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双江公为什么与松江督战的原因之一,也是我为什么一定要迁居的理由。”
陆氏思索片刻后点头道:“好,我们走,去杭州?”
“不错,杭州那边侄儿已经安排好,人手、宅院都不缺。”钱渊起身慢慢踱了几步,“实在不行就沿富春江入新安江去徽州府寻叔父大人,倭寇侵袭徽州府的可能性不大。”
看了眼担忧的陆氏,钱渊继续说:“孙家咱们管不了,但陆家必须一起走,侄儿已经交代过与成,老大人那边侄儿去说。”
陆氏抿嘴笑了笑,“如果父亲不同意就多劝劝,可别绑了去。”
“呵呵,呵呵。”钱渊干笑几声瞪了眼一旁的李四,八成是这货透出来的。
脚步顿了顿,钱渊抿了抿嘴唇,看了眼谭氏,低头道:“不过,儿子要留在松江。”
“什么!”陆氏拍案而起,“渊哥儿,你说什么!”
“母亲!”钱渊一个箭步窜上去扶住摇摇欲坠的谭氏,“放心,孩儿并无危险,只是……”
“只是什么……”谭氏一把死死拽住儿子的衣袖。
“双江公南下没带什么人,召孩儿管理文书为其参赞。”钱渊轻声道:“母亲,这是好事啊。”
“什么好事!”陆氏气得柳眉倒竖,“我倒要问问聂豹,强召尚未满二十的生员随军,这是哪来的规矩!”
呃,陆氏真的是被气得不轻,都直呼其名了,不说聂豹以前是华亭知县,如今身居高位,要知道还是她夫君钱铮的恩师呢。
“侄儿是自愿的。”钱渊轻笑道。
“渊哥儿……”
“叔母忘了吗?”钱渊双手负于身后,缓缓道:“震川公赞兼有气节,文衡山赞身负奇才,入双江公账下护卫乡梓难道不是责无旁贷吗?”
“如果侄儿不肯留下,何来的气节呢?”
“但但……”陆氏脱口而出,“去年那时节,松江的倭寇还没这般猖獗!”
钱渊笑了,这个答案在他的预料之中,在没有太大危险的前提下,叔母希望他能保全气节,但如今这般危险,却希望他能保全自身。
钱渊不是个会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做决定的人,但如果一旦下定决心,很少有更改的念头。
虽然心里隐隐猜测聂豹将自己召入账下内有隐情,但半融入这个时代的钱渊愿意。
这种情绪来自于钱渊对自身的信心,来自于崇德县内和唐顺之的一席夜谈,也来自于这一路从嘉兴到苏州再到松江上的所见所闻。
穿越的蝴蝶扇动的风暴让这个时代发生了扭曲,钱渊不知道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但至少两任浙江巡抚的愚蠢,谭伦、俞大猷的重伤让他担心这种变化会让时局沦向深渊。
钱渊希望能做些什么,来安抚体内乱撞的血液,来安抚一个穿越者惶恐不安的情绪。
“这不是理由。”钱渊摇摇头,“双江公人还在山东,就已经飞书至嘉兴,此事已成定局。”
谭氏从小妹怀里挣扎起来,咬着牙道:“那我也不走!”
钱渊笑了笑,缓缓双膝跪下,轻声道:“母亲也不走,儿子心有所念,处事犹豫不决,反而会坏事,母亲安全,儿子才能放手。”
“俞大猷调任吴淞总兵,董振邦兼任吴淞副总兵,儿子在双江公身侧,并不会亲身犯险。”
“倭寇之残忍暴虐人不忍言,仅嘉兴一府就有六镇被屠,生民哀嚎,尸骨遍野,村村无人烟,无犬吠,父丧子,儿丧母,夫妻诀别……”
“儿子也惜命,但有的事需要去做,有的责任必须背负……”
“儿子没有建功立业的希翼,没有青云直上的念头,但总要做些什么……”
谭氏呆呆的看着跪在面前的儿子,他脸上还没蓄须,他皮肤有些粗糙,但眼神坚定,面容坚毅。
半响后,谭氏抱着钱渊嚎啕大哭。
哭声远远传出去,守在外院门口的杨文轻轻叹了口气,握着刀柄的手愈发用力。
第113章 卷入
一个普通人,总是需要一些或畏惧,或尊敬,或敬仰,或崇拜的目标的。
钱渊尊敬亲身上阵的当代大家唐顺之,敬仰伤势未愈向着倭寇前进的俞大猷,内心深处崇拜那个选择松江的聂豹。
但钱渊畏惧的只有一个人,陆树声。
当然了,这种畏惧的情绪中也夹杂着尊敬……不过,第二天一早上门的钱渊心里并没有后一种情绪。
“真是了不起啊,都说华亭钱氏再出英杰,都说华亭钱氏诗书传家,却适时出了个精通兵法的……”
“天地君亲师都不管不顾了,你还有脸上门来!?”
