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一品状元 (下官)


“奇怪啊.大哥.你看那里.皇家御苑.什么时候起了一溜儿宅院了.” “不晓得.想是这看顾园林的人居住的.”
“啊呸.你长了一双狗眼.偏又生了一副猪脑.你看那宅院何等辉煌气派.是看顾园林的人能住的么.我猜.是圣上起造的一幢别宫.”
七王爷听得纳罕不已.忙向左侧窗外看去.果见偌大一片院林.近十亩的土地上.一座气势恢宠的建筑平地而起.毛初具规模.
七王爷李杰却不知道这是自家皇兄的皇林御苑.忙唤道:“你们几个.上前答话.”
内侍几个忙赶上前來.七王爷靠在窗前.往那边一指道:“这是我皇家御苑么.几日起造了这么一幢大宅院.看其模样.所耗必然不菲.起造这样大的一幢宫院别墅.怎么不曾有人先行禀报于本王.”
这几个内侍恩忙道:“奴婢也不知缘由.请王爷容奴婢去查个明白.再回奏王爷.”
七王爷沉着脸点了点头.坐回轿中合目养神去了.
仪仗继续前行.这个内侍却带着几个人折向了那幢正在紧锣密鼓地起建的宅院.
待赵七王爷來到宫中.在朝堂偏房坐定.稍事歇息.方才那个打听消息的内侍便赶了回來.毕恭毕敬禀道:“王爷.奴婢已打听的明白.皇家御苑上的那幢宅院.不是宫中建筑.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神策军十军使田令孜的私人宅院.”
七王爷奇道:“本王听说.那块地是皇家御苑吧.”
“是”这位内侍急忙回答道.
七王爷勃然火起.一拇指头几乎点到了这个内侍的鼻子尖上:“皇家御苑.怎么盖起了田令孜家的宅院.你讲.”
内侍惶然跪倒.连连叩道:“奴婢不知.奴婢不知.”
七王爷咬了咬牙.拂袖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令宗正卿查个明白.回报于本王.”
两日后的下午.七王爷在王府开经筵.与翰林学士郭吉正在谈文论道.
郭吉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腹有韬略.
朝中百官但与七王爷对答学问.沒有人能及得他对答如流.在七王爷眼中.郭吉之博学.堪称大唐第一人.
所以不但最喜欢与他探讨学问.而且对他十分敬佩.
七王爷却不知.这位郭大学士真才实学固然是有的.但是他不管问到什么.这位郭大学士都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简直天下学问俱都装在他的脑中一般.却非此人真的能博闻强记一至于斯.而是由于这位郭学士兼着皇家史馆的差使.七王爷不仅仅是一位贤王.而且很好书.每次从史馆中取走什么书.郭吉都要向管理书籍的小吏问个明白.然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也要把相关的知识俱都熟记下來.
次日七王爷有书中不明之处问及群臣.能顷刻便答.绝无疏漏的自然只有他郭大学士一个.
一來二去.在七王爷的眼中.
此人就是大唐第一博学鸿儒了.
郭吉的高谈阔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七王爷却沒有料到段明玉也有这等本事.段明玉古言虽说不怎么好.但是现代的书中这些释义早已被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一个透彻.展现在大众面前的都是正版货色.段明玉也不多嘴.只是当两人陷入了误区.有争论.或是有模棱两可的说法之时.总能出面矫正.可谓让二人刮目相看了.但是二人谈经论史.正说到兴处.宗正卿官员李宇蹑手蹑脚地走了进來.
李宇是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但凡涉及皇族.诸事处理起來可麻烦的很.能做这样一个官儿的.大多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油滑的很.但是只看面相.这位五旬出头的宗正卿却是眉清目朗、一副凛然正气模样.
见了七王爷.李宇正便躬揖施礼:“王爷.臣奉王命查询皇家御苑建造私宅一事.已然有了眉目.”
“哦.快快道來.”七王爷将经书放了下來.
“是.”李宇拱揖道:“经臣查明.皇家御苑那块地.已经不是皇家土地.”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一章 黄巢之死

七王爷奇道:“皇家御苑也能更名易主的.此中原因何在.”
李宇道:“回禀王爷.那块地.已被谏院右正言官胡三思用城东的一块闲地给置换了.地契也改了名字.是以那块地已不属皇家所有.”
七王爷又惊又怒:“这是甚么道理.胡三思他……唔.那块地是田令孜在起造宅院.怎么又成了胡三思用什么闲地置换了.”
李宇道:“王爷.胡御史用來置换皇家御苑田地的闲地.正是田相爷所有.所以这块地换了主人.便是田相爷……田相爷用城东的十亩田地.换了这十亩皇田.所以用來起造了这幢宅院.”
七王爷听了心中翟然一惊.身为臣子.竟敢以私地换取皇田.这是对皇家的冒犯.已是不能容忍.而其中竟涉及到御史台右正官这样的重要官员.更是令他警觉.
御史台是监督文武百官的监察衙门.
仅次于御史中承的重要监察人员与田令孜往來如此之密切.那御史台还能起到它的作用么.七王爷怔了半晌.挥手道:“你去吧.”
摒退了宗正卿.七王爷李杰立即怒喝道:“來人啊.让大理寺的官员.给本王好好查一查.皇家御苑被置地换主一事到底是何原因.胡三思与田令孜有甚么往來.”
