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喜讯
杭州。
急促的马蹄声如闷鼓声一样在食园外响起,还没等门房探头出去看,随着叱喝,马嘶声传来,二十多匹骏马在大门处停下。
如今的食园在杭州城中是非常独特的存在,临平山一战后,高门大户曾经踏破门槛,寻常百姓送来谢礼,甚至有家人被倭寇屠杀的百姓在门外磕头。
当然,最重要的是,虽然钱渊离开半年,但浙江巡抚衙门还时不时送来几株花木,几份新茶。
在南京传来消息后,据说浙江巡抚胡宗宪的夫人亲自来到食园,安抚从徽州归来的钱家大嫂和小妹。
所以,以前是护卫队的门房忿忿的从侧门出去,还没等他开口,来人一把将他推开,大踏步往里走。
“你……是戚游击……”
跟在后面的戚继美抹了把汗,抓住门房问:“怎么样了?”
“还没消息……”
戚继美跺跺脚,加快脚步往里走,他年后就跟着兄长前往金华府招募训练新兵,今日回杭州公干,没想到半路上接到消息,王氏待产。
算算时间已经五六个时辰了,也难怪戚继光脸黑若锅底,这时代妇人难产,基本上大半个身子就算是入了鬼门关。
戚继美冲进后院,第一眼看见的是吃力端着水盆的钱小妹,他赶紧抢过去想接下,但一个婆子抢过来呵斥道:“都出去,出去!”
侧耳仔细听听里面没什么响动,戚继美惴惴不安的被钱小妹撵到门口,和脸色非常难看的戚继光蹲在一起。
内院穿梭不停的人流,大嫂黄氏、隔壁陆家的女眷都在里面帮忙,人人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向来自恃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戚继光只觉得腿肚子一阵发颤。
“钱展才……”戚继光是从牙齿缝里蹦出这三个字的。
戚继美咽了口唾沫,“这不能怪他……”
话还没说完,戚继美就被兄长那凶狠的眼神吓得住了嘴,一旁的钱小妹嘟着嘴。
半年前钱渊在徽州府被掳走,消息并没有扩散出去,戚继光是知情的,因为他之前借走的王义带着钱家护卫赶去了徽州府,他知道王氏重情重义,又是双身子,所以特地叮嘱别让消息传进食园。
但几天前,陆氏和谭氏途径杭州,将黄氏和钱小妹留在了食园,小妹嘴巴快……王氏当天身子就有点不太舒服,今天早上终于发作。
钱小妹想了想,安慰道:“放心吧,王家姐姐身子好,也九个多月了,应该没问题,我让陆家哥哥去请了一位女医……”
“来了,来了!”
一个少年郎疾步冲过来,高喊道:“小妹,来了!”
一个头发花白如银丝的老妇人被两三个婆子架了进来,径直进了内室。
钱小妹也跟了进去,不过很快就被黄氏赶了出来。
戚继美看看兄长嘴唇哆嗦个不停,“怎么样?”
“顺产,顺产,这位是从绍兴府刚刚接过来的,往上五代都是做这行的,传媳不传女。”
长长的喘气声传来,戚继美瞄了眼钱小妹,赶紧移开视线,但又忍不住眼角余光瞥了眼。
钱小妹已经十三岁了,这半年来身材窜高了不少,原本有些稀黄的头发乌黑透亮,瓜子脸上的一双眼睛犹如黑漆,乌溜溜的极是有神。
钱家这一脉其他的不说,长的都没话说,钱渊的相貌是有口皆碑的,钱铮那帅大叔的形象让钱渊都暗地里羡慕嫉妒恨,钱小妹自然也不差,因为钱渊的纵容,比起这个时代的仕女更多了一份灵动。
钱小妹看向陆树德,“多谢陆家哥哥了。”
“嗨,小妹说一句,上山下海也得办得到不是?”陆树德嘿嘿傻笑。
一旁的戚继美忍不住牢骚道:“展才兄都比你小两辈!”
“咯咯咯……”
看了眼捂嘴笑个不停的小妹,陆树德强自镇定,“各论各的,又不是一族……”
“那下次碰到展才的叔母,你也跟着叫一声叔母?”戚继光嘴皮子倒是利索。
钱渊的叔母陆氏……那是陆树声的女儿,是他陆树德的侄女!
陆树德眯着眼盯着戚继美,哼了声凑近几步,小声说:“你以为我不敢?!”
“你个……”
戚继美捏着拳头还没想好怎么办,突然内室传来一阵喧闹声,外面几人都不敢做声,紧张的盯着门窗。
片刻后一个婆子满脸笑容出来,“恭喜,恭喜,母子平安。”
一直沉默蹲着的戚继光终于没撑住,腿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
陆树德笑着问:“弄璋弄瓦?”
