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诸位先生都辛苦了,钱暂时不用担心,最近半年,大蒜素的提取,最好更稳固一些。”
临近战事,后勤准备一定要跟上,医疗更是不能拖后腿,这可事关将士们的性命。
听到钱不用担心,老先生立马就有劲儿了,“哈哈,殿下放心,我们这些老头子,一定把事儿给您办妥了。”
中年的陈大夫挠挠头,没说话,比起太子,他也算是一个老头子了吧?
却见太子转头笑着跟他说:“陈大夫,这里就你年轻一点了,可要看紧老先生们,免得熬夜伤身就不好了。”
陈奇没想到太子就来了几趟,竟然还记得自己姓什么,难不成是他长相丑得突出的缘故?但也不见太子对他面貌表示嫌弃。
陈奇刚要拱手余老先生一巴掌拍在了背上,差点一个踉跄,“哈哈哈,太子您找错人了,就这小子每次熬得最晚,这不是让他监守自盗吗?”
果然,能以四十多的年纪,和五十多六十多岁的老大爷们混在一起,没点水平是不行的。
姜衡也不尴尬,“哈,陈大夫年轻嘛,不过年轻也要适度,这段时间诸位可能轻松不了,孤还想让诸位再快速培训出一批军医来。”
说到正事儿,众人也没再说笑,直击主题,“殿下想要培养到什么程度?”
“理论和手法之类暂时都没有要求,只要求会基础的包扎止血消毒,能保命,延长救治时间。”
“明白了,殿下只管送人来。”
姜衡忙着后勤与民间舆论相关,元泰帝今年也活跃了起来,还时不时召集丞相和尚书们开小会,多了几次后,姜衡发现了异常。
姜衡琢磨了一会儿,径直去了北辰殿,让宫人都退下了。
元泰帝还在批奏折呢,休假大半年了,一时间猛然把奏折拿回来批,还挺累。
“怎么这时候过来了?郑无疾肯放你走?”
姜衡围着元泰帝转了两圈,在元泰帝要发火的前兆前,扒在了桌案上,“你们不对劲!”
元泰帝头都没偏一下,可有可无嗯了一声。
姜衡:?
“我都问您了!”
“嗯。”
“你这样不对。”
“嗯?”
“无论是君臣,还是父子,这样藏着捏着都不对,会出大问题的!”
“嗯……”
“君臣父子重叠了,出问题概率更大了!”
元泰帝终于捏了捏眉心,“怎么?你还是想要补上一次请陛下称太子?还是称陛下?”
姜衡有点扭扭捏捏了,“也……也不是不行……”
元泰帝:……
元泰帝放下笔,“你二十了!”
“还没满呢!”这些大人就爱讲虚岁,什么过年就算一岁,那一年岂不是就涨两岁了?干嘛非要叫老了?
“二十了,也是弱冠之年了,别再毛毛躁躁的。”
不过,虽然理论上来说,二十才是弱冠之年,但其实每个皇子封王的时候,别管到没到二十,都算提前及冠,能独立主事,当家作主了。
“知道了知道了,大事上我很稳重的,”元泰帝口风一漏,姜衡也知道这段时间异常的原因了,但他可不会拒绝,不仅不拒绝,还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那父皇,您真不后悔啊?”
元泰帝左手开始揉了揉右手手腕,姜衡也不要一个后不后悔的回答了,再不跑,后悔的是他,“咳,东宫还有事儿,儿臣先走了,您慢慢批,慢慢批!”
没揍到人,元泰帝深深呼吸了几次,“都是倭寇的错!”
“都是倭寇的错!”
东宁省,尤其是以琉球群岛为主要区域的军营之中:
“若非倭寇,我们早已回归中土,若非倭寇,我们早已得到朝廷的帮扶,若非倭寇,我们早就过上了好日子!”
“儿郎们!我们要跟随中原的将士,诛杀倭寇,还我安宁!”
“诛杀倭寇——”
“诛杀倭寇——”
朝堂上:
“倭岛,承我中原典籍,却不尊教化,以怨报德,屠戮沿岸百姓数百年,此为一罪!”
“妄称天皇,此乃二罪!”
“我朝以德报怨,只废黜其皇位,予其王冕,然其依旧野心不改,攻略我东宁琉球之地,至琉球百姓死伤数万,更意图分裂琉球,夺我国土,此乃三罪!”
