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随后还引起哗变,哗变的军队围攻广州番禺城。
  由此可见,对于许多人来说,岭表烟瘴之地就是死地,军人都视之为凶险之地,若朝廷强制大量兵卒在交州长期驻守,迟早要出事。
  所以,李笠要给南海诸国的“全新体验”,是水师在南海转了一圈后,朝廷必须在交州一带,设立新的机构,维持海贸秩序。
  这机构可以代表朝廷,拥有武装力量,“就近”和各国解决各类贸易纠纷,顺便清剿海寇,保证贸易航线的通畅。
  但机构本身,又不是官署,而更像是一个商号,所以一旦和南海诸国爆发武装冲突,这些国家派使者到京城哭诉时,朝廷可以派人去“居中调解”。
  诸位与会的宰辅,一听就明白皇帝打的什么主意。
  就像许多人家里一样,派心腹去经营商号、产业,利润归主家,一旦出了什么事,立刻撇清关系。
  而这种亦官亦商的机构,是个怪胎,不伦不类。
  不是官?却可以招募军队;不是商?却可以主导海贸。
  而且,这机构莫不是又要挂在少府寺名下?
  主要是给皇帝捞钱用的?
  但随后发放的资料,仔细看过后,诸位宰辅愣了一下:这是在变什么戏法?
  ……
  私第,入京述职的武祥,和回家省亲的女儿聊起家常。
  见女儿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武祥问:“怎么了,太子那里?”
  “太子对女儿很好。”武氏回答,见左右无人,将心里话说出来:“父亲,陛下,陛下怎么老是让太子弄一些不正经的事情。”
  “不正经?怎么个不正经法?”武祥拿起茶杯,慢悠悠喝起茶来。
  接下来的话有些那什么,武氏只敢和父亲说:“父亲,陛下又不缺钱,朝廷也不缺钱,为何陛下总是一门心思弄钱呢?还让太子去负责那件事。”
  武祥能猜到女儿纠结的是什么事:“你是说,南海那边的事?”
  “嗯。”
  “因为海贸确实赚钱,许多年后,你良人当政后,或许,海贸收入就会是国库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件事,交给他去办,是为了方便日后管起来得心应手,也算是提前交接,有什么好担心的?”
  大道理,武氏当然懂,可就是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皇帝怎么这么沉迷于弄钱,还让太子也跟着学。
  武祥看出女儿所想,放下茶杯:“你在东宫,管着财簿了把?”
  “嗯,女儿管家呢。”
  “不当家,不知当家之苦,不过,我想你并不知道当家有多苦。”武祥笑了笑,“因为你不缺钱。”
  “就算你不发工钱,底下的侍女、宦者,也不敢有怨言,就算你不经营产业,东宫也绝不对缺钱,因为你夫家很有钱。”
  “可是,你知不知道,军中拖欠军饷的后果是什么?”
  “大部分人当兵,也就是图那军饷而已,发不出军饷,谁听你的?”
  “你要记住,你丈人,还有你父亲我,和你梁叔,当年不过是个小渔村的穷小子,没有能打硬仗的军队,就不会有今天的尊贵身份。”
  “皇帝喜欢弄钱怎么了?没有钱,拖欠军饷的后果……你丈人在世时,没人敢不服,他走了,你以为你良人即位,真有多少人服啊?”
  “想要人服,就得抓住军队,只要握着兵权,就不怕别人不服,而想要军队效命,好歹不要欠饷。”
  女儿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根本就体会不到缺钱是什么样的滋味,武祥不想把话说得太复杂,所以说得简单直白:
  “不欠饷,只是第一步,让各级将领有甜头,让勋贵们跟你一条心,也很重要,这得软硬兼施,硬就不说了,软是什么?”
  “好处,很大的好处!”
  “加勋官,不过是虚名,田地才是实惠,可国内能分的田地,迟早会分光。”
  “你不拿海贸的巨额利润去笼络勋贵,用可以传给子孙的摇钱树拿捏他们,他们为何跟你一条路走到黑?”
  “你丈人可以白手起家,你良人呢?当然了,他只需要守家业,但守家业的郎君,也得时常给下人们打赏,下人们才感激你,才用心为你办事,对不对”
  武氏默默点头,适当的对下人施以小恩小惠,有事半功倍之效。
  “你丈人是很有钱,这一生都花不完,他之所以还变着法子弄钱,还不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安逸些?需要花钱的时候,能拿出钱来。”
  说着说着,武祥的语气平复许多:“谈钱,确实市侩,可你别忘了,我们家,李家,梁家,在那些士族、高官眼中,不过是低贱出身,在乎他们的看法作甚?”
