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御史站了出来,只是他说出的话却让人震惊非常,殿内的空气都仿佛凝滞了。
还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又有一批人站出来一同弹劾田茂。
紧接着,上至政事堂首相,下至少府都被弹劾了个遍。
部、寺级别的还站出来辩一辩,而首相刘明和枢密副使史肇庆则是直接摘下头上戴着的貂蝉冠出班请罪,欲要辞去。
闹到这种地步,赵元盛也不复一开始的轻松,脸色渐渐严肃起来。
而赵元昌见两位相公被逼到请辞,连忙干咳一声,示意安静。
立刻就有殿中侍御史出声维持秩序,殿内渐渐安静下来。
赵元昌这才出声抚慰道:“刘相公、史相公稍安......”
他还没说完,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殿下!臣弹劾监国秦王赵元昌,上不能辅佐陛下以定朝臣,下不能抚慰黎庶以安天下,愧为监国!”
陈佑心头一跳,连忙转头,只见一个身着青袍、头戴獬豸冠的御史大义凛然地站在殿中,举着笏板直勾勾地盯着御座下的赵元昌。
他甚至听到身边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事情闹大了!
抬头看去,只见赵元昌脸色难看地看着那御史,而转过头来的荆王赵元盛更是脸黑无比。
手托进贤冠躬身请辞的两位相公也顾不得脸面,直起腰来转身看向这个大胆的人。
这一刻,这个大胆的御史成为了崇德殿的中心!
见众人都看着自己,这御史再次鞠躬道:“臣,监察御史董成林,请殿下退位以谢天下!”
第六十九章 谁人心思能如意
又是一阵衣服摩擦的声音,百官都将目光转向赵元昌,看他如何处理。
只见赵元昌缓缓站起身来,沉声道:“孤自监国以来,对上不曾忘记忠孝二字,对下秉持一片公心,勉力维持朝局稳定,孤无愧于心!”
“殿下!”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只喊了这一句便没了下文。
只是听到这一声呼喊的官员们仿佛这才反应过来,前排坐着的紫衣高官纷纷站起来,恭敬地举着笏板。
赵元昌盯着身着绿袍的董成林,继续道:“既然董御史弹劾于我,按制我该引退待罪。只是吾受诏监国,官家未回,为臣为子,吾都不可卸下担子。”
他这一番话说出来,董成林腰弯地更深了。
“在官家返京之前,吾便觍颜行这监国之事,待官家回转再向官家请罪。不知董御史以为如何?”
听了他的话,董成林道:“殿下所言在理。”
赵元昌又看向殿中众臣:“众卿以为如何?”
众臣皆是俯首道:“臣等但凭殿下吩咐。”
一场纷闹不已的朝会就这么结束了,谁也没想到监国秦王会在朝会上被弹劾。
这就相当于在元日朝会上当着中外来宾的面宣布“皇帝造反了”,由此可以想象一下这件事的影响有多大了。
退朝之后,赵元昌直接前往皇后宫中请罪,之后又返回秦王府内写《谢罪表》。
回到开封府书厅内的赵元盛也是气愤不已,本来这次既能让秦王丢面子,又能尝试将苏逢吉拉下马。谁知道朝会上会出现如此变故,完全打乱了他的部署。
急匆匆赶回来的富令荀也来不及换下朝服,就直接来到书厅。
见他进来,赵元盛气冲冲地问道:“向原,那一开始的御史叫啥。”
见他这副模样,富令荀也能猜到他为何生气,苦笑着解释道:“好叫府君知晓,那御史非是属下联络的。”
赵元盛张了张嘴,最终无奈地一挥手道:“真是邪了门了!”
说着,他突然看向富令荀:“向原,你看那董成林是否可能是大哥安排的?”
乍然听到这个问题,富令荀愣了一下,随即低着头认真思考其中的可能性。
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摇头道:“可能性不大,翻遍史册尚未见过监国被当面弹劾的事例,经此一事,秦王可以说是脸面尽失。绝不可能是秦王主动安排的。”
如此一想也有道理,赵元盛也只好按下这个想法,旋即又问道:“那咱们的计划,是先放一放还是依旧如前?”
“府君,如前便是。从现在起,府君还是莫要再出手为上。”
“哦?”听了富令荀的话,赵元盛惊奇地问道,“既要计划如前,又怎么让我不要再出手?”
