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安睁开眼睛,靠在木制靠背上的脑袋警觉地往右一转。她发现一手持相机的游客正向着她这边按下快门,他的前行路径将会与亭子的来路互相错开。
用手背抹掉两角的眼泪,祁安从凳上坐起,卸下身外的重物,在环视无人走近后,她脱下双脚上的棉鞋。汗的温热湿气从封闭的空间里升腾出来,直扑鼻面,祁安皱起眉头。将双腿放在飞来椅上,前倾着上身脱脚上的棉袜,像是拆解裹伤的膏药,脱至潮湿并泛着红的脚趾更是小心翼翼,至最后完全脱下之间,传来即将被烧焦般的痛意。
小趾已被磨出两颗饱胀的水泡,几处脚趾甲俨然受过重击似的变得乌青,脚趾的底面像是因久泡于水中而浮着白皮。用手去为脚掌按摩,每一次重重的动作,都能使上身产生拽紧力气往上漂浮着暂时躲开的臆想。然而这些疼痛,加之在她顿下所有动作之后从西面八方袭来的寒冷气流,都能令她感到异常清醒。
双腿在椅上屈起,双脚裸裎于空气中,右手凭栏而放,整个人背支着亭柱侧倚在吴王靠上。又怎能不说这也是一种享受呢?
从大衣口袋里拿出手机,插上耳机,回到音乐软件首页。再创建起一个歌单,循着歌手名录,从已有的曲库中一一筛入:《Heaven On Earth》、《Imagine》、《Moments Of Love》、《Sunset Valley》、《The Wind Of Change》、《The Sound Of Silence》;《Closer》、《I Have Found》、《Run To You》、《Search My Heart》;《California Nights》、《Electric》、《Favours》、《Goon》、《Lost City》、《Parallel》、《Touch Of Grey》;《Always In My Head》、《All Your Friends》、《A Message》、《Amazing Day》、《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Everglow》、《For You》、《Gravity》、《Midnight》、《O》、《Politik》、《True love》、《The Scientist》、《Up In Flames》、《We Never Change》、《42》;《Inspire》、《Moonlight》;《包围》、《Everyone》、《故事》、《各站停靠》、《近未来》、《Must Keep Singing》;《No Fate Awaits Me》。重回首页,将那铭记于心的第二乐章最后添入,再将歌单的名称命名为“NO FATE AWAITS ME”,随机排序,任意封面,没附标签,亦无加描述。离开这一新建歌单。从一命名为“DEUTSCH”的歌单中点开《In Diesem Moment》,来自Roger Cicero,设为单曲循环。
将帽檐转往左边,侧脸靠向凭栏横卧的右手臂,闭上双眼,沉浸在音乐里,任意识被变换着音色的鼓声冲撞着自由漂流,而全身承受着整个天地的重量,任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恣意生长,她似乎可以就这样从此长眠不醒。右侧流浪而至的风,将她全身巨细靡遗地包裹起来,更加蛊惑着她一头扎进属于她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紧闭起双唇,用心去倾听那一颗颗各站停靠的心……
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渐成闭眼即入眠如此高深之功的,它已发展至似一种野生动物与生俱来的相协调于环境的本能。最后的人声逐渐淡出,所有曾经的风起云涌以安宁告终,祁安睁开双眼。音乐已经持续了近半个钟头。暂停音乐,左手扶上脖颈,缓缓环顾四周,亭畔绿色枝叶上的水珠在灰蒙之中越发晶莹透亮,黯然的整个庭院安静得似已然独立于现世之外,而她整个人则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独自默然醒来。不需要谁的呼唤,也不需要去呼唤谁,她一个人拥有整个世界,又可在下一刻离这样的世界远去。
从园中小径被雨水打湿的卵石上回过神来,低头重新穿上袜子,小心地套上棉鞋,双脚踏上坚硬的地面,在小脚趾处传来受挤压的刺痛,冰凉的前脚底板好像直接踩在水泥地面上。棉袜和棉鞋的绵软和温暖似乎仍被痛感和湿气排挤得不复存在。祁安往唇上抹上润唇膏,撑起从塑料袋内帆布袋中拿出的折叠式雨伞,让音乐继续循环起来,沿着小径走出文澜阁,缓缓脚步迈着显性的病态。心头一种此番一旦离开,今后可能再也不会回来的念想油然生发。她头也不回地看着前方的地面,把那种念想放在心底。
