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玩宝大师 (青木赤火)


  但是这一排行书,能看出来,不仅好看,而且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刻的,而不是一笔一笔刻的,这得多高深的功力啊!
  余耀一时兴奋,读了出来:“成气一枕腕作偶!”
  “嗯?这什么意思?不通啊!”
  余耀一拍脑袋,嗐,这一兴奋昏头了,古人怎么会从左往右刻?念反了!
  应该是:偶作腕枕一气成!
  腕枕,就是臂搁,另一个说法而已。
  从刻字的刀工来看,这应该就是作者!
  看来他很少做腕枕,做其他制品多,所以才是“偶作”;同时呢,他显然又很满意;一气成,不拖地带水,没有瑕疵。
  余耀有谱了,放下这块银边,立即搓热了手,去捂另一端的银边。
  捂了一会儿,用手抻乎者劲儿,开始拔。
  要不说有句话叫“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刚才不经意间拔了一端的银边,似乎很容易,现在真想拔了,反而有点儿费力了。
  他又不敢太鲁莽,只能一边捂,一边拔,最后总算正常拔下来了。
  正面还是无字,反面一看,这边有,四个,篆书,组成了一个田字形,像是没有边框的印章。
  三松稚征。
  “我说谁有这么牛逼的水平!原来是竹雕大师朱三松啊!”余耀手拍柜台,脱口叫道。
  朱稚征,号三松,明代嘉定人。
  明代竹雕,以嘉定为首;嘉定竹雕,以三朱为冠。
  三朱,是祖孙三代,都是明代的竹雕大师。朱鹤,号松邻,其子朱缨,号小松;朱稚征,是朱鹤的孙子、朱缨的儿子,号三松。
  别看他排在三朱之末,那是因为辈分,没办法。若论竹雕水平,三松犹在朱鹤和朱缨之上。
  朱鹤主要是开创了独到的技法,朱缨则主要擅长神像佛像,到了朱稚征这一代,才是集大成者,尤其是山水景物,朱稚征明显胜过了他的祖父和父亲。
  也正是朱稚征,作品广受关注,学徒接踵而来,让三朱声名远播。
  三松朱稚征有传世的作品,大多是笔筒,华夏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都有馆藏。
  不过,余耀却从未见过他的作品的拍卖记录,民间也没有公认的他的作品出现。
  祝各位周末愉快。


