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时间刚好可以生产一季的粮食,如此轮番一两次他们就会对当地产生感情。到时候再把他们的妻儿老小接过去就可以了。”
“如果朝廷在给他们免除多少年赋税,甚至愿意把家眷接过去的做工给工钱。还可以在当地兴建学堂,让他们的子女都能读书识字……”
李世民无奈的道:“又来了,什么事情你都能玩出花来,修个水坝的事情你瞅瞅你整出多少事儿来。”
“你的计划是好的,可如何实施?朝廷哪来那么多精力?又哪来那么多钱粮去做你说的这些事情?”
“而且明年还要攻打高句丽,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一旦战事拖延下去……”
战事拖延下去会怎么样?李世民没有说,但意思大家都懂,隋朝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岳山诧异的道:“你觉得高句丽之战会拖延很长时间?”
李世民愣了一下,道:“这不是很正常吗?隋炀帝倾国之力三次征讨都未成功,我大唐虽然比前隋强盛,但也不敢言一次就能灭掉它。”
“我的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疲敌。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虽未成功,但也几乎耗尽了它的国力,至今未能恢复。明年我们出征的目的不是灭其国,而是消耗它最后的元气。”
“第二步才是灭国,以我大唐的国力很快就能发起第二次进攻,到时候国弱民疲的高句丽将无力阻挡我大唐天军。”
“两步灭国?哈哈……”岳山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听到李世民说攻打高句丽的具体战略,只能说计划的很好。
估计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就是这么想的,可惜的是高句丽的韧性超乎了他的想象,终其一生也未能灭掉这个大敌,还是他的儿子完成了这个功业。
但那是前世,这一世的大唐还需要用两步走吗?看来变化太快,李世民都有些认不清大唐的实力了。
“你笑什么,觉得我的计划不行?还是认为我灭不掉高句丽?”李世民生气的道。
“没。哈哈……”岳山有些止不住的笑意,连忙摆手道:“抱歉,有些失态了。”
“咳咳,我不是觉得你灭不掉高句丽,而是认为你太高看他们了。现在的他们在大唐面前就是一只蚂蚁,弹指可灭。”
“弹指可灭?呵呵……”这次轮到李世民笑了:“都说你在军事上是个理论专家,实际作战一窍不通,看来确实如此。”
岳山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眯眯的道:“要不我们打个赌吧?”
“怎么赌?”
“就赌我大唐能一波推平高句丽。”
“赌什么?”
“你要是输了就把渭水河到龙首山那一段赐给我,要是我输了就帮你把皇孙培养成才,如何?”
“呵呵……赢了你得地,输了当皇孙的老师,你又刷新了我对无耻的认知。”李世民都被气笑了。
“就问你赌不赌吧?”岳山淡笑道。
李世民脸上的讥笑渐渐消失,整个人陷入了思索,好一会才道:“你能把他教成什么样子?”
“寰宇全图现世大世之争即将开始,等到皇孙继承皇位那天世界恰好进入新时代。但我敢保证,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更了解新时代。”岳山胸有成竹的道:
“只要你们不横加干涉,我会把他教成最适合那个时代的君主。让大唐更加的辉煌,走的更远。”
李世民缓缓的点头,道:“好,我答应了,不论输赢你都是皇孙的师父。”
“一言为定。”岳山笑的很开心。
“一言为定。”李世民同样很开心。
岳山教育徒弟的能力有目共睹,太子虽然有很多老师,可李世民很清楚谁才是其决定性作用的那一个。
其实不用他说,李世民也准备把皇孙交给他教导。只是现在皇孙还不满月,谈论此事为时尚早。但今天岳山主动提了,正好顺势把这事给定下来。
至于母子俩拜同一个师父……大唐的辈分已经很乱了,在乱一点也没关系。再说就是拜师而已,又是别的。
笑过之后,李世民问道:“你要那块地做什么?”
“仿照孔林给家族建一座墓地。”岳山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不敢相信的道:“你要把家族墓地放在那地方?”
岳山疑惑的问道:“不行吗?”
