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李昉听明白了,李笠继续说:
  “将来,你继位,首要之务当然是抓军权,手握杀人剑,别人才会怕你。”
  “但是,若只会挥舞长剑、乱杀人来恐吓群臣,这是不行的,迟早会有人铤而走险,所以,还得软硬兼施。”
  “用利益拉拢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既可以是利益损害者,也可是利益保障者,并且,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利益。”
  “加上你有大义名分,是储君登基,便是群臣理所当然的效忠者,他们都服从你,你,才拥有皇帝的完整权力。”
  “但这需要制衡,而制衡是很难靠一个操纵者长期维持下去的。”
  “这样的制衡,我可以做到,你,应该可以做到,可你的儿子、我的孙子,能做到么?未必。”
  “权力的游戏,玩起来太艰难,一旦输了,就是身死族灭,如此重压之下,人的心态迟早会失衡,导致应对失当。”
  “一个皇族之中,想要每一代的十来个皇子出现的人才,妥妥的压制官场人精们,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用制度来实现这种对于服从的认同。”
  李笠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打下的基业,将来总是要传到儿子手中,所以,他不希望儿子、孙子是败家子。
  希望李楚的国祚长一些,好歹能有正常的寿命:一百到两百年左右。
  那么,权力的本质,他就一定要向儿子讲清楚。
  “十年来,我拼命建设新体制,就是为了保证这一点。”
  “新的军制,保障了军人的利益,让他们的利益和体制绑在一起,自然就会拥护皇帝,将来,没有太高军事素养的皇帝,也能掌握军权,让文武官员怕他。”
  “三省主贰长官连同尚书省八座尚书任期制,是为了让各方势力利益均沾,让文武官员认为服从皇帝,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兴科举,办教育,就是要让庶族出头,让庶族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绑在一起。”
  “大兴海贸、边贸,以及各类工商业,是为了让皇帝掌握摇钱树,有足够的钱财来收买人心,稳,并给文武官员带来利益。”
  “这些制度,我花了十年,初步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尽可能把更多人的利益,绑到这些制度上去。”
  “将来,你,还有你的儿子,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不需要依靠宗室、外戚,就能依靠制度,实现权力制衡。”
  “制度捆绑的利益群体越多,维护这个制度的人就越多,真要有人挑战制度,不需要皇帝振臂高呼,利益群体们自己就会把这挑战者撕碎。”
  “所以,即便未来的某位皇帝,是个资质平平者,也能靠着群臣对利益的服从,获得他们对自己的服从。”
  “为此,付出党争逐渐出现、逐渐恶化的代价,我认为是值得的。”
  李笠最后的话,让李昉愕然:这、这不是饮鸩止渴么?
  李笠看出儿子的担忧,笑起来:“天下间,没有不灭的王朝,我们李家的楚国,若能延续二百年,这就够了,该满足了。”
  这种话,也只有父子之间才会说起,李昉明白父亲的意思,点点头:“孩儿知道了。”
  李笠继续说:“所以,为了延缓党争对制度的腐蚀,就要把斩草除根的规矩改一改,少杀人,改为流放,让人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李昉瞪大眼睛:“这……恐怕也只是一时之计吧?党争恶化之后,什么手段使不出来?”
  “所以只是延缓,不是根治。”李笠笑起来,“十年,父亲打好了基础,再进一步夯实,将来,你就能稳稳继位。”
  “不过,在那之前,得造势。”李笠将自己准备好的资料拿出来,交给儿子:“平周的大功,思来想去,还是分给武官们吧,你取威名即可。”
  他做了决定,让皇太子挂帅灭周国,但是,要设参谋部,由参谋部来实际主导战争,皇太子不过是挂名。
  皇太子得灭国威名,参谋部军官分实际军功,连带着跑腿的其他皇子,也沾点光。


第二百一十七章 江山之固
  上午,天气晴朗,微风吹拂,开封郊外,踏青的人们,流连于阡陌连天之中。
  春天郊游,再正常不过,开封城常住人口越来越多,郊游时的场面自然也是热闹非凡。
  人们三五成群,流连于汴水旁,看着眼前田园风光。
  遍布青苗的农田,将大地染成绿色,举目望去,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
  今年,开封一带种植的是春小麦,所以当种子发芽、长成青苗后,大地一片翠绿。
  期间,却有一辆辆马车,在长长的轨道上奔驰,驶向开封城,亦或是离开开封。
  郊游的人们,看着这一条横贯东西的轨道,及其上那外形颇为特别、车轮明显小了许多的马车车厢,议论纷纷。
  两根长长的铁轨,枕在枕木上,就成了一条铁制轨道,又名“铁道”。
  但一条铁道如同独木桥,只能走单向,而眼前的铁道,其实是两条,为“复线”,对向前进的四轮马车,不会迎头撞上。
  这些四轮马车行驶在铁道上,走得很平稳,不颠簸,而拉车的马,能拉更重的车,所以轨道马车的运载量比同尺寸的一般马车要大。
  饶州鄱阳、徐州寒山,之前就已经有“铁道”,所以开封地区新通车的铁道,并不是新奇之物。
  所以,刚来开封不久的一群鄱阳人,见当地人围着铁道看热闹看得津津有味,只觉奇怪:
  “开封可是行在呀,怎么这么多人没见过世面?”
