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民天王 (今来)


  在他们那里,基本上家家户户会制作青贮饲料,根本没有什么需要技术保密的,在杨元给了个无法拒绝的价钱后,二话不说,便收拾东西坐车赶来了。
  “这些秸秆收回来后,堆在这里的时间有点长了。上面的干,下面的湿,湿度不均匀,所以不能直接密封发酵。干的部分必须加水,增加湿度。
  判断含水量够不够,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这样,用手抓一把青贮料,要做到指缝见水不滴水,松手后成团不散,这样才行。”
  站在一边听讲解的有十多个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妇女。
  杨元雇人也没村里大肆声张。
  让杨妈先去本家亲戚家里转了转,看看有没有想干的,人数不够的话,再找惯熟的凑凑。
  虽说不是啥稀罕营生,但是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原则。
  不然以后消息传开了,懒得听亲戚间的那些小话儿。
  今年有收割机的缘故,收秋收的快,早早的便闲下来了。村里的男人们要打工的,早已经动身了。
  但是杨妈说的活儿不重,就是拌拌料,装装袋子,一些简单活儿,一天就给八十。
  村里的女人可没有城里的精贵,哪家女人不下地干活。
  一听这活儿比平常的农活还省力,还给这么高的工钱,二话不说,都急巴巴的要来。
  杨元这时也在不远处听着。
  按照事先谈好的,许鹏程只是来教授青贮技术的,教会后,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
  所以杨元要盯着点,看看对方会不会敷衍自己。
  徐鹏程讲解完要点和流程后,开始动手指导这些人制作青贮饲料。
  加水、混入秸秆发酵剂……
  混合充分后,装入青贮袋,再运到封口机前,压线粘合密封,最后一个个整齐的堆放在一边。
  徐鹏程见干的有模有样,叮嘱了几个容易出疏漏的地方后,见到杨元在一旁抽烟。
  凑上来,接过杨元递的烟,点燃后,冒了口烟道:“杨哥,你们这青贮做的稍微有点晚了,玉米熟的太透了,那秸秆有一半枯黄了。应该早收几天,秸秆越绿越好。”
  杨元做青贮秸秆这主意纯粹是临时起意的,原来就是想收点秸秆喂野猪。哪里想这么远!
  再说这收玉米都是按节气的。
  对普通农民来说,就为了多长几颗粮食,可不管它秸秆枯不枯。反正秸秆也没啥用。
  明年要是提前收秸秆的话,说不定能早点。
  不过杨元估计,今年自己青贮做开后,明年这玉米秸秆,肯定就没人扔地里烂了。
  像今年这样便宜的价格,那可收不到了。
  “嗯,今年刚开始做,没有经验,你看看还缺什么,赶紧置办。”
  “不缺啥了,青贮好做,难做的是储存。你们的青贮窖挖好了吗?
  这种青贮袋,方便归方便,但存放的时间太短。
  青贮窖密封的效果最好,满满的装上一窖,放上一年都没啥问题。”
  青贮袋装的是为了现卖,但是杨元的规模弄得大,现在四台收割机,马不停蹄的收割,光是装袋肯定不行。
  “已经挖好了!现在还有几个正在抹地坪,四周砌墙,很快就完事儿!再稍微晾一两天就成!”
  青贮窖就是挖个大坑,地面和四周全水泥抹平,到时候铺上塑料布,将青贮秸秆装好后,再封口就行。
  其实没啥神秘的,最关键的就是密封性好就成。
  因为青贮的本质就是酵母菌在潮湿、含糖、缺氧的环境中发酵,而秸秆上的腐败菌会在这种环境中死亡,之后随着酸性增加,酵母菌也停止发酵。
  所以只要保持住这种环境不变,青贮饲料就既不会腐烂,又不会干枯,可以长期储存!
  为了挖青贮窖,杨元专门雇了两台挖掘机,在南谷沟的荒地里,直接一口气挖了十个大窖。
  一个大窖放三千吨青贮都没问题,绝对不愁没地方贮存。
  现在十个大窖已经完工五个了,里面的水泥稍微干干,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小许,打谷场上的这些就全部装青贮袋,你把这边的工序都交代好。等那边的青贮窖干了后,收回来的秸秆就不往这边倒了,直接拉大窖那边去,咱们现做现贮,你看这样行不行?”
  许鹏程比杨元还小两岁,他们那边由于做的人太多了,谁家做的规模都不大。
  没想到眼前只比他大两岁的年轻人,光是收割机就弄了四台,一天光是往回拉秸秆的车就跑个不停。
  那大窖他看了,要是全装满,最少能装几万吨青贮。
  可真了不得!
