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阙 (七月新番)


  连续过了两刻都没过完,吴宗年算了算,起码有五六千人。
  右谷蠡王有四五万部众,骑从近万,而右贤王的实力,至少是其三倍。
  右贤王的领地十分庞大,从巴里坤大草原延伸到乌里雅苏台,广袤五千里,新来的骑兵加上原先在营中的,人数上万,竟不顾损耗,将其麾下小半兵力调到西域来了!右贤王想干什么?
  “不必意外,汉使能向乌孙求救,玉门能派遣援兵,我的王庭离此更近,就不能增兵么?”
  右贤王的声音响起:“其实不管是汉使,僮仆都尉,还是伊吾、蒲阴诸王,所有人都料错了一点。”
  “他们以为,我答应打这一仗,只是为了应日逐王、右谷蠡王之请,毁掉铁门,夺回渠犁。”
  “而一旦傅介子带军抵达,这场仗就会结束,吾等就必须撤离。”
  “但殊不知,我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渠犁和铁门。”
  “而是傅介子,以及两千汉军援兵的头颅!”
  右贤王哈哈大笑:“我的斥候来禀报,说傅介子已率军抵达楼兰,右谷蠡王若能南下投降他,反倒是好事。这会让傅介子以为,右地大乱,诸王已是一盘散沙,愈发骄横,还得分出一部分人看管降人。”
  “而明日,伊吾王、蒲阴王就会奉命调头,继续去围困渠犁。”
  右贤王洋洋得意,指着刚刚抵达的大军道:“吴先生,设想一下罢,当傅介子带着援兵,疲惫地赶到渠犁时,他们要面对的,可不止是伊吾王、蒲阴王的四千杂骑。还有埋伏在附近的右部上万精骑,从其侧面冲杀而来!”
  他高高举起双手,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场景:
  “覆灭两千汉军,杀死一名大汉列侯,而且还是威震西域的傅介子。天佑右部,这将是又一场浚稽山大捷!”
  “此战之后,我的威望,将超过左贤王,而西域也将明白,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
  而同一时间,山国以西四百里外,右谷蠡王在犹豫许久后,终于还是带着所剩不多的部众,重新调头北上,来到了渠犁西面的孔雀河边。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这便是汉使约他相会的地点。
  他们远远望见,对岸亦有百余人,有乌孙也有汉兵。河中央是艘稍大的胡杨木船,铁锚抛入河中,稳当当地停在那,靠匈奴人这边的河岸上泊着一叶小舟。
  “汉使何在?”
  右谷蠡王让译长高声呼喊,他脸色不太好看,毕竟自己会从六角名王落魄到今日有家难回,全拜任弘所赐。
  “在此!”
  一个手持旌节的男子正站在河中央的船上,朝他们挥手。
  那就是任弘吧?右谷蠡王真想开弓将其射死,只可惜河水太过宽阔,根本射不到去。
  船上的汉人译者开始大声给匈奴人讲明规矩:“右谷蠡王可以带一名会划船的侍从,一名译者过来,但不得携带兵刃。”
  右谷蠡王犹豫片刻后,还是当着众目睽睽的面,解下了自己腰间的直刀,高高举起,将其插在河岸,旋即登上小舟。
  当然,贴身的匕首是不会交出来的,万一事情不对,他还能挟持汉使。
  小舟缓缓驶到河心,绳索抛了过来,右谷蠡王的侍从将其接住,把舟系在大船一侧。
  而当右谷蠡王带着译长爬上船后,方才背对他们的汉使才转过身来。
  却见这汉使二十出头,身高八尺,容貌俊朗,一表人才,脸上洋溢着友善的笑。
  匈奴译长登时一愣,旋即大叫道:“右谷蠡王,小心有诈!”
  “此人不是汉使,而是在汉使身旁捉刀的小卫士!”
  ……
  PS:第二章 在下午。


第138章 不失封侯之位
  “说好的和平谈判,汝等怎么能带兵器上船呢?”
  任弘皱着眉,痛心疾首,可他手里明明端着一架弩。
  身后的“船夫”韩敢当,“译者”孙百万亦手持强弩,指着船尾的右谷蠡王和译长,逼得他们不得不扔了手里的兵刃。
  而右谷蠡王带来划船的侍从,身上已经扎了一箭,漂在水里了。
  “有什么误会,坐下来聊聊便可说清,何必一言不合就动刀呢?太粗鲁了!”
  任弘这时候才低头看了看扎在胸口的匕首,心有余悸,幸好里面穿了厚甲,也幸好右谷蠡王没有一刀爆头。
  他拔掉匕首,满脸无奈地指着自己介绍道:“我真是汉使任弘。”
  又指向韩敢当:“他才是卫士。”
  右谷蠡王嘴里叽叽咕咕骂了一通,造成这场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匈奴译长只能翻译道:“右谷蠡王说,汉人果不可信!”
