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天幕剧透我是太宗(织鹊)


慎侯的话说得固然让大梁君臣可心,但也不能一直这样说,袁尚书接过话头,道:“诸位莫急,我大梁并无什么不敢示人的,会有宫人在诸位旁边,为诸位翻译天幕的内容,若是感到不便,也可回驿站,差遣侍从翻译。”
“宫宴既未结束,我等又何能提前离席?”
吴使这次率先表态,其余人也表示,虽然听不到看不到第一手天幕,但还是要待在这儿。
吴使哪里还反应不过来,倭岛与琉球这次的异常,绝对与这个莫名其妙的天幕有关!
所有人都能看到,就他们看不到,哪怕宫人好吃好喝伺候着他们,可这种被隔绝在外的感觉,太糟糕了。
可回驿站固然没有这么糟糕,但也会错过大梁君臣的第一反应。
吴使则干坐在椅子上,心中百转千回,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怎么从前中原就没这什么天幕?在大梁的时候就有了?
当真不是在框他们吗?
简直……如坐针毡。
若真有这什么天幕,那……他们还要在海上漂泊吗?
安南与高丽两方面色一白,他们是不是该马上答应那什么驻使馆?中原竟有天赐!
琉球使臣却是一急,“可是陛下,我琉球不是已经归属中原?”怎么他还是看不到?
“咳咳,应当是国书还未抵达,行政归属权等还未敲定,只要国书一定,东宁省所有百姓,都能看到天幕。”
“这……”倭岛怎么就那么可恶!若非倭岛,他们流程早就办好了!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呀,连着说了好几期正经的内容了,咱们这一期就来放松放松。】
这话一出,民间顿时就兴奋起来了,又嗅到吃瓜的味道了!
官职低一点的,没有参与宫宴的官员们一个个也兴奋了。
“在家好,在家妙。”在家可以看上司的乐子,嘿!
天幕以来,被提及最多的,无可置疑的主人公——姜衡,抹了一把脸,不用想就知道,娱乐性质的,他逃不了被扒。
上次是知晓了造谣的根子在自己,这一次呢?不会是野史吧?
外藩使臣看不到天幕,只能看在场的众人,然后发现他们神色很是凝重,也不禁跟着提起了心,咋回事啊?
翻译呢?快总结告诉我啊!
【这一期,我们来讲讲,弘德朝的名人榜。我们先从著名的背锅之王,楚王姜徵说起,因为由他,可以串联起好几位知名人物。】

【楚王姜徵,元泰帝第六子,元后一脉幼子,身份之贵重,肉眼可见。
哪怕是在鹤仙登基以后,生活质量也并没有减弱,甚至到了御史多次参奏楚王奢靡,铺张浪费的程度。
鹤仙见状,也只能一边压下御史的折子,一边口头申斥楚王几句,让楚王收敛一点,但楚王仍旧半点不改。
在太宗日记出土前,楚王在大众眼里的形象,就是鹤仙为塑造兄弟之情,善待元后一脉,推出来的政治吉祥物。】
楚王呵呵笑了,他在父皇当皇帝的时候都不敢奢侈到惹怒那群御史,等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上位了,他反倒敢了?
满朝公卿看向太子,太子殿下,您做什么奢侈到被劝谏的地步了?您跟谁学坏了?
元泰帝也盯着他,这么有钱?
“我肯定没动国库的钱……”姜衡理直气壮地小声反驳,要是动了国库的钱,他可护不住楚王。
楚王:确定是护我?
宫人对使臣翻译道:“天幕上说,弘德帝对待兄长楚王很好,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建设大梁,虽有官员不合时宜阻止,但感情依旧。”
“弘德帝?”
