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只略略几句话就将事情看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见微知著啊!
  更关键的是,这个少年郎有着光明磊落的一面。
  聂豹心里很清楚,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心思,才能在朝中立足,才可能爬到最高处。
  一念及此,聂豹起了爱才之心,“你叔父是老夫门下弟子,听说你尚未有字?”
  “是。”钱渊拱手行礼,“请双江公赐字。”
  “渊者,深水也,亦寓意厚者。”聂豹略一思索,“虽然年纪尚轻,但身负奇才厚积薄发,又触类旁通见识广博,展博,如何?”
  钱渊霍然起身,咽了口唾沫,往后退了两步。
  别闹!
  以后人家叫我展博……钱渊脑海中闪现一个敦厚或者说是傻乎乎的形象。
  “嗯?”
  “能换吗?”
  “不喜欢?”聂豹诧异道:“那……展才如何?”
  “这个好!”钱渊一口咬定,伸手抹了把额头上渗出的汗水。


第111章 扩军
  华亭县。
  古怪的氛围在状元巷里弥漫,聚在一起钱氏族人时不时低声窃语,来往路人对视一眼往往会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那位传言中失陷在嘉兴府的钱家少年郎具体做了什么,大部分人其实都不甚明了,但他们都知道,那个人没有死,而且又得了个彩头。
  上次赞许钱渊的是大儒震川公,这次提笔写下铭记的是“吴中四大才子”硕果仅存的文衡山。
  最关键的是,朝廷封赏谭氏七品孺人,除了其子钱渊外,不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即使如此,钱氏一族仍然无动于衷,在这个时代中,家族的含义绝不是后世能比拟的,即使是他们理亏。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蠢货。
  “别说是借,就算是要两块砚台又怎么了?”钱母樊氏强作镇定,“七品孺人,华亭县也不稀罕!”
  “除了钱锐钱铮两兄弟,你倒是在族里找个有品级的给我看看。”钱钟不屑道:“借……你说是借,别人未必这么看!”
  “那几个族老顶在前面,咱么怕什么……”樊氏低声说:“那套红木家具就在长房老三手上,两块砚台那是小事。”
  钱钟是鹤滩公最小的孙子,自小读书不成器,也不愿意操持庶业,更不愿意外出经商,但他常年在街面上厮混,和人打得交道多了,看人颇有几分心得。
  “都说渊哥儿性子变了,温润如玉……狗屁!”钱钟冷笑道:“原来嘴上不饶人,现在是手上不饶人,性子比以前更是阴冷,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这厮在杭州城的名声……啧啧,张家、金家满门上下没一个有好下场……”
  “两块砚台而已,有什么舍不得的?”钱钟懒洋洋的瘫在藤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哼哼,“还是送回去的好。”
  没听见妻子的回话,钱钟翻了个身嘿嘿笑道:“反正老子的话是摆在这了,随便你……”
  “渝儿喜欢那两块砚台,还说今年府试要用……”
  钱钟打了个哈欠,又翻了个身,“长房二房不要脸骗了银子还抢了不少好玩意,但要知道,渊哥儿和咱们是新仇旧恨……”
  “那送回去?”樊氏有点担心了,当年那次分家她也是在场的,一家人脸皮都撕破了。
  藤椅上响起的是一阵鼾声。
  ……
  谭氏早在一个月前就带着儿媳、女儿搬迁到了弟妹家里,四个女人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担惊受怕,一方面是因为倭寇攻城,另一方面是担心还在嘉兴的钱渊。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朝廷封赏谭氏七品孺人的那天。
  “终于要回来了。”陆氏无意识的扯着丝手绢,“渊哥儿这次可是做了好大事。”
  “不知道黑了没有……伤到了没有……”谭氏脸色惨白,不停的看着外头,作为一个柔弱没有主见的妇人,她不在乎七品孺人的头衔,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的回家。
  “放心吧,小叔写了信过来。”陆氏安慰道:“连根头发丝都没掉,就是担心华亭这边。”
  叹了口气,陆氏接着说:“真是可惜了,如果渊哥儿现在已经出仕,此次崇德大捷……必能一飞冲天。”
  钱小妹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想问些什么但又怕叔母训斥,这些天在这儿又被管教的颇为严厉。
  “来了,来了!”外头一叠声的呼唤声传来。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小妹如小鹿般几下就跳到门外,一溜烟往门口窜去。
  “越来越没规矩。”陆氏笑着在后面训了句,转头看见谭氏急匆匆的往外走。
  虽然说长辈出迎归家晚辈有些不合规矩,但陆氏能够理解,她自己不也日日夜夜担忧侄儿和小叔吗?
