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夫君是未来首辅[基建] (长亭渡)


  年后十六林昭开衙办公。
  水泥厂和织布坊也正式复工,倒是这年前计划要修的二期工程搁置了。
  原因是之前规划的二期路线和实际路线有些偏差。
  原定之前从上田村过来的路没法修了, 那个坡度太陡, 而且整个坡面下去之后像是进了一个大深坑。往常只要下几天雨,村民们就得趟半截河水过去, 十分不方便。
  但这个坑存不住水,只要天气晴朗, 没几天水就下去了。这种土质松散, 下面吸水快,林昭暂时没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于是林昭又叫上几个土木工人商讨了一阵这个路到底怎么修,有说填平的, 有说架桥的, 还有说直接在坡面面上修路的。
  最后林昭采纳了修桥的建议。
  只是这修桥不像是修路那么简单,光有水泥还不行,还得有大石作为下部的桥墩也就是支撑。
  不过好的一点是这个时代即便是过桥, 最重的也就是拉着货的马车, 承受的最大载荷也没有那么重。
  但若是修桥, 便要单独商量这桥该如何修。
  若是姜子延没有鼓捣出来水泥,这桥自然就是修木桥。如今既然有了水泥,为了马车行驶方便,自然要用水泥铺桥面的。
  那这底下用的石墩自然得用一些好的砌筑石料,不仅要有抗水性,还要有抗冻性。最重要的是有着极强的抗压能力。
  等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开工修路修桥时,已经是二月中旬了。
  当再一次通知周边的百姓们要征用人手修建新路的事时,临安县城周边几个村全都闻风而动,一家传一家,“林大人开始征徭役了!”
  新来的不知情况的商人看到当地老百姓听到官府征徭役这么兴奋很是不解,难道这片的百姓们都被官府下药了吗?
  有那一两个在市集摆摊卖菜的老百姓看不过去,给人解释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们这新来的这个县令啊,征收徭役可不是白征的,去干活是给发工钱的!大家过完年在家闲了个把月了,也没什么农活做,整日在家张嘴吃饭,没个收入那不是浪费粮食嘛!”
  “这下好了,林大人又开始征收徭役了,干活就能有工钱拿,多好。”
  商人又问道:“那你们不怕官府欺骗你们吗?”
  “不会的不会的,林大人最是守信用了。哎呀不与你说了,我要先去报名了,不然一会儿人满了人家就不要了。”说完便挑着担子走了。
  他这一天天在集市买菜根本挣不了几个钱,菜有时候根本卖不出去。本身有一把子力气,不如去路上干活,还能给家里省下一顿口粮。
  听说去年那些在路上干活的村民们挣了不少,过年的时候家里的饭桌上还多了两个荤菜,就连家里的娃娃都做了新衣穿,让别家好生羡慕。
  县衙刚把征收徭役的告示贴出来,就有许多人去报名了。
  不过这次征收的徭役有两个原则,一是参与过一期工程的村民优先,毕竟有经验,可以带新手。二是尽量挑一些离要修的路比较近的村民,这样能就近干活,来回比较方便。
  县衙距离各个村子远,林昭让人往水泥厂带个信,又派衙役去下面的村里头通知一声。
  水泥厂现在几乎都快成了官府在黑风村这块地界的代言人,官府说的什么消息,保管去水泥厂一问就知道。
  厂里各村里的工人还没下班,便有人迫不及待去水泥厂问消息了,衙门他们不敢去问,但这水泥厂在他们心里还是相当亲切的。
  就连里正心里也乐呵呵的,“大家想问什么,都来问我便成,刚才水泥厂那边的管事都跟我传达过了。”
  “里正,这次还跟上次一样管饭吗?管几顿饭?”
  这话刚说完就有人说道:“怎么,你还想管你三顿饭不成?”
  一天管三顿饭这也就是个期望而已,但总归心里头还是有些不死心,万一呢?所以才来问一问。
  里正说道:“这次和上次一样,工钱按月照发,一天管一顿饭。不过这次修的路在上田村那边,离我们这里有点远,每天来回奔波也比较麻烦,若是晚上不回来,这个住的地方是需要自己解决的。你们有意向的可以来找我报名了。”
  很快便有第一个人嚷嚷着去报名了,“我有个妹夫在那边,可以在那先挤一挤,等天气热了睡路边就行。里正,给我报上名。”
  “我也是,我也有亲戚在那边,我要报名。”
  ........
