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问道:“情况已经了解,你准备从哪里作为突破口你?”
李承干自信的道:“您曾经说过,不管做什么首要都是维稳,只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机会发展,我会先解决匪患问题。”
“剿匪的计划我准备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安民,张贴榜文劝告百姓安心生产,过往的错误既往不咎,但如果再犯会加重处罚。
“同时责令地方衙门严加看管治下百姓,不要让他们随意流窜……”
“第二步是出兵围剿,两湖地域有大量专门以打家劫舍为生的水匪,这种是重点打击对象。”
“云梦泽就是这些水匪的老巢,有官兵围剿他们就找隐秘之处躲起来,很难找到他们。”
“但去岁我就已经派人打入了最大的那几支水匪内部,摸清了他们经常行走的路线和藏匿地点。”
“到时候我会调申城海军沿江而上直入洞庭湖,把他们一网打尽,彻底解决匪患问题。”
提前一年就派间谍打入内部摸清了水匪的位置?岳山感慨道,果然不能小瞧国家的力量,尤其是大唐这种处在上升期的庞大帝国。
以前那些水匪猖獗只是朝廷没有动真格的而已,真要是下定决心,有无数种办法消灭他们。
“不错,你能想到先维稳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然后呢?”
“然后整顿吏治,只有把官吏之中的蛀虫打掉各种政令才能推行的下去……”李承干侃侃而谈,把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什么清查人口和土地,鼓励农桑,以工代赈修桥铺路、修缮城池等等。至于钱粮从哪来,就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为了让他真正体验到地方工作的真实情况,除了安置移民的钱粮之外,李世民没有支援他一文钱。
需要钱?自己想办法挣。想要粮?自己种或者挣钱去别处买。
所以对于他以工代赈的计划,岳山暂时保留意见。除了这一点,别的计划都是挺靠谱的。但是……
“再说说你准备如何安置移民。”
李承干道:“两湖道地广人稀,村落与村落之间有大片荒芜之地,我准备以村落为单位把移民安插进原住民村落中间。”
“这样一来就能方面双方交流,加快移民融入当地的速度。这是我根据你提出的,各族‘大杂居小聚居’加速融合的方法想出来的,如何?”
看着李承干洋洋自得的样子,岳山摇摇头道:“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是昏招。”
“呃……哪里不好了?不同部族的人都能用这种方法,同为汉人为何就不行了?”李承干脸色一僵,不服气的道。
岳山摇摇头解释道:“因为他们都是从天南海北各处迁徙到大唐境内的,都是移民,朝廷给他们安排在哪他们就住在哪,谁也不会歧视谁。”
“且他们也迫切的想融入到大唐中来,现在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只会牢牢抓住不敢闹事儿。甚至说的残忍一点,为了民族大融合眼前这一些混乱完全可以忍受。”
“但汉人不同,他们本身就是大唐子民,远离乡土已经让他们心中惶恐,甚至还带有怨愤。你在强行把他们安插在一群原住民中间,只会让他们更加没有安全感。”
“而对于原住民来说,突然多了一群外来人争抢他们的土地,尽管是荒地,他们也不喜欢别人来抢,必然会仇视这群移民。”
“且南方灌溉多引用河水,上游用水多下游水就不够用,本地人之间为了抢水都经常械斗闹出人命,更何况是一群外来人。”
“你强行把他们放在一起,只会给他们制造矛盾,到时候各种纠纷摩擦就能让你疲于奔命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单独圈一大片土地出来,让他们全都住在一起。大家都是移民,可以报团取暖,他们心中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至于融合的问题,你纯属想多了。两湖道所谓的原住民大多都是当年晋室南渡带过去的汉民,而这次的移民都是中原地区的汉人。双方都是汉人,哪还用融合?”
