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不到刘掌柜,刘掌柜与我无怨无仇,他没理由要设计我。自然是有人要对付我,便借了刘掌柜的手。”
“是应红妆?那太好了,我现在就打上去,我不拍死她。”小珠更气了。
“小珠,你打上门去又何益,反而应红妆还会将你告上官府。”
“可她设计我们。”
“没有证据,应红妆也不会承认。小珠,你先安心,我想想该怎么做。”
卫长缨看着货架上的颜色,这些颜色过于暗沉,不够鲜亮,有时用作衣领和袖摆的配色,但其实配色也较少用到这种颜色,太挑人。
这些布匹能用来做什么呢?做衣裳是不可能的,没人穿得出去。
回到府里卫长缨便坐窗前沉思,这些布匹需要尽快处理出去兑成现钱,不能积压在铺子里,而且雇绣娘都得银子使。
卫长缨不想从府里再拿银两出去,不然府里的用度又会成问题。
“长缨,你回来了?”
李星回大汗淋漓,他才将马厩里的十来匹马刷干净,这活自从赤骨走后就交给他来做。
“嗯。”
李星回先是喜滋滋的,忽见卫长缨神色不对,忙道:“长缨,你怎么不开心?是铺子那边有麻烦吗?”
“我想,我应该是被应红妆设计了。”
“什么?她对你做什么了?”李星回打了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抓住了卫长缨的手。
“阿郎,你别紧张,也别误会。”说着,卫长缨便将刘掌柜故意送来不好颜色的布匹,然后人去楼空躲起来。
李星回一听就气坏了,道:“岂有此理,我现在就去找应红妆。”
卫长缨按住他,道:“阿郎,我在想要怎样化被动为主动,想那应红妆如何有胆量与我们作对,只不过是韩国公在背后撑腰。”
“那我就去找韩国公。”
“你找他,他也不会承认,何况你来京畿不过三月,不要轻易树敌。此时,我正要想办法置死地而后生,再让‘织襕’响彻京畿。”
卫长缨之所以不让李星回找韩国公,而是因为韩国公的夫人是金襄郡主,是昭元帝的堂妹。
在这京畿处处都是皇亲国戚,以不招惹他们为妙。
“明日我们去山上逛逛,你不是想学泅水吗?”卫长缨摸着李星回的面颊,这张面颊不管过了多少时日还是粗糙,中原的饮食还是不能滋润他,也抚不去他与生俱来的野性。
“好!我一直想着这事,他们都会水,就我不会,感觉我好没用。”
不会水是李星回的弱点,如果将来要在水上打斗,那他必败无疑。
他想起了张击衣,张击衣已经用双锏克制他,在陆地上他已不是张击衣的对手,那在水里就必须赢回来。
第39章
一早卫长缨和李星回出城去黄梁山,黄梁山是离京畿最近的一座山,大约二三十里地,山上树木繁茂,清泉幽深,是老百姓最常去的踏青之所。
初夏已过,天气渐炎热,进山的石阶长满野草,将一条上山的路径掩埋。
李星回背着卫长缨上石阶,他一步跨两级,到了半山腰仍是气不喘。这里有一处水潭,水不太深,大概只有半丈,正是适合新手学习泅水。
两人吃了干粮,饮了水,歇息了一会,李星回便脱掉衣裳准备下水。
卫长缨将绳子绑在他的腰上,一旦李星回发生溺水,她便扯动绳索将李星回拉上岸。
“你且先站在浅水处,用水打湿自己全身,等身子适应了再完全下水,不然腿会抽搐。”卫长缨教导他。
“好。”李星回依照她的嘱咐,先站在浅水处,用水打湿身子。
这山泉水可比草场的湖水凉得多,皮肤一接触,李星回便打了一个哆嗦。
“长缨,你说得真对,我要是冒然就入水肯定会抽搐。这山泉水真凉,比我们北狄的河水还要凉。”
卫长缨笑起来,道:“北狄的河水是在地面上,而这山泉水除了地面上的水,也可能来自地下,凡是大山有山泉水,基本这山下就有地下河,一旦地下河涨水就会漫出来。这地下河水埋藏地下几千万亿年,自然是比地面上的水寒凉了。”
“长缨,你懂得真多!”
