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黄世俊哈哈笑着拉起陈佑的胳膊:“将明莫要生分,且至屋中坐下。”
  到厅中分了主宾坐下,黄世俊这才含笑问道:“将明此来所为何事啊?”
  陈佑从怀中掏出赵元昌的信递到黄世俊面前:“好叫世叔知晓,小侄此来乃是替秦王殿下送信。”
  黄世俊接过信封,当即打开来阅览。
  好一会儿才放下书信叹道:“殿下求贤之心,甚让某心折啊!只可惜如今荆王行将淘汰,我有心出力,却无可用之处。”【1】
  一副惋惜遗憾的神态摆在脸上,陈佑一时之间也分不清他这是真情实感还是虚情假意,只好笑道:“世叔何必惋惜,但存此身,总有用武之地。”
  “将明无须多言,我都晓得。”黄世俊好似突然想到啥似的,“说起来,荆王病了。”
  “荆王病了?”陈佑一愣。
  黄世俊点头道:“是啊,病了。听说还病得不轻呢,估计一时半会是走不了了。”
  陈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询问了一些细节,才岔开话题。
  当晚,秦王府书房。
  或许是因为书房让人感觉更私密吧,反正大家都喜欢同一二心腹在书房议事。
  “荆王病了?”
  听了陈佑的话,赵元昌同胡承约都不由自主地重复了一遍。
  陈佑将自己从黄世俊那里问来的一一说了出来:“据说是敕命下达之后的次日生病的,御医也没找到病因。不过看症状似是发热,说是短时间内不宜远行。”
  听他说完,赵元昌嗤笑一声:“二哥这病的可真是及时。”
  可不是吗,正好要离开汴京了,荆王就病了,还严重到不能远行。
  陈佑笑着附和道:“谁让广晋府便在卢节使辖地旁,荆王殿下不想去也能理解。”
  说到这个,书房内三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笑了一阵,赵元昌肃起脸来道:“前次我随拙荆拜门,曾同节使深谈一番。如今官家对各地节镇军兵渐渐收紧,义成军也不过只剩一州之地。且四周另有节镇,若是被二哥拉拢,怕是不妙。”
  话音刚落,他突然笑了一声:“罢了,多想无益。”
  说着,他看向胡承约道:“听说官家准备下诏,令各州府发解,以供来年春天开科取士。不知德俭可有心下场一试?”
  听闻此话,胡承约也是有些心动。
  五代科举随唐制,基本上是一年一考。一般秋季发解,冬季汇聚京师,春季开考。也算是为京师商业创造需求了。
  但毕竟是战乱时期,严谨程度同唐朝是不能比的。科举开不开,完全看皇帝有没有想起来,有没有空闲。
  而且录取标准和人数都是由知贡举一人而决。历史上五代时期录取进士最多的一次是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录取二十五名;最少的则有三次,分别是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明宗长兴二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都只录取四人。
  此时做官的主要途径还是推举和征辟,嗯,没错,和汉朝一样,家里有人好做官。
  除此之外,自恃勇武也可到战场上拼杀一番,功名马上取嘛!正好此时武人地位不低,至少大周政事堂是指挥不动枢密院的。
  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大唐倒下不过四十多年,科举依然是一个执念。若真的能进士及第,这样的机会谁不想争取一下呢?
  反正即便没考中,依然能继续做官,此时还不像后世那样唯有东华门外唱名者才是好男儿。
  最重要的是,如今没有乡试、会试一条龙,官员也没有锁厅试,亦无别头试,只需要在汴京考一次便可!
