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冯小怜得了机会陪皇帝出游,哪里会轻易放过,赶紧没话找话:
  “三郎,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的‘车同轨’,那个‘轨’,是不是指车辙?”
  李笠回答:“对,不同宽度的一对车轮,在地上留下的车辙不一样,而实际上许多主要官道都会有明显的车辙,同样轮距的车子,可以轻松走在车辙里。”
  “但轮距不同的车,走这种官道就会很麻烦,因为时不时会有一边车轮陷入车辙中,所以‘车同轨’的意义十分重大。”
  他一边说,一边接过冯小怜交来的纸条,上面写着方才一小时内,往返这段铁道的车辆数。
  “修铁道,耗铁很多,成本高昂,所以没法大规模修,只能用在刀刃上。”
  “连接开封和洛阳的这条铁道,就很重要,即便是将来天下统一后,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冯小怜极力在寻找话题,她发现皇帝对风花雪月不是很关注,所以只能用自己根本就不擅长的“国计民生”找话说:
  “三郎,将来,是不是开封也要与众不同呢?”
  “什么是与众不同?”李笠的注意力果然被拉过来,冯小怜赶紧说:“譬如,三郎可以经常到开封暂住,不一定成日里待在洛阳。”
  “你是说,把开封行在保留?”
  “对呀,三郎不是总说,物资从开封送往洛阳,会额外增加不少消耗,那还不如定期在开封暂住,如此,想来能省很多成本。”
  李笠下意识回答:“这么一来,开封就会成为实际的国都,长期存在的行在,时间一久,和国都没区别,但开封位于平原,四周无险可守,可不好。”
  “北方,幽燕一旦出事,骑兵大规模南下,黄河未必挡得住,他们数日便可突进到开封附近。”
  冯小怜绞尽脑汁讨好皇帝,想起自己看过的历史故事,又说:“可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这下,李笠有些诧异的看着对方。
  开封好?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你北宋来的?
  这不可能,李笠很快想到了这句话的出处:魏武侯与吴起论江山之固。
  而不是北宋初年,赵官家兄弟关于是否迁都洛阳的议论。
  “说说看,你的看法。”李笠来了兴致,冯小怜见状心中欣喜:果然和陛下说国计民生更能引起关注啊!
  她其实说不了太多大道理,不过认为只须抓要点来说,就不会有错:
  “三郎统一天下,以四方山川江海为屏障,中原定然太平,国都选在开封,有何不可?”
  反正就是夸对方厉害,这准没错。
  李笠笑起来:“你真会说话……”
  “三郎就是厉害嘛……”冯小怜不失时机抓着李笠的手臂,摇起来:“三郎统一天下,必然名垂青史,又得名臣良将辅佐,江山永固……”
  这一套连环拳打下来,确实让人心里舒坦。
  奈何,在李笠这“千年老妖”面前,小狐狸的伎俩,起不了多少效果。
  但看在小狐狸这么卖力的讨好份上,李笠还是很开心的笑着。
  冯小怜一直能努力,和张丽华一样,两位小美人确实是尤物,让他的夜生活,美妙许多。
  他看了看远处,那里聚集着一群人,却是皇太子召集行军参谋部的参谋,现场考察洛(阳)开(封)铁道的运输情况。
  今年,必然要打仗,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略进攻之前的物资集结,就要通过这条铁道实现。
  至于将来……
  李笠看着四周一片辽阔,再看看远处那为炮垒群拱卫的开封城,觉得有些唏嘘。
  定都开封的那个王朝,留给后人的“记忆”,是屈辱,这样真的好么?


第二百一十八章 江山之固(续)
  马车行驶在轨道上,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这是因为车轮不断压过两条铁轨的缝隙,由此发出声音。
  这种声音,李笠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
  洛阳和开封之间通了铁道,跑的是有轨马车,所以他要亲自体验一下这有轨马车的运行情况,乘“专车”去虎牢。
  现在,他半躺在“专车”车厢内的坐榻上,倚着凭几,就着窗边漏进来的阳光,看着手中的小册子。
  但冯小怜却不行,一副“晕车”的模样,偎依在李笠身边,嗯嗯啊啊着。
  两人只有一张薄被遮体,地板上散落着衣物,可见之前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情。
  现在冯小怜状态“特殊”,很明显是在“拱火”,李笠瞥了一眼小美人,看着对方手臂上还差一笔才写完的“正”字,问:
  “这一笔,留到晚上再写,好不好?”
