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百工匠心 (雅玩居士)


鲁善工赶紧拿起,仔细研究,脑中闪过种种信息,笑道:“著录于自珍集三十八页,原赵汝珍旧藏,后被王世襄收藏。”
“你……”纪如烟不信邪,又拿出一个,递给鲁善工。
“明末清初玉堂清玩款戟耳炉,曾珍藏于清宫常乐殿!”
“我就不信了,还有这个!”
鲁善工微微一笑,轻松道:“清顺治辛丑邺中造供佛冲天耳四足炉,也是清宫旧藏。”
“我……”
纪如烟顿时泄气,瞪着鲁善工,不满道:“你到底懂多少东西?居然连香炉都知道!”
所有人哈哈大笑,对于鲁善工的博学纪华诚和纪文峰早就习惯,从家传的瓷器到字画,还有篆刻,文房四宝,现在一看,连铜器都精通。



第201章 美人皮色




“既然如烟拿出香炉,那看看这个。”
纪华诚也站起身,从柜子里拿出最后一个香炉,鲁善工眼前一亮,赶紧接过来,吃惊道:“这是……”
“冲耳乳足炉!”
“宣德炉!”
宣德炉,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是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整个制作过程。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皇亲国戚。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稀世罕见。
鲁善工用手把玩,如婴儿皮肤般细嫩光滑,虽然是铜炉,可温润如玉,没有丝毫冰凉之感。
翻开底足,有些遗憾道:“虽然不是宣德三年,但应该是当年吴邦佐后仿的精品,水平之高,不亚于前者。”
“哎,没办法,从明宣德到民国,宣德炉名气太大,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就连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纪华诚叹气道:“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考古学悬案之一。”
风磨铜!
鲁善工脑中闪过信息,这才是宣德炉珍贵的关键,其实就是一种黄澄澄的铜锌合金,正是这一特点才使宣德皇帝龙心大悦。
可最后他还嫌色泽不够贵气灿烂,又在铸时又往里加入锌、黄金和白银,这才产生出黄金般澄亮光辉的铜锌金银合金。
所以明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
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
特别是吴邦佐,造炉巧匠,也是冶炼铸造宣德炉的督造官,还是炉式、款式、色种的设计者。后来为宫廷的宗庙社堂,铸造大批铜器,同时还私铸铜炉出售,皆精妙绝伦,为世人十分珍贵。
手里的香炉,就算不是宣德三年极品,吴邦佐宣德炉已经是难得一见。故宫都藏有他的象耳三足铜炉,周身呈墨绿色,无纹饰,宛然似一道釉宋窑瓷器,光彩照人,铸作精工。
传说宣德皇帝在位时,官内的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混成液体。又传说是佛典起火,金银珠宝与铜都烧结在一起,于是宣德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
后来皇帝询问铸工,铜炼几次才能精纯?
铸工回答说用六火炼铜,就会现出珠宝的光彩。于是命令炼十二火,把铜做成条。再用赤火熔化铜条,置于钢铁制成的筛格上,把先滴下的最精纯的选取出来制成炉,如此精益求精,不计工本才会出现后世大名鼎鼎的宣德三年香炉。
捧起冲耳炉,细看在光下发出暗红色,晶莹剔透,朱红斑,上品皮色,比一般的朱砂斑更稀有。
说到香道,那是纪如烟的专业,自信道:“将宝石般的锋芒内敛其中,出现温润如珠玉般的光泽,虽是淡雅庄穆,而其中玉粒金屑的彩饰,则在炉身的肤理间隐隐呈现,仿佛融雪时的冬日清晨,或是夜晚的雪光一般,晶莹柔润,映照四方的光华,绝非其他的鼎彝所可以比拟。”
“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色皮也是变化万端,比如朱砂斑、石青斑、石绿斑、黑漆古斑、翡翠绿色、鎏金、渗金、洒金等。”
“能工巧匠用各种方法将宣炉本色完全包裹起来,器表便覆盖一层坚实入里的皮色,最后打上一层白蜡罩护并使其宝色内涵,珠光外现便告完成。”
“即便用利刃去剔,也不容易削脱皮色,同时铜体本身隐藏在皮色之内,未与空气或水气接触,也就不会有生铜锈及铜器病的顾虑。”
不由感叹道:“真乃鬼斧神工,直到现在高科技都不能破解很多失传秘技,所以宣德炉才越发珍贵。”
鲁善工刚看过资料,据项子京的《宣炉博论》称,就算在当时真正宣炉绝少,赝品到处都是,大概十炉九伪,所以真炉可价比和氏壁。
万历末年金陵甘文堂,能仿铸一种猪肝色的乳足炉极佳。另一位比甘氏不差的是苏江周文甫,善仿铸鱼耳及蚰耳两种炉,晚年所铸者已以与真器相差一等,当时亦被人搜购一空,价钱可达真炉的一半。
历史上只有两人曾见过真正的宣德炉,并留下详细的记录。第一个是项子京,在《宣德炉博论》中这样描述:皮色嵌入体内,外面有一种珠光,好像是跳动的水波浪所折射的光一样,而又好像是很细小的玉以及像粟米大小的金子一样在宣炉体表之间闪动。
第二个是冒襄在《宣德炉哥注》中写道:皮色融入炉体内,从黯淡中发奇光,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蒸火久,灿烂善变。
所以宣德炉什么都可以仿,唯有人工皮色及奇怪的珠光无法被仿!
在清代晚期和民国时候古董生意最发达的时候,在京城打木厂,在后门桥,甚至在琉璃厂,很多地方都能看见大锅在煮宣德炉染色,到现在为止这些做宣德炉的人依然也得用这个办法。
用带深层颜色的中药煮叫染色,而上枣皮红叫敷色,上面一层一层的涂,很费工时。所以宣德炉四十种皮色中,金带围和枣皮红是最珍贵稀缺。