第174章 朱三松不够,再加吴昌硕
  所以,这件臂搁不太好估价。
  不过,也不是没有参照,在明清两代,竹雕作品,朱稚征的手笔,不差于任何一位名家!
  而且,朱稚征的传世臂搁,闻所未闻,更是珍罕。
  余耀想了想,一百多万的明代名家的笔筒是出现过的,虽然一般来说,臂搁比笔筒价值要低;但这不一般,毕竟是朱三松罕见的作品,不能这么论价。
  平心而论,如果他现在资金充足,拿下这件臂搁,三百万他都肯出!
  “拍卖会上也能捡漏!”余耀心满意足。虽然这件竹林七贤竹臂搁两端因为长期包银,颜色稍浅,包浆略薄,但他也不准备再套上银边套了。当然,也不能扔了。
  余耀拿起两件银边套,不由得又看了看。
  结果,居然又有新的发现!
  银边套里面,好像也有刻字!
  这两件银边套,就好像两个带弧的没口的扁盒,余耀拿着一件,里侧的凹面上靠口沿的部分,居然也錾刻了四个字。
  余耀拿起强光手电,照射之下,看明白了:
  老缶藏私。
  石鼓篆书,字体古拙,金石味儿十足。
  余耀又拿起另一件银边套,这一件,是在凸面上刻了四个字,同样的字体:
  珍品难觅。
  余耀不由瞪大了眼睛。
  好家伙!
  珍品难觅,老缶藏私!
  一个朱三松不够,再加一个吴昌硕!
  怪不得包上了银边!
  这意思是不想让人看到朱三松的款儿啊!就算有朋友见到这件臂搁,也不知道是谁的作品。这样的珍品,就连吴昌硕也是好不容易才得手,所以才如此藏私。同时,他藏也只能藏一辈子,又留下了线索给后来人。
  老缶,是吴昌硕的别号之一,他的别号很多,老缶算是比较有名的一个。
  吴昌硕生在晚清,生命的最后的十几年活在民国。他的名头就不用说了,书画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不仅是文人画最后的高峰,也是石鼓篆书第一人!
  这银边套里面的石鼓篆书,功力之深湛,令人叹为观止,想必就是他自己刻的。当然,这应该是平刻之后,才又找人做成了银边套。
  吴昌硕是清末民初书画界旗帜性的人物,而且指点提携过大量后辈,比如: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沙孟海······
  朱三松“一气成”的竹臂搁,吴昌硕錾刻后制成的“藏私”银边。
  吴昌硕刻过印章,刻过紫砂壶,谁听说过他刻过银?!
  这件臂搁,加上这套银边,那可就不止三百万了,五百万也舍不得出手啊!
  虽然本来余耀也没打算出手。
  余耀打开保险箱,小心翼翼将两件银边套平放,又将竹臂搁担在上面。
  锁上保险箱,余耀点了一支烟,抽了几口,心情还是有点儿激动。
  这真是撞大运了!
  就这么一件东西,也不知道是怎么流出来的,而且后来接盘的人,也一直没有拆过银边;如此一来,既不知道是朱三松的作品,也不知道是吴昌硕的珍藏。
  余耀虽然自叹撞大运,但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使然。
  首先是眼力。看出是明末清初的竹臂搁,看出是一件精品,已然需要比较高的眼力,但若只看布局和刻工,就断定是大师作品,难度还是很大的。
  还需要魄力。没有款儿,即便看出来,想拍下,也得考虑行价。这件竹臂搁如果没有余耀后来发现的这些,行价顶多也就是十万八万的。余耀当时一口出了十万,若是有人竞争,其实他还是会加价的。
  余耀正想着,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是沈歌。
  “听说你拍了一件竹臂搁?”
  “你的同事嘴巴还挺碎。”
  “没办法,就你一个人竞拍,而且六万起拍价儿,你张口就十万,都快成新闻了。”
  余耀口气无奈,“我又不知道保留价,能怎么办?你们要是不说明有保留价,我肯定只加一手,六万五说不定就拿下了。”
  “我听家具部的同事说,这臂搁没有款儿,你怎么这么感兴趣?”
  “就是喜欢而已。再说了,没款儿也说不定是名家的,这就得看眼力了!”
  沈歌忽而有些感慨,“这倒也是。我们以前还拍过清代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吴之璠的一件笔筒,好几年前,拍了九十多万呢。一件小小的竹筒,居然到了百万上下,想想有点儿匪夷所思。”
  余耀心想,你打电话到底想说个啥?
  “亏你还是拍卖行的,古玩的价值,能用材质论吗?精髓在于文化艺术,宣纸墨汁能值几个钱?好几个亿的书画作品都有。”
  “书画终究是文人的手笔,但竹雕,说到底还是匠人的东西。”
  “那瓷器呢?瓷土又值几个钱?不也是匠人的东西?”
  “瓷器还有釉料呢,还需要建窑,烧造的工艺要求也很多。竹雕,就是一把刀。”
  余耀摇头,“你呀,你这是掉进一个怪圈里了。艺术的震撼力,不在于复杂,而在于高度;也不在于身份,而在于精妙。匠人术有专攻,肚子里的东西或许不及文人深厚,但艺术性并不低。”
  沈歌沉默,忽而小声道,“那你有空给我指点一下迷津呗?”
  余耀愣了下,嗯?这什么意思?忽如一夜春风来?
  “行啊。谁让你是一个美女呢。”
  “等忙完了拍卖会,我好好请请你啊!”沈歌又抬高了声音。
  “好,随联。”
  挂了电话,余耀心中忽然起了一丝异样的感觉。对于沈歌这样少见的大美女,就算不喜欢,一般男人也是不会拒绝的。
  余耀一直有点儿搞不清,自己是喜欢她呢?还是喜欢她呢?
  第一个她,是她的人;第二个她,是她的美貌。
  还没琢磨太多,濮杰风风火火来了,“出了啊!”
  “什么出了?”
  “宣德骰子碗啊!”
  “谁?”
  “胡占山,听说过吧?”
  “不仅听说过,还见过呢!”
  胡占山他确实见过。就在那次窜货场,胡占山也参加了,还出手了一件乾隆官窑青花鹿头尊,沈重远也对他介绍过,胡占山是江州有名的瓷器藏家,重点是清三代官窑。
  “你怎么找上他的?出了多少?”余耀接着问道。


第175章 玉镯本是男人戴
  “好价钱,两百六十万!我之前只是听说过这老头儿,却并不认识,是他主动给我打的电话。”濮杰扭扭脖子坐下,低头点了一支烟,“不过我的名片发得多了,这东西又散出风去了,他知道我也不稀奇。”
  “他没提我?”
  “没有。我也没说是你的啊。”
  余耀点点头,“这也算是货卖与识家了。他手里清三代官窑不少,上次窜货场,他还出了一件乾隆鹿头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