“此三罪,无一例外,皆是诛其九族之大罪!”
“臣请出兵倭岛以剿贼!”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元泰帝自龙椅起身,俯瞰朝臣,“准。”
桩桩件件,没有一件,冤枉了倭岛,至于时间有偏差,有什么偏差?琉球不一直是中原的吗?他们分裂琉球,杀害琉球百姓,冤枉他们了?一点没有!
屠岛的人,自然依旧是许本,屠岛的争议,也自然是武定侯和他这个开国皇帝来担。
即使真相百姓心知肚明又如何,正史上,就是在元泰朝,武定侯屠的岛灭的国,与太子无关。
大梁,会有一个全然仁德的圣天子。
第57章 传位
仁德的太子,奉命主持了大军出征前的祭祀仪式——祭天(类祭),祭地(宜社),告庙,祭军神……
史官对此,迟疑片刻,还是在元泰帝的眼神中,没有具体描写出征前的祭祀场景。
要史官说,这次的祭祀仪式,还真是给足了倭岛面子,不写也好,一笔带过就行了。
“不写?凭什么不写?你是史官,你怎么能屈服在强权之下?!”
史官:您现在就没有使用“强权”了?
“那臣在野史里写?”
这下,懵逼的反倒成姜衡了,“你都不装了?”
“……臣不知道大梁故事的作者是否是臣,但臣可以是。”
不要怀疑他们史官的文学素养好吧?
姜衡仔细琢磨了一下,他知道元泰帝此举是好意,想要给他塑造一个好名声,不过干倭岛诶,他也不能干看着啊。
于是姜衡鬼鬼祟祟跟纪文说:“把孤写得强势一点,你看孤,都节制天下兵马了,许本也是孤的人,懂了吗?”
纪文;他不太懂,为什么太子殿下总是执着于给自己名声抹黑。
“臣懂了,您放心。”
野史也要写两本了,一本传出去,一本糊弄上司,或许这就是打工人的宿命吧!
作为史官,还是更希望本朝有个“圣君”的。
姜衡向来相信文人的野史能力,满意的回到了东宫。
如今,就等将士们凯旋了!
这次,许本虽然没有历练七年之久,却也在沿海历练了三四年,还有徐忠将军亲自带着,效率全然不可同日而语。
加之曾离还跟着去当了军师,又有改良版带火炮的战船,新式火铳,及一应严格检阅后才配备的弓箭雁翎刀等冷兵器装备,郑无疾与郑国公主亲自盯着操持的后勤,只会成功的!
东宁省,琉球群岛,最北方的大岛之上,是守卫东宁海防,和随时准备听从命令,反击倭岛的将士。
高丽,驻使馆中的官员友好的与高丽朝堂磋商,确保高丽不会反水坏事,高丽却表示,他们只想立功进步!
他们,也眼馋倭岛的利益。
这是一场,属于倭岛的围剿。
这是一场,值得各方,各国,严阵以待的战役。
却也是一场,诸国心知肚明结果的一场战役。
“倭岛能撑多久?”
“撑不了多久吧。”
“就是不知,大梁会如何处置倭岛。”
“檄文上说的是,大梁已经废黜了倭岛的天皇之位,贬为王位,倭岛却不知感恩,不思悔改,侵略东宁琉球群岛,意图分裂大梁国土。”
“这罪名不小。”
“是啊,我估摸着,倭岛也会变成一个省,如果大梁的气儿没消,可能省都混不到。”
当中原这只沉睡的巨龙睁开双眼,开始认真,他们想象不出来,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岛,该怎么抵抗。
且,虽然倭岛盛行下克上,但中原大国与他们的差距,连他们自己都知道,强行对上,犹如蜉蝣撼树。
就像现在,当沿海驻守的士兵,看见海面上,飘扬着的大梁旗帜,一字排开的战船,心里第一个想法便是——完了。
大梁,竟然真的打来了!
火炮的攻击距离尚且有待改进,但弓弩与射手,也足以让倭寇避之不及。
铺天盖地的箭雨,掩盖住了倭岛的太阳。
猛烈的炮火,将城墙击倒。
“儿郎们!能否加官进爵,就在今日了!”
