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玉分兵一半让徐温带走.结果竟在刘威的拼死搏杀下被他打开了一道豁口.不由得又惊又怒.身边的王彦章再也按捺不住.亲自披甲杀进了战团.使一条碗口大的铁枪.一路向刘威冲去.身旁护兵恐他有失.紧紧护在他的身旁.王彦章一条缤铁大枪势力雄浑.一路趟杀过來.真个是碰着死、挨着亡.无人是他一敌之合.
刘威血染战袍.手中一杆枪杀得力竭.鲜血都糊住了枪缨.正竭力抵挡着唐军汹涌如浪的攻击.王彦章到了.大吼一声.手中一根缤铁大枪一招力劈华山便向刘威劈开.
刘威还未看清來者是谁.便听霹雳般一声大喝.迎头一枪带着凌厉的风声劈來.刘威立即两膀较力.横枪一挡:“开.”
就听“铿”地一声.枪棍相交.长枪微微一弯.又复弹直.刘威双臂发颤、虎口发麻.不由暗暗吃惊:“这人是谁.好霸道的大枪.”
那枪被弹开.使枪的黑面披甲大汉棍随身转.原地一个腾闪.借势又是一枪劈下.根本不给他喘息之机.刘威前后左右都是人…欲待腾挪也不可能.大枪更來不及顺回來挑刺來敌.情急之下只得横枪再挡.
“嗨.”一枪挡开.第三枪又到了.只听“嚓嚓”一声.杜刘威手中的大枪再挡不住那缤铁枪风一般的劈挂之力.枪断.鹅卵粗的缤铁枪端带着殷殷风雷之声砸在刘威的额头.红白之物飞溅.王彦章这一棍几乎一直砸进腔子里去.
王彦章收好大枪…看着已逃出重围正落荒而逃的一股吴军.杀气腾腾地道:“以五万杀一万.还要让他们突出重围.那国公颜面何存.追.”
徐温收拾了采石矾的局面.嘱咐守将沿江上下放出哨卫远至三十里外.这才挥兵來助段明玉.待他赶到…段明玉已亲率大军一路追杀下去了.后续部队正在打扫战场.徐温问明经过.立即循着段明玉的去向追了下去.
吴军逃兵慌不择路.逃向了就近的当涂城.当涂是一座小城.又无大军拱卫.待他们逃到当涂.眼见追兵锲而不舍.这座小城根本抵挡不住.只得穿城而过继续逃命.田令孜的神策军中军一哄入城.开始烧杀抢掠起來.
待段明玉赶到时…只见城中处处火起.掳掠者、肆意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者比比皆是.杀红了眼的士兵甚至连寺院也不放过.虽说唐人信佛者也众…但是不信神佛的也大有人在.当初唐高祖李渊灭佛尊道.奉命捣毁佛像.驱僧还俗的军士许多已在军中做了下级军官.他们是不敬神明的.有他们带头.那些临危携细软逃进寺庙…
把寺庙当做保护神的百姓也都被劫掠一空.若见有姿色出众的女子.便在佛堂之上也有施暴者.
段明玉又惊又怒.眼见兵士如匪.散落各处.欲待制止也是有心无力.只得怒火满腔去寻田令孜.
待他见到田令孜.立即愤然禀道:“相爷.我唐国王师侥江南.讨伐者乃是吴主.这些百姓.不日都将是我唐国子民.怎么可以纵兵如匪.肆意烧杀掳掠.”
田令孜不以为然.微笑道:“杂家早与三军有约.若三军勇猛向前.但得一城.可任其掳掠.如今我军破采石矾、灭刘威所部.人人奋勇向前.悍不畏死.理当稿赏.杂家岂能失信于三军.”
“相爷.讨伐吴国.百姓无辜.眼看他们受此无妄兵灾.相爷就忍得下心來吗.”田令孜哈哈一笑.道:“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国公爷岂可怀妇人之仁.你的将士惨死于吴国者多.难道就不恨吴人狡诈.怎么反替他们请命來了.”
段明玉一窒.拱手道:“在下有恨.也不想罪及无辜.相爷.若是纵兵如匪.失却江南民心.江南军民难保不会重蹈黄巢造反覆辙.破城安民.军纪严明.方能招揽民心呐.”
田令孜纵容所部.既为激励三军誓死效命.也是有意树立起自己的权威.所作所为本有目的.这是他在长江西岸就已暗自决定的.
不过他现在对段明玉越來越是忌惮.识破吴人声东击西计的更是段明玉所部.他也不想太过己甚.如今目的已然达到.他便顺水推舟地笑道:“若非城中未遇抵抗.本相还要下令屠城呢.段右使宅心仁厚.却不是适宜带兵的人啊.罢了.本相看你面子.收兵便是.”
段明玉的实职是神策军右使.此次南征.取代了田令孜担任了主帅.一句段右使的称呼就完全表明了他并未将段明玉当成自己的主帅.而是自己的下属.他是神策军十军使 当然管着这个右使了.
神策军中军虽然烧杀抢掠时一如土匪.但是毕竟是军纪严明的军队.鸣金声起便纷纷归队.段明玉带人扑灭城中各处火势.然后便带着亲兵往城中探看了一番.见屠杀的场面已经几不可见.这才放心.
段明玉牵着马一路往回走.看到处处破败.战火硝烟.段明玉心中愤懑.却也无可奈何.战乱一起.遭殃的总是百姓.所谓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只存在于官方的史书神话中.
