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胡承约接着道:“然殿下新婚燕尔,便欲归军中,所欲者何也?”
此话一出,陈佑悚然一惊,随即看向赵元昌,只见他重又眉头紧锁,抿唇思量。
好一会儿,才听赵元昌缓缓开口道:“不若吾请为官家视事如何?”
本来还没想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的陈佑听到赵元昌的话,突然灵光一闪,遽然开口道:“大帅可还记得曾请官家赐傅、友?”
“我自是记得。”赵元昌随口回了一句,突然顿了一下,迟疑着问道:“莫非......”
见他也想到了,陈佑点头道:“正是如此!”
赵元昌不由抚掌笑道:“将明此计甚妙!”
见他俩在这打哑谜,胡承约不由奇道:“陈司马所言何计?”
陈佑笑着看了胡承约一眼,也不答话,等着赵元昌解释。
只听赵元昌笑道:“将明乃是让我再次请赐傅、友。”
“这......”胡承约沉吟一番,突然眼前一亮,不由赞道:“确为妙计!”
见他如此表现,赵元昌便知他也想到了,不由畅快笑起来。
二十四日,秦王赵元昌上书言:监国方知事难,才疏学浅以致朝局混乱,欲替君父分忧而不成。臣闻王当有傅,掌傅相赞导而匡其过失,亦当有友陪侍规讽。今秦王府中傅、友空置,欲学而不得,盼谏而不有。故请陛下怜臣尽忠报国拳拳之心,赐傅友以相之、匡之、讽之、谏之。
当日,官家下诏抚慰秦王,同时敕命政事堂择适当人选,充为秦、荆、宁三王之友。
二十五日,冯道回京,官家遣秦王郊迎。
当日,冯道入宫问对,留宿禁中。
二十六日,下制冯道加开府仪同三司,敕命为秦王傅。
此命一出,一石惊起千层浪。
这可是冯道啊!
竟然当了秦王傅!
最重要的是,开府仪同三司乃是从一品,而王傅只不过是从三品。
让从一品的冯道去当从三品的秦王傅,这是意味着秦王要胜出了吗?
然而,还不等众人消化这个消息,宫中又敕命国子博士池陌为荆王傅。
这池陌不是冯道这等出名的人物,但是他有个老师,叫孙启祥!
没错,正是支持秦王赵元昌的那个前任首相、现任西京留守孙启祥。
这一下是真的看不懂赵鸿运究竟是何想法了。
第七十八章 未雨绸缪布耳目
不过这并不是结束,周国可是有三位皇子。
就在秦、荆王傅定下来之后,宫中又下诏以名儒贾寻幽为宁王傅。
之后敕命秦王归荆南以备沈、蜀。
不等荆王一帮人兴奋,又移荆王为广晋府尹,任宁王为开封府尹。
自此,一直被认为机会不大的宁王步入汴京官场,成为一个新的选择。
尤其是在秦、荆二位都被赶出京城的情况下,宁王赵元兴更是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至于荆王,如果光是这次的安排上来看,机会渺茫。
广晋府就是历史上的大名府。唐德宗建中三年改为大名府,后唐改为兴唐府,后晋改为广晋府,历史上是后汉于公元九四八年重新改为大名府,然后在宋仁宗时期成为陪都“北京”。
现在赵周篡晋,这广晋府还未改名。
那为什么就说转任开封府尹的荆王希望渺茫了呢,秦王不也被赶回荆南了吗?
翻开地图就知道,广晋府在汴京东北。而在广晋府西南处,就是义成军节度使辖地,正好把广晋府和开封府隔开。
这义成军节度使就是秦王岳家卢璟,把荆王放在秦王岳父的眼皮子底下,其中意味无须多猜。卢璟是肯定会把荆王盯的死死地,毕竟这位是同自家女婿争储位的。
当得知宁王即将就任开封府尹,陈佑立刻去找张昭。
两人在一处僻静之地见面之后,陈佑开门见山道:“某有一事,不知可否托付于大郎。”
相交一个多月,陈佑也算是张昭的秉性,知其谨慎机警、侍母惟孝、待弟甚友,故而才在离开之前将他拉出来谈话。
站在张昭的立场上,陈佑这一个多月来折节下交,不因他乃卑微小吏而轻视。且对张家虽无大恩,但小惠不断,也让张家的生活稍稍好过了一点。
这就是陈佑敢来寻他的原因。
果然,张昭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便躬身道:“某乃卑下小吏,蒙司马不弃,待某以友。如今司马有事,某必将不负司马所托!”
