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说道:“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陛下为粮荒之事殚精竭虑,苦心孤诣,一心为百姓谋求生路,仁义自在心中,焉用尔等将仁德时时挂在嘴边?尔等于国事有异议,自可在朝堂进谏,大家公议,陛下自有圣裁,然尔等如此逼迫陛下,难道要以此朗朗乾坤为昏乱之世,欲博忠臣之名乎?”
一个姓张的侍御史听了大怒,冲过去,用笏板向冯衍砸去,喝道:“你一个讲经的小小博士,竟然面折朝廷重臣,尔知上下尊卑之礼乎?”
朝堂上一时有些混乱,有人还在跪地高呼,请陛下收回成命,有人在大声斥责冯衍,撸胳膊卷袖子想要揍他。
这时忽然一个霹雷似的声音喝道:“都他妈的给我闭嘴!谁敢再胡说八道,老子现在就剁了他!”
御史大夫樊崇大踏步地走上前来,冲着跪了一地的大臣们喝道:“你们都是饱读诗书,腹有文才的人,怎么这么不省事?还及不上我这个不识字的粗人!陛下这么英明又聪明,他定的不限粮价自然有他的道理。你说陛下做的不对,那你也得好好讲你的道理,陛下又不是不讲理的人,你要是说的有理,陛下怎么会不考虑你们还没说出什么道理,就一起说陛下不对,好像你们个个都比陛下聪明!还说陛下不收回成命你们就要如何如何,这是干什么?这是要逼陛下就范吗?这是臣子该做的事吗?要我说,你们这些人,都该杀!”
他回头冲着殿外的卫士叫道:“陛下仁慈,不忍心处置你们,我替陛下收拾了你们,来,给我把刀!老子要把这些龟儿子都砍了!”
殿外卫士不敢接他的话,只是向后缩了缩身子。
樊崇本来就身材高大威猛,颇有威仪,再加上他执掌赤眉军多年,凶名在外,众臣对他都有些惧怕,一时被他的气势震慑,慢慢安静下来。
皇帝这才开口道:“粮价放开,是朕深思熟虑之策,不如此不可以度过荒年。尔等既然都不看好此法,可回去各写一篇奏折上来,让朕也看看你们的道理。退朝!”
他站起来,看都不看群臣一眼,转身走了。
他才懒得跟这些人废话,这要是当堂辩论,辩三天三夜辩不明白,这些大臣都是文化人,论起嘴炮来一个比一个厉害,特别会挑别人毛病,但若是让他们自已成事,便啥事不会,只剩些大话了。
这也是他不愿在朝会上决策的原因,没效率,总会有人带节奏。
他们不是有学问么?那就让他们都回家写文章去,洋洋洒洒写个成千上万字的奏折,把各人的道理、文才都表现出来,等他们费尽力气写成了交上来,就全都丢在一边,烧火!刘钰才没功夫看呢!
今天这场朝会,他没想到冯衍和樊崇会站出来支持他,尤其是樊崇,朝堂一幕简直化身护婿狂魔,说话行事屌爆了。
说起来他这两个老丈人都收得划算极了,不仅让他得到了赤眉军偌大的家业,而且两人到现在还在帮他,一个在外为他开疆拓土,一个在内替他出头平事儿。
刘钰暗暗叹道:“这两个老婆娶得值!”
第196章 绣衣使者
粮价在每石五千三百钱上只停留了两天,之后便开始缓慢下降,五千一百钱,五千钱,四千八百钱,四千五百钱,半个月后,降到了三千四百钱,之后又反弹到三千六百钱,然后就开始围绕着三千五百钱这个价位上下波动。
虽然粮价忽上忽下,但是一直维持在三千五百钱左右,保持着高价的态势。
能维持住这个价格不再上涨,还多亏了官府的义粥,如今义粥点设在了大街小巷,只要家里断了粮,只要不嫌粥里沙子多,你就可以出来义粥点排队,领上一碗粥喝,吊住这条命。
因为粮价高企,不只是赤贫之家,就连某些平日衣食无缺的人,为了省一点粮食,也偶尔会跑到街上喝两碗义粥,喝完了一抹嘴,说道:“这两碗粥喝下去,怎么也省下几十个钱,比出半天工还要划算。”
然后免不了有人说道:“多亏了皇帝陛下让我等有碗粥喝,不至于挨饿。”
“是啊,皇帝陛下仁德,爱民如子,真是难得的好皇帝。”
众人端着碗,纷纷颂扬皇帝陛下。可是等到转过身,找到一处角落蹲下来喝粥,便一边呸呸地吐着口中的沙子,一边低声骂道:“都怪可恶的小皇帝,粮价涨得离谱,害得我吃沙子!”
几个人凑在一起,便免不了议论关系到所有人生计的粮食问题。
“唉,原本只要八百钱一石,放开粮价只一天,便升到了五千钱,虽然又降到三千多钱,可三千钱我也买不起啊!这些无良奸商,是纯心不让我吃饱!”