  “这样最好了!青贮就是现切现贮的最好,你是直接用收割机切好的,我们那边都是在青贮窖旁边摆着切割机,直接将整的秸秆铡进青贮窖!比你这还麻烦!”
  “行,那就没问题了,你这几天辛苦点,等大窖好了后,你再指导他们怎么装窖!这些都弄好后,你就可以回去了!”
  “嘿!不着急,不着急!等他们都熟练后,我再回去也不迟!”
  许鹏程笑嘻嘻的点了点头!
  不怪他有这么好的态度。
  实在是杨元给的钱殷实!
  他早算过,最多在这里待半个月,就能将青贮的全部技术传授下来。
  而杨元直接给了他两万块!
  杨元见大家干的有模有样,也就不准备在旁边待着了。
  杨妈找来的这些人,不是叔叔大伯,就是姑姑婶婶什么的。
  他不好干站在旁边盯着,看起来像个监工似的。
  这边一袋袋的封口,那边一车一车的往回拉。
  添了两台收割机后,光是为收割机服务的三轮车,就有八辆,将村里能用的三轮车都用上了。
  连住在上水村大舅家的那辆破三轮,杨元都找人开了回来。
  除了这些,杨元又订了十五吨的柴油,可把先锋加油站的老板高兴坏了。也不装桶了,直接派了个小型油罐车送油。
  目前在杨庄村,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杨元了。
  光是给杨元开车收玉米的就十多个人,现在又雇了十几个人在打谷场做青贮。
  在南谷沟,还专门找了个小包工队,在没日没夜的砌大窖。
  看的村里闲着的人眼馋的不行。


第55章 签字
  “慢点,慢点!大伯,别着急,我扶着你!”
  “唉,元子,我没那么金贵,我自己上去就行!不用扶着!”
  李良材看起来精神不错,胸前用绷带吊着胳膊,另一只手伸起来,攀扶着车门,从轮椅上站起来。
  “伤筋动骨一百天,还是小心点好。”
  杨元搀扶着李良材,将他小心的安顿在后座上,又从李良材老伴手里接过几个包,同折叠后的轮椅一起放在后备箱里。
  等李良材老伴也上车坐好后,从外面帮她关上车门,绕过车身,坐上驾驶室,系好安全带,点火开车。
  “你说你,我和你大娘坐个班车就回去了,那用的着你专门来接!多麻烦你!”
  “不麻烦!我正好来县城办点事儿,顺路就过来了!再说班车上那么多人,磕碰着多不值当。”
  从县医院停车场出来,上了路后,没走中心街。
  那边正在修路,封路了。
  杨元开着五菱宏光,先是钻了一个小巷子,走了十几分钟,绕进了西街新华路。
  由于中心街封路,这边的车流量也大增,一路走走停停的,好不容易挤出了县城。
  这车是杨元前不久刚买的,等班车太费时间。
  买这车不图别的,就图人货两用方便,性价比高,后面的座椅往起一扳,就是个装货大车厢。
  “元子,现在你那收割机收秋,收的咋样了?”
  李良材刚给车窗开了个小缝儿,想透透风。
  李大娘伸手就给他关了,然后白了他一眼。
  李良材无奈,只得扭了扭身子,换了个坐姿,和杨元唠起嗑来。
  “收的差不多了,咱们南山这一片已经收完了,就剩北山福田镇那边还有点。”
  现在秋收已经接近尾声。
  龙门乡,红石镇,大寨镇这些乡镇村庄都已经收完了,利索的人家,地里早就已经堆上农家肥,让它在地里沤着了。
  现在杨元的四台玉米收割机,全跑到武灵县北山的福田镇去了。
  全县就这里气候最暖和,玉米还没收完,还能趁着时间干上几天。
  到这边,纯粹就是为了赚几天收割费。
  只有杨向东带着李小春、杨二龙、杨文德,开着四台收割机去的,一辆三轮车也没跟。
  一百多里地的距离,不值当往回拉秸秆。
  费人费力不说,不够油钱!
  此时杨元的十个大窖,已经堆满青贮饲料,用塑料布密封后,全部封窖了。
  但是打谷场上,反而更多的人在忙。
  原本杨元在装满十个大窖后,就准备结束做青贮了。
  没想到来购买青贮饲料的人还真的多,杨元只是在武L县周边跑了几家养牛场和养羊场,然后来购买青贮饲料的货车就络绎不绝。
  一车一车的往走拉!
  原来装好的几百吨袋装青贮饲料,没几天就卖完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