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脸谱下的大明 (狂风徐徐)


  “味道不错吧?”钱渊大口大口喝着,“叔大说的没错,这手厨艺在乡试还真派的上用场。”
  谭氏和陆氏都连连点头称是。
  这几日何良俊、包节孝几个同乡前辈都来过,仔细交代乡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除了空间狭窄、起卧不便之外,最关键的就是饮食非常艰难。
  大部分应试士子都是带着干粮进去的,虽然中间有两次出考场,但也只间隔一天,连续啃九天干粮,真的挺难熬的,每次乡试都有不少士子被逼的半途退考,有生病的,有拉肚子的,甚至还有被噎得翻白眼的。
  “对了,给平泉公、王氏的回信写好了,待会儿就送出去。”钱渊想了想又说:“还要拜托叔母让人采买些补品药材。”
  “放心吧,都准备好了。”陆氏笑道。
  钱渊也笑着点头,顺手将衣角处挂着的一枚玉佩摘下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弄璋之喜,这枚玉佩一并送过去吧。”
  “你现在别管那些闲事,专心备考就是。”
  钱渊苦笑道:“还真不好说呢。”
  的确不好说,受徐邦宁的“要挟”,钱渊已经婉拒魏国公徐鹏举的邀约,但人家硬生生贴了上来。
  现在住的宅子就是魏国公借的,书房里有些士子文章是徐邦宁送来的,甚至魏国公府那边还送来了不少药材、补品以及文房四宝。
  虽然钱渊不知道徐鹏举在想什么,但能够确定,这些必定和之前横行千里的那股倭寇有关。
  吃完早饭,钱渊去了外院。
  没办法啊,想过乡试这一关,仅仅靠自己那半桶水的制艺水平真的是够呛,只能在其他地方想想招了,好在乡试考的并不仅仅是制艺这一项。
  “打好了。”杨文拎着一个圆柱形的铁桶过来,“少爷,这玩意有用?”
  “当然有用。”钱渊感慨的看了会儿,幼年家里没煤气灶,这玩意还真挺管用的。
  蜂窝煤炉制作难度不高,原料也好找,关键是用起来方便,绝对是考场必备的利器。
  将早就准备好的碎煤炭和土混合在一起,用模子压了十几个煤饼出来。
  找了些废纸张点着后丢进炉子里,然后又丢了些小木块,钱渊再用铁钳小心的夹了一块煤饼放进炉子里。
  围着炉子的护卫们都好奇的看着,等蓝色的火焰从蜂窝煤饼的孔中窜出来,众人异口同声都惊呼一声。
  打开下面的小门,钱渊用小铲子将烧成渣的木炭、碎屑铲出来,然后再夹了两块煤饼放进去,半炷香后,蓝色的火苗已经在炉子口飘荡。
  “少爷,小心煤烟毒人。”王义提醒道。
  “放心,到时候放在号舍外面。”钱渊亲自拎了一壶水放上去,“就是煤饼太大,到时候不好带进去。”
  “没事儿,所有东西整理好,找个木匠打个箱子。”杨文掐指算了算,“少爷多带些吃的,还有调料也要带足了,正好食园那边昨天送来了一批辣椒,有新鲜的,也有磨成粉的,还有辣椒酱。”
  “嗯嗯,三场也就第一场最重要,每场都是提前一天进去。”钱渊早就想好了,“不带米,带烧好的米粥,再带些干面条,烧一锅茶叶蛋……没听过,那少爷我亲自来烧。”
  “再多包些粽子,要肉粽子,记得要用五花肉,全是瘦肉那压根没法吃……反正已经冷下来了,一两天坏不掉。”
  “调料除了辣椒,盐油、酱油都带上,再带些晒干的虾皮,干货店有卖的。”
  “带口小锅烧粥……要不再带口小铁锅炒菜……那就要带个木铲,嗯嗯,多带些调料,什么八角桂皮花椒都带上。”
  “啧啧,还得带些菜啊,肉就不带了,直接带烧好的红烧肉,再来个糖醋小排,到时候一热就行,带些生鸡蛋,再带点小葱,蔬菜……这时候有什么蔬菜?”
  周围一片安静,王义、杨文都嘴角抽抽,少爷你是去考举人,不是去游山玩水……就算是游山玩水,也不至于把大半个厨房都搬走吧!
  “对了,还有碗筷,多带两套,万一摔碎了怎么办?”
  “嗯嗯,带几块抹布,打扫号舍要用,洗碗也用得上,多带几块,怕到时候水不够用。”
  杨文叹了口气,“除了笔墨纸砚,还要带被褥,带帐篷,万一漏雨就麻烦了。”
  王义面无表情的补充道:“还有药材,别一不小心着凉了。”
  “对对对,都得带。”
  钱渊连连点头,这时候煤炉上的水壶嗡嗡作响,水蒸气将茶壶顶起,也就一炷香时间就沸腾了,火力不小啊。
  “对啊,三天总不能不喝水吧,带个水壶,再带个茶壶,还有茶盏!”
