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牛吏之帝王崛起 (天下九九)


  本着这个原则,孙家在这次粮荒之中,并没有做得很过分,虽然也囤了不少的粮食,但是店里的粮还在断续地保持出售,价格绝不高于同行的价格。
  但是现在的粮价已经高得离谱,虽然粮店挂牌是八百钱一石,但是八百钱是绝对买不到粮的,因为根本就没货。粮店里每天象征性地卖上一点点,开门就被抢得精光,到了后来,许多粮店干脆就声称断货,关门歇业了。
  相反,粮食的地下交易却一直保持着,同样一石粮,黑市上早已卖到了五千钱,汉朝时普通农家一年的总收入在一万钱上下,即便长安百姓挣得多些,也绝对负担不起五千钱一石的粮价。
  粮商们都憋着劲儿不肯降价,即便一天卖不了多少粮,他们却依旧在等,等到粮荒到了一定程度,百姓家中断了粮,就不得不用一辈子的积蓄来买天价粮,那时便是他们发大财的时候。
  孙家自然也做黑市的生意,但是孙老太爷一直都很担心,他活了将近八十岁了,经历过几次粮荒。每次到了最后,朝廷都会出手,好一点的强制他们低价交易,差的干脆就没收,然后以非法奸商的名义收拾掉一批粮商。
  孙老太爷觉得这样的日子又不远了。
  他找来小儿子孙八达,让他去打探朝廷的口风。孙八达曾经在郑深处学习,算是他的记名弟子,与郑深门下许多人交好。如今郑深很是繁忙,孙八达很少见到,但是郑深的弟子还是可以一见的,这些人也都在朝廷任职,有几个还是陛下的近臣郎官。
  孙八达出去跑了一天,先后见了方正、何欣等人,等到夜深了才匆匆回家,孙老爷子还没睡,立即将他叫了过去。
  “父亲,听说皇帝陛下要放开粮食价格,以后不必明里八百,暗中五千的卖粮了,在店里直接以五千钱一石售粮即可。”
  “什么?这不可能!”孙老爷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他还怀疑起了孙八达的耳朵,“你必定是听错了,这件事绝无可能!”
  粮食不限价?想都别想!
  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向来是国家价格调控的重中之重,尤其在这种粮荒时期,若是粮价失控,不仅仅是饿死成千上万百姓的事,搞不好会激起民变,威胁到国家的统治基础。
  小皇帝刘钰要是敢在这时候放开粮价,那只能说明他疯了。
  孙老爷子一个劲儿地摇头,孙八达却一口咬定,斩钉截铁,“父亲,此事千真万确,明日就将公布,去往外地传令的车马已经备好,明日一早便出发,驰传天下。”
  孙老爷子又反复问了孙八达与郑门弟子相会的情景,一句话一句话地反复甄别,最后终于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小皇帝刘钰真的要这么干。
  “疯了,疯了!”孙老太爷嘀咕着,在地上转了两圈,突然说道:“快,连夜去库里提粮食,明日一早一旦圣旨公布,立即在店里出售!去,把你四哥叫来,你们两个明早就出发,去买粮,能买多少买多少!”
  孙八达转身要走,却被父亲叫住了,“不,这事儿有点蹊跷,就买五万石吧,不要再多了,再多的钱,我们老孙家也不挣了,心里不踏实!”


第195章 是何道理
  一大早,侍御史杜林在上朝途中遇到太中大夫谷恭,两人一道向宫中走去,杜林边走边说道:“这两日粮价飞涨,已达到五千三百钱一石,陛下竟下令放开粮价,随行就市,简直是大谬,此乱国之政也!陛下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能为君分忧,都是只顾阿谀媚上、埋头钻营的势利小人!作为侍御史,负责监察百官,对于陛下的过失,亦有劾奏之责,今日大朝,我定要请陛下收回成命!”
  谷恭知道杜林性情刚直,说话不会转弯,便劝他道:“杜公,你言辞莫要过激了,陛下毕竟年轻,没经过世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陛下只有十六岁!性子还没定呢,你不要因此而惹上祸殃!”
  看杜林的样子气得不轻,一会儿上了朝堂,不一定会说出什么过头的话,小皇帝年少气盛,盛怒之下,很可能拿他问罪,因此谷恭提前提醒杜林。
  “杜某行事,全凭一腔赤诚之心,我有何惧!”他哼了一声,甩了甩袖子,径自向前去了。
  “陛下如此行事,恐怕要背上骂名啊!”此时郑深也在暗暗替皇帝担忧。
  粮食限价,即便限不住,也表明了皇帝的态度,是要百姓吃上平价粮,可现在下令直接放开,这粮价飞涨的罪名便都归到皇帝的头上,即便粮价原本在黑市已经涨上了天,百姓也不会去想那些,只想着是皇帝让他们吃不起粮。
  虽然陛下和他说得很清楚了,但是郑深依旧很怀疑,不知道这招法是不是管用,万一有个闪失,陛下的威望会严重受损,他本来靠赈灾和约法三章积累起来的超高支持度可能会全线崩塌。
  可当郑深提出他的怀疑时,皇帝却说道:“朕全是出以公心,问心无愧!朕不能眼睁睁看着治下的百姓饿死,只能放手一搏!子渊,你放心吧,朕乃天子,天必佑朕!”
