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况且,这些大儒名士们收的学生少了,出现在百姓耳中的频率低了,对舆论民心的影响力就会变小有利于朝廷施政。
  不然今天朝廷说“家里面有农田超过一百亩的要多缴税”,明天就有名士站出来宣称“这项政策一旦施行,哪怕大多数百姓家里没有一百亩农田,这些税负也会通过种种途径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呼吁朝廷多想想百姓,呼吁百姓多想想自己。
  如果此人影响力够大,他的言论就会成为该项政策的阻碍。
  现在么,名士们依然能说,他们也依然对官员士子有影响力,但普通百姓可就不认识他们谁是谁了。
  有问题大家事前讨论,取得共识的事情就别想着抵抗。
  除非朝廷多次有错,且知错不改,才会叫发声的名士重新建立声望。
  上个月,在杜延进谋刺事发之前,国子监十多名博士联名上书,希望能改变国子监教学方式。
  他们希望有教无类,让所有想学习的士子百姓都有机会听讲,而不是把学习机会局限在一部分学子身上。
  出发点这么好,而且此类提议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朝廷这次终于同意,转给翰林院,让弘文馆这个同样是精英教学的机构想一想应该如何变革。
  只不过翰林院里面的官员大都知晓上层想法,突然被这个任务砸到头上一个两个都不敢直接给出建议,想要再等一等看看风向。
  高鼎是支持博士院的,不过他不准备第一个站出来。
  这时候张贤突然跑过来提这件事,高鼎有些诧异,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接话。
  张贤没有等到回应,便直接开口问道:“不知成梁兄可有教我?”
  “啊,哈哈!”高鼎笑出声,同时快速转动脑筋。
  待他停下笑声,眉眼间仍然带着笑意看向张贤:“同矩兄自有决断,何必来问某?”
  模棱两可,既可以说“你已经有主意了为什么来问我”,也可以说“这事你要自己拿主意不应该来问我”。
  张贤看着高鼎,突然轻笑一声:“还是得看看成梁兄的想法。”
  高鼎不由抿唇。
  他突然起身关上书房的木门,重新落座后,面对张贤摆出一副真诚地神情:“此处仅你我二人,同矩兄且给个准话,可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张贤闻言,哑然失笑:“非是如此!非是如此!”
  在高鼎复杂的目光中,张贤上身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事到如今,成梁兄仍然想要隐瞒?”
  高鼎猛然挑眉,嘴角扯出笑容,正要开口,只听张贤又道:“前份中旨一出,又有几人不知成梁兄你的想法呢?”
  一言既出,高鼎神色僵了一瞬,紧接着放松下来,摇头道:“便是知道又能怎地?官家毕竟是官家。”
  “是啊,官家毕竟是官家。”
  张贤感叹一句,引来高鼎惊奇的目光。
  在高鼎的注视下,张贤嘴角上扬:“成梁兄,陈中令他,可是首相。”
  “那又如何?”
  张贤不答,站起身来,声音提高:“我乃中令弟子,我从吾师之道,尔等慎思之!”
  话音未落,他转身出门。
  高鼎坐在椅子上,看着重新关上的木门,眉头皱起仔细思考。
  好一会儿,他眉头挑起,面露讶色:“不会吧!?”
  无论官员们如何勾心斗角,时间依然在流逝。
  赈灾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赈灾使已经出发,粮食也在调集,宋州州衙及宣武行署都收到了雇佣丁夫加固河堤的命令。
  京中的信息也通过种种渠道传播到宋州及周边郡县,确认了朝廷的确没有能力提供充足钱粮后,本来缓慢上涨的宋州粮价瞬间飙升,
  仅仅两天,就翻了一番!
  粮价骤升的情况很快形成内间房简报,最终出现在一干宰执的案头。
  陈佑等人没有立刻处理,一来增长一倍还可以用供货关系市场行为来解释,二来他们要等地方衙门的反馈。
  在等待的时间里,三道调令接连下达,调三位节度使入京!