  “谈钱,并不可耻,你一定要记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兴林大火
  临近午时,宫内学堂,几个皇子正在复习功课,自己写一些刚学生僻字。
  散朝回来的李笠,坐在一旁,陪着儿子们练字。
  几位皇子已经过了启蒙阶段,学会了常用字的写法,今日学的几个生僻字,也写得有模有样。
  在李笠看来,至少字写得端正,而不是歪七扭八。
  想到今日上朝时,讨论过的一件事情,李笠想到了个生僻字,便教儿子们写。
  他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个“爨”字,皇子们看了,瞬间觉得头大:这什么字啊!
  李笠讲解起来:“按注音法,读作‘痴吴安~船’,即和‘船’字同音。”
  “《说文解字》有介绍,火部曰:炊,爨也,其字本义是烧火做饭,其字战国时就出现了,譬如厨房称‘爨室’。”
  此字笔画众多,结构复杂,几位皇子写了许多次,却总是写错。
  于是,李笠给儿子们传授心得:拆字,以方便记忆。
  汉字是象形字,几乎每一个字都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以此表意,所以学写字的时候,若能够熟练借助拆字法来帮助记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这个“爨”字,可从上到下拆做“兴”、“林”、“大”、“火”四个字。
  可记做“兴林大火”,如此一来,就不容易写错了。
  当然,开头的第一个字“兴”,最下面两点其实是“土宝盖”的两翼,而“大”字的一撇一捺要分开些。
  李笠这么一讲解,皇子们很快掌握了“爨”字的写法,又想起父亲说过,这个字也是姓氏,便好奇起来:
  “天下果真有姓爨的人?”
  “有,而且很多。”李笠为了提升儿子们认字的兴趣,进一步讲解作为姓氏的“爨”字。
  虽然对于许多人来说,“爨”字很生僻,但是在蜀地以南的南中地区(后世云贵地区),爨氏为大姓,而且是第一大姓。
  或者说,爨氏是如今南中地区真正的统治者。
  说着说着,李笠开始讲历史。
  后汉时天下三分,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任命南中大族子弟为地方官,以此稳住当地人心,其中,就有出身爨氏的爨习。
  后来蜀汉灭亡,晋国统一天下,对遥远的南中地区不是很上心,爨氏渐渐做大,力压诸姓,成为南中最有实力的大姓。
  而中原纷乱,衣冠南渡,建康朝廷对南中地区更是无法加以实质控制。
  虽然爨氏依旧向朝廷称臣,但建康朝廷只是名义上对南中有统治权,设在南中的宁州,州刺史更像是虚职。
  渐渐地,州郡大权为爨氏“理所当然”世袭。
  到了萧梁后期,大同末年,才有朝廷官员到宁州任刺史。
  侯景作乱,时任宁州刺史徐文盛率部离开宁州,爨氏把名义上的宁州大权也抓回去了。
  后来,益州被魏国(西魏)所夺,于是爨氏向魏国称臣,南中不复为建康朝廷所有。
  现在国号为“楚”的建康朝廷,已经收复益州,南中爨氏观望了一阵子,见楚军在益州站稳了,立刻“亡羊补牢”,遣使开封请罪。
  使者先到益州成都,坐镇益州的梁森随后派人护送使者来开封,一行人于前几日抵达行在。
  所以李笠才注意到“爨”这个姓氏。
  才想起来,云贵地区在这个时代,对于中原朝廷而言,是类似羁縻州的“化外之地”,即便设置有州郡,也只是有名无实。
  南中的状态,和岭表地区差不多,中原朝廷在当地的所谓统治,仅限于几个城池而已。
  出了城,当地人根本就不认什么朝廷。
  事关国家大事,没必要和小孩子多说,李笠看着儿子们练习写字,看着看着,走了神,又想起今日朝会上,关于南中爨氏的议题。
  爨氏的使者,或许去成都前还不知道周国国都长安已经易主,但之后应该知道。
  结果,来到开封后,请罪的同时,也不忘话里带话的“提醒”朝廷:“南中百姓生活虽苦,却不畏艰难。”
  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们知道错了,所以来向朝廷认错,朝廷要怎么处罚我们之前犯下的过错,我们都认。
  不过呢,我们南中百姓(南中爨氏)也不是好惹的,若王师来南中兴师问罪,怕是要搞得灰头土脸。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