“先不说风水。旁边是渭水河,另一侧是书院、医学院,你不嫌吵闹啊?”李世民道。
“哦,你说这个啊。我准备在那里搞个衣冠冢,实际上是把一些书籍之类的密封埋起来,免得这些书失传了。至于埋人的地方,会另选他处的。”岳山说道。
“你想的可真远。”李世民摇摇头。他有些无法理解岳山的想法,不过不管是埋人还是埋书,都随他的意吧。
反正岳山和李丽质肯定是陪葬皇陵的,至于岳家其他人埋在哪,李世民就不关心了。
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知道岳山的真实想法,如果知道了肯定会更加的惊讶。
岳山确实准备在那里搞个岳林,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种树,且种的都是银杏一类的长寿珍贵树木的原因。
但这里确实不是用来埋人的,而是准备藏书,防止这个时代的书籍失传之类的。
至于死后埋在哪,他早就考虑好了,不埋。
火化,骨灰扬了。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不想等到后世有人把自己的坟给刨了,把尸体放在博物馆展览。
当然了,这些是不能告诉李世民的,怕他误会,等将来要死的时候再留下遗嘱什么的。
“好了,现在可以说一说你准备如何一波推平高句丽了。”
第688章 炮击
“你准备如何一波推平高句丽?”李世民嘴上很鄙视岳山的军事能力,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这位女婿能给他带来惊喜,万一真一波推平了呢。
岳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现在大唐有多少门火炮?”
李世民想都没想就回道:“四百五十门。”
岳山摇摇头,道:“太少了,以我大唐的国土面积以及未来的战略发展,就算造一万门大炮都不一定够用。”
李世民道:“你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一门大炮就要五六千斤铁,我大唐一年才产多少铁,全用来铸造大炮都不够。”
岳山愣了一下,确实忽略了钢铁产量问题。这几年朝廷在他的指点下建设了好几处大型铁厂,但限于落后的生产力产量依然不够高。
又不能把所有铁全用来生产大炮,其他军种、农具之类的也需要大量的铁……有限的钢铁产量完全不够用。
这四百五十门火炮还是大唐积累数年的结果,想造出上万门……做梦吧。
“呃……不管怎么说,大炮对我大唐未来的战略非常重要,必须要尽可能多的打造。”
“我当然知道,庐江县的铁矿已经建成,今年这里生产的铁矿全部用来铸造火炮。”
这一座铁矿一年才能产多少铁?三十吨五十吨?造不了几门大炮。
但没办法,大唐又不能穷兵黩武把所有铁都用来铸造兵器,一大半都要拿去铸造农具之类的搞开发积蓄国力。
总之一句话,家底还是太薄啊。
岳山无奈的道:“好吧,就当明年攻打高句丽的时候我们有六百门大炮。”
“我的方法是不需要任何计策,直接莽过去就可以了,遇山拔山遇城摧城。我就不信高句丽有哪座城池能经得住六百门大炮持续轰炸的。”
“……”李世民一句话都不说,盯着他一阵猛看。
“怎么了,不行吗?”岳山问道。
“不,是我太小看火炮的作用了。我制定战略的时候只想着骑兵、步兵和水师,却忽略了火炮。”李世民懊恼的道:
“火炮不只可以在野战的时候轰击敌方军阵,更是攻坚利器。诚如你所说,这个世界上应当没有能抵挡得住数百们大炮轰击城防。”
“一波推平高句丽将会变得轻而易举,你赢了,那块儿地是你的了。”
“谢圣人。”岳山高兴的道。
前面已经说过,一种新式武器的诞生并不是马上就能融入到战争中去的,需要一次次试验磨合才能找出适合它的使用方法。
大炮是热兵器,和冷兵器截然不同,大唐所有人对它都很陌生。关于它的使用方法和配套战术,只能通过一次次实战才能总结出来。
但从它诞生到现在就只参与过一次实战,就是李绩活捉颉利一战。且那次还是野战,直接炮击突厥后方军阵。
用大炮攻城李世民也有想过,也做过实验,效果确实很好。然而他做实验的时候最多也就用二三十门大炮,威力还是略小了一些。
守城的人摸清规律之后还是能找到应对方法的,并不能实质性的改变战局,最终还是要靠人海战术破城。
这种数百门大炮齐轰他从来都没有设想过,也因此让他有了误判,以为大炮野战或者守城的时候效果最佳,攻城效果自能说不错。
但他毕竟是用兵大家,岳山只是稍微一提醒就能想透其中的道理。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匪事 (舟者) 起点VIP2021-06-16完结121.18万字 2743总推荐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
-
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 (味道懵懵的) 起点VIP2021-02-04完结263.76字 3085总推荐穿越三国刘虞之子刘和,左边是黑山军,右边是公孙瓒,前面是袁绍后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