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更加令人震惊,姜子延和林昭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惊讶。
而冯轲却没什么惊讶,想来是早就知道了那些人是武安侯的人。
他点点头,说道:“卓风说的没错,那些人是武安侯派来的。我来到京城之后去找卓风,查到了一些线索,顺藤摸瓜查到了武安侯府,卓风怕我暴露,替我引开了追杀。”
“所以你们年前那几个月到底是做什么去了?有查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吗?”
卓风脸上的表情有点丧,不太想回忆那段时间的情况。
“这件事情说来话长。”
他抿了抿唇,还是开口道:“我以前是冯将军府上的一名细作,但虽是一名细作,却从来没有接到过任何任务。就那么安然的过了三五年,期间我在冯府认识了阿轲,相处甚好。”
“后来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一个任务,让我将一封书信放到冯将军的书房。我当时不知道书信里面写了什么,想着只是一封书信而已,应该没什么大事,便听从了命令将书信放到了书房。”
“后来从边境传来烈阳军叛国的消息,冯府一夜之间全都被俘,被杀的被杀,流放的流放。我惊慌不已,趁乱放了一把火,放走了阿轲。”
“后来我也意识到,可能是那封信有问题,十分自责。在做够了任务后背叛了主子,一个人躲到了临安。”
林昭敏锐的发现卓风并不太想提及他的这位主子,他问道:“你的主子是谁?”
卓风喉结滚动,轻声道:“提刑司,宋桀。”
林昭震惊,提刑司这个地儿,一般人轻易不敢招惹。
行使的是监察百官职权,和御史台有着相似的作用,只是它除了监察百官之外,直接听从皇帝的吩咐,处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卓风背叛出逃提刑司,竟然还有命活到现在,属实令人生疑。
卓风不想提及提刑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要是说了,定然会被别人怀疑他如今的心思。
“那当初给你下任务的人是宋桀吗?”
卓风仔细回想了下,道:“这个我不确定,因为我不是由他直接统辖的。”
他接着道: “后来直到去年,我被冯轲找到,他查到那封书信跟我有关,前来找我质问。因为谈的不愉快,我们两个大打出手。后来他不小心引来了武安侯府的人,我怕他被抓住,就一个人帮他引开了那些人,后来受了重伤。再后来的事情你们就都知道了。”
冯轲点点头,表示卓风说的都是事实。
这个时候林昭又问冯轲,“你为何会被武安侯的人追杀?”
冯轲道:“因为我发现那封书信和卓风有关的事,是在武安侯的一个手下身上得知的。那人惯爱去青楼,一时喝醉酒之后说漏了嘴,被我听见了。”
卓风忽然看向他,问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你为何会去青楼?”
冯轲没答话。
姜子延听完前面的话,此时也明白过来中间的一些联系,说道:“那这件事想必和武安侯以及提刑司都有关。”
“只是为何不先从提刑司下手?卓风曾经在提刑司待过,对那要比对武侯府熟悉才对啊。”
卓风说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提议从武安侯府入手。因为我知道提刑司有多么可怕。”
提刑司司长宋桀,没人敢去招惹。
姜子延看向冯轲,“冯轲,你觉得呢?”
“我觉得不如就听卓风的,从武安侯府入手。”
看卓风对冯轲的情谊,应当不会骗他。
林昭道:“这件事须得从长计,眼下我们都身处临安,要想查武安侯府,必须回到京城。不过身在临安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再有半年的时间,临安这边的经济应该能发展稳定起来,到时候我会和皇上建议将临安的发展模式推广到别的州县,皇上一定会让我负责这件事,将我调回京城。”
“所以,你们两个不可莽撞,万事都要跟我们商量。在这期间你们老老实实的待在这里,照顾冯将军。”
“阿昭说的对,这件事事关重大,不能贸然行动。”姜子延说道。
冯轲点点头,表示同意林昭的提议。
一夜过去,晨光熹微,天亮了。
他们坐在这里说话时间太久,谁都没注意到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林昭一晚上没睡,这个时候收拾收拾,孩去衙门办公了。
临出房门的时候,冯轲突然叫住了林昭,道:“世子,您为何要卷进这场风波里来?”