  黑风村因为这个修路的地方离得太远,报名的人其实并不多。
  主要是村里面有很多人在水泥厂工作,有挣钱的路子,不用非得去修路。
  然而上田村这边就不一样了,报名的时候简直人满为患。
  林昭征用了上次修路的大工,也就是偏技术指导类的工人过来,让村民们给他们在村里腾出一些地方给他们住。
  上田村的村民们一点都没有抵触,相反很是热情。对于修路这档子事,又不花他们的钱,修好了路以后出去走个亲戚也方便,得益的可是他们,这事他们没理由反对。
  左右不过这条路短时间内不能走了而已,反正也就只是这段时间,为了长远考虑,绕点远路也无妨。最重要的是,去修路官府给钱呐,中午还管一顿饭,村民们的积极性相当高。
  ------
  此时的临安县衙内,师爷拿着衙门的账本过来后便在一旁站着。
  林昭翻了翻,说道:“衙门的账上只剩这点钱了?”
  师爷苦着脸,眉头皱的紧巴巴的,“是啊大人,怕是这次的二期工程都不够用。昨个我让账房做了预算出来,又是修路又是修桥,这点钱够呛。”
  林昭拧着眉又翻了几页,然后合上了账本。
  “账上的事你不用管了,我来想办法。”
  之前赵员外孙员外送来衙门说是给他的孝敬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他许久没关注衙门的账,没想到就剩这么点了。
  晚上下衙回去后林昭和姜子延说起此事,姜子延说道:“不如我先拿一些垫上?年前周幸来的时候给我带了去年凛州那边生意的收益,应该够用。”
  林昭却拒绝了,“这法子不好,不能每次钱不够用都要你来补上,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事还得另想办法。”
  姜子延叹了口气,说道:“若是城里那些富得流油的地主们愿意给钱就好了。”
  林昭忽然抬头看他,问道:“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要是城里那些有钱人愿意给钱就好了,怎么了?”
  “没事,我想到办法了。”
  姜子延惊讶,“你这么快就想到办法了?不会是诓我的吧?”
  “没诓你,先睡觉吧,改日你就知道了。”
  “你还卖起关子来了。”
  ——————
  几天之后正在御书房处理政事的皇帝收到了来自临安的一道折子,言说官道修成水泥路的好处,如今已经初见成效。以驿站为分界点,可以在全国的官道上推行建设水泥路,到时候凡是过路的均收取少许的过路费,还能给国库增加一项收入。
  虽然这只是一个提议,但却让皇帝很心动。于是皇帝大笔一挥,肯定了他的提议,不过过路费的事情需要细细商议,中间的条条框框需得捋的清楚些。
  这意思就是默认了他的提议。
  拿到批复的折子之后,林昭便开始在城中张贴告示,若是城里有人捐钱修路,以后过官道不收取过路费。
  而且若是捐的多的人按名次进行排列,将名字刻在功德碑上,立在道路旁供后人瞻仰。
  这个消息一出来可比前面不收过路费的消息还要吸引人。
  毕竟对于这些有钱人来说,一生追求的不过名利二字。
  如今人到不惑甚至是知天命的年纪,追求了大半辈子的利,缺的就是这个名。能被刻在功德碑上供后世子孙瞻仰,对他们来说那就相当于青史留名了。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然而敢于第一个去衙门捐钱的人却迟迟没有见到。这时候大家都在观望这件事是真是假。
  没想到第二天衙门口就竖了个招牌,上面写着捐钱修路,福泽万民。
  前面放着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账房先生坐在那专门记录捐钱人的名字和所捐银两。
  很多人上前瞧热闹,但就是没一个人上去捐钱。
  这个时候城东集市上的一个屠户过来了,手里拿着一袋银子,虎背熊腰的往那桌子前一站,顿时落了一片阴影下来。
  屠户面相有些凶狠,但说话很和气,“这捐钱就给在功德碑上刻名是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县老爷亲自发的告示,不会骗你的。”衙役在旁边解释道。
  见屠户上去问了,旁边围观的也有人问道:“那个过路费是怎么回事啊?这路建成了想要走还要交钱吗?”
  这些事情林昭早有交代,衙役解释道:“这个过路费只针对官道的水泥路。毕竟官府出那么多钱修路,也不能白修不是,何况这水泥路也是要定期维修检查的,都需要钱。不过我们大人说了,这过路费也不多,主要看行程远近,不是远路的一次也就几文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