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在京内磨了几个月,终于通过都水监的一个少监搭上了前户部尚书田茂。
  不过他后来才知道户部虽然归属苏逢吉负责,但尚书田茂却是支持荆王的,这也是前段时间他没来找陈佑的原因。
  等到官家下诏荆王纳朱氏为妃,田茂立刻同朱庆尧站到了一起,被贬之前才将黄世俊引荐给朱庆尧。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黄世俊亲口告诉陈佑,他之所以今次来给秦王送礼,是因其自请为间,欲要借着故交之情刺探秦王的谋划!
  说出这番话之后,还不等陈佑有所反应,他就立刻解释自己其实是想追随秦王,所以假装为荆王刺探秦王,实际上是为了秦王刺探荆王之事。
  以上都是黄世俊的解释,那么该不该相信他呢?
  陈佑可还没有忘记,一次和赵普闲谈,赵普曾提到城门内应发难的时间比预定的晚了半刻钟左右。
  只是稍微一想,陈佑就猜到这十有八九是黄世俊的吩咐。若非自己临时起意吩咐将城内高官控制起来,怕是没有现在这等际遇了。
  嘿!当初目标一致的情况下都能反手坑自己一把,如今他的目标还指不定是何呢!
  这么想着,陈佑自桶内跨出,扯下毛巾擦拭身体。
  不论黄世俊可不可信,明天都要把这件事告诉赵元昌。自己可以提意见说这人不一定可信,但绝不能把这个消息瞒下来。
  原因很简单,不管黄世俊是否是真心投靠,即便你瞒了下来,他也会想法子让赵元昌知道这件事。到时候说你一句居心叵测,这可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换上素色丝袍,拉动一旁的麻绳,只听门外传来几声铃铛响,紧接着一个丫鬟推门进来。
  顺便提一句,丫鬟、女使、女仆、婢女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不同人有各自习惯的叫法,比如陈佑就喜欢叫丫鬟。
  走到灯台下的木凳上坐好,那丫鬟拿起一条干毛巾将他的头发包起来,轻轻揉搓。
  之后才放下毛巾,用木梳缓缓梳开。如此梳了好一会儿,看干得差不多了,这才拿起黑色细绳,将他的头发挽了一圈简单地束在脑后。
  丫鬟退后一步,仔细看了看,感觉没什么问题,这才轻声道:“官人,梳好了。”
  陈佑嗯了一声,也不管她,径自起身回卧房。
  这丫鬟是韩婆雇回来的,签的契书是两年,两年之后双方就没关系了。而且据说她已经定下婚事,就等这两年干完就完婚,陈佑自然不会做那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情。
  刚回到卧房,一小厮就端着饭菜过来了。
  也不是什么美味佳肴,不过一碗稀饭、两块饼、一碟咸菜罢了。
  一边吃,一边继续思考。
  现在今天一天的经历,加上最后和黄世俊的一番交谈,他发现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人脉。
  黄世俊也是只带着齐醒这一个幕友来到汴京,但他愣是自己从无到有搭建了一个粗陋的关系网。虽然时间尚短,一些关系还不牢靠,但这是有和无的差距。
  反观陈佑,到现在一个汴京官场的人也不认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陈佑跟随赵元昌来汴京不过才两个月。最重要的是,他身为王府高官,高层的不想在局势明朗之前和他有关系,底层官员他又不可能费心去经营。
  他突然想到江陵宅子的那本人情簿子,相比起“父亲”那庞杂的人情网,自己真的是够失败的。
  必须找机会放出去!
  再在赵元昌幕府待下去,除非赵元昌继位,否则自己根本没机会经营自己的关系网。
  不过不能急,免得给赵元昌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是事与愿违了。
  这么想着,陈佑快速吃完,又转了一圈便自去歇息。
  一夜无事。
  次日的常参朝会陈佑直接请假了,反正这种朝会也只是个形式罢了,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人请假。
  秦王、荆王两位今天早上需要带着王妃入宫朝见,是以上午陈佑可以忙自己的事情。
  午饭之后陈佑才孤身一人来到秦王府,在书房内见到正在读书的赵元昌。
  拿眼一看,只见赵元昌脸上因前段时间抱病而有些晦涩的神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沉稳欢愉的神色。
  陈佑不由笑着拱手道:“恭祝殿下新婚之喜!”
  赵元昌脸上闪过一丝得意,随即笑着指点陈佑道:“将明啊,旁人来我这祝贺,都是提了礼物,你的礼物呢?”
