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僚机构中,宦官所管辖的部门,几乎能够与朝廷六部掌控的部门相抗衡。比如,宦官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这些部门合称二十四衙门,手头多是有庞大的权利。
就拿司礼监来说,几乎能够与内阁平起平坐。
圣旨是大明朝最高的行政指令,在封建社会,圣旨就是最权威的法律。而明朝的一道圣旨的发布,首先要皇帝口述,司礼监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给内阁去写出正式的诏谕,由六部校队之后,才可以发布。
皇帝、司礼监、内阁,三者达成共识的圣旨,才是合法的圣旨。由此可见,司礼监的权利有多么庞大。
除了在行政方面权力之外。司礼监旗下,拥有大约有三四万名工匠,从事与笔、墨、纸、砚、图书出版、古董文物相关的业务。拥有这些企业,虽然效率比较低,但是也使得司礼监控制了大明官方舆论,并且在财政上可以自给自足。
而权势与司礼监仅次于司礼监的,则是御马监,御马监可不是为养马而设的机构,而是一个庞大的军事机构。
御马监,掌乃御厩兵符等项。大明的各镇兵马,兵部派遣文臣督师,拥有军队的指挥权,而御马监派出监军,掌管粮草后勤,以及掌控统计军功、汇报军情的大权。除此之外,御马监直接统领南北直隶30多万的天子亲兵。
还有,皇帝的420万亩皇庄,还有北京城中的百多家皇店,原本也归属御马监所经营。所以,御马监不但掌控大军,而且是一个有钱、有粮的巨大怪物。
不过,肖图白穿越到了大明之后,果断的原本由御马监运营的420万亩皇庄给卖掉了。所以,御马监掌印太监李名臣、监督太监高起潜等等巨头,对于顾问党人是有一定怨念的。好在,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是顾问党人,使得御马监不敢轻举妄动。
北京,紫禁城中。
《顾问党人报》30多份创刊号,直接被送到了宫中。
崇祯皇帝阅览《党报》后笑道:“王大伴,你是顾问党人,而这篇《只有顾问党才能救大明》你是怎么看的?”
王承恩小心翼翼道:“虽然有点吹嘘成分在内,不过,顾问党毕竟是办成了不少实事!至少,顾问党人比东林党要好一些!”
崇祯笑道:“不错!朕也是这么认为的!王大伴你放心为顾问党办事!为顾问党办事,就是为朕办事!对了,紫禁城党支部,倒是有多少党员了?”
王承恩说道:“因为,顾问党人选取党员,都需要学习党章、党纲,并且通过考验,才批准入党。整个过程,虽不比科举更难,但也不太容易。党员不但自身人品、能力受考验,其亲朋关系、人际往来要受到调查。宫内至今才发展了15名正式党员,不过每一名党员,都是忠君爱党,能力卓著的!”
崇祯点头笑道:“谨慎一点比较好!尤其是那些鞑子奸细,可不要让其蒙混进去。还有,你们顾问党人发展党支部可以,但却不要妄自在朝堂上,与东林党人发动党争,万事以和为贵!”
王承恩连连点头,说道:“皇上要不是将这番话传旨给党内?”
崇祯摇头道:“朕是一国之君,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才能让朝廷局势安稳,如果朕严重倾向支持顾问党,东林党人必不会容忍顾问党,党争必会加剧!”
“皇上圣明!”王承恩也觉得自国师从天而降后,不但带给大明朝更多新气象。就连原本刚愎自用的皇上,性格也开始变的灵活、圆滑起来。
以前,皇帝因为性格刚强,虽通过果断的处理了魏阉一党,获得了大权独揽的机会。不过,崇祯也因为性格太孤傲,与臣子之间的关系闹的很僵。
君臣表面上相安无事。
但是,皇帝的性格令忠臣感觉伴君如伴虎,沉重的压力下。使得朝中大臣,也纷纷开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于是,国势就这样每况愈下,没有人能够拿出像当年张居正一般的魄力,进行力挽狂澜式的改革。
王承恩默默感慨道:“也许皇上心性终于成熟了!”
王承恩将皇帝性格的变化,默认为其长大了。毕竟,皇帝登基时才16岁,而到此时皇帝才不过是25岁。年轻人性格逐渐变沉稳,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但是,他怎么也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的——崇祯成为了肖图白的分身后,思想、性格越来越受到受肖图白本尊的影响。
也是因为这种影响,使得崇祯皇帝越来越像一名穿越者。有了穿越者的眼光,崇祯眼界开阔,自是不再如同以前那般偏执、孤僻!
正文 第七十九章 虏变(一)
锦衣卫指挥使司。
“骆大人,《党报》送来了!”
“知道了!”