  “还有蜡烛,多带几只,据说号舍里暗得很。”
  一直默默听着的张三终于忍不住吐槽道:“少爷,这么多东西……”
  “怎么了?”钱渊不满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少爷,我的意思是……就算有这么大的箱子,您也背不动啊!”
  “绝对背得动!”钱渊瞪眼道:“不然整整九天呢,还不得熬死我!”
  “那也不至于在考场里炒菜吧?”
  “没三碗三碟已经够委屈了,还不能吃点好的!”
  钱渊正准备把东西全写下来,突然守在门房的护卫跑了进来。
  “少爷,有拜帖。”
  “谁?”
  “魏国公世子。”
  钱渊脸颊动了动,特么就不能等到乡试结束之后吗?


第209章 喝茶
  自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帝,明朝两百多年来那么多公爵,真正与国同休的也就魏国公这一支。
  和徐达同期被封公爵的那些人基本上被朱重八杀了个干干净净,之后的英国公、成国公都是靖难起家的。
  但可叹的是,除了徐达和其子徐辉祖之外,魏国公这一支的承爵人都相当的平庸。
  徐鹏举就是个典型,贪财、好色、胆怯,遇事犹豫不决,在倭寇破史褒善后,他都开始整理细软准备跑路了。
  “展才,没什么好看的,等以后整理好了再说。”徐鹏举三十多岁,白白净净,像个富家翁似的。
  钱渊似笑非笑的点点头,转身向正厅走去,这里是魏国公府正在修建的园林,乱七八糟的让人难以入目。
  魏国公府在南京一百多年了,怎么可能没有园林,事实是徐鹏举的叔叔徐天锡强行借走,而且一借不还,徐鹏举无奈之下只择地重新修建园林。
  从这点就可以看得出,徐鹏举此人的色不厉,而且胆薄,所以,钱渊今天拜访魏国公府,心里一点都不慌,而且他也隐隐猜测到了对方想干什么。
  “来来,展才,这是老夫幼子徐邦宁。”徐鹏举笑呵呵的介绍。
  钱渊微微点头示意,徐邦宁脸庞扭曲……自家老子和对方平辈论交,自己岂不是矮了一辈。
  徐鹏举诧异的看了两眼,“你们认识?”
  “认识。”钱渊举起茶盏抿了口,“录遗那天出了贡院遇见的,还一起找了个地方……”
  “吃饭,吃饭……”徐邦宁尖着嗓子抢在前面,投来的眼神里满是求饶。
  钱渊微垂眼帘不说话了,一报还一报,我做事向来是恩怨分明……母亲一行人来了南京第二天,叔母陆氏就从护卫那知道侄儿前一天晚上去了哪儿?
  “滚出去!”徐鹏举喝了声苦笑道:“纨绔子弟,纨绔子弟。”
  钱渊又抿了口茶,笑道:“松萝茶?”
  “不错,不错,是明前松萝。”徐鹏举嘴角抽了下,这明明是龙井好不好!
  闲聊了一阵后,徐鹏举才说起正事,“现在南京城里闹得满城风雨,那些应试的考生也是吃饱了撑着!”
  录遗当天钱渊就听到点风声了,从那之后就一直缩在宅子里不出来,原本以为传一阵就没事了,没想到越闹越大。
  钱渊的想法是,马上就要乡试了,就像前世的高考,什么舆论话题都得让路!
  但事实是,高考是中学考大学,还是学生;而乡试是秀才考举人,是能当官的,而且中了举人还能考进士。
  这个时代的士子……呃,只要年龄不是特别大,往往会聚众谈论政事,挥斥方遒。
  于是,百余倭寇横跨六府,流窜数千里,砍杀数千官兵、百姓,这样的新闻自然成了舆论重点。
  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的应试士子破口大骂官兵无能,倭寇暴虐。
  其中太平府的士子是反应最激烈的,因为就在马场镇周边,两个赶赴南京乡试的士子死在了倭寇手中。
  所以,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鹏举被骂得够呛,是他不敢出城迎敌,只派出朱襄、蒋升领千余兵丁出战,结果在马厂镇大败。
  听着徐鹏举在那絮絮叨叨,钱渊心里还在盘算带进贡院的那口箱子里还要准备什么,随口应付道:“反正倭寇又没打进应天府,又不管公爷什么事。”
  “哎呦喂,怎么可能不管老夫的事。”徐鹏举哭丧着脸,口不择言道:“老弟,就帮老哥这个忙好不?”
  徐鹏举倒是脸皮厚不怕士子骂几句,但已经有都察院御史弹劾他畏战以至大败,险些将南都拱手送予倭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