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乱世栋梁 (米糕羊)


  第一场寻宝游戏,要每个人都是用同样的六面骰子,一样的踩中陷阱回起点,或者记忆点,这才有意思!
  第二场,吃饭,吃个饭还得抽卡,拿一万钱来抽,看看抽的都是什么玩意啊!
  “一万钱,十贯,随便找一家像样的食肆、酒肆,都能吃一顿大餐了。”李笠缓缓说着,看着儿子们。
  “抽一张卡,十文,随便找个路边食摊买些小食,也能填肚子,结果呢?”
  “玩游戏,骰子的类别和特权,直接导致游戏对大部分参与者来说,等于毫无意义,这有意思么?肯定没意思。”
  作了一番铺垫,李笠引出论点:“所以,不合理的规则,必须改,不然,不公平!!”
  皇子们用力点头,今天这两件事,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不合理的游戏规则,对于“参赛者”到底有多么的不公平。
  “我们把寻宝游戏,看做入仕和当官的历程,把骰子,看做入仕资格,那么,手持不同骰子的游戏参与者,你们想到了谁?”
  有皇子举手,得李笠许可后发言:“这,、这就是世家高门,一般士族,以及、以及庶族,还有垫底的平民!”
  “没错。”李笠对儿子的反应很满意,“骰子的类型、特权,以及整套游戏规则,类似九品中正制,对于庶族来说,是极度不公平的,遑论平民。”
  “若按前朝惯例,庶族子弟入仕,基本都是流外官,除了极少数人,做一辈子官,也就是流外官。”
  “而平民,连流内官都不是,不过是个吏。”
  “士族子弟,入仕就是流内官,世家高门入仕后,都是清贵的官位,事务少,名声好。”
  “做事情就容易犯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自然就不会出错,所以这些清贵官,仕途平坦,悠哉悠哉。”
  “他们就算犯了错,也有长辈、姻亲来保,什么责任都不用担,若是一般士族,大不了改任,避避风头。”
  “而庶族出身的官员,一旦犯错,躲无可躲,承担后果,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白费了,甚至自己主官的错,也要他来背。”
  “你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拿到低档骰子后,总是投不出数字,总是原地踏步,或者好不容易走几步,却误踩陷阱,被赶回原点……”
  “心里,有没有滔天怒火?有没有咒骂这不公平的规则?”
  皇子们用力点头:当然有!
  李笠又问:“再说吃饭,明明只要明码标价,食客就能用合理的价钱,吃到对应的食物,但店家偏偏不。”
  “搞什么抽卡,根据概率来吃饭,这算什么?花了一万钱,结果还吃的是野菜羹,或者小鱼小虾粥,这公平么?”
  皇子们“深受其害”,想到这里,心中委屈喷涌而出,有几个又嚎啕大哭起来。
  这就是李笠要的效果,他要让儿子们记住,刻骨铭心的记住,魏晋以来的一些制度,如今是多么的腐朽,多么的令人憎恶。
  “科举,就是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所有人的骰子,都是正常的六面骰子,投出什么数来,全看考场发挥。”
  “没有人可以有什么特权,踩中陷阱就得后退,考虑到寒窗苦读不易,只是返回‘记忆点’,谁都是这般。”
  “而功劳和对应加官进爵的关系,不能看概率,一定要明码标价,那就是严格的军功、爵位制!”
  “爵位、将军号,是明码标价的菜肴,食客,是军中将士,只要他们立下对应的军功,就能换取对应的爵位、将军号!”
  “没有军功,不得封爵、晋爵,不带兵打仗杀敌,就不得有将军号!”
  “没道理那些连马都不会骑,没真正带过兵的文弱书生,靠着士族出身,起家就是中阶以上将军,没立战功就能封爵!”
  李笠用这种比喻,让年少的皇子们明白了他想说的道理。
  一直以来,他也是这么教育太子,和几位已经成年,或者即将成年的皇子。
  他灌输的观念,一旦在儿子们心中生根,就会直接影响儿子们的三观,伴随其一生。
  所以,没有谁,可以把他的儿子带歪。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雅言正音
  文林馆,一场学术研讨会,演变为大规模“舌战”,使得本来优雅的文学场所,瞬间变成大型地域歧视现场。
  身处其中的李笠,听着各地学者、大儒、经学名家之间的“舌战”,感受南北地域矛盾的总爆发,无奈至极。
  想说些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一如学渣坐在高端学术研讨会时懵懵懂懂的状态那样,默默坐着。
  眼睁睁看着南北两个阵营的文人集团“激战”,却使不上劲。
  双方“交战”的原因,是关于雅言正音。
  那么什么是“雅言”?
