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秦议身着朝服,率领群臣在殿前举行祭月仪式。祭月需设四坛,分别在东南西北四面设日坛、月坛、天坛、地坛四坛。
当然,祭月不仅是皇家举行,普通老百姓也是可以祭拜的,凡是月亮所照之处皆可祭月。
中秋之夜家人团聚一堂,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案前高挂月神像俗称“月光纸”,案上放置月饼、祭酒以及其他食品作为祭祀供品,外加红烛两支、小型祭香香炉一个,酒爵三只。行跪拜礼,则需在案前铺设跪拜席位。
跪拜:又称经坐,即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
祭月也是有规矩的,古人认为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故而祭拜月亮由由女人来的,而非男人。当然皇家是例外,由国君祭拜。
所以普通人家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长者。
然后大声念出祭月祝文,焚烧月光纸,如此整个祭月便算完成。
秦议祭拜之后便给群臣分发月饼,所谓月饼就是圆圆的点心。然后便叫群臣各自回府,今年的祭月便完成。
祭月是陇国一个重要的祭拜活动,不仅皇家重视,老百姓也同样重视。
张如回府后在书房思考着一个问题。
林妤已被抓获,为何系统没有表示呢?这都好几个月了,系统一点动静也没有。也不说完成,也不提奖励,一时张如很是疑惑,莫非系统出现了问题?
这个可能应该不大,毕竟在系统可不是一般的系统呀!
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只是抓获了林妤但其中的事情他还不知道,因此系统认为张如没有完成任务。既然没有完成,那自然是不存在奖励的。
估计完成这个任务还须等上个几年,最起码现在他是没有办法的。
……
楚国
自楚子寒回国后楚帝便叫他开始处理一些朝中事务。更有前车之鉴楚帝废太子之心便也消失,尤其是这数月以来楚子寒事无巨细,凡事皆亲力亲为,使得楚帝非常满意。
朝中诸多大臣也开始站向了楚子寒这边。
这些人皆是人老成精,深知楚帝心思。知道楚帝已经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他们便站在楚子寒这边,求个安享晚年。
楚帝五子,楚子寒是第四子。按说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他,但偏偏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楚帝长子因其母而被楚帝不喜,未被立为太子。二子骑马跌落马下,直接摔死,三子结党营私,被人出卖被楚帝打入牢中,到现在还没被放出来。
如此,这太子之位才落到了楚子寒头上。楚子寒因有哥哥们的前车之鉴,便在被立为太子之后规规矩矩的,即便是拉拢大臣也是下人出面,他自己不去。
但是这样让朝臣觉得楚子寒不是一国之君的材料,便向楚帝进言废了楚子寒,立楚子伤为太子。
当然,这些推举楚子伤的大臣多是楚子伤之人。
楚帝觉得群臣说的有理,便有心废除太子。不过后来楚子寒娶了陇国公主,楚帝便缓了缓,大有看看情况的意思。
再后来,楚一寒一趟陇国回来,不仅带来了水车,还带来了秦议对承诺。朝中大臣又举了例子,这个时候楚帝便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这几个月以来,楚帝发现他小看了楚子寒。楚子寒一切事务处理的相当到位,即便有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凭自己的意思去解决,而是先问他,接着便与群臣商量,最后才解决。
这些事情楚帝皆看在眼中,对楚子寒相当满意。
一月之前楚帝感染风寒,太医用了许多药皆不见好转,反而病情愈发严重。楚子寒大怒,连斩了三位太医。
就在群臣以为楚帝要驾崩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楚帝居然好了。睡了一觉便就好了,而且气色比之前的还有好。楚子寒担心是回光返照,命太医查看,太医查好发现楚帝的风寒是真的好了,楚子寒这才放心。
但当秦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脸色有些细微的变化,看样子她是希望楚帝驾崩的,这样楚子寒便能顺利继位,她就是大楚的皇后了。
楚帝寝宫
布置奢华的寝宫中楚帝靠在龙床上,旁边跪着四人。靠近前面的一人便是楚子寒,在楚子寒身后的三人自左到右依次是丞相吴素,太尉白承,御史大夫上官台。
吴素,楚国老臣。楚帝继位便废了前丞相,命吴素为丞相。其人五十有七,不高,微胖,其貌不扬,有才华,书门出生,主张与陇国联合。
白承,楚国老将。承任镇西大将军,楚帝继位时命他讨伐西蛮,大胜。后西蛮又叛,楚帝在命白承镇压,打败西蛮,斩首七万,使西蛮各族闻风丧胆。后升太尉,其人四十有一虎背熊腰,身长八尺,五官周正。精通兵法,深得兵家之要。
上官台,楚国后起之秀。年三十,才华横溢,极擅文章。楚帝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命他为御史大夫,他是楚国老将上官栩之子。他便是主张废太子的大臣之一,但自楚子寒一趟陇国回来后他对废太子之事不在提,似是知道了楚帝的心思。
楚帝风寒一夜痊愈使楚子寒与群臣破为震惊,皆是不可思议。怕回光返照,楚子寒命御医查看,御医看后皆说无事,楚子寒仍担心,便劝楚帝在休息两日,以防有变。
楚帝知他心意,便也答应休息。这不,叫来了楚子寒与三公,看样子是有事情要与他们交代。
楚帝看着四人,脸上挂着笑容,对吴素道:“吴素,这段时间子寒表现如何?”
