李元瑷最是合适不过了。
圣旨拟定,李治让人传给中书省盖印。
做好这一切,李治森然的来了一句:“将许敬宗叫来。”
第288章 惊闻水患
当淮南水患传到李元瑷耳中的时候,他并不在杭州,而是泉州。
现今的泉州已经大变样,随着海运的通行,东南亚诸国商人已经开始在泉州开店入驻,倭国、百济、新罗的商人亦随着航线的确认,安全系数的提高,往来于两地港口。
这经济利益的提升,自然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向泉州搬迁,以图更好的发展。
就如李元瑷说的,有些顽固的不愿意迁徙,固执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必强求。
这时机一到,他们是不得不搬,而且还会悔不当初。
李元瑷设计泉州的时候是根据后世的居住理念设计的,医馆、学堂、市场、住宿一环连着一环,住的要多舒适有多舒适。只要有人就根本不愁入住。
原来搬迁,住房朝廷有补贴,现在条件差一点根本就没有资格进市中心。
这经济的发展说难不难,说简单又很简单。
只要经济好,有足够的就业空间,自然会有人闻风而来。有人就有发展的价值,也有经济基础,环环相扣。
依托海运,泉州已经成为了大唐最大的经济港口,税收冠绝江南,比之现今的苏州都略胜一筹。
主要还是李元瑷把棉花种子分享出去了。
这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棉花的利益已经为大唐诸地知晓。
江南不可能长期垄断,江南已经吃饱了红利,也该让利给其他地方。
苏湖这风水宝地真全用来种棉花,朝廷非急眼不可。
这失去了棉花的垄断,经济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
这些也都在预料之中的,早在五年前,李元瑷、刘仁轨就料到有此一招,事先做了准备。
以苏绣为底,缝制高档棉衣,棉被,甚至新婚衣被,形成一套产业。
即便将棉花种子分出去,大部分还是给苏州商人回收。
无法垄断固然给苏州照成了一定的损失,却便利了天下人,苏州的纺织业开始撑起了半片天,经济行事并未受到影响。
李元瑷离开杭州是为了迎接真腊国的驸马巴法瓦尔曼。
与华夏传子不传女的习俗不同,真腊国对于王位的继承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女儿、女婿只要是直系亲人都有继承的权力。
驸马巴法瓦尔曼在真腊国是出名的仁德之主,公认的下任真腊国国王。
自从大唐与真腊国签订粮食贸易往来以后,两国的关系直线上升,进入了蜜月期。
真腊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旱三季,没有春夏秋冬之分。
这独特的环境,加上湄南河沿岸土地丰饶,让真腊国拥有一切成为农业大国的条件。
只是这个时候的真腊人口不足,粮食需求不大,白瞎了如此风水宝地。
自从大唐开海成功,加深了与东南亚各国往来,真腊国的大米立时驰名江南。
面对大唐似乎无上限的采购大米,真腊国经济成倍增长,开始大肆鼓舞百姓耕种,以向大唐出口粮食,换取各种奢靡的生活用品。
巴法瓦尔曼负责与李元瑷做友好往来,近年来时常跨海而来,名义上是交流感情,实际上却是吃喝玩乐来的。
真腊除了大米有着先天性的气候优势,其他哪里比得及大唐?
真腊的大米为进口,为大唐减去了不少的粮食压力。
尤其是李治即位后,便如走了霉运般,年年皆有大小天灾。
朝廷又是免税,又是赈灾,若无真腊大米的支持,粮食供给将会出现问题。
李元瑷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陈硕真会造反。
尽管李治即位,以休养生息为主,可连年天灾还是给朝廷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历史上的江南的情况自然更加恶劣。
故而对于巴法瓦尔曼,每次他来江南,李元瑷都亲自迎接作陪。
这种能够双赢的邦交,值得用心维护。
见巴法瓦尔曼撑着伞的身影出现在船头,李元瑷大笑道:“瓦尔曼驸马说好八月一起到秦淮”他忽然瞧见巴法瓦尔曼身旁多了一位穿金戴银的拥有小麦色肌肤的女子,立马道:“草场打马球的,怎么迟了几日?”
巴法瓦尔曼高声回应道:“我夫人也想看一看大唐盛世,故来晚了,还望恕罪。”
李元瑷从他的语气里听到了一丝丝的感动,哑然失笑,估计是这位妻管严每年都要过境三四次,已经引起自己老婆怀疑。
官船靠岸。
巴法瓦尔曼与真腊公主一并上前行礼。
“见过吴王!”
李元瑷是天朝上国的亲王,地位等同藩属国国王,在巴法瓦尔曼没有当上真腊国王之前,地位都要底李元瑷一阶。
“驸马、公主无需多礼!”李元瑷看着真腊公主,笑赞道:“多次听驸马说起他夫人是真腊国的明珠,原先孤还不信。真要有那么漂亮的夫人,还会来江南跟我们一群大老爷们打马球?今日见到真人,才知道驸马所言不虚。”
真腊公主听得满心欢喜,给了巴法瓦尔曼一个算你识相的表情。
巴法瓦尔曼背着真腊公主,深深的对着李元瑷作揖行礼。
李元瑷很利索了推掉了他们原来的行程,说道:“来江南焉有不观钱塘潮的道理?马球可以延期,这钱塘潮可过时不候。”
现在的钱塘潮可不是之前。
撼海大堤竣工以后,成功抵挡了八月大潮。
现在观潮不必躲在山上,而是站在大堤上近距离观看。
亲眼见汹涌的浪潮迎面扑来,然后激起万千水花,水珠如雨点打落身上,那感觉滋味远不是在高处远观能够相提并论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