骆养性不以为意的将《党报》拿在手中。
事实上,作为全国最大的特务机关,锦衣卫消息来源,是全国任何一个机构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邸报》上刊登的新闻内容,都远不如锦衣卫内部的情报来源丰富。更何况创建不久的《党报》?
不过,骆养性身为顾问党人,《党报》自然是要看的。
骆养性草草的翻阅内容,一直翻到了军事板,《鞑子的野心》这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因为,这篇文章中,预测鞑子今年六月左右,会有第三次入塞军事行动。这文章的分析,有理有据不像胡编乱造,更关键的是,文风怎么看着像国师爷所创作的?
事实上,能够刊登在《党报》第一期的文章,哪怕不是肖图白所写,也多半获得了肖图白的认可。
国师爷可是谪仙人下凡,能够预料未来天机的存在。能被国师爷认可的预测,很有可能就真会发生。
骆养性冷汗连连,道:“这个月以来,辽西的最新情报有哪些,本官要过目!”
一名校尉不断的翻阅文件道:“有一篇情报,建虏今年四月,改国名为清。四月尾,鞑子有2万满八旗军,由阿济格率领,进了蒙古草原,去向不明”
“还有一份情报,年初八旗兵伐朝鲜。朝鲜国度被围,朝鲜仁宗被迫国王签下城下之盟,变成满清藩属之国,与我大明断绝关系。与此同时,朝鲜国王将太子送去鞑子的盛京作为人质,换取鞑子退兵。”
“还有,蒙古人各部,开始尊皇太极为整个蒙古的可汗,满清对蒙古实行八旗化改编”
“什么”骆养性脸上冷汗连连。
自万历四十四年,李成梁家的仆人**哈赤公然叛明,自命为天命汗,建立后金。以八旗制度为军民体制,将辽西等等大明故土据为己有。此后,大明北方就难以获得安宁。
所谓的八旗制度,其实就是**哈赤学自大明朝的军户制度。这种军户制,在建立初期时,战斗力暴强,不过,随着时间延续逐步颓废。
八旗制度初建的效果,是军事动员能力强悍。使得当时不足30万人口的满洲八旗,已经能够凑出两三万军队,再加上收编的蒙汉军队,使得其总兵力可以超过五万。
不过,**哈赤便是用五万多的军队,在萨尔浒战役中击败了大明朝十万多远征讨伐的军队后,野心膨胀发动宁远之战。而宁远之战中,关宁军据城而守,以逸待劳,以炮击八旗兵,并有弹片击伤**哈赤,导致**哈赤兵败身亡。
而皇太极登基继承了**哈赤的汗位之后,心知从关宁军防线强攻,并不能够比**哈赤做的更好。
在大明崇祯二年,皇太极想到一个大胆之极的计划——从蒙古草原绕行万里,只需攻破长城的几个缺口,便可以直扑到繁华却防卫虚弱的山西、直隶、山东等地。
在崇祯二年和七年,皇太极曾经亲自率军,做出了两次万里奔袭的军事行动,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掠夺了大量的物资,更通过杀戮,削弱了大明北方各省的经济、军事力量。
而皇太极之所以敢于弃辽西老家安全于不顾,率领八旗兵主力万里奔袭大明,主要是在崇祯年间,在辽地牵制满清的军事力量逐渐的消失了。
大明在辽地牵制力量,一个关宁军,一是皮岛上的东江镇。
皮岛上的东江镇原是毛文龙所建,时常还能够进入满清境内,打打游击、野战,袭扰的效果非常明显。天启年间,毛文龙就受到褒奖,甚至皇帝赐予他尚方宝剑。毛文龙喜欢杀戮,喜欢抢劫,不过杀戮、抢劫的都是在鞑子领土内进行,何尝不是有效的破坏鞑子的人口和生产。
但是,毛文龙的这种手段却惹起内残外忍的儒家子弟的不满。儒家子弟往往喜欢,对自己人刻薄,对于敌人却无比的仁慈。
崇祯年间,关宁军的督师袁崇焕,忽然提出要巡视皮岛,观看皮岛军事演习。毛文龙积极的欢迎袁崇焕参观。结果,袁崇焕一上岸便令人抓了毛文龙,将之斩杀。此后,对东江镇经过不断的清洗,使得东江镇元气大伤。只能在岛上苟延残喘,而不能发动对八旗的游击、偷袭战役。
除了,被袁崇焕弄残废掉的东江镇之外。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常欢乐) 让吕布多点厚黑,多点谋略,多点女人,多点手下!然后,吕布之后,再无三国!热血、三国、争霸...
-
窃隋 (天天肉夹馍) 起点VIP2013-07-15完结 身为大隋官三代。 爷爷是大隋第一守财奴!家财千万贯,还为了几亩地的田租灭掉自己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