  郑深看着小皇帝平静坚毅的脸,眼眶竟有些发热,陛下不过是个孩子啊,他只有十六岁,却要负起这么重的担子,而他却从来没有被压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是迎难而上,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
  实际上郑深把皇帝的境界想得太高了,刘钰当然考虑个人的得失,而且这是他的优先考虑项,这捡来的一辈子是他自己的,他当然要尽量过好,不能早早地领了盒饭。
  刘钰这么坚持,只是觉得自己的法子是可行的,虽然汉之前没人尝试过,但是后世可有人用过,并且大获成功,否则他刘钰又从何得知呢?
  粮食不限价的诏令刚刚发出两天,粮价应声大涨,从挂牌的八百钱一下子跳到五千钱,昨天更是涨到五千三百钱,基本上是前一阵子黑市的价格,如今都拿到明面上来了。
  唯一不同的是,原来每个粮店都喊着没粮,诏令一下,非常神奇的,所有的粮店都有粮了,店里摆得满满的,只要有人买,要多少有多少。
  可惜在这个价格之下,交投很是清淡,百姓们还在硬挺着,还有粮的靠家里的存粮硬撑着,没粮的只好去城里的赈灾点,去喝一碗粥半碗沙的义粥。
  虽然义粥又稀又容易硌到牙齿,可是好歹是正儿八经的粥,能喝,能吊住命,让百姓不至于饿死。
  今天是上朝的日子,大臣们从尚冠里的居所,从长安城的四面八方聚集到长乐宫,人流向前殿汇去。
  在宦官的导引下,大臣们进入大殿,一个个面容严肃,拱手肃立,等待着皇帝驾临。
  随着宦官牛头的拉了长声的高喊,小皇帝身着黑袍,头戴冠冕,一步步走上大殿,所有人都拜了下去。
  小皇帝稳稳地坐在御案之后,他脸的上半部分被挡在垂下来的珠帘之后,只见到下半部分紧闭的嘴唇。
  众臣归位后,杜林几乎是腿不沾席,立即出列,大声道:“陛下,民以食为天!如今三辅粮荒,正应稳定粮价,保障供应,使百姓皆得其食。可陛下放开粮价,令米粮价格飞涨,奸商拍手称快,百姓苦不堪言,长此以往,祸乱必生,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番话就像是在人群中扔了一个大炮仗,炸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一时都呆在那儿,不知道说什么好。
  突然,司隶校尉鲍永也站了出来,大声道:“陛下,杜御史所言极是,粮食乃是国之根本,绝不可任其价格疯长,百姓吃不起粮,活不下去,必定生乱,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御史中丞也站了了来,叫道:“臣附议!此举有损陛下仁德之名,动摇大汉之根基,实在是乱国的恶政,请陛下收回成命!”
  他说得更狠,直接给定义成乱国恶政,声称会动摇国本,这顶帽子扣得太大了,即便是皇帝的脑袋也难以承受。
  有这三个人带头,底下又呼啦啦跪下了一片,都喊着:“臣附议!”
  “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呀!”
  “若为此,则陛下仁德之名尽丧,民心尽失啊!”
  “陛下若不收回成命,我等便跪死在此地!”
  这开场的架势有点吓人,原本大臣们有事上奏,都是出列说完,谁有意见就一个一个提,次序不乱,大家基本上保持心平气和,可今天一开始就有点乱了秩序,仿佛这事儿根本就没的商议,直接改了就是了。
  这也和朝堂上的议事规则有关系。
  皇帝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一向是在中朝议事,和几个中朝近臣商议商议便定了。朝中大部分人没有建议和决策权,只能看到结果,等到圣旨颁布实行,大臣们才知道。
  这事儿如果是在朝堂上商议,恐怕群臣早就闹起来了,除非皇帝格外强硬地乾纲独断,否则根本就通不过。
  这时有半数大臣已经跪下了,地上黑压压的一片,看着就让人眼晕。
  突然有一个人大喝道:“尔等意欲何为,难道尔等忘了君臣上下尊卑之序,意欲逼迫陛下否?”
  谁都没有想到,儒家的群臣不顾尊卑上下,而道家的冯衍居然站了出来,维护儒家宣扬的尊卑之礼。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