“可是双方的口音和生活习惯完全不同。”李承干依然不服气道。
“两湖道的汉人祖先随晋室南渡的时候,口音和生活习惯和现在的一样吗?”岳山反问道。
李承干词穷了。
是啊,当年这些汉人的祖先刚迁徙到江南地区的时候肯定也是操着北方口音,生活习惯、吃的食物都是北方的。甚至大多数人都不会游泳。
可现在呢,他们操作江南地区的吴侬软语,吃的也是具有南方特色的食物。水性也似乎成了与生俱来的技能,大人小孩都会。
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刻意让移民和原住民融合,只要把双方都安置好,用不了多少年双方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想到这里李承干的得意消失了,沮丧的道:“老师教训的是,是我太想当然了。”
岳山道鼓励道:“没什么,没有谁天生什么都会,经验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力主张让你去地方任事的原因,很多事情只有亲自去做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道。”
“你才十八岁,又是第一次出去做事,能想到这么多计划已经殊为不易了。”
李承干脸色好看了不少,叹道:“和您比起来差远了。当年您还没我现在大就一手把棣州打造成了大唐最富庶之地,其实我一直都拿您当榜样的。”
岳山摇摇头道:“不一样的,我曾经在三皇书中度过了三十余年。所以别看我外表年轻,内心其实已经知天命了。真放在同样的年级,我远不如你。”
李承干向往的道:“三皇书,真想一睹它的真容啊。”
岳山转移话题道:“算了不说这个了,你的计划中还少了一环,文教。”
“虽然两湖道学政体系已经建立,但十字力量非常薄弱,很多书院都只有几个先生,根本就教不了几个学生。靠他们大兴教育根本就不可能。”
“世家和豪强都不傻,以前两湖道穷他们看不上,等过上两年那里变富裕了他们必然会把触手伸过去,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你去了之后要大力兴建学院书馆,招募更多优秀的先生,让更多人进入学堂学习读书识字,这样百姓才会心向朝廷。”
第690章 书院分院
李承干不可能负责具体的事情,他就是抓总,制定大方向上的计划协调各种问题,具体工作还是要交给下面的人去做。
所以对于他来说首要是清楚自己要达成什么目的,计划书也不用太详细,有个大致的框架知道从哪破局从哪展开就可以了。
至于其他的细节问题,没有必要计划的那么清楚,到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就可以了,只要大方向是朝着最终目的去走就是成功。
所以当他说出第一件事情就是维稳安民的时候,岳山就知道他找对了方向。虽然限于阅历有些计划太想当然,但都不影响大局。
两人又聊了大半天,帮他进一步完善了计划,岳山才离开返回四姓坪。
现在他是赋闲之人不用上班,基本就住在四姓坪,没有朝廷的召唤很少进京。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书院把陈仲和冯易两人给叫了过来。
“哈哈……太失望了,居然没打起来。”
“师兄慎言,让人听到了又该说师父教徒不严了。”
“他们那是嫉妒,师父要是对外说收徒,你看他们比谁都积极。”
岳山正在屋内琢磨蒸汽机的事情,隐约听到门外传来两个徒弟的声音,只是说的话让他眉头紧皱。
这冯易自从考上科举给家里人交差之后就彻底放飞自我了,放浪不羁的有些过头了,什么事情一旦过度就会变质。
有必要给他找点事情做了,要不然过几年他就真的废了。虽然他不指望自己的弟子都能成才,但起码不能走上歧途啊。
“笃笃笃。”就在他沉思的时候敲门声传来。
他不慌不忙的收拾好情绪,道:“进来。”
冯易和陈仲兄弟俩一起走了进来,道:“师父,您找我们啊。”
岳山看了看他们两个,道:“你们做什么去了,看起来很兴奋吗。”
陈仲脸色一苦,知道刚才的话可能被听到了。冯易则不在乎的道:“那群儒家学生和法家学生搞辩论,差点打起来。”
岳山眉头皱起,道:“说清楚,怎么回事儿?”
冯易说道:“儒家学生指责法家太苛刻,许多犯人明明可以教化,都被判了刑失去悔过的机会,还会害的一个家庭失去依靠。甚至指责秦国就是因为法家当帮凶才二世而亡的。”
“法家则认为法律制定出来就是惩奸除恶的,如果都凭着感情用事破坏律法的威严,以后必将国之不国……他们指责儒以文乱法。”
“两家谁都不服谁,越说分歧越大,说着说着就开始贬低对方。要不是学生会的人在一旁看着,他们一准儿打起来。”
岳山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道:“这种事情什么时候出现的?闹的厉害吗?”
冯易也知道自家师父心情不好,不敢触那个眉头,也变得老实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