内侍应声退下.郭吉眼珠一转.起身说道:“王爷息怒.此事慢慢访察就好.事涉尚父田大人.怎好大动干戈.”
七王爷怒道:“事涉宰辅又如何.这简直是欺君罔上.本王未想到.田令孜朋党为奸.竟胆大一至于斯.是可忍.孰不可忍.”“王爷息怒.王爷息怒.田令孜当朝宰执.为官十载.桃李遍天下.对朝廷忠心耿耿.如果因为这么一桩小事.对田令孜骤加责难.恐天下官吏为之心寒呐.”郭吉急忙劝道.
段明玉也道:“王爷不必如此.田令孜欺蒙圣上.倒行逆施.如此下去.他的时日也就不多了.即便王爷此时此刻拿着这把柄去告发田令孜.凭借陛下对他的宠幸.想必不能扳倒他.王爷何不将这把柄留着.以待來日.搜集到足够的罪状.届时一起发难.到那个时候……哼哼.”
次日.段明玉听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黄巢自王满渡兵败之后逃窜至山东.元气大伤.又恰逢各大藩镇落井下石.纷纷发难.徐州节度使时溥将其大败于虎狼口.黄巢所部兵马全灭.黄巢死于乱军之中.首级不见.只余尸体.段明玉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不禁沉到了谷底.
熟知历史的他自然对黄巢的生平了如指掌.黄巢起兵仅用5年时间.就攻入长安.不久.这个以为百姓谋生存为名而起义的英雄.就宣布称帝.国号大齐.他迫不及待地占有了唐僖宗留下的大明宫所有留在宫中的美女.过起了春风得意、歌舞升平的生活.此时一场危机正向他步步逼近.
在唐朝军队的反攻下.黄巢被迫逃亡山东.他带领着残军逃至泰山脚下时已疲惫不堪.
然而.关于黄巢的最后结局.千年來却众说纷纭.令人疑惑的是.在记述唐代的正史中就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一说黄巢是被他人所杀.另一个却说是自刎而死.
新唐书里说.黄巢是自杀.《新唐书》黄巢传记载.黄巢兵败狼虎谷时对外甥林言说.你拿上我的首级去献给唐朝.那么你还可以求得富贵.林言不忍心杀黄巢.于是黄巢自刎.《新唐书》成书于宋代.而在这部书之前的五代时期就曾有《唐书》编成.后世为了加以区别.把五代时期编撰的《唐书》称为旧唐书.而将宋代欧阳修、宋祁等人所编撰的这部称为《新唐书》.
专家介绍.《新唐书》修撰的时代则较为安宁.因此有许多在战乱时期不易收集到的史料.此时得到了征集和整理.旧唐书里说.黄巢是被外甥林言杀害.《旧唐书?黄巢传》中对于黄巢之死有如下记载:“巢将林言斩巢及二弟邺、揆等七人首.并妻子皆送徐州”.不仅如此.《旧唐书》的《僖宗纪》、 《时溥传》和《资治通鉴》、 《桂苑笔耕录》、 《北梦琐言》等其他书籍也都有着同样的记载.
难道黄巢不是自杀.而是死于外甥林言之手.林言是黄巢的外甥.是黄巢身边一名重要将领.在黄巢进入长安之后.曾经选择500个武艺高强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部队.叫做控鹤.实际上就是禁卫队.并且黄巢任命林言为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军使.
敦煌文献里却有另说法.黄巢是被贴身大将杀害.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洞窟.这个石窟就是敦煌莫高窟.令唐史学家沒有想到的是.在敦煌残卷中竟然透露出了黄巢死因的蛛丝马迹.敦煌文书里有一件《肃州报告》黄巢战败等情况残卷.写道:其草贼黄巢被尚让杀却.于西川掉头.
公元884年5月.黄巢在今河南中牟西.遭河东骑兵突袭.牺牲万余人.在此危急关头.尚让却率万人投降唐廷.有推测.尚让很可能在混战之中将黄巢杀死.这个战报被立即飞报朝廷和作战军队.这一情节就被记载在《肃州报告黄巢战败等情况残卷》中.
对于这个说法段明玉也有些怀疑.敦煌残卷所言不足为信.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黄巢死于山东泰山附近的狼虎谷.这点多种史料记载趋于一致.相信不会有错.那么泰山距肃州.也就是今甘肃酒泉相差很远.肃州地方官员何以得知黄巢为尚让所杀.难道是此前河南中牟一战后尚让在联军的追击中就已经趁乱杀了黄巢.这种可能性不大.若黄巢已经伏首.唐王朝也就沒有必要继续东进赶尽杀绝了.还有黄巢若在中牟之战或者其后的大小战役中已被杀死.那么杀死他的尚让早就威名震天下了.何以沒有任何官方资料记载和地方志披露.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未来局势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唐王朝的雇佣军传言而以讹传讹.而与河东首领李克用合兵进击黄巢的是另一支雇佣军.即长年驻扎在甘肃的党项人.他们的军队最高指挥官是拓跋思恭.这样子就很好解释了.党项人和河东军以为与叛军尚让一起击败了流窜在河南的黄巢军.并且认为黄巢已经伏首.肃州地方官员不辩真假.飞马上报朝廷.这种失败推诿而取胜则纷纷争功的情形历史中多次出现.结果则是黄巢率溃军边打边撤而后东进以退守山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