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批学徒基本全部都学会了纺线,大大提高了织造纺的生产力。
腊月过的很快,过了腊八没几日便快到小年了。
姜子延赶在小年前一天给下面的工人都放了假。
水泥厂全部放假,每个人都发了分红,织造纺也放了假。
不过织造纺有些情况比较特殊,新招的这一批学徒里,有好几个都是家里不管的孩子,还有池静这种乞丐出身的。
过年就没地方去,即便给她们放假,她们都不愿意回家,更别提有些人连家都没有。
对于这种姜子延特地同意让她们在织造纺过年,反正平日里她们住的宿舍,即使过年待在这里也有地方住,只是厨娘也要放假,做饭要她们自己来了。
曾师傅来跟姜子延汇报情况的时候,姜子延本来还有些担心。然后听曾师傅说小学徒们自己会做饭,完全不用担心,姜子延这才放心不少。
不过终究还是孩子,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四岁,到时候大人们都放假回家了,她们几个住在织造纺里不太安全。
于是姜子延特地跟姜子延说了声,让住在城里的衙役们多看顾着些。
对比织造纺,水泥厂可就太省事儿了。
本来就是一群大老爷们,根本用不着姜子延担心。甚至有些人还嫌放假时间太早了,想多干几天的活儿,多挣些钱。
这个姜子延遵循了他们的意愿,愿意放假的就领着红包回家,不愿意这么早放假的,多干几天就多给几天工钱。
一直在水泥厂做工的王石头没有急着回家,反正他离家近,想回便能回,干脆就多在水泥厂干几天活,还能多拿一些工钱。
不管是提早放假的,还是不愿意早走的,全都拿到了一个红包。
水泥厂是下半年才开始建好运转的,但这半年来效益十分不错。
姜子延给每个人都发了个红色的小钱袋,里面装着一些碎银还有半吊铜板。
王石头当天晚上拿着钱回家,美滋滋的将碎银交给自己的老娘,剩下半吊铜版则是自己留着花。
他娘看到这些碎银十分惊讶,以为他是干了什么坏事得来的,忙拉住儿子问道:“石头,你哪来这么多钱?你一个月的工钱也没这么多吧?跟娘说实话,这钱是哪来的?不会是你偷来的吧?”
王石头嘿嘿的笑了两声,说道:“娘你想哪儿去了,之前是俺水泥厂发的。”
见自家爹也看着他,仿佛不相信他说的。
王石头急了,赶紧辩解道:“是真的,爹,娘,这些钱真的是俺水泥厂发的。管事的说今年效益好,东家特地给俺们每个人都发了钱,说这是什么年终奖。”
王石头的老爹开了口,问道:“啥是年终奖?”
“这个俺也不太清楚,好像是说只要水泥厂的生意好,俺们干的活多,挣得钱也就多,等到年底的时候就会给发一些额外的钱,奖励俺们这些做工的人。”
王石头的娘总算信了他的话,只是眉开眼笑道:“咱们家石头可真能干,今年挣了不少银钱回来,等过两天隔壁村老刘家杀猪了,咱们多买一些回来,今年过个好年!”
王石头他爹也高兴,不光是高兴这个,今年听儿子的,将麦子换成了棉花种,全都以高价卖给了姜子延的织造纺,也挣了一笔不少的钱。
两项加起来算了算,家里头的房子可以翻新了,还能琢磨着给小儿子瞅个媳妇儿,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你们东家是个有本事的,明年好好干,爹看好你!”
王石头笑了笑,说道:“那是当然!俺从来没见过像东家那样好的人,反正俺们水泥厂啥都好。”
此时王石头的大哥王田从外面回来了,王甜在县城里一家铁匠铺子当学徒,前两年成的亲,如今有一儿一女。
打铁需要一身力气,而且说是去当学徒,实际上,第一年刚去根本攒不着什么钱,算是一边学手艺,一边白做工。
今年是第二年,打铁的技艺已经长进许多,每个月也能赚一些钱存起来。
今天是腊月二十二,没想到大晚上的他大哥竟然赶这个时候回来了。
他一回来,王石头赶紧从屋里出来迎他。
王田进屋后将这个月赚的钱交给自个儿娘,他们家兄弟两个没分家,赚的钱一大部分都要上交。
只是他这钱袋里的钱却没有王石头拿回来的多。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石头提起这件事,开始吹嘘他们水泥厂。
“大哥你不知道,俺们水泥厂待遇是真的好,虽然干活也累,但在哪里干活不累?但俺们东家就特别好,制定的规矩也都很好,尤其是这次过年,还给俺们每个人都发了个大红包!”