  河西节度使、河西行政公署专员、陇右道藩军都部署、武威县开国侯石守信,西平节度使、提举陇右道粮秣、湟水县开国侯潘美,高丽节度使、高丽行政公署专员吕端。
  调令发出后,此三者被部分人戏称为“马猴入京”,用以讽刺三人乃是陈佑门下犬马。
  不过石守信被称为马猴纯属误伤,两府宰执都明白,石守信与陈佑的关系并不亲近,只是他面对朝廷命令十分乖巧,以陈佑为核心的朝廷乐意用他。
  无论别人怎么看,三节度入京无可更改。
  而且,两府内传出消息,三节度入京将会取代三位密院司正或禁军都指,一时之间宰相门前多了些求见的客人。
  纷纷扰扰之际,又有一块悬于河岸的巨石滚落河中,激起千层波涛。
  八月己丑,尚书左仆射魏仁浦薨。
  就在中秋节的前一日。
  魏仁浦的病持续月余仍未好转,有司早有准备。
  相府入宫报丧后,礼部立刻安排丧仪。
  庚寅,诏追册魏仁浦为卫国公,赠侍中,辍朝三日。
  随后,其长子循例夺情,任汲县令。
  丧事尚未结束,关于宰相位置的争斗就进入了白热化。
  早在魏仁浦病重期间,昭文相的人选、同平章事的位置,就成了朝野关注的焦点。
  只不过魏仁浦尚在,又有陈佑压制,斗争都放在暗地里。
  随着魏仁浦病逝,斗争一下子浮到水面上来。
  宋州救灾事宜,成了最好的抓手。
  只是,在多方下场争斗,局势还没有明朗之际,冀州、磁州爆发蝗灾,潞州大雨酿成水灾!
  各项事务,全都挤到一起。
  似乎,首相陈佑开始变得不顺了……


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朝风卷平波起(十)
  短短几日,中原地区似乎进入雨季了,东起青州,西到许州,北自镇州、南至颍州,周国近七分之一的地区都在奏报水灾!
  如果只算经济人口的话,受灾部分更是占了周国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石熙载坐在秘书省书房内,翻看从银台司抄来的奏章。
  天灾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去年六七八月也是水灾频繁,尤其是六月,二十三州大水,要不是水利设施修得好,恐怕要死不少人。
  而今年,先是干旱后是水灾,广义上的水深火热。
  天灾之下,必有人祸。
  石熙载仔细比对报灾的各处地点,想要找出一个或者多个,适合爆发叛乱的地方。
  想要推翻陈佑的人很多。
  有像他这样想通过正规手段击败陈佑的,也有那等想要刺杀或者栽赃的。
  他不需要做什么,只要提前串联,一旦叛乱发生,在陈佑反应过来之前出手打击陈佑的威望就行。
  他已经看透陈佑了,为了名声留着政敌已经不是陈佑第一次做了。
  只要他没做什么过线的事情——比如对叛乱推波助澜——一些敌对行为不会引起陈佑的针对打击。
  石熙载找到了他需要的地方,合上奏章,开始推敲这一次需要联系哪些人。
  没等他考虑清楚,有宦官来通报:天子相召。
  后几日,天子接连下诏,要求两府宽济百姓,莫使一人受冻挨饿,莫令一家失去生计。
  但凡提到要加大救济力度的诏令,都被知制诰拦下了,只有那些没提该如何救济的诏令,才会继续走颁发程序。
  然而,即便是没能获得宰相附署的诏令,也以中旨形式颁布,并以极快的速度传扬出去。
  “山长,如若再不整顿,这天下人心,恐生异变啊!“
  首相书厅里,张贤言辞恳切。
  他现在是切切实实站在陈佑的立场上提出意见。
  “天子中旨频发,分明是不守规矩,视两府于无物,视百姓如虫豸,所为者,不过权势而已!”
  陈佑视若罔闻,继续批阅奏章公文。
  张贤却没放弃,继续说道:“山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彼等祸乱天下,当速逐之,以正朝纲、肃风纪,如此,方可令天下安稳啊山长!”
  话是没错,如果陈佑仅仅是为了谋朝篡位,当然得抓住一切机会削减保皇力量塑造自身威望,以和平方式取代当朝。
  可现阶段他的目的是激化社会矛盾,必然会导致天下不稳,这样才能把好的坏的扯开来摆在桌面上让天下人看看。
  陈佑批完一份公文,放下手中毛笔,抬头看向一脸焦急之色的张贤。
  “同矩。”
  “山长……”
  “天子爱民,天经地义。”
  陈佑的语气十分轻缓。
  “我等宰相,当乐见其成。”
  张贤脸上恰到好处地浮现出不甘的神色:“可是,不在意朝廷状况,只知一味表现仁爱,这般爱民,不如无罢!”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
  因为,这里面有他对陈山长的指责!
  为了名声好听,放弃大权独揽的机会,你要底下这些人怎么办!
  陈佑看着张贤,面色未变,他准备给张贤一个机会。
  如果张贤能够抓住,哪怕他有别的心思,陈佑也准备接纳他为心腹,如果不能抓住,那这一段师徒缘分,恐怕就要到此完结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