  “还是鄱阳好,早许多年,就什么都有了。”
  “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嘛,就是没有山,空荡荡的……”
  说话的人,都是一些十一、二岁的小娘子,身着统一样式的青衣,梳着总角发髻,说着一口旁人听不懂的鄱阳话,如同一群麻雀般叽叽喳喳叫着。
  当众,身着蓝色衣服的年长女子,看着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见对方各种看不起开封、说鄱阳好,只觉得无奈:
  夏虫不可语冰。
  不过,来自帝乡的人,自傲一些,也属正常,毕竟鄱阳确实繁华。
  作为宫中的管教女使,在这群麻雀……新任宫女面前,有着如同鹰隼般的威严,不过今日出来郊游,她们不想管得太多,否则这帮小丫头又会想家了。
  鄱阳好,我才不稀罕来开封呢!
  这就是小丫头们想家想到哭起来时,常说的一句话。
  然而契约一签,想随便就走那是不行的,按规矩,“签约”宫女们要在宫里工作满四年,才能回去。
  十一、二岁入宫,四年后回家,也赶得及嫁人。
  而且,入过宫的宫女,因为在宫里学了规矩,长了见识,又学读书写字算数,具备了一个内当家的技能,回到家乡嫁人,可不愁嫁。
  皇帝是鄱阳人,念着家乡的好,加上有提携乡亲的意思,开封行在的宫女,过半都是从鄱阳招募。
  大部分女子在宫里就待四年,回去后“身价倍增”。
  所以,每年年底时,有司在鄱阳招募宫女,报名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而“离任”回家乡的宫女们,成了媒人哄抢的“抢手货”。
  次年元宵节后,入选的预备宫女们,先在鄱阳进行“培训”,学会基本的规矩后,便抵达开封行在,开始“实习”。
  实习期半年,根据表现,再分派到各个岗位上。
  而这半年实习期,是最难熬的,许多小丫头想家,晚上总是蜷缩在被窝里偷偷哭,连带着同宿舍的舍友也哭,搞得管教们十分郁闷。
  所以今日郊游,只要没有严重违纪,管教们懒得管那么多。
  任由这群“麻雀”叽叽喳喳,议论着“开封也没比鄱阳热闹多少”。
  旁边,微服出巡的李笠,听着家乡的孩子们叽叽喳喳,看着眼前繁忙的铁道,颇为高兴。
  这条铁道,前不久正式“全线通车”,连接着开封和洛阳,如此一来,东南(包括江南)地区的物资,经由运渎运抵开封后,可以走铁道前往洛阳。
  将来,洛阳就有了低运输成本(相对而言)的物资保障。
  当然,那时的国都洛阳,是新洛阳,位于汉魏洛阳城以西,同样是在洛水畔,南面正对伊阙。
  现在,因为天下还未统一,新洛阳虽然完成了选址和“建筑设计”,却依旧只存在于图纸之上。
  所以,这条连接洛阳(现在的洛阳)和开封的铁道,更直接的作用,是承担起接下来灭周之战的军需物资输送工作。
  旁边,冯小怜左右手各自拿着个如同怀表大小的机械计数器,对铁道上来往的马车进行计数。
  脖子上又挂着一个怀表,作为计时。
  一个小时时间到,冯小怜将手中计数器上的数字记下来,惊叹:“这么多车呀!”
  李笠点点头:“当然多,因为物流需求大,不然为何特意修铁道?”
  “若无铁道,来来往往的马车、牛车,反复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会把地面压出一道深深的车辙,也就是轨道。”
  “只不过,这条轨道是内凹,而不是铁道这种外凸轨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