即便以岳飞之孙岳河所叙为蓝本塑造出來的岳家军的撼天战功和钢铁军纪.简直就是仁义之师的最佳注解.事实上也要打化七八八的折扣.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六章 扬州保卫战
所谓秋毫无犯的王者之师.与其他军队的区别只是造的孽多与少罢了.那时所大夸的秋毫无犯.还时常是指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而言的.他们对敌国领土上的百姓倒底如何可想而知.段明玉默默地行于街头.唷然一叹:“有朝一日.我为统兵之帅.麾下尽是心腹.侵占别人时也会造成许多人流离失所么.”
不过…统帅的意旨.对战时的破坏、战后的重建.总有重大影响.所谓不破不立.战争机器掌握在我的手里.总比掌握在田令孜手中要少造许多杀孽.既然不能拒绝这历史使命.我就尝试着去接受它.
;这一趟江南之战.是我统兵之前一次难得的淬练.也许不久之后.我就要独当一面.弯雕弓、骑骏马…在中华大地上燃起狼烟.或者.我会成为一个失败者.或者.会成为中兴之臣.一身功过.后人评说.历史.将会怎样书写我的名字呢.”
“此战之后.我将名垂青史了.”田令孜勒马持缰.志得意满地看着一河之隔的对岸.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满意的.那就是这一场战役他和段明玉功劳各自参半.未能独占全功就是一个遗憾.
战局毫无悬念地朝着对唐军有利的方向发展着.后续部队陆续渡过长江.攻占山寨.段明玉和杨复恭则亲率主力赶赴扬州.一直不紧不慢地随在其后的杨复恭适时赶到.与二人汇合.
杨行密忙调集水陆军队七余万人前依秦淮河、背靠扬州城列阵防守.是的…防守.他只能拖.这个时候实在沒有本钱拼一把了.
田令孜意气风发.面对着一个把自己划定在一个区域里不肯越雷池一步的对手.这仗真是打得快意无比.田令孜策马站在河畔…身旁甲士林立.身后是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对岸.吴军严阵以待…一个个方阵正在前军之后进行调动.仿佛流动的潜流.双方数十万军队.却是鸦雀无声…
只有震颤大地的脚步声.仿佛鼓声一般让他们的心弦颤动…压抑的气氛在唐军马军、步军和水师之间流动着.在一河之隔的两岸大军心中流动着.
段明玉骑在马上…默默地看着这凝重的对峙局面.曾经.他见过一次数十万大军对峙如山岳的局面.那一次.双方也是剑拔弩张.统帅三军的是一帝一王.齐国皇帝黄巢.晋王李克用.如今在他身边的是田令孜.而对岸的吴王.仍躲在扬州城的王宫大院里沒有露面.然而这一次的紧张气氛尤胜于王满渡那一次.因为这是卫国与灭国的关键一战.
围城三日后.七王爷奉圣旨离京來到了段明玉的大营之中.一干文武跪听圣旨.
七王爷展开圣旨道:“今田相爷与段国公.杨左使齐心合力.兵临扬州城下.实是国家之幸事.然田相对我大唐劳苦功高.前番指挥失误.也可将功补过.朕念田卿年事已高.日后征战时日无多.此后战事由田相担任主帅.段国公仍旧任副招讨.统领神策右军.愿诸卿勿有怨言.为国分忧.理解朕的一番苦心.”
昏君.荒唐.胡闹.众将顿时将唐僖宗全家女性暗自问候了一遍.临阵两度易帅.朝令夕改.便观中华几千年都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既然让田令孜当主帅.这就注定段明玉以后的南征之战只能是一个看客.这一次是看客.那下一次呢.
“王爷.临阵易将乃兵家大忌.陛下为何又想到要换上田令孜当主帅呢.”夜深了.段明玉手握酒樽.不卑不亢的问道.军中不能饮酒.但是谁管得到他和七王爷呢.法令.从來就是为弱者制定的.
七王爷李杰摇了摇头道:“说到底.还是田令孜圣宠不衰啊.近日田令孜一党近臣在皇兄面前进了谗言.皇兄这几日对田令孜的气也消了.也觉得田令孜年事已高.以后再难统帅几次战事了.所以这才把段贤弟换了下來.”
“王爷此言差矣.你我情同手足.想必你也极力反对此事.在下想问的是.是什么让王爷同意了此事.还亲自跑來准备向我解释一番.”段明玉一语道破七王爷的來意.传旨只需要一个传旨太监就行了.七王爷亲自赶來恐怕就是担心段明玉心有不甘.
七王爷不禁脸上一红:“此事.一开始本王自然是极力反对的.这功劳怎么也得落到段贤弟手里.他一介内宦凭什么坐收渔翁之利.但是皇兄承诺江淮一经平定.这里的空缺职务俱由我王府派系安排.嘿嘿.这笔交易不亏啊.”
段明玉眉头顿时舒展.如此一來.七王爷的实力必然大增.此消彼长.又何必图灭国之功这个虚名呢.
田令孜凝视着对岸严阵以待的吴军.心中热血沸腾.灭一国、擒一君.不世之功唾手可得.做百年宰相.不及做一曰大帅.今日之后.他将永载史册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 [精校] (官笙) 起点vip完结 不结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灯前共剪西窗烛,镜里齐修举案...
-
宋医 (沐轶) 起点2011-01-17VIP作品 一个医科大学生穿越到北宋一个小县城,在一家濒临倒闭的药铺里当坐堂大夫,开始了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