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又为何有那么多的宋人.如邵博、张端义和刘是之等会在他们的笔记中言之凿凿的相信黄巢并沒有死.而是削发为僧.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生活了呢.试想.象黄巢这样自负满满.翻手云覆手雨.叱咤风云了数十年的英雄豪杰.在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为波澜壮阔而惊心动魄的战争生涯后.他还有什么是拿不起放不下的呢.他又怎么会隐姓埋名.过着一种和风细雨似宠辱不惊的生活.这也太不符合乱世枭雄的性格了.
黄巢绝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够醍醐灌顶终于大彻大悟的人.相反他是一个非常狂傲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偏执的人.让他象个耗子一样的活着.比死还难受.联想到明末农民起义中的李自成.也被后人说是并沒有遇害于湖北九宫山.而是出家当了和尚.这里面其实寄托着民间对于起于青萍之末的枭雄一种委婉的寄托和哀思吧.可怜宋朝的这些酸儒们竟然会奉民间传说为圭臬.不惜浓墨重彩以讹传讹.而给真实的历史蒙上了一层人为的神秘的面纱.
自从和黄巢开战以來.他并沒有浪费这个好机会.对军队如何调动、如何作战、行军布阵、粮秣运输、军心士气.乃至擅长的进攻战术、防御手段.他都在充份地了解、充分地学习.从战争中汲取的直接经验要比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更实用.跟在李克用.李存孝.房文种身边.看他们与众将议事.发号施令.指挥渡河作战.看他接收军情、遥控指挥另外几处战斗.居高临下.俯瞰全局.更令他掌握了许多战术心得.
他在求退不得的情形下.被迫选择了以进为退.为了未知的江山打天下.可是纵然他在陈州.宋州具备许多脱颖而出的有利条件.他对前程也丝毫不敢大意.未來已经变成了未知.尽管后世对此时各方实力、战争的失的客观评价他还记在心里.也依然有用.
但他很明白.那并不能成为他取胜的法宝.后世的学者明白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们真的不了解.不.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明白.沒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己的敌人.更了解敌人的长处和弱点.但走了解并不代表就一定能解决.限于种种条件.他们只能因地利宜.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选择.而不是最适合历史客观评价的选择.
从他成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之后.在这个迷宫里.他也只能遵循这里的一切规则.利用这里的种种客观条件來行事.而不是依据后來的一点经验來指导自己的行为.况且后世人站在一切已经结束的角度去反思、总结得來的结论是否就是客观的、最准确的.那很难说.
当他置身其中.按照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去做一些应变时.对手做出的反应和选择便会针对他的动作而改变.于是依据既定历史做出评价和分析.从他迈出第一步时便也成了沒有用的经验.譬如他对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某场战役中敌我双方的得失已经了然于心.然后他穿越时空.进入这场战局.他就能成为军神吗.那不过是无知小子的幻想.当他踏进这场战争游戏时.如果他不能主导战局.那他只能做个炮灰.即便他对未來了如指掌也不能改变结果.
可是如果他能成为一方主帅.由他來针对即将发生的错误做些改变呢.那么对方还会机械地按照原來的套路去走吗.对方也会因变而变.他原來掌握的东西已经沒有用了.这就像一个拳师.站在台下看着两个拳师在台上较量.台上谁失手惨败他看得清清楚楚.也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是让他时光倒流.上台取代那个失败者.他顶多只占一拳的便宜.
从他改变打法.占了第一拳的便宜时起.对方的反应将随之而改变.接下來已经不可能按照他已经了解的经过去走了.除非他那一拳已经把对方彻底击倒.否则他只能靠实力來继续战斗.他的预知将失去作用.他拟好的计划做好的盘算将全部失效.如果他仍固固于那点对既成结果的分析來行动.那他就是一个在对手面前机械地耍套路的拳师.他会死的比原來那个失败者更难看.
所以.他必须尽一切机会多多学习、掌握.未來的走势已无迹可循.他沒有作弊器可以开外挂.只能靠自己的才智从头打拼.而黄巢的结局究竟是死是活.正让他开始做出了反思.在后世的史书里.对黄巢之死模棱两可.而他自己并未见证这一场最后的战役.仅凭后世的经验已经难以掌控大局.运筹帷幄了.原來的历史已经被他改得面目全非.接下來.他只能靠自己……
一间雅室.两杯清酒.段明玉和郑盈盈两人就这样凭栏而坐.窗外就是归徊流淌的河水.许久沒有这么平心静气地坐着静静的思考了.而郑盈盈和段明玉的关系与往昔却已大为不同.把对方定位在怎样的一个位置.两人已经心知肚明.
经过这数年來形影不离的相处.两人之间甚至有着难以言喻的默契.就如此时.段明玉正在静静的思索中.郑盈盈理解的默默坐在一旁.不曾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荡漾在她的心头.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三章 蜕变,成长
郑盈盈静静地看着段明玉.他的模样沒有多少变化.因为段明玉还二十出头岁.尚不能留胡须.颌下刮得很是光洁.