“杀——”
身为大梁的儿郎,又怎么可能没看过天幕?
倭岛上面是倭寇吗?那是一个个的仇人,是军功。
“报仇!”
“报仇!”
“诛寇报仇!”
血色在倭岛蔓延,那是烈阳的颜色。
而这样的攻势,并不只在一方。
当东樱王自以为牵制住了朝堂,为此沾沾自喜,还沉浸在温柔乡里之际,前线传来的噩耗,直接让其傻在了原地。
“不可能,不可能……”
大梁若要出兵讨伐他们,去年何必多来一遭?
幕府……
幕府?!
他们说的是真的!
“他骗我!”
“中原人都是骗子!”
什么礼仪之邦,什么大国容量,都是假的,假的!
“大王!快逃吧!他们已经追上来了!”
“士兵呢?护卫呢?都是死了的吗?”
这才多久?!怎么可能就要追上来了,他们现在可是在国都!
国都——破了。
大樱的旗帜——倒下了。
在倭岛有人得知天幕,得知倭寇被屠的那一刻起,倭岛的命运,注定只能是重复天幕中的结局。
倭岛上,一片惶恐,倭岛外,何尝不是各方担忧?
他们迫切希望早早得知倭岛的结局,他们需要了解,大梁的态度。
以及——或许能够借此机会,小小窥探一番,中原王朝的实力的一角。
可这一等,就是两个月。
“怎么这么久了,竟还没一点消息?”
倭岛沿海,全是大梁的战船在守着,他们根本不敢就近打探。
他们只知道,看这架势,大梁没有任何意外的赢了。
但是——后续呢?
怎么两个月了,还没有一点动静呢?
可当真有动静了,他们宁愿收到的消息是假消息。
什么叫:倭寇誓死不从,主将许本不得不下令屠岛……
屠岛……
没有皇帝的授意,哪一个主将敢私自下令屠杀降国,什么,你说人家没投降,屠杀是不得已?都是千年狐狸,玩儿什么聊斋呢?
离得最近,原本想要分一杯羹的高丽朝堂更是集体一个腿软。
“真,真屠了?”
“真屠了!”
惊惧,惶恐,失声……
忽的,一声尖锐的鸣叫响起,“怎么会屠岛?!何至于屠岛?!”
他们倒不是同情可惜倭岛,而是,中原王朝这个向来遵守和平的国度,怎么会如此光明正大的屠岛!
他们之前还说愿意襄助大梁攻克倭岛,可他们一直以为,攻克日本,也就是把人家打一顿,抢一些东西,教训教训,中原王朝自古以来,不也教训了他们几次吗?
可现在教训到直接屠岛了!
那下一个是谁?
就因为一个只有中原人能看到的天幕吗?
当中原王朝不再遵守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周边的国家,又会是怎样的未来?
此刻,高丽无中生有的,不知道谁给的自信心,突然就碎了。
随着大梁军队的返程,倭岛就此成为历史的消息炸花儿似的往周边扩散,中原的外藩诸国,接连陷入了恐慌之中,无比慎重的就如何对待中原宗主国这一命题,进行了严肃的讨论。
而中原宗主国,此刻,正处于一片欢腾之中。
元泰帝为大梁的好儿郎们论功行赏,升职加薪,以庆这累世之仇得报的喜悦时刻。
当然,到许本这里,元泰帝直接照抄了弘德帝的答案,加封为武定侯。
直到最后,才是倭岛,也就是现在东平岛的后续发展。
没错,东平岛,也就是一个岛而已,别说行省,连正规的府县之称都没一个。
“启奏陛下,东樱王有负皇恩,习幕府之恶,征调役夫,强掳矿工,日夜不停,以开采银矿,臣秉承陛下与太子之教化,已将他们救下,安置与东平岛上,数十万民夫,皆泪泣我中原皇恩。”
“大善!”
史官提笔速记,大梁,大德啊!救数十万民夫于血海啊!
至于这些民夫之后的结局?不是怕他们水土不服,还专门在东平岛上重新给他们找到了工作吗?还都是做惯了的手艺活,还要有什么要求吗?他们中原,还不够仁善吗?
