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息,是萧湘从酒楼回来之后与我说的。
得知他表哥立下战功,他既兴奋又激动。
之前托沙钰帮的忙,就是让她盘下青州的一座酒楼,再从各个穷困的县镇中挑选出有武功底子的少年,拉到这里来训练。
之后麻烦的事,我全让萧湘来主管。这酒楼表面上看是供人喝酒谈天的场所,实际上背后是我逐渐培养出来的势力。
虽然做这个不太光明,但我唯一能保证的,就是这些势力仅仅为了自保,而不是伤害别人,只会成为刘月盈的左膀右臂,决不会成为她的忌惮。这件事,从头至尾我都没有瞒着舞夏。
又过了一个月,刘月华来到青州,是为运河复工做准备。这一线运河如果复工,大约只要三十天就能通航。
天气开始变热,必须赶在酷暑到来之前让一线通航,这样僵持的前线可能会因为物资补给充足而有所转机。
“阳缕!”刘月华也借宿在青州太守府,端着公主架子就来找我。
“您这尊大佛,怎么也愿意下榻到这儿来,恐怕让太守诚惶诚恐的不行吧。”
“懒得和你废话,本宫心系百姓,哪里不能住。”
“也是。”刘月华这两年心性被皇帝磨的还行,也学会吃苦了。
太守府本来就不大,住我一个戴罪丞相已经捉襟见肘,如果真要按公主的规制下榻,这里是万万达不到要求的——最后还是从西厢房中又挤出了一间房子给她住,她竟然答应了。
“阳缕,现在胡中立已经入了大狱,皇姐让刑部和慎刑司都不要留情,我上次去看过一次,啧啧……”刘月华的脸皱在一起,没再说下去。
“皇姐之前和我说过,胡中立是色厉内荏的人,只敢躲在幕后玩阴的,如果摆明了放在台面上,他根本扛不住压力。这么没出息也敢学人家逼宫造反,笑死人了。他所谓的党羽被皇姐一威胁,连屁都不敢放。”
“你还真是三句话不离皇帝。”
“我提姐姐怎么了?你想不想回京?”
“无所谓,不是太想。”
“什么?”她瞪大眼睛看我,又没了公主仪态,刚刚在太守面前可是装的像模像样。
“你不想回京,为什么?”
“胡中立虽然已构不成威胁,但他之前对我的弹劾还在,民间对我的事情争论不休、流言正盛。在这个节骨眼上回京,岂不是给皇帝招麻烦。”
“这好办,皇姐下诏书给你澄清不就行了。”
“不行。”想也不想的摇头。
“第一,她接二连三的维护我,你以为能逃过朝廷和百姓的眼睛?她们只会说皇帝认人不清,偏心臣下,听信奸臣被其蒙蔽,这会有辱她的名誉;第二,我也不能……总是让她帮我解决麻烦。”
【胡中立终于完蛋了,醒来很久还是很感动。】
第52章 50时间飞逝
刘月华到青州没多久,一线运河便开始复工。
因为离完工没几天日子了,我天天都去现场,还派了酒楼的人去各个沿线探查,生怕再出葫芦口的类似事情。
刘月华也没闲着,除了与我一同监工运河之外,还在青州各处暗访,看来是被皇帝遣来视察民生的。
刘月盈已经登基五年多了,后宫空无一人,那些大臣早就急得不行。她现在所有大事都让刘月华参与进来,意图倒是越来越明确——摆明了要立她做继承人。
至于为何不设后宫开枝散叶……唉,大约真的与我有关罢。
运河的一线水路终于完工了,赶在酷暑之前。
天嘉五年七月初,运河一线正式通航。
通航那天,整个青州和隔壁苍州的百姓你推我搡,跑到河岸边看这庞大的工程。
吉时到,刘月华一声令下,工部的人点燃无数堆叠在一起的炸药,轰隆隆的巨响在耳边回旋,不远处森林里的飞鸟被震的纷纷飞上天空。
泥土墙被炸药巨大的冲击力轰的掉落,汹涌的水流从北通河的支流部位开始一路像南蔓延,一路喧嚣着奔流,最终填满整个又深又长的沟壑。
通航仪式忙了一天,晚上我和刘月华结束所有的庆祝活动,都非常疲倦的回到厢房中。
“你还真不赖,这么大的工程在你坚持下也算完成了。”刘月华难得夸我。
“一线通航成功,该考虑二线的事情了。”
“你真是劳碌命,好不容易结束个大工程,不想着休息休息,又要忙接下来的事。”
“长公主还真不把大兴的国事放在心上。”
“哪有哪有!”她瘫在椅子上的身子坐直起来。
“说起来,你离京都有半年了吧,就算不想回京城,难道就没有……”她斜着眼看我,“就没有一点点想皇姐吗?”