作为荣王府的世子,他大可以袖手旁观,毕竟卷进这件事里有着太多未知的风险,甚至还威胁到生命安全。
林昭侧身回头,说道:“都说青山何处埋忠骨,但不该是如此这番令忠骨心寒的模样。”
窗外起了风,从窗缝隙间钻出的一缕细风裹挟起林昭的一根青丝,缱绻于他的发梢,打了个转之后轻轻溜走。
他抬腿朝着外面走去。
姜子延看着冯轲过了一晚上依旧通红的眼眶,说道:“你们两个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有下人照顾着,等你们养好了精神再过来。”
冯轲原本想一直在这里守着,话还没出口就被姜子延堵了回去。
他只好点点头,卓风在他身边悄悄握住他的手,陪他一起出去了。
虽然知道他可能吃不下睡不着,但后面的日子还有很长,不能把身体熬坏了。
姜子延唤来小钟过来守着,自己回了房间休息。
一夜未眠,精神又高度紧张,一松懈下来满身的疲累感都涌了上来。
他不是冯轲,无法切身体会到冯轲的感受。
但作为一个旁观者,他知道冯轲现在会有多难受。
想起林昭刚才说的话,再有半年就要回京城。
那他在临安的生意得抓紧时间经营了,务必要在回京之前站稳脚跟,等他走了之后也能顺利的经营下去。
第192章 (捉虫)
第二天林昭写了封信回荣王府, 信上除了一些关心老王爷身体的话之外,便是询问了一些关于武安侯的事情。
他并没有提及冯毅,就怕万一走漏了消息, 引来不必要的祸端。
姜子延第二天休息过后,便开始努力经营生意上的事。
周幸是个很精明的生意人,虽然打算盘是他最擅长的技能, 但论起管理起生意来, 他可是一把好手。
毕竟有之前管理造纸厂的经验在, 周幸上手很快。
这边林昭还是正常去衙门上下班, 抽空的时候会巡视一下二期工程的路修的如何。
有了一期工程的经验,二期工程修的很快,只是因为中间要修个桥, 整体慢了许多。
冯轲和卓风每日就在家里守着, 两个人轮流照顾躺在床上的冯毅。
这期间姜子延时不时的查看一下水泥厂的进账,还有织布坊的情况。
除此之外, 还有他在城里开的小酒馆。
小酒馆现在已经成为临安城里十分有名的酒馆了,得益于酒的醇香, 还有许多独特的果酒, 很多人们的喜爱。
而年前姜子延从城里那几个富户手中买下的几十亩地种植的农作物也都很顺利。
临安的土地很适合种绿茶,如今是四月,清明节已过, 第一波采茶已经结束了。
这些新采的新鲜茶叶经过炒制之后, 都会送到京城的奶茶铺子,以供做奶茶使用。
茶农们拿到了他们作为佃户的第一笔收入,个个都十分高兴。因为靠种茶拿到的钱和他们种麦子是差不多的, 甚至种的多的人家, 拿到的钱还要高一些。
最主要的是他们新换的这个东家非常守信用, 种子免费发放不说,还按时给他们发放银两,每个人都十分高兴。
临安这边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转眼便是半个月之后了。
京城这边武举考试也终于有了结果。
张虬拿到了武举第一名,成为了三年一度的武状元。
荣老王爷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张虬虽然是半道出家到他这里来拜师,但辛苦教了他一段时间,好歹也算是半个师父了。
弟子一举夺得武状元,也证明他这个师父教的好。
姜子延收到张虬寄来的信,信上言及他拿了这次聚武举考试的状元,他也为他感到欢喜。
这武状元和科举状元差不多,虽然地位比不上科举状元,但都是要游街的。
张虬长的十分魁梧,身材健壮,倒是没有人敢在他这里榜下捉婿的。
游街之后张虬收到了圣旨,封他做了六品护军校尉。
这个职位算是京城军力的一种,不过不属于巡防营,而是隶属于京城守备军,平日里驻守在西郊,归明威将军统领。
这个明威将军名叫齐盛,也就是他推荐了张虬成为武状元的候选人的。
一般情况下,武举会由主考官根据武举表现推荐出三人成为武举考试的前三甲,而这三甲之中的武状元是由皇帝钦定的。
明威将军军功赫赫,是守卫北疆的功臣。他从武试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张虬,等到文试的时候他特地给另一个主考官提了一下张虬,没想到他的兵法策论写的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