  陆氏快步走到大门口,钱渊正单膝跪在台阶下,谭氏一把将其抱在怀中放声大哭,钱渊眼中也泪光盈盈。
  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但很多人往往无意识中忘记这一点,等失去的时候才会领悟。
  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钱渊在渐渐融入的同时,经常在半夜中梦见前世父母,醒来后枕巾往往湿成一片。
  这一世,钱渊初来乍到就丧父丧兄,如今只有母亲小妹,又如何能不担忧,如何不时时牵挂于心呢。
  陆氏转头看了眼台阶下肃立的十余名护院,虽然不懂,但她感觉到这伙人和离开之前的极大差别。
  安静而沉默,挺直的脊梁,看似平淡但带着杀气的眼眸,手摁刀柄代表着时刻待发的敏锐,都证明他们在这次崇德一战历练中得到了什么。
  好一阵后,钱渊才挽着谭氏起身,顺手摸摸小妹的发髻,向陆氏行礼。
  “叔母,这些护院安排在前院。”钱渊低声道:“这两日就住在这儿。”
  陆氏立即点头招来管家安排,但突然醒转回头问道:“这几日……”
  “待会儿再说吧。”钱渊叹了口气,转头走向下面的护院。
  “阵亡者抚恤从厚,伤者……每人都带伤。”钱渊拍拍王义的胳膊,“要不是你这条胳膊,脸上都刮花了……说不定都成了独眼龙。”
  “不可能,少爷天生有福气。”王义笑道:“已经定下来了?”
  “嗯。”钱渊点点头,“不过不在城内,那位胆子真大,回头问问吧,如果不肯留下就重金放还,或者去杭州。”
  王义、张三、杨文这三个护院头目是知道钱渊入聂豹账下的,对此他们都没什么意见,但下面的护院就难说了。
  “另外再招人。”钱渊低声说:“大致百人左右,双江公身边只有南京城派来的两百兵丁,俞总兵虽然是吴淞总兵但调配的兵马还没到。”
  王义点头应是,挥手带着护院们入府,习惯性的安排探哨、巡夜等事,倭寇攻华亭期间,城内的混混地痞不止一两次闹事。
  钱渊扶着谭氏缓缓回了后院,在心里盘算接下来的措词。
  这一个多月来,倭寇横行嘉兴、松江、苏州、通州、常州数府,迁居外地应该不会再被驳回,但问题是,钱渊会留下,他不知道母亲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第112章 留下
  一行人回到后院坐定,钱渊礼仪式的正式拜倒在地,询问诸位长辈安康。
  倭寇两度攻华亭,城内颇有骚乱,陆氏和谭氏都受了不小的惊吓,但李四还算机灵,将留下的三个护院招来,总算没出什么事,不过大嫂黄氏依旧延绵病榻。
  应付了母亲、叔母一连串的询问、斥责后,钱渊还没来得及说起正事,小妹就跳了出来。
  捏捏手中不算薄的单子,钱渊随手打开看了两眼就合上,眼角流露出一丝冷意。
  古往今来都一样,亲戚?
  亲戚喝起血来才厉害呢!
  “别说库房了,就是家具、摆件都被搬空了!”小妹跳着脚尖声大骂,“也就是楠木垂花柱式拔步床太大搬不出去……”
  “可以把房子拆了再搬嘛。”钱渊撇撇嘴笑道:“连太仓王家上次送来的黄花梨罗汉床都被抢了?”
  “就是,就是!”小妹那精致的小脸涨的通红,不停咒骂,这次一旁的陆氏都没阻拦,那帮人也太不是东西了。
  不过钱渊倒是挺满意这个小插曲的,将单子递回去,“每样东西后面标上价格,拿不准的问问马管事,明天再给我。”
  自从震川公赞许钱渊之后,县人都称其温润如玉,但不多的几个熟人如陆氏,她就很清楚,钱渊的性情不但没有变化,反而是变本加厉。
  诧异于侄儿不打算去讨回而准备折算银两,陆氏忍不住提醒道:“有些家具、摆件都是有来历的,也不方便折算。”
  “那就往高里填。”钱渊咳嗽两声,正色道:“母亲,叔母,迁居一事已是刻不容缓。”
  谭氏和陆氏对视一眼都没说话,前些日子倭寇攻城是她们生平仅见,这般凶险是她们都没听说过的。
  “可能你们也听说过了,南京兵部尚书张经调任浙直总督,兵部尚书双江公南下督战。”钱渊加重了语气,“如今双江公就在陶宅镇。”
  “渊哥儿的意思是……”陆氏试探问:“有双江公坐镇,松江应该无恙?”
  “恰恰相反!”钱渊沉声道:“苏州、嘉兴、松江三地将是日后倭寇侵袭的重点区域,但嘉兴靠杭州,苏州坐拥重兵,唯有松江临海无依……”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