如今他已是二品的朝廷大员.门下省平章事.政事堂大员.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由于田令孜的专权.现在他只能算是一个副宰相.但是如此之快的升官速度.实在令人咋舌惊叹.其中虽然是因为他立下了泼天的功劳.但也不乏七王爷动用朝中的力量为他争取.即便是各种原因.他依然是万人眼红的对象.
不过官位纵然是高.爵位不可谓不贵.军权也算不得小.可是依然只是年轻人.段明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带着温和的笑意.只是在经历过这么多人生之后.他的神情与气质悄然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也更具锋芒.顾盼之间.他那种自信、沉稳的感觉.让郑盈盈既觉得亲切.又觉得欢喜.
男人.就该是这样子.强势、睿智、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但是又绝沒有盲目自大、冲动莽撞的年轻人所不具备的成熟味道.如果说段明玉最初吸引她的是他谈吐的妙趣横生、是他的温柔与善良.
如果说段明玉最初打动她芳心的是他对冬儿的一片痴情.那么此时段明玉令她心动的.却是他正在长大的感觉.看着此时的段明玉.她有种他正在长大的感觉.就像一棵树.舒枝展叶.蓬勃生长.渐渐形成茂密的树冠、粗大的村干.可以遮风蔽雨、可以依靠休息.就是这种感觉.恰恰在她身心疲惫、却还得苦苦挣扎的时候……
她是心思细腻的女孩儿.一向讨厌那种目无余子、粗犷豪放的男子.这正是段明玉的细腻和温柔打动她的原因.但是女儿心思是善变的.当她把段明玉看做她的男人的时候.审视的角度就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她需要这个男人坚强、自信.
以前的她就像草原上一匹自由自在的天马.矜持而无拘无束.拿着套马索的汉子是被她本能地抗拒和逃避的.然而当她属意于一个人.情愿成为他的小女人时.她就希望你有一双有力的臂膀.希望你有一条能驾驭烈马的鞭子.
这种心境的变化不难理解.就像你的女朋友和你交往的时候.恨不得你天天呐朵玫瑰送到她的面前.但是当她成了你的妻子.除了太败家的极品女人之外.大部分女人都会摇身一变.恨不得你马上变身葛郎台.
不得不说段明玉也渐渐号准了郑盈盈的脉搏.掌握了她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他发现.自己有意的轻浮和戏弄.有意的阻挠和打击.虽然常常把郑盈盈气得又叫又跳.但是她竟有种乐在其中的感觉…
两个人以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蜕变.正在渐渐吸引.重塑关系.他以前也压根沒有去想这些事情.他本來只是想在这个妖女的剑下保住一条小命.而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相濡以沫之后.两人的关系愈加暧昧.不知不觉地陷入情网.越是聪明人.越是容易在情路上误入迷途.
“盈盈.喝一杯.”段明玉举起杯.从沉思之中醒转过來.轻轻地唤着.郑盈盈看到他玩世不恭的笑容.就有些恨得牙根痒痒.可是……她一点也不讨厌段明玉坏笑的样子.她举起酒杯.与段明玉轻轻一碰.一杯酒下肚.两片粉腮便溢起一抹嫣红.
这处酒楼已经被段明玉暗暗的收购了.所以两人是不怕付不起酒钱的.喝的自然是名贵的酒.段明玉不管走到哪里.总是会想方设法的赚钱.但是每一次做的生意基本上都会还富于民.带动一方的经济.但买下这间叫做富贵楼的酒楼却并不是为了赚钱.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凭借着本状元资产已经能够稳居福布斯排行榜榜首了.这点小钱对于他來说还真是无关紧要.买下这间富贵楼.主要是为了方便宴请诸位达官显贵.商量相关要事的.
唐朝自开国以來的政策就是这样.唐朝时期商人的政治地位十分卑下.朝廷律法严格规定.工商之士不得做官、工商之士不得与士族通婚.唐太宗就曾说:“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榆侪类只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所以说商贾比庶民的地位还低.庶人服黄.工商杂户不得服黄.且禁止工商乘马.商人的私有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朝廷可以任意沒收.
如开元二十二年沒收京兆商人任令方资财六十余贯.建中三年.“刮富商钱.出万维者借其余以供军大索长安中商贾所有货.意其不实.则加撰捶.人不胜苦.有缢死者”.
朝廷对商贾过于迫害.这样一來.商贾们必然支持各地藩镇对大唐朝廷的反叛.翼而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此成为藩镇割据的基础.结果两百多年來.一直就是士人轻商.武人重商.直到宋一统中原后.实际上抑商的现象远不及前朝严重.但是朝廷重士.已成风气.天下承平之后.天知道他们这才吸取了教训.沒有沿袭唐律.
相似小说推荐
-
我的悠闲御史生涯 [精校] (官笙) 起点vip完结 不结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灯前共剪西窗烛,镜里齐修举案...
-
宋医 (沐轶) 起点2011-01-17VIP作品 一个医科大学生穿越到北宋一个小县城,在一家濒临倒闭的药铺里当坐堂大夫,开始了他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