第202章 神秘身影




“明代真正的宣德炉之铜来自暹逻国进贡的一批质量极好的风磨铜,铜质之佳可以想像。又经过前所未有的冶炼,最精者十二炼,至少也须六炼,普通品若经四炼也会显现珠光宝色。”
“因为铸造又史无前例中加入金银等多种贵重金属,所以在史书上记载皮色有上百种之多,但收藏圈真正认可有价值的也就三十多种。”
“简单地归类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个为红色系,一个是黄色系。黄色系是目前传世量最大,从深到浅依次为栗壳、糖梨、蜡茶、鳝鱼黄到藏经纸色。”
“红色系从明代的正德红开始,具有最红、最艳丽、最厚的特征。整个明代崇尚红色,明代红跟清代红截然不同,清代的偏洋红色,比较浅比较薄。”
纪华诚对香炉如数家珍,一方面是由于纪如烟痴迷香道,其实严格说起来,所谓文房四宝可不只是笔墨纸砚这么简单。
鲁善工把玩着手上的清代宣德炉,暗红色中带有点点金色,俗称洒金。就是在铜炉制造完以后并上完皮色,把黄金跟汞调和在一起,点完以后再进炉子,因汞的沸点比较低,所以它被挥发掉后黄金就覆盖上去。
这几天接触不少铜工艺,从錾刻到十二兽首,今天又是宣德炉,几次下来对青铜有一定了解,算是对细金领域的补充。
心满意足离开纪家,第二天刚准备去档案馆,路上突然想到一个灵感,来到荣宝斋,见到欧阳。
“你问当年的东北货的下落?”
欧阳听完鲁善工的问话,面色沉重道:“岛国投降后,末代皇帝溥仪成为苏联俘虏,跑到东北避难。伪满皇宫收藏的许多珍宝流散到民间,由北而南几大城市的古董商都瞄准从皇宫流出来的书画作品,这块大肥肉连军政要员也不惜重金作收藏。”
“甚至很多外国商人和收藏家也闻讯赶来,插手收购。所有人千里迢迢奔赴东北,对伪满皇宫珍宝趋之若鹜,最后甚至不以白银论价而只认黄金。”
说起这段往事,欧阳痛心疾首,无奈道:“著名的收藏家张伯驹先生为能买下展子虔的游春图,不惜变卖在京城住宅,倾家荡产保护国宝。一时间东北货炙手可热,如火如荼。”
鲁善工给老爷子满上茶,今天也是偶然心血来潮,突然想到这桩旧闻,要说败家子,什么山中都是个屁,谁还比得过监守自盗的末代皇帝溥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