  面色红润的冯小怜没有吭声,就是靠着李笠,双眼迷离的看着他,一副任君采摘的模样。
  李笠觉得有些口干,但还是忍住了,只是把冯小怜搂在怀里。
  冯小怜发现撩拨失败,没有勉强,看着小册子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文字,好奇起来:“三郎,这是……粟特文?”
  “嗯,粟特文。”李笠点点头,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在中原大量定居,尤其在北方地区,冯小怜或许见过粟特文字,所以他不觉得奇怪。
  冯小怜又问:“三郎将来,要取撒马尔干?”
  “噢,你知道撒马尔干?”
  “妾知道呀,有时会听人说起。”
  冯小怜所说撒马尔干,是粟特国家的一个大城,李笠觉得粟特各国的位置,应该就是后世的中亚地区。
  面对冯小怜的提问,他摇摇头:“嗨,那里太远了,劳师远征,得不偿失,所以我只是看看,学学粟特文,了解一下对手。”
  这下,冯小怜有些糊涂:你既然说不打算对粟特国家动武,为何又要把对方当做对手?
  “你会突厥语么?”李笠忽然问,冯小怜摇摇头,李笠便说:“突厥语,好像就是粟特语,或者说是粟特语的亲戚,文字自然也很相近。”
  原来如此,冯小怜明白了。
  李笠继续说:“突厥部落,原是柔然汗国的锻奴,文化底蕴不行,而粟特人因为擅长经商,纵横草原,所以其语言和文字,影响深远。”
  “粟特人和草原上各部落打交道,又在许多国家定居,他们的语言,可看做联系不同文明的桥梁,说是草原通用语,也不为过。”
  “据说,突厥汗国把粟特语作为国语,也就是官话,方便统治各部落,当然,日后或许会衍生出新的语言,即独立的突厥语和文字。”
  “我要了解对手,就得了解对方的生活习俗,这必然少不了学对方的语言、文字,”
  冯小怜觉得又有机会扯话题,问:“这些事情,不是有诸位宰辅操心么?军校不是也教授学生胡语,三郎何必费神?”
  “军校的学生学习胡语,是为了将来在草原上行动时方便些,无论是侦查、拷问,毕竟做专业的事情,要有专业技能。”
  “我学粟特语,是要了解另一个文明,而且,中原常见的粟特文字,有三种字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笠兴致勃勃的说着,冯小怜其实对粟特文不感兴趣,不过既然皇帝来了劲,她当然要趁热打铁。
  中原地区常见的粟特文字,主要有三种字体,李笠让有司深入调查一番之后,根据所得结果判断,这应该是受了三个文明的影响:
  天竺、波斯,以及某个古国。
  所以,若把眼光放远一些,就该对粟特语的学习上心。
  至少边军之中,要有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外语专家”做参谋。
  而无论是路上的“丝绸之路”,还是海上的贸易之路,对于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文字,都要有系统化的“外语教育”体系,培养对应的“外语专家”。
  而不能以“天朝上国”自居,把海外、西域各国视为茹毛饮血的蛮夷,若不屑于了解对方的文化,那又如何施加文化影响,来个软硬兼施。
  “知道么,在南海,或者南海以西,许多番邦的用语或者文字,都受到梵语、梵文的影响,南海的许多小国,梵语是官方用语,公文书写,写的是梵文。”
  李笠说话的语气并不轻松:“而在草原,粟特语和文字的影响,也很大,这说明什么?”
  “说明粟特的商业文明,天竺的宗教文明,正在对中原的‘左邻右舍’施加巨大影响。”
  “军事力量的投放,会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是有极限的,可商业和宗教的扩张,却不会受制于地理因素。”
  “明明汉时中原的海船就已经可以抵达极西之地,和大秦、波斯有往来,可中原的文化扩张,向南止步于交州。”
  “反倒是位于海路中途的天竺,其文化影响,沿着航线东进,逼到了中原家门口,甚至佛教还在中原大行其道。”
  “要知道,如今天竺,分为五个部分,东、南、西、北、中,宛若中原的战国时代,可梵文、梵语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小。”
  “明明粟特各国只不过是善于经商的城邦国家,他们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傲世天下的英雄人物,但影响力却横跨东西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