一出博物馆大门,祁安按开手机,估计恰临他们的闭馆时间。然而清寂不只笼罩在文澜阁,那种除了工作人员而人迹寥寥的氛围,弥漫在一整片孤山馆区。她像是突然闯入了一个因少流量而撤掉了多余的安保人员,而任参观者自我管理的古时私家庄园。只是周边尽是自动监控摄像头,而偶然间遇上的安保人员的一脸疑惑,令人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点。或许,它也并不是谁也不能独自据有的公有之所。
将音乐的歌单换至“NO FATE AWAITS ME”,始于Brett的《Touch Of Grey》,随机播放,音量适度,内外两个环境的声音都听得见。顺着最临近湖岸的孤山路外缘慢走,经西泠印社,经秋瑾墓,过西泠桥,向右转至雕像晨韵前的湖边。从电脑包的最外层中扯出一只黑色垃圾袋撕开,在绿树下的微湿长椅上摊开来,面向着孤山后路坐下。前方的那里已率先进入夜色。
有人向她询问去往楼外楼的详细路径,吼声盖过所有音响;有人在奔跑中辩论着苏小小墓的墓中内容与实际情况对应的可能性,激愤时刻猛然停下脚步;没伞的人用手护着头,扎向某处般的在雨中狂奔起来;有伞的少数人,每一个回头观望都洋溢着得意的喜气;极个别人,无视讶异的眼神,在雨中淋着,没有规则地边看边走……
身后陆陆续续有人快步走过,北山街上汽车的鸣笛迫促着按部就班的时间。祁安拿出《无比芜杂的心绪》,放于腿上的袋子之上,撑着伞,借着且亮的天光,细看专题“音乐漫谈”和“写小说这件事”,音乐作为氛围构成因素存在着,书本内容占据她的几乎全部心神。她整个人缩在黑色雨伞之下,细密的雨水偶尔凭着风势欺上她翻开的书页。伞下的背影,似有一股执意在门前淋着雨,而不愿转身踏进家的门槛的别扭劲。
看完两个专题,小雨仍未止息,一直下着,仿佛将一直如此下去,忘了关掉花洒般的没完没了。一只手覆上合上的书本,抬眼看向远处,只见稀少的灯火,不见有人走动。
他是否淋了雨?他是不是已经出了西湖?他走得那样快,也许已经躲开了这场不及雨,而不需要她的帮助……
起身走上苏堤,已是夜色全然四合之时。站在这头远眺那头,似乎看到了不远的将来,务必穿过一大段阴暗迷茫,而后坠入另一个又一个的深夜。行至望山桥,已是夜雨初歇时。站在桥的拱背切面上,收起雨伞,右手抚上水泥栏杆,发觉竟有一只游船从桥下钻出头来。那只游船很快消失在身后某处拐角的树丛后。风中有些微雨丝,偶尔缀上面颊。上空一整面的墨蓝,混进团团令人窒息的黑的厚重,似乎能够将其下面的整片土地掩埋。她感觉自己的头,将要首先被那墨蓝浸没。远方的黑色水面上,倒映着堤岸上的万千华彩,那是现实外延的边缘。
临风立于顶端,祁安前后观看,桥的两头五十米之内,除她之外别无他人。树梢边间隔着晕开的白色微光,不足以混淆它孤寂的境地。在刮风下雨的冬夜站在风口,内里的确有一种并不渴盼引起共鸣的自虐情结吧。随着暗夜一同降临的,还有很多莫名的担心和怀疑。
可是,那些繁杂的担心和怀疑,比起那些俗世的欢乐,更能让她找到途径去触及思考命题。于她而言,担心和怀疑本身就是一种能量载体。只是,她并没有任何响应于自身的恐惧,并且觉知而依然无惧。
三三两两的来人也将踏上拱桥的陡坡时,她开始向前下坡。那是对她双脚的一种皮肉上的折磨。然而,她对她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怜悯。对双耳间音乐的倾神,更甚于身体对于疼痛的觉知。一种肉体行为上的麻木不仁。除了尚在不断思想中的大脑,她觉得自己像部行走中的机器,只要按下启动键,她就能行走不止。她知道,自己将在现实生活中,越发找不到可以沟通物质的同类人。
只是,那仿佛在她短暂的梦中一晃而逝的人,叫她怀恋。他不曾对她说过话,她却听闻他富含对现世宽悯的磁性……
将手机屏幕亮度调至最暗,退出音乐,拿掉耳机,插上充电宝。没有音乐,没有话语,只有恍恍惚惚的光和影。只有风,只有还算宁静的暗夜,只有冷。她的行走,无关于对艺术的追寻,更扯不上什么修行哲学,亦非源于文艺情怀,她只是一个已惯于在暗夜之中行走的还算年轻的女人,头脑中的一切是她能够感觉到的全部陪伴。
走进花港观鱼,坐在亭子里咀嚼巧克力喝冰凉的矿泉水。在胸前紧紧交叉着手臂,头后仰着靠在椅子上直到脖颈发麻。起身离开时,听到塘中金鱼互相撞击在一起的声音。
继续外出苏堤,看见光芒耀眼的雷峰塔顶端。然而,那并不会成为她的方向。也许她早已实现过曾经幻想过的梦想,也许她一直都在不疾不徐地任它不断自行拆解。如果所谓的梦想再来找她,那她就带它一同上路吧。
沿着南山路东行,在红门紧闭的观音堂门外双掌合十于额前,微微向前倾头,闭目伫思。
相似小说推荐
-
懒兔只吃窝边草 完结+番外 (溯钰) 晋江2016-11-03完结即将面临高考的乖学生云洛乾和转校生苏瞻成为了同桌。每天努力学习,勤奋刻苦的云洛乾成绩...
-
爱上 (北慕南南) 晋江2016-03-31完结莫非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没有其他选择吗。“别提性别,爱我&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