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漫长的3小时的公开招标后,现场开始公布结果。
“德氏粮行,最高价15两银子,购1万石马铃薯!”
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价格!
现场众多粮商,纷纷骚动,看着一名精瘦的粮行老板,这便是德氏的老板德万川。
这个德万川,是从福建来的新户,人生地不熟,生意做的很一般。仅仅是从江南贩粮食,向普通市民进行销售。
而上档次的粮食商人,直接将粮食卖给大明九边地区的军队。卖粮食给边军后,朝廷往往会给予盐引、官田之类的物资抵价。虽不是直接付现钱,但收益往往比现钱更划算。
像德氏粮行,想要把生意做到官府,做到军队中,必须要有靠山。所以,德氏准备用惊人的高价,吸引葛沽镇的注意。
葛沽镇后台是总顾问衙门,总顾问衙门的权势,比之天津巡抚衙门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越来越被天津人所清楚。
德氏粮行出如此高价,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于引起葛沽方面的注意。
在德氏惊人天价,吃掉了1万石马铃薯后。
第二笔订单是,价格骤降。
“李星莱公子,出价两,收购3000石马铃薯!”
“陈墨老板,出价两,收1万两马铃薯!”
“贺宝马老板,出价两,收2万两马铃薯!”
价格一路降低,显然不少的商人心目中,马铃薯的价值至多能够与大米相当。
尽管价格一路走低,但是整个订货现场,100万石马铃薯销售一空,换取了315万两银子的巨额资本。
当然了,不少粮商手中的现钱有限,希望以其他的物资抵价。比如,木材、丝绸、瓷器、茶叶
甚至,有人询问,奴隶可不可以用于抵价。
粮商向来是兼职人口贩子的。
因为,粮食运输到灾区,不少灾民没有购买力,卖儿卖女卖妻用来支付粮钱,也是很常见。
而粮食商人,也乐意与用少量的粮食,换回大量的奴隶。再将这些奴隶贩运到经济比较繁荣,急需劳动力的地区。兼职做人口贸易,甚至比单纯卖粮食更为暴利。几乎每一个有实力的粮食商人,手中都拥有千八百的奴隶,都是充当待价而沽的货物。
正文 第七十六章 粮商(二)
奴隶贸易并不仅仅是西方的现象,只要一个国家拥有繁荣的商业,法律上并未禁止奴隶贸易,那么贩卖奴隶,自然是成为了一项再正常不过的贸易了。
比如,美国建国之前的首批开拓者“五月花号”,其实不过是一批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在欧洲被排挤的清教徒,在欧洲境内实在混不下去了。于是,他们凑钱买船去海外殖民,与此同时,他们还购买了一些破产的白人充当奴隶,与他们一起去殖民。欧洲人不但捕捉黑人,有色人种作为奴隶,也经常将欧洲人变成奴隶。
而明末的中国,商人也喜欢乘人之危,用粮食换取破产者卖身为奴。这种贸易,也需要白纸黑字的合约。当然了,绝大多数的奴隶契约是比较残忍的终生制的,甚至子孙后代也是奴隶的那种合约。
普通的男子劳动力,折算20两银子一个。不讲究样貌的女子,15两一名。相貌清秀少女50两一个。男童10两银子一个,女童15两银子一个
谈到了人口贸易,那商人开始得意洋洋的讲述他几年前的经历,那时候,还是小商人的他用一石粮食,在陕西,从一个母亲之中,买了她手中的两个闺女,一个男童。
事后,商人又将廉价买来的那两闺女用5两银子打扮了一番,在京城卖出了100多两银子,男童养了几年则成为了能够下地做活的童工。
将岸忍不住低估一声:“你做这样逼人卖儿卖女的生意,不觉得缺德?”
那商人笑道:“大人,我可是一名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生意人,从不会逼迫人卖儿卖女。但是,那妇人生养太多,不卖儿卖女,全家都会饿死。卖掉了儿女之后,她和丈夫,以及剩下的儿女,能活下去!功过相抵,不能说做善事,但也不能说是罪大恶极吧?”