“就是太子殿下以后的年号为弘德,为区分,故称未来的太子殿下为弘德帝。”
使团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楚王看着面色不好,原来是被臣子为难了。
吴使宋鑫看着空荡荡的天空,老天爷认证的未来皇帝啊,怪不得,怪不得大梁这位太子权势似乎大得离谱,还能越过元泰帝发号施令,原来是太子有天眷啊。
安王府的老二笑着道:“大众眼里的形象,也就是说这背锅背得也不怎么牢固嘛,权儿,你猜猜,是为什么?”
安王世子哪里还有什么乐子人心态,一下就回归了考试状态,“莫非是史官记录泄露了?”
【楚王冤呐!】
【在楚王姜徵以前,提到楚王的第一反应,是我蛮夷也,但在姜徵以后,提到楚王,那就是:我锅王矣!】
“话不能这么说,”姜衡为自己辩驳,“六哥难道会一点不享受吗?”先不管背了奢侈的哪些锅,楚王不享受,能背锅吗?
晋王点头,“有道理,说不准六弟的生活比我们都好得多。”
楚王:……
使臣觉得哪儿不对。
宫人道:“天幕中弘德帝让楚王殿下对自己好一点,不能真的一点也不享受。”
【那楚王,究竟背了哪些锅呢?我们挑几个经典的来说一说。】
楚王无声呵呵,还几个经典的,老九还真是逮着他一个人背锅是吧?
【其实在太宗日记出土前,我们会发现,史书上,关于楚王背锅,就已经有端倪了,那些臣子也不是真的眼瞎,为何这么说呢?】
在场的史官默默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姜衡啧了一声,却也没打算对史官怎样,臣子们对史官如实记录表示敬佩。
【梁实录中记载,弘德帝生活简朴,龙袍复穿,日常衣物也以素雅简单为主,经常换洗,还不好熏香等繁杂之举。】
这个能照常翻译,宫人们不需要中译中,外藩使团此时再看太子身上的常服,相比其他亲王,果真没那么多的刺绣和花纹。
楚王翻了个白眼,那是外袍!没那么多花纹是他的审美!你但凡让他脱了外衫看看他的贴身衣物!
【古代的龙袍因工艺限制,是不能水洗的,修补成本也很高,若脏污了,一般都是局部清洁,或者直接换。
应该说,直接换才是常态,鹤仙能一件龙袍穿两次,对比起来,那就真的是节俭了。】
宫人:解释龙袍工艺,衬托弘德帝的节俭。
使臣们:记下得天眷的皇帝是什么样的,回去以此为蓝本劝谏王上。
【常服的清洗难度不像龙袍,但是古代的染色,固色不比现在,多洗几次是会褪色的,这对于王公贵族而言是丢脸的,鹤仙却不在乎这些,所以完全值得史官专门记录下来。
到这里,一切还暂时没有问题。】
楚王:呵呵,问题大了,你看看咱太子殿下的衣服,褪色了吗?
【但在御史参奏了楚王好几次后,梁实录就记载:弘德帝修道,重视养生,不多食大油大荤之物,喜果蔬,每日餐桌,荤素结合。
看出来问题了吗?】
问题大了去了,所有人心想。
“天呐,每天都有肉,皇帝吃得真好。”
“还不吃大油大荤,我好想吃大荤啊……”
士绅权贵:
“每日都有果蔬?”还不仅是蔬菜,而是果蔬,水果加蔬菜。
“包括冬天吗?”
“不过这对于皇家而言,不难吧,算不上奢侈吧?”
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家,也是能做到的,朝臣总不至于为着点小事,就找皇帝不痛快吧?
宫人:“我们弘德帝重视养生,吃食上也朴素,不吃油腻太重的食物。”
使臣表示,这倒是很正常,这天幕还真喜欢这大梁弘德帝,这些小事竟然都要说。
姜衡挠了挠自己的鼻梁,他又要干啥了?
【有小伙伴说没问题啊,很养生啊,宝贝们,古代不是现代,贵族不差一点肉,可是绿色蔬菜啊,还有新鲜水果啊,每日都有,那就是冬日都有,这笔开销能小吗?
