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复恭和麾下将领宋文通正一左一右.调动水师.尤如一对虎钳.牢牢地钳住吴军.待他们撼动吴军阵势.田令孜就可以发动总攻.一举摧毁这近十万大军了.但是.田令孜并不喜欢这种打法.今日.万众瞩目.他是三军统帅.理应一马当先.岂能被别人抢了光彩.
他慢慢扬起了马鞭.三军屏息看着主帅的动作.策马一鞭.叱喝一声:“全军.进攻.”田令孜突然向前一冲.战马跃进了河水.但是他的亲军是不可能让他犯险的.这只能促使三军冲在他的更前面.
左右虎贲先是一呆.随即纷纷策马前冲.叱喝着扑进河里.在这寒冷的冬季涉水进攻.上下游正在调动的水师一见主帅抢先发动.顾不得再摆出最有利的进攻阵型.立即投入战斗.田令孜先声夺人.震惊了吴国三军.他们惊慌失措.仓促发动反扑.
扬州保卫战.打响了.
这一战.将决定江南最后的归宿.是姓杨.还是姓李.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主将怯战
这一战到底是怎么赢的.身在局中的人是无法看的清楚的.段明玉只是被动地随在田令孜身边.跃马.过河.径扑敌阵.用他的剑斩杀迎面而來的敌人.随着手持缤大枪.杀神一般闯來闯去亲自杀敌的王彦章在敌营中后冲直撞.在杀声中厮杀.杀得汗透重甲.直到在巨浪澎湃似的杀声中听到一声不协调的呐喊:“唐人强劲.不可力敌.速退.据城而守.”
这一声喊就像瘟疫一般.吴军立即兵败如山倒.唐军被他们裹挟着.边追边杀.吴军在抛下无数死尸之后.残兵退回城里.于是……唐军胜了.
朱延寿也不明白唐军是怎么败的.他丢盔卸甲地逃回城去.灌了一大碗水.惊魂未定地坐在椅上.魂儿这才回到身上.他官至黑云统军都指挥使.是吴国有数的大将.他的姐姐又是王妃.杨行密的正室夫人.自然身份不同一般.但是他从來沒有打过声势如此浩大的仗.万马千军中.每一个浪潮汹涌.都是无数的生命消失.就像一丛浪花的消逝.
他在亲兵拱卫下拼命地厮杀.眼中看到的似乎全是唐军的身影.耳中听到的似乎全是唐军的呐喊声.终于.他觉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再打下去拱卫扬州的这支武装就得全部耗光.他一定得为大王做点什么.于是他便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唐人强劲.不可力敌……”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吴军果然败了不是.
北风带着恼人的寒潮笼罩了夜色下的整个金陵城.
杨行密的宫殿里.内侍、宫人脚步匆匆.神色都有些不安.七万大军一朝溃败的消息他们已经听说了.杨行密呆呆地坐在御座上.寒气从心底传到了指尖.
接近十万大军背城一战.就落得这样的结果.他如何不心寒.监军死在战场上了.杨行密统兵多年.身经百战.到现在还沒弄明白这么多大军怎么说败就败了.当初自己虽然打过败仗.可也不是败得这么惨…
难道真是天要亡我么.否则.十万大军怎会败得这么痛快.
杨行密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大王.兵部侍郎陶雅求见.”
“快请…快请.”杨行密如同溺水之人.现在哪怕有一个人來为他出谋画策.他也要紧紧抓住.
陶雅一见杨行密.便愤怒地道:“大王.今日我军惨败…全因黑云都指挥朱延寿临阵脱逃.以致三军士气大挫…大王不斩此人以正国法.三军斗志焕散.再不可用了.”
杨行密吃惊地道:“什么.朱延寿.朱延寿是我家小舅子.怎么…怎么去……”
陶雅痛心地跺脚道:“大王.朱延寿若有匹夫一半忠勇.我十万大军背城一战.也不致在唐军一攻之下溃不成军.”
陶雅把朱延寿临阵脱逃.还高呼“唐人强劲、不可力敌”的经过复述了一遍.又道:“此乃黑云都副指挥使楚三勘向臣说明的.当时他就在朱延寿左近.朱延寿此言既出.带头逃跑.三军再无斗志.这才一败涂地.他是黑云都都指挥使.主将畏敌如虎.未战先自言败.我军如何不败.今日战败.楚将军去见朱延寿.说唐军新胜.兵骄将傲.必疏于防备.可募敢死之士夜袭敌营.不料朱延寿闻之胆怯.反对楚将军.呵斥一番.楚将军稍有辩驳.他便恼羞成怒.斥责楚将军扰乱军心.令亲兵将他绑起.鞭苔了一顿.楚将军悲愤莫名.这才向臣举报.否则……臣和大王一样.还被这朱延寿蒙在鼓里.”
杨行密一听气得浑身发抖.怒不可遏地吼道:“來人.來人.速将朱延寿下狱待罪.马上把他下狱.”
内侍匆匆跑去传旨.喊得声嘶力竭的杨行密却颓然倒回座位.喃喃地道:“如今……唐军已兵困金陵.本王……该如何是好.”
陶雅安慰道:“大王.江南诸多州府尚在我朝廷治下.湖口数万水军还毫发无伤.事虽至此.未必不可为.大王切不可气馁.”
杨行密张目道:“如今情形.孤王能有何作为.”
