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欺世盗国 (司史)


  官家得知之后遣御医前往秦王府问诊,得到的消息是:思虑过重,紧绷的心神一下松开,加上原本就在病中,此时病上加病,故而才会如此严重。不操心事务的情况下,静心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赵鸿运这才从王府家令童谣处得知秦王前段时间就病了,只是身负监国重任,一直硬撑着。
  同时武德司也调查出了前几天秦王府悄悄寻医问药的事情。
  这样一来,一个忧心君父、拖着病体操劳政务的孝子形象就立起来了!
  有人可能要问了,秦王府是不是收买了那个御医啊?
  当然不是!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赵元昌心狠,为了做戏做全套,他天天洗冷水澡,每天熬夜到很晚,早上又要早起,就这样很顺利的生病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抗生素,若是护理不当,一次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转化成肺炎,最终要了人命。
  对于这种行为,陈佑也只能表示佩服,然后好生配合。
  好在御医水平还算不错,第二天赵元昌就好很多,总算是没有生命危险。
  赵鸿运也下诏抚慰,名贵药材什么的不要钱一般送到秦王府。
  一时之间陈佑差点都以为秦王经此一事地位就稳了。
  只是帝王心难测。
  十一日,赵鸿运诏令匡国军节度使冯道入京。
  这冯道何许人也?
  历史上的冯道在五代时期的声望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
  不过后人多认为他没有忠义廉耻之心,究其原因,无非是因其历仕四朝十帝,而且还都是宰相三公这样的高位。
  当然,现在这个冯道可能没机会侍奉四朝了。
  晋出帝开运元年,也就是公元944年,当朝太尉、燕国公冯道第二次任匡国军节度使、出镇同州。
  然后,第二年赵鸿运篡晋,冯道就这样被丢在同州没人管。
  景瑞元年他就上书向赵鸿运称臣了,然而赵鸿运只是让他继续当匡国军节度使,至于太尉的职衔、燕国公的封爵是提都没提。
  之后也不是没有人向赵鸿运建言说把冯道请回来,只是都没被采纳,于是这么一个大人物就这么被遗忘在同州。
  现如今突然把这个重量级人物搬回来,整个汴京城都被惊动了,都在猜测冯公回来是要干啥。
  这其中,最不安的就要算苏逢吉了。
  毕竟以冯道的资历,哪怕还没对大周有什么贡献,回到京城来至少也得是一个宰相的位子才能安得下。
  苏逢吉刚刚才被密集弹劾了一阵,之前的请罪又被冷处理。如果冯道拜相,他苏逢吉是最合适被换掉的!
  心中忐忑之下,他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到处走动,想要把冯道再次推上三公高位。
  别说他傻,若真的要竞争,他自问是争不过冯道的。
  幸好冯道本身资历够老,也是前朝的三公,故而他索性就把冯道往高处推。
  哎,总不能堂堂三公来抢我一个次相的位子吧?算盘打的好,可惜世事不能尽如意。
  十四日,户部尚书田茂出为同州刺史。
  同日,兖州刺史王彦川调任户部尚书,由兖州长史知州事。
  十五日,将作监大匠贬为一县令,大匠之位空悬。
  这下可好,因为盗售案被弹劾的三人已经有两个被贬官了。苏逢吉惊慌之下连忙上书请辞。
  其实他不是真的想辞官,只是想试探一下赵鸿运的心意。
  谁知道这次他的请辞奏章递上去之后,赵鸿运甚至没按惯例来个三请三否,直接批示“准”。
  之后下诏赐金抚慰,着领庐州刺史。
  就这样,史馆相苏逢吉还没反应过来,就变成了前任宰相、庐州刺史苏逢吉。
  苏逢吉罢相对不少人来说又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至此,在外人看来,秦王赵元昌在政事堂的两位支持者全部离任。而荆王赵元盛则正要同集贤相结为姻亲。
  再加上赵元昌在官家回京后的第一次议事之时就被批评,这一增一减,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啊!
  刚一得知此事,陈佑也顾不得赵元昌大病未愈,直接找到寝房商议此事可能引起的后果。
  只是赵元昌看起来却十分平静,就好似被罢官的是一个毫无关系的小人物一般。
  见陈佑突破童谣的阻拦闯了进来,坐在榻上翻书的赵元昌笑问道:“将明何故如此急切啊?”
  陈佑一愣,随即道:“大帅莫非不知苏相公罢相之事?某正是为此而来!”