富令荀解释道:“正是因为减少开封府在此事中的影子,所以才不宜再次更改计划。毕竟那些人和咱们不一定是一条心。”
话说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赵元盛点点头,便不再多言。
就在开封府二人商讨之时,城东的宁王府内迎来了一个穿着十分不起眼的客人,此人将一封书信交给宁王家令之后便匆匆离去。
家令拿到书信之后找到在花园散步的宁王赵元兴:“殿下,兵部高侍郎送来的消息。”
赵元兴接过书信,拆开来很快就看完了。
手里捏著书信皱眉沉思好一会儿,才笑道:“我那二哥手段也是凌厉!也好,你们斗得狠,我自然就可以兄友弟恭了。”
这次朝会的情况以及后续很快就通过武德司的渠道传到了随驾的林盛保手中。
只是他没有立刻将情报送到赵鸿运面前,而是压了一天,重新整理了一遍叙述顺序。等次日接到赵元昌的谢罪表之后,才一起带着匆匆赶往赵鸿运阅事之所。
正巧此时赵鸿运正在同文武将领议事,他便等在门外。
两刻钟之后,一众文武总算出门离去,他这才通报入内。
此时内侍监韦齐正侍奉在旁,看到他之后,林盛保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眉,随即朝赵鸿运行礼道:“官家,汴京有情况。”
赵鸿运抬起头来,看了眼他的神色,皱眉道:“可是又有令人心烦的事情?”
林盛保小心翼翼地回道:“官家圣明。”
赵鸿运一窒,随即没好气地道:“一天到晚就知道圣明圣明,拿来吧!”
林盛保嘿嘿一笑,将手中的几封文书摆到桌上。
这摆放顺序也是有讲究的,最上面那一份说的是监国和政事堂对那个案件的处理方法,以及后来在开封府的努力下此案又有重大进展的经过。
第二份是朝会上一众人等借着此案弹劾两府六部高官的众生相。
第三份说的是赵元昌起居朝会上被当面弹劾,他说的那一番话更是一字不漏地记在上面。同时也记录了他退朝之后直接向皇后请罪的事情。
第四封就是赵元昌的谢罪表,最后是朝会之后御史言官们还是紧盯着不放之类的事情。
赵鸿运翻开第一份文书,前面看得还算满意,处理手段虽有些粗糙,但也算是合适的。但是看到后面又被翻出来,他是强忍着才没将手里的文书扔出去。
之后更是越看越气,尤其是看到赵元昌被当面弹劾,更是忍不住怒斥道:“荒唐!”
韦齐、林盛保二位皆是袖手一旁,低着头不说话。
直到看到赵元昌的谢罪表,他才稍稍平静下来。更别说赵元昌在谢罪表里也说了自己之后的行事计划,不少都甚合他的心思。
故而虽不满赵元昌没能控制好朝局,但对他的观感还没有太差。
最后,他看到了压在最底下的那份文书,还没看完就直接扔了出去。
屋内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赵鸿运喘着粗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好一会儿才平息了心中的怒意。
重新睁开眼端正坐好,他转头对韦齐道:“平安,你去把相公们叫来。”
那些人刚走,结果又要叫回来?
韦齐心中惊诧莫名,看了一眼林盛保,这才应了一声退出房间,
屋内只剩下一个林盛保之后,赵鸿运突然咬牙切齿道:“护军,你给我查,这个董成林到底什么来头!”
林盛保一惊,随即应道:“遵命!”
第七十章 积劳成疾为哪般
景瑞三年七月二十七,北燕退兵,周帝赵鸿运返京。
此战,两国靡费甚多,战果甚少,唯朔方节度使趁乱夺下宥州,有所获益。
北燕如何先不去说,但看周国。
赵鸿运收到朔方战报之后,还没到京城就给朔方节度使金银绸缎以作赏赐,同时还加了检校宣徽北院使。
对于朔方这样的边远节镇,从唐至周皆是以抚慰为主,只要听从诏命配合行动便可。
除了朔方,第二个需要处理的就是河东节度使刘承泽了。
只是他毕竟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同赵鸿运也是故交,故而此番他即便丧师失地,也不过是罚俸两年。
再之后就是这一个月来纷纷扰扰的盗售案了。
既然都撤军了,转运使和转运副使也就完成任务了,早就得知自己被弹劾的苏逢吉和田茂立刻上书请辞。
作为赵鸿运为内库开源选的代理人,苏逢吉这三年来也不知道被弹劾了多少次。普通的弹章都被赵鸿运留中不发,在朝会上当面被弹劾也会换来赵鸿运的抚慰。
是以苏逢吉一开始得知又有人弹劾自己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反应,在他看来,只要新皇没有登基,自己就是安全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汉末小士族 (牛角的二师兄) 起点VIP2021-08-15完结张俨穿越到雁门马邑的一个小士族家的嫡子身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丈夫生于...
-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纵横VIP2021-05-23完结山村小人物一脚踏进了大明官场,成为了县衙里的一个小小捕快!玩弄人心,堪破毒计,出身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