王石头不知道说这些会伤家里大房的自尊心,他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
王田没有吭声,他自小就知道这个弟弟什么德行,说这些话也是无心的。
可他婆娘却不这么想,小叔子如今这么能干,反倒衬得她男人无能了。
王石头没想到他一向温和亲切的大嫂忽然说道:“石头,快别说了,你哥他笨的很,在挣钱这方面确实不如你。”
王石头一脸懵,待反应过来之后,也觉得自己吹嘘的有些过头了,难道让大嫂不舒服了。
他赶紧道:“大嫂,俺没那个意思,俺说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让大哥跟俺一块到水泥厂干活。离家近,还方便照顾家里,比打铁挣钱多了。”
听见小叔子说这话,王氏也有些心动了。
毕竟小叔子拿回来的钱她可是见过了,这下半年没少挣。
她看向自家男人,这事她说了不算,得男人拍板才能决定。
不得不说,对于弟弟的这个提议,王田有些动心。
他现在虽然在城里的铁匠铺子做工,说出去体面,但活很累,挣得也不多,铺子里还有其他学徒竞争,确实不如弟弟在水泥厂干活挣得多。
于是他犹豫了一下,问道:“可是我听说你们水泥厂现在不招人了。”
他就算现在想去,也去不了。
当时水泥厂招工的时候,他还在县城里,压根不知道这件事。
而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想到水泥厂待遇这么好,所以家里人也没给他捎信把他叫回来去水泥厂做工。
王石头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想了想,说道:“先不急,大哥,明天我还去水泥厂上工,等抽空我去问问管事。”
这个问问的意思可不是单纯的问问,一直在饭桌上吃饭,没吭声的王爹开口说话了。
他交代小儿子,“明天走的时候把家里那只老母鸡捎上,就当给你们管事拜个年。”
“知道了爹。”
第181章
第二天便是腊月二十三, 按照惯例到年底二十七八开始放朝假,在外当官的大人因为要赶路,会适当的放早一些。
林昭把要紧的公务都赶在二十二之前处理了, 然后便收拾东西安顿好下人之后,和姜子延一块儿回了京城。
不过半年没见,林昭一回到王府, 荣老王爷就直奔他而来, 见到他之后上看下, 看左看右看, 最后差点又老泪纵横,生怕孙子少了一根毫发。
姜子延月初的时候才回临安,回去之后, 统共也没呆几天就又回来了。
回去这几天主要安排了一下水泥厂还有织造纺的生意, 其他倒也没有什么。
腊月二十六的时候姜子延见到了一个熟人。
周幸来了。
一是当面给他汇报凛州造纸厂的生意,二是想来京城投奔姜子延的。
他从十一月中旬就出发了, 将造纸厂的一应事宜都打点好,这才带着账本上路。
他将这一年汇总后的账本都带来了, 不光是造纸厂的账本, 还有县城酒楼的,以及奶茶店的,全都带来了。这一年这些加起来大概盈利七八十万两。
周幸到了京城之后沿途一路寻找姜子延的住址, 逢人便问梅花巷在哪, 晃了大半日才找到地方。
姜子延听到管家魏南过来说周幸来了,他还有些惊讶。
虽然周幸事先在信上跟他说过要来,但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到了。
“快让他进来。”
周幸很快就跟着管家过来了, 见到姜子延之后他双手拱了一礼, “郎君。”
“别站着了, 路上舟车劳顿,赶紧坐下歇会。”
周幸点点头,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姜子延关切道:“这一路还顺利吧?”
“托郎君的福,很顺利。本来韩愚他们俩也想跟着过来的,但是年底了,造纸坊那边不能没有管事的,我就自己过来了。”
“你辛苦了。我刚才已经吩咐了下人,正在准备饭菜,等会儿吃完饭你去洗个澡休息会,生意上的事情明天再谈也一样。”
周幸眼里划过一抹笑意,“多谢郎君。”
没想到时隔两年没见,郎君对他依然这么亲切,这让周幸心里十分高兴,主子还记挂着他。
临近中午,做饭的刘妈妈知道府上来了客人,魏管家特地提醒了她,说这是跟主家很亲厚的人,刘妈妈做了一桌十分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
周幸之前一直在凛州,这是第一次来京城。凛州那种偏僻的地方与京城相比,可谓是相差甚远。包括吃的方面也一样,很多东西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