将岸摇头,感觉这商人虽然谈不上是恶人,但也算得上为富不仁吧。交谈几句,话不投机,但是将岸却表示接受对方以奴隶付款。
虽然,葛沽眼下各行各业并不缺人,但是为了长远发展着想,劳动力自然是越多越好。与此同时,葛沽男女比例也是失衡的。
眼下葛沽的男子有万人,女子仅有2万人。为了平衡人口中的男女比例,也是需要引进更多人口。
于此同时,将岸每天学习经济学理论,自然是知道——“劳动力创造价值”,这一根本的原理。
虽然,购买这些奴隶是用等价的粮食交换的,但是顾问党人并不像商人那买刻薄。于此同时,顾问党人也反对终生制奴隶契约,更反对子孙后代为奴的反动契约。
一旦被葛沽买下的奴隶,均能够通过劳动,为自己赎身之后,子孙后代同样是自由民。
事实上,剥削奴隶一时爽,但是长久而言极大的束缚了人口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购买奴隶让其通过劳动给自己赎身,再用支付工钱的方式雇佣,反而更有效率。
听闻将岸接受奴隶抵钱,商人殷勤介绍道:“大人,小人在河间府建个了庄子,庄子很小只有两万亩地,却养着5000多名奴隶。这次小人应支付的货款是25万两银子,小人愿意用这批奴隶抵债。”
“小人在天津庄子里面就有1000多奴隶!”
“鄙人也有700多奴隶,女奴数量不少,原本是准备卖到江南的上等货”
商人们争相的彰显,自己的实力。
为了利益,他们可以将国人当做货物贩卖。
为了利益,大明的商人也贩卖粮草、铁器给鞑子。同时为鞑子销赃的,也正是大明的一些商人。
将岸忽然想到了国师大人《资本论》中的描述——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在过去对于这种描述,将岸感触还不深。但是,此时将岸越发感觉,这似乎是一本预言书,揭示了未来资本的发展,会带来什么。
事实上,这些天津的粮食商人还算比较有底线的了,毕竟他们从事的奴隶贩卖,都是签署合同,属于法律允许的范畴。
真正已经失去底线的是山西商人,其中以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家宾、田生兰、翟堂、黄永发等等山西商人为例。明末时期,这些山西商人是特许在九边地区,以及蒙古等地进行贸易。其中,给明朝边军贩运军粮,应该是他们的主业。因此,明政府给予他们大量的政策优惠。
不过,这些山西商人一面因为大明官府的政策赚取了大量利润,却为了赚更多暴利而私通鞑子。崇祯年间,鞑子数次入关杀人放火,屠杀百万子民。山西商人一面向鞑子卖军粮、物资,一面帮鞑子销赃筹款。
在晋商的支持下,满清鞑子历次入关都能够获得准确的情报。所以,屡次获得了胜利。而鞑子在崇祯17年间,大约屠了150多座县城,屠杀的人口数量五六百万之多,包括山西商人的家乡,也屡次遭到鞑子屠杀。
但是,为了赚钱,山西商人毫无廉耻的与屠杀其家乡的鞑子合作。到了清朝时期,山西商人转眼之间,又变成了清朝的皇商。
比起吴三桂之类后期迫不得已投降的军人来说。这批商人汉奸程度显然是更深重的多。可以说,没有山西商人做“带路党”,鞑子别说统治中原,就是连入塞抢劫行动,也不会像历史上那么顺利。
正文 第七十七章 创刊(一)
农历五月十日。《顾问党报》的创刊号已经组稿、印刷完毕。
虽然,承办报纸的出版、印刷的赵柳肖书社,是个草台班子,并没有足够的出版经验。但是,有肖图白从中指点,很多的困难问题,皆被肖图白轻易化解。
肖图白所谓的解决难题的办法,就是——挖司礼监的墙角。
司礼监除了是皇帝的秘书之外,也是17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出版机构。里面拥有上万名出版人士,各种出版技术人才,皆不缺乏。
也许别的官僚、百姓,畏惧司礼监的权势,但是在皇帝分身作为肖图白内应,使得肖图白根本不惧阉党。
阉党是一批匍匐皇权之下的鹰犬,一切权柄皆归于皇权之下,也最容易任意揉捏。
换做是士大夫们的利益,肖图白就很难挖墙脚。因为,士大夫们的权利并非全部来自于皇权。整个天下的治理,不过是皇权与士大夫公天下。皇权离开士大夫的支持,政令便难出京城。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常欢乐) 让吕布多点厚黑,多点谋略,多点女人,多点手下!然后,吕布之后,再无三国!热血、三国、争霸...
-
窃隋 (天天肉夹馍) 起点VIP2013-07-15完结 身为大隋官三代。 爷爷是大隋第一守财奴!家财千万贯,还为了几亩地的田租灭掉自己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