吴素道:“回陛下,太子殿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二百六十章 楚帝野心
吴素此言使楚帝微笑点头,这句评价很是到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形容楚子寒很贴切,在此之前谁都没想到楚子寒会有这样的表现。
但是,楚帝和吴素他们不知道,楚子寒的种种表现皆是张如教他的,如今果然和张如预料的一般,收到了奇效。
楚子寒自己也很感激张如,回楚国的时候他心中还有几分的不确定,现在不仅感激,而且很钦佩张如。
吴素说完,楚帝问他:“何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回陛下,自陛下使殿下理政后殿下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凡遇棘手之事亦不枉下决断,宣臣等商议。臣等之言殿下细细思考,然后施行。故臣以为殿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帝点头:“好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说罢!又问白承:“白卿,你以为子寒如何?”
白承道:“陛下,太子殿下是为子之典范。”
白承没有直接回答楚帝的问题,有意避免。楚帝问他:“哦!何是为子之典范?”
“陛下乃大楚之君,殿下回楚之时带回水车,此车一出百姓皆喜,高呼万岁。殿下带来之水车使大楚百姓归心,臣以为世间之孝莫过于如此,此其一也。陛下风寒其间殿下夜不能寐,终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一怒之下诛杀御医,可见殿下之急。幸陛下福泽深厚,风寒退之,殿下闻之大喜。又担心此风寒隐藏陛下龙体之中,连命御医查看,臣觉为人子莫过于此。”
白承于楚帝之问只字未提,但句句皆是夸赞之意。原以为他有意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未曾想他竟用“孝道”与“为人之子”这两个方面向楚帝说明楚子寒,可谓高明呀!
世人皆言皇室无亲情,楚帝自然也明白。但白承一言使他明白楚子寒不仅仅是大楚的太子,还是他的儿子,为人子者尽孝是本份,但在皇室就显弥足珍贵了。
果然,白承一席话使楚帝面上的笑容消失,看着楚子寒像是在想这什么事情一般。忽然,点了点头:“白卿之言,使朕轻松许的。”
此时,楚帝越看楚子寒越喜。
说罢!又问上官台:“御史,你以为如何?”
上官台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各方面皆是优秀,上可承祖宗基业,下可任子孙之表率。”
上官台这个回答可谓简单之极,将吴素之言与白承之言合在了一起,谁也不得罪。
楚子寒这时的心里是欢喜的,这三人皆是大楚的中流砥柱,有他们三人支持自己稳如大山,不可动摇。
楚帝点头,看着楚子寒问道:“子寒!”
“儿臣在!”
“你做的不错,父皇很欣慰。父皇有个问题要问你,你如实回答。”
“是!”
“你所为可是有人教你?”
楚子寒心里一惊,自己所为皆小心谨慎父皇问何这样问?连道:“回父皇,儿臣在陇国之时曾与陇国丞相张如见过两次,他对儿臣说当要以民为本,儿臣觉得他说的不错,便向陇帝要了水车图本,以便我大楚之民。”
实话楚子寒是不敢说的,堂堂楚国太子居然听他国官员之言,这算什么?搞不好楚帝一生气立马就废了他。但也不能说没有,楚帝一国之君,既然问楚子寒必然是发现了什么端倪。
“就这些吗?”
“回父皇,就这些。”
楚帝点头,轻轻嗯了一声,又道:“如此便好。我大楚与陇国虽是盟国,但我国政事绝不由外人插手,这一点你须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