弄璋是儿子,弄瓦是女儿,陆树德这番话是在问生男生女,但放在刚才一番话的背景里,这是在怼戚继美,钱家、陆家都是书香门第,你个武门子弟有资格凑进来吗?
但戚家可不是普通将门,戚继美也是从小读书的,冷笑一声道:“都说母子平安……还问弄璋弄瓦,脑子进水了吗?”
陆树德被弄了个大红脸,但还不肯退缩,戚继美乘胜追击说个不停。
这两人算是怼上了,但其他人可懒得管他们,钱小妹早就奔进去了,戚继光从地上一跃而起却被女眷们拦在外面。
被逼着去洗了个澡,戚继光才被允许进屋,蹲在床边看着头上满是汗水的妻子,还有被包裹起来的儿子。
“还好,还好。”戚继光脸上满是开怀笑容,又忍不住皱着眉头,“要不是母子平安……非把钱渊那厮剁成十七八截!”
“和小弟有什么关系?”王氏横了眼,“好不容易从倭寇里挣了条命出来呢。”
“问过了,都说是你早上给他准备东西动了胎气……”
“胡说八道,压根就没动手,只是让小妹和丫鬟整理。”王氏怜爱的看了眼枕头边的儿子,“小弟过了录遗,眼看着就要乡试了,把他平时用的笔墨纸砚、书册送过去而已。”
“管那些闲事做甚!”戚继光还忿忿不平。
王氏横了眼没再说话,一年多前在崇德县萍水相逢,虽然只是初见却有一见如故之感,之后钱渊对戚家颇多照料,甚至戚继光去义乌招兵就是钱渊举荐的。
“好好好,我让人送过去。”
戚继光又逗了儿子好一会儿才出屋,仔细问了问,将钱家从徽州府带来的东西,只要用得上全都打了包,准备让亲兵送过去。
还在和戚继美斗嘴的陆树德突然反应过来,“对了,兄长那也有东西要送过去。”
那是陆树声对钱渊这两年所有的八股文的精细点评,厚厚的装了一个大箱子。
第208章 必先利其器
偌大的书房里,看着四张桌案上摆的满满当当,钱渊显得有点无可适从。
第一张桌案上是刚刚从南京各家书坊里买来的八股合集,大都是最近十年内南直隶、浙江、福建各地的乡试答题。
第二张桌案上的文册是徐邦宁送来的,这小子让魏国公府幕僚混迹在应试生员中,抄来的各种名望较高的士子文章。
第三张桌上是何良俊和史褒善送来的,是今年南直隶乡试提学官吉澄以前的文章,吉澄为人肃穆,性情严谨,不喜欢华彩文风,倒是挺符合钱渊的路子。
第四张桌上是刚刚送来的,是陆树声对钱渊前两年的八股制艺的精细点评,以及各种修改建议。
恍恍惚惚间,钱渊好似回到了前世高考前那段时光,整个房间全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辅导书、试题,有学校发的,有辅导老师发的,有父母买的……
转头看见书桌上的那碗核桃红枣汤,呃,这都和前世一模一样。
已经是七月底了,八月初九就要入考场,也就十天工夫了,按照前世高考的节奏,这时候应该是稍微放松下,保持良好心态,生活作息时间要调整好。
但不行啊,前面小半年都没碰过书本,手里握着的不是毛笔而是刀枪……钱渊长长叹了口气,揉着太阳穴开始琢磨。
天气已经渐渐凉下来了,钱渊关上窗户,捧着热茶,开始专心致志研究起来,无论如何,这一关总是要过的。
不过在科举路上,乡试被公认为难度最高的,特别是在江南之地。
南直隶大部分区域以及浙江省的各府都聚拢了大量读书人,比例之高位列全国前两位,每个参加乡试的士子无不是杀出一条血路,淘汰率之高让人咂舌。
反倒是过了乡试这一关,会试的难度倒是降低下来了,虽然有南北中榜之分,但毕竟南榜并不仅仅只有南直隶、浙江。
实话实说,钱渊没多少信心,不过临时抱佛脚他倒是有点信心,毕竟前世在大学里每学期到了最后……总是要抱佛脚的。
临时抱佛脚也应该有选择方向,四张桌案上满满当当的,全都细细看一遍,至少三四个月。
反复思索之后,钱渊选择了陆树声送来的八股点评为主,主考官吉澄的例文,或类似风格的文章为辅。
八股文讲究逻辑,讲究对仗,讲究规矩,另外还需要在规定的范畴内尽量言之有物,钱渊对最后一点是有优势的。
烛光一直到深夜才熄灭,第二天一早钱渊揉着眼睛起床,亲自下厨做了个皮蛋瘦肉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