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头来,他这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错看了范安。
五月初三,范安刚入阁一个月,从宁兴县传来一个消息:梁业年的父亲梁锦文死了。
宁兴距京城五百多里,梁业年是在深夜里收到这个消息的,传信的是宁兴家里的一个奴仆,说老爷子四月二十八娶了个妾,洞房之夜死在房间里,第二日一早婢子进去催起床才发现。
梁业年已五十有八,他那老父已经七十出头,这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经常往风花场所去,家里妻妾十个指头数不过来,早年梁业年还劝过他,说他一把年纪了,生活检点些。精尽人亡没听说过吗?折腾那事要折寿的。
没想到一语成谶,几月前还精神健硕的老爷子,突然就死在床上了。
好死不死,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刚重任内阁首辅,人事需要重新打点,宫里传来消息,说最近刘熙身体每况愈下,准备拟立太子,这正是梁贵妃与祺王需要依靠他的时候,怎么却死了生父!
此事若被证实,他梁业年就得辞官回去守孝三年!丁忧是先帝留下来的祖制,无人可违,但现下他怎么能离开?他那时被贬被吏部侍郎时,起码还在京城呆着,这朝中发生什么事都在他眼皮底下,不至失了控。一旦他离开京城,万事不由人,三年,都够换一个天了!
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不是悲痛,而是告诫那奴仆不要声张此事,不可哭泣,不可祭奠,若有人问起,便说老爷子往福建探亲去了。
那奴仆却道:老爷子死得蹊跷,家里有已向知府报了案。
梁业年气红了脸,连骂了几句蠢货,叫那人赶紧回去撤案!那奴仆也不敢多问,连忙道是往回赶。宁兴的知府叫孟泽,梁业年连夜写了封信,派了个内阁侍郎送去。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这事堵在宁兴,万不可传到京城来。
那侍郎五月初七午时回来,却道:那孟知府五月初一接了案,初二便开了审,说是老爷迎娶的小妾毒杀了老爷,那妾犯了死罪,按大宣律令,仗六十刑以上的案件,要交汇京城刑部批示。那奏本在五月初三已交往京城来了!
梁业年大惊,正起身准备往刑部去,不想许世吉和杨春荣上门来找他,进屋便压低了声音问:“梁大人,听说令尊仙逝,可有此事?”
梁业年脸色白了一白,说你们从哪听来的?!许世吉道:“我们从王明凤那听说的。”梁业年心中咯噔一声,心道不好,却听许世吉道:“王大人他已将此事奏报给了圣上。待到明日,此事就要尽人皆知了。”
“混帐东西!”梁业年道,“他奏报此事,竟不曾事先问过我?!”
这简直要反了他的天了!说得不错,王明凤确实要反他的天,但他也想到了,单凭王明凤一人肯定没这胆,这幕后必定有指使之人,这瞎子都能看出来了,那人一定是范安。
范安,你竟然背叛了我!
如梁业年所料,第二日,梁业年家父逝世的消息便传得尽人皆知,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纷纷上门来哭丧,一把鼻涕一眼眼泪的简直比自己亲爹死了还难过。梁业年内里被气得吐血,却又不能轰人,呆呆看着自己门下的学生在自家院里捶胸顿足地悲痛,心血都要熬光了。
这事是瞒不住了,刘熙也知道这事,亲自登门来安慰了他。接下来,是梁业年主动请辞回家的时候了。
但他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妥协?梁锦文死得这么不是时候,其中必有隐情。虽然宁兴的知府已查出是那新娶的小妾所为,但那这小妾的来历如何,受了谁的指使,却一概不知。刑部用了刑,也问不出话来。梁业年道:家父死得太冤,若不将这小妾的来在去脉弄清楚了,家父死不瞑目。我便在这京城呆着,等着刑部将案子查清楚了再回去。
这话说得真有点厚脸皮,但情有可原,纵然看着令人生气,却没人出面指责。
此时内阁及六科已有官员替梁业年请求夺情,言词恳恳,语泪殷殷,几乎是哭嚎着不要梁大人离去,瞧那阵势,好像这朝中少了梁业年,大宣江山就要塌了一样。
这些大臣不想梁业年走,后宫的梁贵妃不想让梁业年走,梁业年自己也不想走。但刘熙却希望他走。太子册封在即,这梁业年在朝中的党势过大,无论新王是谁,都是个威胁。
于是大臣的夺情书被刘熙一一驳回了,刘熙的说法挺简单:大宣建国三十八年,未夺情一人,怎么好开这个先例呢?但这帮人却并未因此消停下来,仗着人多势众,那奏疏纷纷如潮,压得刘熙有点喘不过气。
此时范安终于站了出来,他底下数百言官一夜之间惊醒般帮刘熙说话,义正言词要梁业年赶紧回去守孝。“大宣向以重纲常维名教,此间太平盛世,身为百官之首,不遵恒礼,而从权事,违君心,更违天理。”一个连父亲都不能尽孝的人,又怎么能让人相信这人会忠君呢?这太平盛世,又没有什么大不了事的急事,你还不肯回去守孝,任其父的身体在家中腐烂而不安葬,还算是个人吗?