  听到陈佑的话,赵元昌放下手中书册,指了指凳子:“坐下说话,令歌,给将明上茶。”
  “不用麻烦童家令了。”陈佑连忙摆手,坐到凳子上之后对赵元昌道:“以大帅之智,不会不知苏相公罢相的意义。大帅如此平静,莫非早有对策?”
  赵元昌哈哈一笑:“知我者将明也!”
  笑过之后,他脸色一肃,沉声道:“前次你与德俭不还说苏相公不可久恃吗?当时便定计暂让苏相公受个教训,只是那次官家并未有动作,现在不过是延后罢了。”
  提到这个,陈佑也想起来了,当即点头道:“想来大帅自那时起便有准备。”


第七十四章 双王大婚宴平乐(一)
  “然也!”赵元昌得意一笑,“将明且看着吧。”
  他不愿意多说,陈佑也不好细问,在确认他已有对策之后便告罪离去。
  临近秦王纳妃,陈佑也不轻松,很多事情都要学习。
  根据安排,亲迎当天他要负责为秦王驾车。
  当然,仪式上是这样,实际只是做个样子。不过即便如此,也需要向驾士学习一下技巧,免得遇到突发状况反应不过来。
  就在两王府全力准备婚事之时,宫中发敕,以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集贤院大学士朱庆尧除史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去集贤院大学士。
  同日,下制以吏部尚书江夏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开府仪同三司、集贤院大学士,吏部尚书之职视事如故。
  这样一来,冯道入京拜相的猜想彻底破灭。
  一众人等一边向新鲜出炉的江相公表示祝贺,一边猜测冯道此次归京到底会给个什么安排。
  另一方面,京中高官几乎都知道,江夏青乃是支持秦王的。
  这样一来政事堂的局面就是首相居中,次相支持荆王,末相支持秦王。至于这两位心里是怎么想的,那都不重要了。
  而掌管兵马的枢密院三相俱是平稳,只是中层有些许调整。
  这段时间的官员调动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当面弹劾赵元昌的那个监察御史董成林被超擢为中书省右补阙,就此成为皇帝近臣。可以算是鱼跃龙门了。
  敕命下发之后,原先疏远他的御史台同僚们又满怀艳羡地同他套近乎,世态炎凉不外如是。
  就在这一片纷纷扰扰之中,时间来到了闰七月二十一。
  这天卯正,两位太常少卿、两位宗正少卿各自身着公服,自宫中领了节旄、册宝、褕翟衣及首饰等。以太常少卿为使、宗正少卿为副,各领仪仗前往两妃之家。
  掐准时间在天色大亮之时抵达,行册命之事。
  自此二王的婚礼正式开始了。
  陈佑等人需要帮忙装饰秦王府,宫内和太常寺专门安排了人来监督,以免出现差错。
  首先设洗于东阶东南,又设妃洗于东房近北。
  这个洗,其实就是青铜脸盆。这次用的洗形制为圆形,敞口,口沿宽平,直腹,圆底,两侧有衔环的兽形耳,底面刻有“及尔偕老”、“宜其室家”之类的吉祥话语。
  设馔于东房,以锦帷做障。豆十六,簠、簋各二,璟各二、俎三,羊、豕腊,羊、豕节折,尊、坫于室内北墉下,玄酒在西。
  这其实就是宴席了,当然,只是象征性的,主要供王和王妃及陪嫁的媵妾完成仪式。
  又设尊于房户外之东,无玄酒,坫在南,宾以四爵,合卺。
  洗、簋、尊、爵之类的容器在桌几上摆好之后,都用丝布盖好,四周以玉石压着。
  按理说这些让仆从摆设便好,陈佑没事掺什么热闹?
  却原来是他除了要驾车,还得担任赵元昌的从者。
  除了他之外,还有三人,分别是开国安吉郡公的幼子吴肃吴雨若、国子监司业长子冉益谦冉道盈、归德军节度留后亲弟陆葛陆诞节。
  此三人皆是赵元昌故旧,尚未娶亲,故而被请来当从者。
  除此之外,尚有太常寺安排的赞者。他们这些人要同赵元昌一齐演练明日亲迎的步骤。
  一番演练结束,赵元昌笑道:“这还真是麻烦啊!”
  陈佑看了他一眼,感觉他有些紧张,正要开口,却听那吴肃调笑道:“殿下莫不是紧张了?”
  赵元昌呵呵两声:“你等四人不也是尚未成婚?怕是到时比我还紧张。”
  陈佑忙道:“人生大事,紧张也是应有之意。”
  一阵笑闹之后,几人在赵元昌的要求下又排练了一次,才各自归去。
  二十二日,陈佑时才起,洗漱用餐之后将庞中和叫过来考校一番之后,便将他打发去店铺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