端坐在太师椅上的陆树声明显准备的很充分,训斥的话一句接着一句从无停歇,甚至他手边还沏了一杯茶以备润喉。
昨天听到叔母那调侃,钱渊就知道今天肯定要挨一顿训斥……但直到今天早上,留守的李四才小声告诉他,倭寇还没攻松江之前,家里两个护院已经准备对陆树声下手了。
到底还是没下手,因为被陆树声提前发现了……看到准备好的绳索和马车,老头被气得七窍生烟。
整整三刻钟,被训得面如土色的钱渊才找到机会插嘴。
“老大人,迁居杭州……”
“又想着逃命?”陆树声冷笑道。
“我不走。”
“嗯?”陆树声脸色缓和下来,仔细打量了钱渊几眼,“什么意思?”
“双江公召晚辈随军整理文书。”
陆树声捋着白须连连点头,“老夫听人说过,你在崇德县总理内政,出谋划策……倒是有这个资格。”
钱渊轻声道:“但家人要迁居杭州避难……至少两三年内,松江必是四战之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看了眼旁边的陆树德,钱渊继续说:“陆家男丁两人,至今无子嗣,老大人于心何忍?”
“如果老夫不肯呢?”
钱渊咽了口唾沫没吭声。
“还是要把老夫绑去?”陆树声火气还没消,“真是有能耐,都说你在崇德县杀戮决断,搜捕奸细,坚拒乡民入城,这一套玩到自家人头上来了!”
“兄长,渊哥是好意嘛。”被钱渊瞪了好几眼的陆树德小心翼翼劝道:“大不了……给他多出几个题……额,多出几个无情搭嘛。”
钱渊眼睛都瞪圆了,特么的,这就是你说的想好的劝慰?
“这倒是。”陆树声看钱渊那表情登时拍拍桌案道:“明年你要乡试,以后就一天六道题吧,就算随军也总找得到时间写的。”
钱渊故意犹豫片刻后才勉强点头应下,总要让这老头出口气吧,再说了,言下之意是答应迁居一事了。
看事情已经谈定,陆树德咳嗽几声,小声说:“兄长,渊哥儿那些族人也……”
“对了,还有件事。”陆树声突然开口打断道:“五日前,张家女眷来访,聊起了渊哥儿你……”
“张家女眷?”钱渊眨眨眼示意没听懂。
“华亭张氏也算是本地大家,当年简庵公是正统十三年进士……此人即张蓥。”陆树声详细解释道:“后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弘治二年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
钱渊又眨眨眼,这是看中了我要联姻?
陆树声继续说:“张蓥有一孙女,因连续为祖父、祖母、母亲守孝,直到十九岁尚未成亲,后来嫁与本县人为续弦。”
钱渊眯起眼缓缓问道:“徐?”
“不错。”陆树声平静的看着钱渊,“她就是徐华亭如今的正妻,五日前来访的是其弟妹。”
钱渊垂下头掩饰试图掩饰眼中的寒意,“其弟妹可有女儿?”
“没有。”陆树声慢悠悠道:“倒是徐华亭那位正妻生两子一女,两子分别是十岁、四岁,其女今年应是十三岁,据说尚未定亲。”
说的不能再明白了,陆树德脱口而出,“徐家看中渊哥?这等暴发户!”
但陆树声和钱渊都没说话,书房内陷入一片寂静。
陆树声考虑的是自己女婿钱铮,在他看来,这是徐阶再一次拉拢钱铮的手段,只不过如今徐阶在朝中是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即使这次东南事败也很难真正影响其地位,有必要吗?
但钱渊心里想的就复杂多了,这些勾心斗角的事他不喜欢,但也并不陌生。
良久的沉默后,钱渊艰难开口,声音干涩沙哑,“双江公召我随军……”
“之前在苏州拜见双江公时,南下浙江督战的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待我颇为亲厚……”
钱渊的手不由自主的摸了摸悬在腰间的那枚玉佩,这是临别时赵文华所赠,触手温润,价值不菲。
书房内再次陷入寂静,年幼的陆树德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一脸的茫然。
聂豹召钱渊随军,赵文华对其亲厚,徐阶有联姻之意,很明显,这三件几乎同时发生的事必然有关联,离开朝廷近三年的陆树声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他也没弄懂其中的关联。
陆树声摸不着头脑,但身处其中的钱渊是清楚的,至少清楚其中一部分。
这是钱渊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他愿意为东南抗倭献一把力,但他绝不希望卷入明朝两百多年最为诡异的朝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