范安这边毕竟占理,又得到了刘熙的支持,这风向一夜之间突然改了,原先还跟着几哄请求夺情的官员都噤了声,少许几个冒出头来,都被御史台的言官痛骂了一顿。
这情势大为不妙,梁业年不能自己替自己说话,那后宫的梁贵妃坐不住了。她以探亲的名义出宫来看范安,请求范安放梁业年一马,说回去守孝可以,但希望可以缩减为三个月。说梁大人是他的依靠,没了梁大人不知道怎么活下去,未了,还提醒范安别忘了梁业年的提携之恩。
范安当着她的面应承了,回头却一纸奏疏告到了刘熙面前,拐着弯说梁贵妃插手政事,企图干政。这帽子扣得大,梁贵妃听闻又气又怕,在屋里扎了他几个小人,却没再敢出去找他说情。
范安彻底背叛了他,刘熙又不肯留他。梁业年这条路可算是走到头了,但他仍不愿主动写辞呈,这么拖了半个月,终于有一日从宫中传来了刘熙的特旨,命令梁业年回去宁兴守孝,即日起程,不可停留。
这次他再不肯走,就是锦衣卫上门驾着他走了。他当了几十年的首辅,这点尊严总得留给自己。
六月初三,梁业年乘车离京,相对于那些被罢官流放的人,他走得并不寒碜,身后带了三车马的家当。朝中大小官员数百人来给他送行,范安站在人堆都快找不到自己。
但梁业年还是一眼看到了他,他面上没有想像中的恨意,走过来没事人一样跟范安告别。他知道自己被范安算计了一遭,家里那个不争气的老父亲,说不定也是范安派人杀死的,但又如何,当年他也是这样不择手段才登上首辅之位的,他做过的恶事,加起来更胜范安百倍。
来时青丝如柳,豪气干云,归去满头白发,两袖空空。在这鎏殿庙堂耗尽一生,只换来风尘满面,一声喟叹。
“范大人。”梁业年道,“多保重。”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冤家,没有双更,呜呜,我明后天更上……
文中没有说明的一些事我说明一下:
一是梁业年的父亲是郑康派人杀的,以后若有什么人被刺杀死了,都是郑指挥史干的。范安官位虽高,但他是文官,手底没有养杀手刺客,不可能是范安亲自派人干,最多是范安授意郑康这样干(真是绕)
丁忧和夺情是中国古代礼俗,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皇帝下令不让其守孝继续任职,叫“夺情”
80、太子
梁业年一走,后宫的梁贵妃便病倒了。梁业年离京那一天,她向刘熙请了旨出宫送他的长兄,却没有往城门去,而是在御史大夫,华盖殿大学士的府里等着范安,范安回到府上来,颇有惶恐地给梁贵妃做了礼,不想一抬头,就被梁贵妃甩了一巴掌。
梁贵妃看着她,说:“好你个范平秋,本宫做鬼也记得你。”她说这话时没多大声,却是带着咬牙切齿的恨意,她没再骂多余的话,最后剐了范安一眼便走了,好像她在府里等了近两个时辰,就为了打范安一巴掌。
梁贵妃记恨着御史台的这些言官,记恨着范安,就是这些人起哄吐口水,才把他的哥哥赶走的。但可悲的是,真的是范安扳倒了梁业年吗?梁贵妃心里再明白不过,她梁家的势力能在半年之内纷崩离析,其实是刘熙的意愿,这些大臣小官,包括范安,不过是他手下的棋子。
刘熙要立桓王为太子了。桓王和祺王的太子之争拉踞了十多年,终于要开始落下帷幕。梁业年走后,梁贵妃一病不起,她在永寿宫里躺了整整两天,刘熙没有来看过她。
就在梁业年走之前,她还一直相信着后宫三千佳丽,刘熙最喜爱的人是自己,将来他会立祺王为太子,因为十年多前刘熙明明白白说过:你是朕最爱的女人,你的儿子,将来是我大宣的太子。
她等了十多年,却等来如今的局面,圣人说君无戏言,但这天子如今便是戏言了,圣人又能耐他如何?她能甩范安一个巴掌,却不敢在刘熙面前诉一句埋怨。她在床上喃喃问贴身侍侯的宫女:“我这几日没有去看圣上,圣上有问起过我吗?”那宫女心疼轻拍着她的背,说圣上一直龙体欠安,听说这几日越发病得重了,等圣上稍好些,定然会来看娘娘的。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到农家 (鬼丑) 2014-03-05完结性格孤僻而倍受冷落的攻在十八岁那年死于肺病,重活一世,遇到了那个百般呵护自己的哥哥,感受到了...
-
重生之陛下,王爷又有了 (生辰) 2014-01-08正文完小王爷死了又神奇的重生了,鬼门关走一遭阎王送了一个有皇帝命的小鬼,给他当儿子,庐山瀑布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