他可不想当初标价八百钱的时候,粮店里根本就买不到粮。
“关奸商什么事?无商不奸,他们只管挣钱,当然粮食越贵越好,要我是粮商,我也这么干!反正官府不管!”
“粮价这么高,官府还要放开价格,随便他们卖多高,这绝对是官商勾结,估计这三千五百钱一石的价格里,官府至少拿一千!从来都是有印把子的嘴大,说句话都能换钱,苦的只是我们这些平头百姓!”
“这个小皇帝不是一向挺好的嘛!怎么如今。。。”
“嘘,禁声!你自己要找杀头的罪,不要连累我们!”
在外面公众场合,谁敢说皇帝的坏话?那就杀头灭族的大罪!
可是回到自己家里,门一关,那可就管不住百姓的嘴了。不知有多少污言秽语被那一面面厚厚的墙壁吞没。
小皇帝刘钰揉了揉耳朵,这几天他老觉得耳根子发热,没事还要打上几个喷嚏。按照牛头和马面的说法,那必是外面百姓都在颂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才使陛下有了这样的反应。
对这些话刘钰一个字都不相信,他觉得没人骂他就不错了。
“现在市面上粮价多少了?”刘钰问道。
侍郎何欣答道:“各大粮商的价格都在三千四百钱到三千七百钱左右,这个价格已经有十天了。”
“看来是暂时稳住了,还真是缺粮啊!”皇帝叹道。
作为一个现代文化青年,他当然知道供需关系的原理,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除非被独家垄断,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可以为一种商品寻找到最合适的价格。
粮价放开前,官方八百钱一石的价格没有参考价值,黑市的五千钱一石才是实际的市场价,但那时粮商都在囤粮,即便他们认可的五千钱一石也都是在偷偷交易,交易量不大,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官府抓住惩治,得不偿失,这导致粮食供应有一种虚假的紧缺现象。
等到粮价放开,粮商可以公开以五千钱一石售粮,于是把库存都搬了出来,入店销售,粮食供应量上来了,价格自然就慢慢回落。因此粮价在半个月左右降到三千五百钱,这就是放开粮价的效果。
所以在百姓看来,粮价从八百钱升到三千五百钱是皇帝陛下的锅,他们暗暗地骂皇帝。可是在刘钰自己看来,自己是使粮价从五千钱降到三千五百钱的功臣,这一千五百钱的降幅正是放开粮价带来的好处。
可是粮食价格稳在了三千五百钱左右,再也降不下去,这说明粮食供应确实存在紧缺现象,粮商手中的存粮也不多了,他们开始惜售了。
“赈灾的钱粮,每天要消耗多少?”皇帝又问道。
何欣答道:“长安城中如今每天需粮八百余石。”
皇帝默默地在心里算着账,八百石,合十万汉斤,折合成现在的斤是五万斤,长安城居民在他入主后有了爆炸式的增长,人口达到了三十万。
即便有一半人喝义粥,十几万人,一天喝那种搀了沙子的粥,能喝进去五万斤粮食?
刘钰前世是个单身狗,经常自己熬粥做饭,知道一斤米能熬出多少粥来,何况赈灾的粥是吊命的,完全不能和自己家熬的粥相比。
老子拿粮食是给百姓救命的,可不是给那些蛀虫贪污的!
“派出绣衣使者,暗查城内赈灾之事,如发现以权谋私,贪墨粮食者,杖责二十,贪墨四石以上者,完为城旦,若有贪墨八石粮以上者,杀!”
何欣看着皇帝陛下冷肃的面庞,心里暗暗打了个哆嗦。贪四石粮罚作苦役,贪八石粮就要了一个人的命,算是严苛的刑罚了,可是在粮荒时期,是需要重法惩治的,否则官仓里的粮食都会慢慢流到那些无耻官吏手中。
绣衣使者就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秘密警察,起自汉武帝,相当于后世的锦衣卫,惩治不法,代天子行事,威慑力极大。
刘钰后世读史时最讨厌的就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到自己当上了皇帝,却觉得绣衣使者用起来十分得心应手,怪不得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爱用。
绣衣使者一出,果然立竿见影,参予赈灾的官吏有六人被杀,数十人罚做苦役,被杖责者更是数不胜数,没有几天,全长安城赈灾所用粮食便下降了四成,如今一天只需粮五百石。
放开粮价一个月后,赈灾已渐渐步上了正轨,可这时突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粮价开始涨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山贼做皇帝 (超神MVP) 起点VIP2021-06-13完结 20W收藏166.87万字 5.87万总推荐穿到古代做皇帝,原以为,自己积了十八辈子的德,从此三宫...
-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起点VIP2021-06-16完结百丈村的二傻子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对着全村老少爷们大言不惭的说着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