  陈佑一愣,随即苦笑着告饶:“暂且记下,待世子出生,属下再一同奉上。”
  听闻此话,赵元昌无奈地摇摇头:“你啊!倒没想到你也会如此促狭。”
  陈佑自顾自坐到椅子上,正起脸色道:“说起来,早日生出世子也是有益处的。”
  说到这个,就是正事了,赵元昌便也收敛神色点头道:“吾亦知之。”
  都说隔代亲,祖父一般都是同孙子比较亲,若早日有了秦王世子,也能作为争储的砝码之一。
  这种事不宜多说,赵元昌看向陈佑奇道:“将明急着来府中,可是有事相商?”
  “大帅慧眼!”陈佑恭维一句,沉吟一阵道:“好叫大帅知晓,昨日太子左庶子黄世俊亦来贺大帅大婚之喜。”
  “哦?”乍一听到黄世俊的名字,赵元昌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稍稍回想一阵才恍然道:“这黄世俊可是江陵的那个?”


第七十七章 如此行事意何为
  “正是。”陈佑轻轻点头,不等赵元昌再次开口,便将两人谈话的内容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同时,也没忘了把自己被坑的那段经历说出来,最后说道:“属下认为,此人心思无法探知,可信与否还是两说。”
  赵元昌考虑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黄庶子乃是我招降的,如今他欲投靠于我,岂有不见之理?”
  说着,看向陈佑道:“既然黄庶子同将明乃是故交,便由将明代孤联络一番。”
  既然赵元昌做下决定,陈佑不论是何想法,都得答应下来。
  两人正聊着,秦王家令童谣突然拿着一封文书走进书房:“殿下,王先生自江陵送来的书信。”
  “文伯来信?速速拿来我看。”赵元昌听到之后,有些急切地站起来。
  童谣连忙快步送到他桌前。
  陈佑将这一番动作看在眼中,亦起身道:“既然大帅有事,属下便先告退了。”
  赵元昌刚拆开信,听到陈佑的话之后,朝他道:“将明稍安,等下有事相商。”
  听了这话,陈佑也只得坐下。
  抬眼望去,只见赵元昌目光在信纸上移动,眉头渐渐皱起。陈佑不由好奇王朴在信中究竟说了何事。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元昌终于放下信纸,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才对童谣道:“令歌,你去把胡功曹请来。”
  童谣应声退下,只是赵元昌还是没跟陈佑说明到底是何事,看来是准备等胡承约到了再一齐说了。
  陈佑心中有了计较,便端坐在椅子上默默思量。
  要说此时能让赵元昌皱眉不已的事情,要么是江陵知府吕施彦趁机在都督府安插人手,要么是争储之事。
  若是一般人,那十有八九就是说的前面一件事了。但王朴的话,那就说不准了。
  虽只是短短一个多月的相处,但陈佑感觉王朴属于那种一叶落而知秋的人,心思细腻、目光毒辣,说的就是他。
  这段时间赵元昌肯定有同王朴通信,若说王朴通过赵元昌信中所述的一鳞半爪判断出什么,陈佑是一点也不奇怪。
  不多时,胡承约走进书房。
  待他行礼坐下之后,赵元昌开口道:“文伯来信,言若储位不定,当尽早南归。”
  果然是争储之事!
  陈佑当即开口问道:“敢问大帅,文伯先生信中可说了缘由?”
  胡承约也看向赵元昌,想知道原因。
  “信中言,我监国失当,恐官家心中不满,而开封府搅动风云,亦惹厌烦。故而此时自请归去,可全尽忠体国之情,亦有为父消忧之意。”
  听了赵元昌的话,陈佑同胡承约对视一眼,之后便听胡承约道:“若果真如此,岂非是我等计策坏了殿下之事?”
  他这说的是他们两个建议赵元昌直接把事情闹大,好牵扯到荆王的人。
  这种说法陈佑可不会承认,当即反驳道:“正相反,在我看来,正是因此事牵连甚广,甚至影响到官家北伐,这才能拖开封府下水。”
  不过这种因果关系的辩论,还是不要深入地比较好,免得赵元昌听着听着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糟了。
  故而,说完那一句,陈佑立刻朝赵元昌拱手道:“大帅,属下以为,文伯先生所言可行。”
  却听胡承约道:“虽此言可行,但何时行之,却需好生思量。”
  听了这话,赵元昌却有些好奇:“德俭有何见解?”
  胡承约拱手道:“殿下乃荆南大都督,都督七州之地,手握二十万兵马,更有长山公、李奉圣这样的将帅之才辅佐,可谓强镇矣!”
  陈、赵二人皆是颔首赞同,虽然这二十万人有水分,战兵不过十万人左右,但也算是一个比较强力的节镇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