  雅言,即官话,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普通话。
  普通话的历史不算不长,而这个时代的“雅言”,却源自商周。
  那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周天子的时代,官话是什么呢?
  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因为东周的国都便是洛阳。
  所以雅言标准音(正音)的基础,应当就是在洛阳一带。
  这里,是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于是,雅言又称河洛语、河洛话,即洛阳话。
  春秋时期,孔子讲学,门下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口音各有不同,那么,孔子讲学时,必须说“通用语”。
  据传,孔子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论语·述而第七》中有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到了两汉时期,延续传统,以洛语为国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魏晋时期,继续以洛阳雅言为国语。
  到了永嘉之乱后,洛阳沦陷,琅玡王司马睿在江南建康建立朝廷。
  大量士族南下,寓居江南,他们口中所说的洛阳雅言,难免受当地吴语影响,形成了“建康雅言”。
  与此同时,洛阳在战乱中失去了国都的地位,沦为各方势力争夺的要地。
  没有南下的士族,纷纷返回家乡避难,上百年过去,他们口中的洛阳雅言,不可避免地掺杂了本地方言。
  所以,魏晋时纯正的洛阳雅言,在南北士族、官员的口中,部分发音已经有了变化。
  虽然有“切韵”这种注音法,来保证每个字的读音,切合“洛阳雅言”的“正音”(标准读音)。
  但是,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结果,就是连部分字的切韵,也有了分歧。
  这是训诂学(包括音韵学、文字学)的学术问题,李笠是不懂的。
  而他想要用“拼音法”来给洛阳雅言“定音”,在全国范围“推广普通话”,依靠的是训诂学权威顾野王。
  顾野王是眼下无论南北都承认的训诂学大家,但是,正音之争涉及到“正统”,北方的学者不争一争,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李笠身上:若他开始就以征服者的姿态发布政令,以建康雅言为基础,修正出“全国版”的洛阳雅言,哪来那么多事。
  但李笠想要集思广益,尊重北方学者的意见,所以召开讨论会来讨论,而不是自己乾纲独断。
  既然他表明了“欢迎各方踊跃讨论”的态度,要以学术讨论来定洛阳雅言的标准读音,那么南北两方学者阵营间的学术讨论,演变为“地域歧视”,也就在所难免。
  因为地域歧视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
  三国归晋时,中原的士族,对江南地区人士的看法就带着明显歧视,文化上也是如此。
  中原大乱之后,没有南下的士族,自认为算是留守故土,仍居中原之地。
  而南渡的士族,则被北人认为是逃到“茹毛饮血”的吴越之地,和吴姓大族混居,血统不纯了。
  语言自然如此。
  北方士族、学者的这种心态,以及如今对雅言发音的争论,李笠觉得若用后世的某些事物来比喻,就类似于:
  纯正的英语发音?那当然得是英式英语,美式英语那是土鳖暴发户才说的。
  而英式英语,又分许多口音,爱尔兰口音、苏格兰口音,威尔士口音,都是乡巴佬口音。
  英格兰地区的英语,当然才“正”。
  然而英格兰地区的英语,又有很多口音,不同区域的口音区别很明显。
  你要是说中部英语,譬如一口伯明翰腔英语,容易被嘲笑(伯明翰腔因为口音重,常被喜剧演员用于搞笑)。
  若说的是中北部英格兰地区英语,譬如曼彻斯特、利物浦地区口音英语,也会被上流社会看不起,因为这是外地产业工人口音。
  那好,说一口伦敦腔英语,总该纯了吧?
  不好意思,你说的若是伦敦东区口音的英语,还是被上流社会看不起:伦敦东区,是工人区。
  所以,最纯正、最代表上流社会的英语口音,是RP英语,牛津腔。
  这才是上流社会说的贵族英语,代表着大英帝国……
  反正很高贵就是了,侬晓得伐?
  同理,现在北方学者阵营质疑南方学者“建康雅言为正统”的论据,就有建康雅言已经被粗鄙的吴语“影响”一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