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但思考依旧继续:要改变这个历史轨迹,其实是有办法的。
  当市场饱和、厂家产品销售额难以提升时,为了提升利润,就必然只能在降成本上动脑筋,这个时候,只要能降成本,哪怕是落后生产力都可以。
  不过,若新市场出现,对于产品的数量需求极大,导致厂家产品的销售额呈爆发性增长时,对于厂家而言,优先保证生产数量,比降低生产成本优先。
  即只要开辟海外市场,大兴海贸,纺织作场就不必拘泥于国内市场这个“泥潭”,而是拼了命扩充产能,赚海外市场的钱。
  这个时候,纺织作场主们对于先进生产力(新式大型水力纺织机)的需求,才是巨大而不可逆转的。
  当开办作场所得利润,不亚于兼并土地获得的利润时,社会阶层的质变,就会开始。
  持续几代人之后,自然就会有“萌芽”。
  李笠转到隔壁院子,走进大堂,堂内聚集了不少人,一个个都身着官服,但服色和一般官员略有不同。
  他们已经得了通传,知道皇帝即将抵达,一个个屏气息声,大气都不敢出。
  现在皇帝来了,入座,一个个躬身行礼,若不是礼官说了不许跪下磕头,他们真就是要跪地磕头。
  既然没有磕头,说的自然是“下官拜见陛下”,李笠随后让众人平身。
  他看着这一个个皮肤黝黑、身上多有残缺的大船主们,忽然有一种错觉。
  仿佛自己成了海王“李三郎”,召集各位大船主议事,准备纠集船队去抢劫某某沿海国家。
  这些大船主当中,有积年海寇出身,有沿海豪族地头蛇,还有亦商亦寇的海商家族,以及累世低人一等的“白水郎”。
  或者说,这些人在中原朝廷的眼中,和卑贱的“白水郎”没有区别。
  所谓“白水郎”,即东南沿海船民,为后世所称“疍民”的前身,东晋时孙恩卢循作乱,就有大量白水郎参与。
  所以,白水郎被中原朝廷视为不稳定因素,以船为家,寓居海旁,形同夷户,承受着地方官府的剥削,却没有上岸定居的权利。
  海上求生不易,生活艰苦,所以沿海船民时常兼职打劫,成为海寇。
  对于中原朝廷而言,这些白水郎,或者靠海吃饭的人,全都是潜在的祸害,避之不及,如何能重用?
  但李笠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只要使用得当,这些人都是人才。
  海寇怎么了?海寇也可以报效朝廷的!
  “朕看了少府卿上呈的奏章,对海贸的现状很满意,但是,还不够。”李笠气势十足的说着。
  他打了几十年的仗,杀了不知道多少人,即便不靠身份,靠杀气就能震慑这些刀头舔血的大船主。
  “茶叶,瓷器,布帛,纸张,铜钱,以及各类制品,在海外的销路,还要翻倍,再翻倍!”
  “你们现在,凭着做海贸的贡献,成了少府寺的员外郎,有官阶,地方上的小官小吏,不敢骚扰你们,但这样就够了么?”
  “不够!做官,至少要做到刺史,那才是扬眉吐气!光耀门楣!”
  “朕要在五年内,让海贸带给国库的收入,超过全国水陆关津征收的商税,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诸位,可否为朕分忧?”
  好不容易有机会“上岸做人”的大船主们,一个个激动万分,难得碰到如此“奇特”的皇帝,这个扭转家族命运的机会,他们怎么能错过。
  纷纷再次躬身行礼:“下官愿为陛下分忧!!”


第二百一十章 主意
  上午,入宫议事的黄,抽空转到皇后妹妹那里,聊聊家常。
  眼见着妹妹黄姈驻颜有术,顿觉自己带的礼物有些拿不出手。
  黄姈看了看兄长带来的礼物,却是一些护肤保养品,笑道:“原来兄长也知道这些?”
  “效果还是不错的,既然来看望几位外甥女,虽然不是稀罕之物,但终究是要有礼物。”黄笑起来,他带来的礼物,其实是送给几位公主。
  虽然宫里不缺这种护肤保养品,但作为舅舅,来一趟,不带些礼物怎么行?