“也都是书里写的。”
李星回适应山泉水的温度,开始向深处走去,等水深到了腰部时,他双手向前一伸便扎到了水中。可是他根本不懂泅水,一扎下去整个人就往下沉,慌得卫长缨在岸上猛扯绳索,这才将他拖到岸边。
不过李星回还是饮了好几口水,卫长缨按在他的腹部,按了十多下便将他胃中的水给按得吐出来。
“发生了什么?”李星回脑中一片空白,刚才他扎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卫长缨叹了一口气,道:“你溺水了。”
“那你救了我!”李星回眼中露出笑容。
“你歇歇。”卫长缨轻轻擦着他面上的水珠。
李星回坐起来,道:“不行,我还得学。”
“泅水时要全身放松,手脚并用,像鸭子一样划水。”卫长缨又教他。
“鸭子划水?”李星回重复。
唉!他大概没见过鸭子划水。
卫长缨在四周看了看,不远处有根被雷击断的大树干,遂道:“阿郎,你把那根树干的枝叶削掉,然后你抱着树干游。”
李星回手起刀落,马上将树干的枝条砍断,留了大约三尺的长度。
他抱着树干下了水,借助树干的浮力,他勉强能用一只手划,只是姿势极不自然。
卫长缨想了想,让他将树干置于双臂的腋下,这样双手都能划动。但李星回刚双手划了一下,树干便从腋下飘了,慌得他扑腾几下抓住树干。
“长缨,没想到学泅水比练武还要难。”李星回嘟囔。
“阿郎,你累了就抱着树干不动,身体放松。”
在水里学了一个多时辰,李星回感觉全身僵硬,手和脚都不听自己的指挥,他怏怏地爬上岸,便就在岸边的岩石上躺下。
“可有些心得?”卫长缨笑道。
“好累,真难。”
“多练习几次就会了。”卫长缨摸着他的面颊,道:“北狄也有河流,难道你们就不下水吗?”
“不下水,草原上的水很珍贵,除了人要用,牲畜也要用,如果下水就会污染水源。”
北狄的气候和中原是不同的,雨水稀少,只有春天时积雪融化后流入河中,水对他们来说异常珍贵。
歇了一会李星回还要下水,但卫长缨却阻止他,他身体已经累了,再下水容易出危险,劝他隔两日再来。
李星回穿了衣裳,他要背卫长缨下山,卫长缨哪里肯同意,只说先走一段路。
山道两旁荆棘丛生,只听嘶拉一声,李星回襕袍的下摆被荆棘撕掉了一道一尺来长的口子,他干脆扯下来,将布条子系到路旁的一株槐树的树枝上。
“你这是做什么?”
“祈福。”
“是你们北狄的风俗吗?”
“嗯。这个在北狄叫风幡,我们将各种颜色的风幡系在羊皮编织的绳索上,当风起时,风就会将风幡上的祝福吹遍大草原。”
卫长缨陡地沉默,她蹙起眉头,手指放在唇下思索。
“长缨,你想什么?”
卫长缨没理他,仍是皱眉沉思,忽然她就在石阶上坐下来。
“长缨。”李星回叫了一声,卫长缨恍若未闻,他知卫长缨应该是想到什么,遂不再打扰她。
过了半炷香时间,卫长缨笑出声。
“长缨。”
“阿郎,你这个祈福的风幡帮了我,我知道该怎样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北狄的风俗给了卫长缨灵感,她一下子就找到解决那批布匹的途径。
“怎么置之死地而生后?”李星回高兴地抓住卫长缨的手臂,以崇拜的眼神望着卫长缨,那像望着他心中的神一般。
“我们那些布的颜色是不适合做衣裳的,但是可以用来做风幡。”
“那,那中原没有做风幡的风俗?”李星回提出疑问。
“没有不要紧,可我若将这种风俗在中原传播,便就会有人效仿了。难道你忘记了,二妹三妹都积极效仿北狄的风俗,还有大周的一些风俗也是胡人传进来的,而且这是祈福,他们更会效仿。”
李星回挠着头发,又提出疑问道:“长缨,就算他们也做风幡祈福,难道他们就不能用自己家剩的布吗?”
“我会说做风幡只能是这几种颜色,而不能是其他颜色。这些颜色不适合做衣裳,一般人也不会买这种颜色的布料,他们必须来我的铺面才能买得到。”
“那你打算将做风幡祈福的风俗传出去?”李星回的问题很多,当然他是关心卫长缨,生怕一个疏漏致满盘计划皆输。
“届时我便在紫金园邀请阿娘、二妹、三妹、周阿姊,还有一些国公夫人,一起来紫金园系风幡祈福,自然这些风幡我会事先做好。有了这些人,你还怕在树上系风幡祈福传不出去吗?几日之内必定传遍京畿。”
顿时李星回喜得拍手,他狠狠亲了卫长缨一下,道:“长缨,你真是太聪明了。嘿嘿,我运气太好了!”
他先是夸卫长缨,但后来那得意的样子怎么看都是像在夸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