陈佑连忙扶住张昭:“大郎不必如此,只是某将离京,此事甚为重要,思来想去,唯有大郎可供托付。”
听了陈佑这话,张昭面露感动之色,当即道:“司马且安心便是,无论何事,交给我张昭便可!”
陈佑笑道:“大郎为人我是知晓的,只是此事需得小心谨慎,大郎当以保全己身为要。”
张昭一愣,联系到两人的身份,脑中灵一闪,有了一个猜测,试探着问道:“司马可是要我刺探府尹之事?”
“是也不是。”陈佑笑着摇头,见张昭一脸疑惑,便解释道:“大郎想必知晓,某随侍秦王殿下。如今这储位空悬,殿下却需远赴江陵,故而某在京中需有耳目。”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张昭:“不知大郎可愿为吾耳目,让我在这开封府耳聪目明?”
哪怕张昭只是一书吏,也知道细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今乱世,更是听闻军中细作向来是主帅所掌,能负责此事的无不是主帅心腹。
问题是也曾听说派出的细作一旦被发现,下场都是凄惨无比。
现下听闻自己被托付如此重任,紧张、惶恐、激动掺杂而来,身体都不住地颤抖。
陈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张昭,见他如此表现,也不开口,只等着他自己的决定。
好一会儿,只见张昭深吸一口气后强自按捺住心情,诚恳道:“司马放心,但凡开封府有异动,昭必会告知司马!”
陈佑状似豪爽地笑道:“大郎办事我自是放心,只是大郎可不仅仅是要关注这开封府衙,更要想法子看着这整个汴京城。”
听了这话,张昭面露难色。
只是还不等他说话,陈佑就解释道:“自不会叫大郎一人做此事。殿下可能是明日或者后日出发,今晚大郎可来我宅中取些银钱。”
见张昭要拒绝,陈佑连忙道:“大郎莫要忙着拒绝,这钱乃是交予你收买眼线之用。某离京的这段时间,但凡是需要银钱,皆可至我宅中支取。”
说到这里,陈佑也是满是歉意地诚恳道:“本来见大郎居于那般住处,我就该帮忙搬迁,只是为防有心人将你我二人联系起来,故而一直拖延至今。”
张昭却是笑道:“司马何必如此说话,某有手有脚,怎可事事依仗旁人!”
“你我二人何必见外?”陈佑摇头道,“为了避嫌,我也就不送房产了。只是大郎却须从银钱中取一部分用于家用,便当是我付于大郎的酬金。”
听陈佑如此说,再想想自家如今的拮据生活,张昭也就不好推辞,只好叉手道:“如此,昭便厚颜收下了。”
接着又谈了几句,陈佑嘱咐张昭晚上来自己宅中详谈,两人便各自分开。
只是他还不得归家,现在还要去找黄世俊,将一封赵元昌亲笔书写的书信交予这黄世叔。
想到黄世俊,陈佑也不知道该说啥才好。
周军攻城的时候本来是想算计一下自家,结果被自己临时变计躲了过去。要说他联络诸将的功劳也不小,但同自己一比,就有些不中看了。
后来被召到京城养老,愣是凭着不要脸攀上了荆王。只可惜这冷灶还没烧热,荆王就被打发到广晋府去了。虽不是没机会,但相比留在汴京还是小了很多。
只能说,这人一旦倒起霉来,那真是喝凉水都塞牙缝。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路行到黄宅。
说起来宋以前,一般公卿王侯的住处可以称府,其他官员的住处称宅或第,普通人则叫家。
唐朝的时候只规定了各品级家宅的形制和装饰,称呼则是一种默认的潜规则,违反了也没啥。反正即便是形制和装饰,中后期也没多少人遵守。
直到宋朝,才明确规定执政和亲王的私居称府,其余官员称宅,庶民的称为家。
所以当时陈佑父亲和黄世俊身为南平的二三品大员,在南平城内的家宅中挂上“府”的匾额是没问题的。
只是归属周国之后,两人都是三品以下,自然不敢挂出“府”的匾额。倒非是违制,只是毕竟是潜规则,不到那个级别就装那个面子,难免被嘲笑。
第七十九章 即将离京奇事多
被仆下迎进宅内,刚走到偏厅外,就见黄世俊笑着迎了出来:“哎呀,将明啊,最近真的是难得一见啊!”
陈佑露出一丝戏谑地笑容道:“世叔,小侄前几天不才同您一起喝茶的吗?”
虽然陈佑不痛不痒地刺了他一句,但黄世俊脸上的笑容丝毫没有变化:“哈哈!老了啊,总想着同旧交多聊聊。”
见他好似浑不在意,陈佑也没一直硬顶的想法,当即做了个揖道:“却是小侄之过。”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