如此,君臣齐心,默契的详简结合,很快就进行到了下一场,庆功宴。
而在庆功宴的最后,元泰帝起身:除了刚归国的将士们,其余官员也默契起身,心想:来了。
“朕开国平天下至今,已二十有四年矣,至明年,也到60了,愈发的力不从心。太子知节守礼,心怀仁德,堪为仁君。”
“朕,将于九月初五,传位于太子,颐养天年。”
太子大惊失色,“父皇折煞儿臣,您正直壮年,儿尚且年幼,如何扛得起这九州万方?天下万民都有赖父皇啊!”
“正因你年轻,朕还能再帮衬着你几年,莫再推辞了,钦天监已经看过日子了,九月初五,大好的日子,就这样定了!”
虽只有一辞,但三,本就是一个虚数,三辞三让,没问题!
周边的国家,一个个更是麻了。
高丽与安南,是亲自证实过天幕,知道弘德帝就是太子的,也见识过百姓对弘德帝这位奇葩圣君的态度的,只道是元泰帝屠国有些太狠,太子看不过去了,顺势夺权上位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等太子继位后再去朝拜一次。
毕竟,中原王朝皇家的父子关系,这太正常了!
但是除开安南和高丽,其他国家就更慌了呀,信息差太多了!
“之前废过一次太子的元泰帝传位于新太子?”
“还是在刚刚屠了一个岛国后?”
“中原王朝,有皇帝主动退位的吗?”
“……李渊?”
“我说主动!”
“……”
“这可是手握兵权的皇帝。”
“可这位太子好像也节制天下兵马……”
“但他没战功,战场都没见过,如何指挥得了元泰帝的将帅?只靠一个兵符?”
“会不会……元泰帝这个杀胚还想灭国,但是……”
但是不想担责毁名声了?
一个自己打天下的开国皇帝,和一个深宫长大,捡漏太子之位的,没有及冠之龄的小儿,谁是灭国的凶手,还用考虑?
“大梁态度不明,琉球倒是发展起来了,可琉球王一家都在京中做人质困住了,倭岛灭国,安南高丽南吴都有驻使馆,态度暧昧……”
“我们也该去朝贡一次了,不能再拖了。”
“什么时候?”
“九月初五来不及了,先递申请吧,由大梁决定时间。”
南方诸多小国,彻底忙碌了起来。
而北方,北蒙几个大部落的首领,也再次聚集在了一次,只是这一聚,这才发现,短短两年,他们这些个部落首领,一个个竟然越发富态了起来。
此时此刻,他们不是看不出中原的险恶用心,但是他们能强硬让底下人不养羊不赚钱吗?那么多钱啊!
一旦逼迫底下人停止养羊,停止互市,不止部落的高层,就是奴隶,也不能忍受,高层不能再忍受草原的穷困,奴隶不能忍受,冬衣稍微暖和一点的严冬。
他们,中计了。
偏偏明知中计,却找不到破局之法。
“元泰帝这个老鬼,竟然要传位当个太上皇,你们信吗?”
“呵,信个鬼。”
“怎么办?”
“高丽那边有驻使馆,他们连见面都不敢,纯废物。”
“再去一趟中原,看看那皇帝老儿,究竟在玩儿什么把戏!”
各方势力,皆看向了中原。
元泰廿四年九月初五,元泰帝传位于太子衡,本欲与众妃嫔退居行宫,新帝言岂有父避子之理?仍居东宫,尊太上皇于北辰殿,至纯至孝,堪为孝子表率。
第58章 一生行善弘德帝
“哪儿有皇帝住东宫的?他们中原自古就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小皇帝,定是傀儡无疑!”
上一次,草原派出去的使臣巴图,换来西域彻底被收复,草原陷入经济制裁,巴图已经失去了草原首领的信任。
即使巴图拼命表示太子真的权势颇大,能越过皇帝直接下旨,但没人信他,因为听起来太荒谬了。
故而,新皇帝住东宫的消息一传来,那些首领,只会愈发相信自己的判断。
“糊涂啊!”
相似小说推荐
-
休想(李抒) [近代现代] 《休想》作者:李抒【CP完结】长佩VIP2025.3.28完结32.15万字2.57万人阅读1,229.28万人气7,612海...
-
娶了个不受宠的omega(好橘一大橘) [近代现代] 《娶了个不受宠的omega》作者:好橘一大橘【CP完结】长佩VIP2022.5.2完结1.45万字50.93万人气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