  黄姈拿着一瓶药膏,说出名字、配方和‘广告词’:“豆蔻膏,黄柏皮三寸,土菰根三寸,大枣七同,研细为膏。”
  “常早起化汤洗面用,旬日容如少女,以治浴后用效果最好。”
  此为面膏,她又拿起一瓶:“青丝油,用威灵仙十茎,侧柏叶二枝,牙皂三茎,黑牵牛二十粒,黄柏皮一片。”
  “各细切,以绢囊之,纳于瓮中,入真麻油浸收,可除垢腻、洁鬓、护长发,若鬓发毡结不堪梳理,用之立可梳。”
  此为护发油。
  又有香泽(香水型润肤露),用了鸡舌香、藿香、苜蓿、兰香,以酒精浸收香精,加上一系列处理制得。
  这些护肤保养品,都是如今开封城里最热门的产品,虽然售价高,但效果很不错,所以供不应求。
  当然,宫里的妃主们,不缺这类护肤保养品,因为她们用的都是最好的,有‘专供’。
  但黄以舅舅的身份,给外甥、外甥女带来些礼物,这主要是尽礼数,礼物是否名贵,倒是其次。
  兄妹扯了些家常,转入正题。
  随着楚国国土越来越大,局面越来越好,发财的门路也越来越多,黄如今在纠结,是往海贸这边倾斜资源,还是往草原边贸这边下注。
  当然了,最好是全都要,但就怕贪多嚼不烂,要从事“外贸”,得投入许多精力和资源。
  他不缺钱,但是家大业大开销大,而且还得给子孙置办金饭碗,所以不能懈怠。
  这种事情,黄知道直接问财神妹夫是最好的,但是又不好问,因为妹妹好几次提醒他:
  你是方镇大员,见了陛下,该谈的是公务,谈国事,说说国计民生,说说各地风土人情。
  怎么能问如何赚大钱?不像话啊!
  将来太子即位,看起居注,见其上记载,“黄公”和先帝交谈时,成日里都是问怎么发财、怎么赚大钱……
  你让太子怎么看你这个舅舅?怎么重用表弟?
  所以,黄来问妹妹,毕竟是自家人,总不能看着娘家“家道中落”不是?
  “我听人说过一个故事。”黄姈缓缓说道,黄来了精神:能和妹妹讲故事,并让妹妹记在心里的,除了妹夫还有谁?
  “一个村子,附近的河里发现金沙,随后,人们在上游发现金矿,探得矿脉多,范围很广。”
  “消息很快传开了,于是四面八方的青壮都涌过来,淘金沙,挖金矿,想要发财。”
  “村民们也跃跃欲试,地不种了,也去淘金沙、挖金矿。”
  “却有一户村民,没有去淘金,而是开了个逆旅,也就是客栈。”
  “给来来往往的人们提供饮食、住宿。”
  “因为客人很多,所以他很快赚了不少钱,然后扩大客栈规模,拥有更多客房,又请来厨子掌勺,雇佣伙计,兼营食肆。”
  “来淘金的人络绎不绝,他的客栈物美价廉,所以客似云来,规模不断扩大。”
  “又做起杂货买卖,向淘金客兜售各类日常用品,譬如铁制工具等等,又兼做中介,居中撮合人员雇佣或者买卖。”
  “淘金客一直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运气淘到金沙,挖到金矿,许多人一年忙到头,两手空空,赚不到什么钱。”
  “想要回家,但囊中羞涩,一身行头只是拖累,坛坛罐罐也带不走。”
  “于是,这个开客栈、食肆、杂货铺、中介的村民,又办起质库,低价回收那些失意淘金客的装备,家当,让对方换得些许铜钱,有回家的路费。”
  “然后,他将这些装备、工具,提价卖给新来的淘金客。”
  “一年年过去,无数人来了,满怀着发财的憧憬,在变成小城的昔日村庄落脚。”
  “无数人发财梦碎,在这里虚度数年光影,心中悲凉,把工具、家当低价当给质库,带着些许铜钱,踏上返乡路。”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多数人,并未实现淘金梦,其中也包括许多村民。”
  “这些村民,丢下土地,带着工具去淘金、挖金,忙碌数年,毫无收获,却发现那个开客栈的村民,已然成了一方巨贾。”
  “不仅名下产业众多,还买下大量土地,侍妾成群、儿女众多,又和大户联姻,成了州官的座上客。”
  “一大家子都搬到州府去住了,派了几个掌柜打点村中产业。”
  “这一位,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和他们一起扛着锄头下地的穷困村夫。”
  黄听完,很快就明白了。
  无论是海贸还是草原边贸,若做好了,确实是暴利。
  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能有多少人?
  海贸风险大,船队一旦在海上遇到风暴,那就是人货俱空,亏血本。
  草原边贸的风险也不小。
  黄家,既不是沿海地区豪强,也不是边塞豪族,硬是要和地头蛇争,会很辛苦,风险也大。
  那么,不如退而求其次,做“服务”。
  确切的说,是做“金融服务”。
  当初,黄家是鄱阳城里开赌档的地头蛇,后来因为女婿李笠成了鄱阳内史,为了名声,便关了赌档,改做商号,从事多项产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