陶雅道:“臣与诸位大人已计议了一番.臣以为.如今局面.大王已铲除奸佞.可委一骁勇善战之良将代其职务.死守城池.兵士不足么.可将城中青壮尽皆组织起來守城;同时派人突围出去.搬湖口大军赴援;再下旨意.号召各州府县组勤王之师.内外合力.唐人之危未必不可解.”
“臣愿意去唐营一趟.为大王多争取一些时日.” 陶雅拱手道.
“陶卿.此番若能渡过此劫.我愿许君万世荣华富贵.尔等亲族但有一人.便与我大吴共享富贵.”
“陶雅.不见.若要本帅休兵.除非杨行密肉袒出城向本帅称降.陶雅來做什么.轰他回去.”田令孜一点也沒有给陶雅面子.陶大人只得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南方的冬季本來就潮湿阴冷.因为扬州被困久矣.王宫中储炭不足.不能再燃火盆取暖.空旷的大殿中阴寒阵阵.看着仓惶來去的宫娥、内侍就像一群群幽魂.杨行密神情落寞.呆坐如泥雕木塑.
大势去了.唐军來了.这一天.终究是沒有拖过去.
此前.田令孜给段明玉穿了小鞋.段明玉已数次进入扬州议和.与他商谈投降事宜.当然.田令孜想要的结果是吴国恼羞成怒把段明玉给杀了.但是杨行密的人品无疑比他田某人好得多.杨行密并沒有为难他.大势去也就去了.多杀几个人又有什么意思.
第一次來.段明玉劝杨行密:“扬州乃千古名城.殿宇楼阁、文化人物.俱是先人心血.这些存世瑰宝是否毁于战火.全在大王一念之间.如今大军围城.事已不可为.何必苦苦挣扎.扬州数十万人口.多年來辛勤劳作.以民脂民膏奉养王上.今王上无力维护社稷.总该为这么些多年來奉养王室的子民着想吧.”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八章 扬州失守
段明玉言辞肯切.反不如做三军主帅的时候气焰嚣张.杨行密听了不无触动.可是当时陶雅还未回來.他希望田令孜能够答应他称臣逊位的条件.保住江山.他仍抱着一线希望.于是婉言推拒了.
段明玉第二次來时.唐军外线作战硕果累累.北线唐军先后占领了袁州、白骜洲、江阴等州地.东路军也陆陆续续消灭了赴援的吴军.攻克了常州.南线宋文通所部在江州击败吴军万余人.夺取战舰五百艘.
在此情形下.如果杨行密识时务.尽早缴出兵马.出城投降.败也败得漂亮.又或者干脆聚集三军;与唐军决死一战.那这亡国之君却也算得轰轰烈烈.可是杨行密既不打也不和.仍是老生常谈.拖延时日.暗中却连下密旨.催促湖口守军赴扬州解围.做着最后的挣扎.
然而.湖口十万大军.竟然顷刻间灰飞言灭.
湖口守将杨敏挥军十万.号称十五万.以巨舰、巨筏载大军北來.意欲冲断采石浮桥.直扑扬州城下.他们在皖口与唐军水师杨复恭所部相遇了.
双方一场大战立即展开.因长江冬季水浅.水面不宽.杨敏的大军只能排成连绵十余里的一条长龙.虽占据人数优势.却难以施展.当时正刮东南风.杨敏当机立断.马上鸣金收兵.向江中倾倒无数火油.点起大火.烈焰焚天.顷刻间便把田令孜中军先锋八千余人.数百条战船吞沒.不料就连老天也來戏弄吴国.大火刚起.风向突然变了.东南风变成了西北风.大火反向他自己烧來.杨敏的战舰、巨筏拥塞了整条河道想要挪闪都沒有空隙.火势一起.一条船一条船地烧下去.十余里长的长江水面上顿时变成了一团烈火长城.
对面的唐将宋文通看得目瞪口呆.就这时右军大将王彦章又闻讯赶來.守住了长江两岸.但有跳水上岸的.当头便是一刀.剁回长江里去.杨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痛心疾之下.指天斥地痛骂天地不公.然后推开部将投火自尽了.
扬州的唯一一支强援就此土崩瓦解.杨行密听到消息的时候真是五内俱焚.段明玉也随着使臣第三次进城劝降.这一次.段明玉带來了唐军的最新战报.王彦章带领大军辗转数十里在润州败吴军五千.润州守将刘欲开城投降.扬州最后一道外围的门户被堵死.扬州已成一座孤城.
杨行密凄凄惶惶.走投无路.只的答应投降.愿意先使去长安.谈妥投降细节之后献土投降.但是当夜.他却召集五千名敢死之士夜袭唐营.幻想着用一场奇袭扭转战局.
可惜.在将领们的群策群力下.他选择的攻击地点沒有错.正是从地理上來说最适合夜袭的北城唐营.然而他手下的将领们看得出此地最宜夜袭.戎马一生的田令孜又如何看不出來.田令孜早已亲自下令.令守将严加戒备北城.北城唐营大军早已严势以待.
一夜苦战.吴国的五千敢死之士无一肯退.被全歼于唐军当中.清晨打扫战场时.从许多尸体上现多枚将帅级的符印.这支敢死队是吴国守军中的精英战士.其中不乏将校亲自充当了敢死队.他们尽皆葬送于此.吴军中的基层骨干力量已是一战尽丧.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 [精校] (官笙) 起点vip完结 不结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灯前共剪西窗烛,镜里齐修举案...
-
宋医 (沐轶) 起点2011-01-17VIP作品 一个医科大学生穿越到北宋一个小县城,在一家濒临倒闭的药铺里当坐堂大夫,开始了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