  若是能得知贡举青眼,那是妥妥的能高中。
  故而胡承约只是稍稍犹豫,便点头道:“我欲试它一试,只是这几个月便不得随侍殿下身边了。”
  “无妨。”赵元昌毫不在意地一挥手,“既然德俭有心,我岂有阻拦之理。这样,这段时间你便住在我府中,待考完再回江陵。我回去之后自会安排人将你的文解送来。”
  所谓文解,便是州府发的那个“解”了,相当于准考证,得在原籍办理,原则上每年换一次。
  见赵元昌如此贴心,胡承约感动不已,却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只好深深一揖。
  这事说完,几人又谈到出任开封府尹的宁王赵元兴。
  只是陈佑胡承约二人对宁王知之甚少,赵元昌对自己这同父同母的三弟也感觉到有些陌生。
  小时候还好,兄弟几个一起玩乐,长大后他就跟着赵鸿运四处跑,同两个弟弟的感情不是很深。
  及至大周立国,涉及到储位之争,真正的兄弟之情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只是平常见了面还都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
  故而三人也只是就目前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见解,这一番谈话便到此结束了。
  景瑞三年八月初一的朔朝会上,荆南大都督、秦王赵元昌陛辞。官家好生勉励了一番,又赐下各种物事,这才让他离开。
  回到秦王府,早已准备好的车驾立刻出发,自朱雀门离开汴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天赵鸿运将陈佑召到宫中一番问对。
  只是问的没有重点,赵鸿运几乎是翻到一份奏章,觉得合适便就奏章上的问题向陈佑发问,可以说是没有丝毫重点了。
  好在陈佑几十年的经验和思考都还在,涉及施政方面的都能答出个子丑寅卯。但涉及军事,他就抓瞎了。以前看到过的还能凭借着印象扯几句,没看到过的也只好老老实实说不知。
  一番对答结束,都过去一个时辰了,赵鸿运啥都没说,就把陈佑撵了出来。
  回到秦王府将这经历告知赵元昌,他也是发懵,不知官家是何想法。


第八十章 路途漫漫欲拜师(一)
  陈佑就这么离开了大周都城汴京,在这里待了两个多月,走的时候只留下了一座宅子和两家店铺。
  至于张昭,陈佑同他谈了很久,将后世的一些理念简单粗暴地灌输到他的脑子里。
  注意开封府的反常动向估计不难,而能否在汴京建成一个简单的情报网,陈佑心里也没底。
  不过他原本也只是想找张昭打探点荆王的消息,现在换成宁王也是一样。让张昭负责打探汴京情报不过是临时起意,便是没多大成效也没关系。
  朝会结束之后,赵鸿昌回到简贤讲武殿,还没坐下,就让人把林盛保叫来。
  “大哥出发了?”林盛保刚步入殿内,就迎来赵鸿昌的问话。
  好在他之前专门关注着,因此行了礼之后不慌不忙道:“回禀官家,秦王殿下刚从朱雀门出城。”
  “嗯。”赵鸿运点点头,突然皱眉道:“二哥的病还没好?”
  虽然林盛保没抬头看赵鸿运的表情,但听这语气就有些不对劲,当下小心道:“据御医说,尚未痊愈。”
  听得这话,赵鸿运脸上闪过一丝不耐烦,随后化成无奈之色,对侍立在身旁的内侍监韦齐道:“平安,你再安排下去,给二哥多送点药物,每日都要让御医诊断一番。”
  “喏。”韦齐记在心中,干脆应下。
  说完这事之后,赵鸿运又问道:“三哥这几天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韦齐目光微凝,看向林盛保。
  只见林盛保毫不迟疑地答道:“宁王殿下这几天只是带着府衙官吏在城内巡视,尚未有其它动作。”
  赵鸿运满意地点点头:“不急不躁,很好。”
  接着叮嘱林盛保道:“护军你多看着点,有事便告知于我。”
  “是。”林盛保应了一声,犹豫了一下又道:“官家,今天刚收到一个消息......”
  “哦?”赵鸿运考虑一瞬,随即问道:“是北边出结果了?”
  “是,细作传来消息:契丹皇帝耶律阮同淳钦太后和解了。”【1】
  听闻此话,赵鸿运也只是轻轻颔首:“看来契丹也是有识大体的人。”
  说着,不由笑道:“只是这契丹消停下来,徐卢龙怕是要头疼了!”
  徐卢龙说的是原卢龙节度使,现北燕皇帝徐征。
  帝皇之间的点评,林盛保这等家仆自然不好开口,故而皆是沉默不语。
  赵鸿运想了想,又吩咐道:“平安拟一道密令让护军送到吴奇峰处,告诉他若是能抓住机会,便把太原拿下。”
  韦、林二人齐声应下:“喏。”
  相比起回京时的二十多骑,陈佑一行人自汴京返回江陵的队伍就庞大了许多。
  除了多一个秦王傅冯道之外,秦王妃也获准一同前去,或许赵鸿运也是想早点有皇孙。
  至于秦王友,有司正在讨论酝酿,估计还要等几年才能有个初步结果。
  带着一个老人、一个女子,这车驾医药就都要备好。
  而且王妃总得有人服侍吧,这又要带上几个女使。
  中午也不能就让这一老一弱跟着一群青壮啃干粮吧,还得带上锅碗瓢盆和食材,当然厨子也不能少。
  为了保证安全舒适,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这杂七杂八的东西带的就多,行进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
  同时蒋树不得不严格控制着每天前进的速度,以保证能在天黑之前抵达驿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