  任弘耸了耸肩,让韩敢当过去将右谷蠡王绑起来,扔上小舟:“右谷蠡王先前不也打算在三棵柳擒拿我么?来而不往非礼也,吾等扯平了。”
  随即任弘又指着译长道:“你,到对岸去,告诉匈奴人,右谷蠡王已投靠大汉,部众就地解散,愿走者可以走了,誓死追随右谷蠡王的人,便扔了兵刃,游泳过来。”
  见到右谷蠡王当场被擒后,岸上的匈奴人鼓噪不已,人数却只有五六百,看来在右谷蠡王北上赴会期间,他的手下又跑了一半。
  而当译长哆哆嗦嗦过去为任弘传话后,最初那些匈奴人还十分愤怒,朝对岸开弓射箭,却连河心都射不到去,想要强渡,又害怕对面的强弩。
  于是在折腾一刻后,河边的匈奴人竟真的陆续散走,一刻之后,只剩下二三十人坚守在水边,不愿抛弃主人。有几人扔了兵器,泅水过来,领头的正是那名译长,他湿漉漉地走到右谷蠡王前,向其稽首:
  “陆支离的性命,早就交给右谷蠡王了!大王到哪,我就到哪!”
  右谷蠡王十分感动,他们宁愿做俘虏也要侍奉右谷蠡王,会水的都游过来了,只剩下几个不会水的则在对岸嚎哭不已。
  “将他们渡过来吧。”
  任弘下令:“汉地有句俗话,大浪淘沙,方见真金,看来右谷蠡王麾下还是有些死士的。”
  右谷蠡王又骂开了,任弘听了译长转译后大笑道:“右谷蠡王误会了,我是在好心帮你甄别部下啊。”
  “那些弃你而去的,都是不够忠诚的人,你敢保证,在回右谷蠡王庭的路上,他们不会为了富贵,为了向右贤王请功,夜里一刀斩了汝头?”
  事实是,右谷蠡王虽然众叛亲离,但仍有五六百骑,这对于西域汉军来说太多了。关在城邑里浪费粮食,若他们在右谷蠡王带领下,南下去投靠老傅,傅介子还得分人看着,以现在的情况,尤恨援兵不多,岂能再分兵。
  于是任弘就帮了右谷蠡王一把,让他尝尝孤家寡人的滋味,剩下这二三十人,刚刚好!
  在回去的路上,任弘让人给右谷蠡王松绑,一路絮絮叨叨地劝慰他。
  “右谷蠡王,你那些散走的骑从,多半会去向右贤王禀报今日之事,你现在彻底被坐实背叛匈奴了。即便右贤王知道你是出于无奈,可我听说,汝二人积怨已久,听闻这消息,他恐怕会拍手称快,为少了一个敌人而高兴。”
  “所以现在摆在右谷蠡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任弘伸出了两个手指。
  “一是顺势降了大汉,但恕我直言,做买卖的粟特人也知道,要在货物最贵的时候再卖,可眼下,却是右谷蠡王身价最贱的时候。”
  “你作为一个空有名号却没有部众的王,或许也能封侯,但恐怕没有万户那么多,安置在何处也不得而知。”
  任弘在扯淡,右谷蠡王作为单于叔父,匈奴排行第五的当权者,他的投降,哪怕只身前去,亦是政治意义巨大的事,必然会被汉廷大书特书,万户都是少的。
  早在高后吕稚时,就有韩王信妻携时封匈奴相国的韩颓当归汉,韩颓当受封弓高侯。
  之后一百多年,投降汉朝的匈奴诸王、重臣,大概有十多个,什么翕侯赵信,涉安侯于单等,清一色都封了侯。
  一溜儿匈奴降汉的侯爷,入居长安颇受优待,食邑由子孙承袭,对照投了匈奴拥众数万牛马成群的卫律、李陵等人,一点都不亏。
  这是真.不失封侯之位。
  但在任弘嘴里,却变了味:“匈奴降汉封侯者虽多,但因为匈奴人擅长的是畜牧,而非经营田产,子孙很快就穷困了。除了弓高侯韩氏和休屠王子金氏外,极少有富到第二代的。”
  “说白了,这条路,就是一个为狗爬走的洞,而且一旦走了,右谷蠡王将永远失去部众、妻子。生杀予夺,都凭朝廷做主。”
  任弘指着在他们身后持兵刃,随时可能砍了右谷蠡王的韩敢当:“就像现在一样,命在别人手中。”
  “所以右谷蠡王还有另一个选择,那便是带着这些最忠诚的部下,回右谷蠡王庭!那里有四五万部众,控弦近万,畜群百万,你要相信,大汉现在能给你的,绝对不会有这多。”
  右谷蠡王再度上当后,却学聪明了,冷笑道:“汉使,你是希望我回去之后搅乱右地,你是想把我当成一把刀,刺向右贤王的刀!”
  任弘不吝否认这点:“右谷蠡王,你不止是大汉的刀,也是你自己的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