问的我一愣。
“我和你皇姐的事,小孩子不要管。”
刘月华柳叶眉竖了起来:“什么?!”小孩子就是好激怒呢。
“阳缕!我比皇姐小五岁,就比你小三岁,哪里是小孩子了!下个月我就十九了!”
“行行。”今天太累,没劲逗她了,“突然问这个做什么。”
“我不是关心你,是关心皇姐!”她大声说,好像这样更有气势。
“皇帝怎么了?”
“她没怎么,哎呀你很烦啊!你就说说,到底有没有想她?”
“嗯,想过。”
“就是想过吗?”
“不然呢,还能怎样?”
刘月华见我死鸭子嘴硬,无语的取出一块金牌给我。
“怎么突然给这东西,之前皇帝不是给过了吗?”疑惑的看她。
“皇姐给你的那块,你带过来了吗?”
没有,压箱底了。撇了撇嘴。
“皇姐真是把你摸的透透的,特地让我再带一块金牌给你。她说了,随便你什么时候回京。”
默默将这块金牌收下,然后说:“知道了,替我谢谢她。”
“喂,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我也不知,尽快罢。”
刘月华又待了五天就回京了。难为她在这狭小闷热、物件粗糙的地方住了这么些时日。看来还是有长进的。
我则在青州做其他因地制宜的改革。
青州的酒没有荣城那么好喝,总感觉少了点味道。研究一阵子以后,发现问题出在酒曲上。他们的酒曲酿造技术不够成熟,导致酒精浓度低。
于是,我前往青州的各个酒楼,大力推行窖池发酵的技术,酒的浓厚感果然大幅度提升。而丞相亲自与民教授酿酒技术的事情,很快传遍大街小巷。
青州的木材一直被垄断,价格高的不行,我起草了一份《修林令》让太守发布出去,短期内效果非常显著。又因为运河通航,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商品交易,本来地处北镇边缘、偏僻的青州日益富裕起来,百姓对我的评价高了不少,之前的流言也没太多人提起了。
我的小酒楼逐渐做大了,萧湘给它起了个名字,随后挂上牌匾:盛卿楼。
萧湘觉得给我做事就是给朝廷、给大兴做事,太守又把他交给了我,积极的不得了,盛卿楼五个月内经过激烈的角逐,选拔出一批能力过硬的少年子弟。
而此时,师父难得联系了我——看来皇帝确实没有难为他——给我送来两个东山上他的得意门生,一个可经营酒楼,一个可指导搜集情报。
酒楼的基础打牢实了,下面要做的,就是让它第一次发挥作用。
没过多久,青州民间又开始传出一首歌谣:“日头高高挂天上,运河滚滚水流忙,木头砍砍长得快,都是因为好丞相。”
老百姓口口相传着这首歌谣,顺着运河水流传到更远的地方。
==
从天嘉五年二月被刘月盈罚出京城开始,一直到天嘉六年七月回京,我在青州待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
如此漫长的时间中,发生了许多大事,让我清楚的知道,历史改变了——也让我看明白了自己的心。
从前没得选,是因为弱小迷茫;现在开始有变化,是因为足够强大,能够拨开岁月的迷雾,一探真相。
刘月华离开青州之后,我独自又在这待了一年。这一年里,盛卿楼的势力逐渐壮大。
因为没有瞒着舞夏的缘故,她竟然也愿意帮我打理盛卿楼。
舞夏是一个让我意外的人,果然皇帝身边藏龙卧虎,之前是我小看她了。
舞夏出师于峨眉派,她的武功天赋算得上人中龙凤,如果一直修习,一定是名震江湖的女侠,可惜十几岁就被翩秋带到皇宫侍候刘月盈。
萧湘、舞夏还有师父派来的两个弟子替我发展盛卿楼的事业,曾经被沙钰拉来的青涩的少年们经历了残酷的考验,这酒楼在黑白两道名声大噪。
胡中立让我明白舆论的重要性,于是我在青州协助太守做的每一件政绩,都被盛卿楼大肆宣扬出去。
老百姓不知道阳丞相到底有没有卖国,他们只知道阳丞相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了,于是我的口碑蒸蒸日上,群众布衣逐渐遗忘了之前的流言蜚语。
说起来胡中立,他入狱之后迟迟没有判刑,刘月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京城官场进行大清洗。所有与他有联系的官员一个都跑不掉,纷纷被牵连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