一般而言,皇宫也不是不能供应,但是我们再看明面上楚王为了冬天吃更多的绿色蔬菜做了什么,就知道为什么楚王会被弹劾了。】
宫人:“天幕透露后世的普通人冬天也能吃上绿色蔬菜,比我们现在富裕得多。”
使臣:天幕连这都透露,大梁挂开这么大,还怎么玩儿?
何汇:琉球赢麻了!
【楚王手里有温泉山庄,在温泉附近种植蔬菜,这还在御史可接受的范围内。】
【但是,忽然有一天,“楚王”为了吃得更好,用暖房大规模种菜,是的,暖房,大规模。
不要以为温室种菜只有我们现代人会,西汉就有明确的记录了,昼夜燃火升温来培育蔬菜,唐朝启朝还用类似技术来培养反季节花卉,唯一的问题就是——花销很大,特别昂贵。】
“我的老天爷,是烧柴还是烧炭啊?一个冬天烧整夜吗?”
“好多柴……”
“好多钱……”
“不是圣君吗?圣君也会变得这么奢侈吗?”
“这么多柴火,为什么不分给我们百姓呢?”
“什么圣君,都是皇帝,都是权贵老爷,都是一个样子!”
“哎呦,你们可闭嘴吧!天幕说完了吗你们就乱来!”
“都当皇帝了,谁还不享受一下了?好歹人家干活了,给我们减免赋税徭役了,怎么,好不容易有个好皇帝,非要鸡蛋里找骨头?最近好些外藩人,你别是内奸吧?”
“你你你,你胡说八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也可见暖房此举,对于民间而言,是多么大的惊雷。
东宫,万斐一听就知道不妙,一定得快,若是让有歪心思的人引导了民间,那就不好了。
即便相信弘德帝做事会有一个度,但在情况未明前,为了稳妥,也必须得下场干预。
宫人绞尽脑汁:“后世能轻松在冬天培育果蔬。”
安南与高丽王子:“哇~”
南吴使臣:宫人是不是太紧张了?
而且……再看大梁君臣的氛围,这是真没太避着他们吧?这分明就是有鬼啊,所以天幕到底说的什么?
【在御史看来,这可不行,陛下都奉行节俭,楚王怎么能如此奢靡?于是御史赶紧上奏,弹劾楚王,楚王表示这都是用的他自己的钱,又没用国库的钱。
御史表示楚王殿下用的一分一毫都是民脂民膏,陛下尚且衣不重彩,克勤节俭,我等做臣子的,又怎能铺张浪费呢?
总之一句话,楚王没跟上陛下勤俭的节奏,这不行。】
楚王:呵。
【然后鹤仙怎么做的呢,鹤仙口头上还是斥责了楚王行事太过铺张,但既然种子已经种下了,也不好半途而废,浪费良种,以后万万不可如此了。
口头上骂了几句,就没了。
朝臣都是人精,一次还好,再多来两次,谁还看不出楚王在为谁办事?】
宫人:楚王殿下敢于担责,舌战群儒。
南吴使臣:……
脑子里一团线绕了绕,扯了扯,终于,捋直了,冷不丁道:“楚王替弘德帝背锅?”
宫人:……
都是人精,简直为难他一个普通人!懂不懂为尊者讳啊!
【在这种情况下,大梁名人榜的第二位也随之而出,那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让鹤仙上演火葬场文学的曹严曹叔翼。
没错,就是被林朗一直压在右相位置上,又被空降的陈召棠压着,最后给广宁侯占着左相坑当了一年多左相最终退休,看起来很倒霉,实则真正拿捏鹤仙还让鹤仙说不出话的曹叔翼。】
说这个,众人就来劲了,就连楚王都坐直了以表重视,这是个人才啊,往期竟然小瞧了人家,还以为人家是大冤种,看样子内情不少啊!
而且,火葬场文学又是什么文学?
他们可不会以为是拉人去烧,毕竟一个右相一个皇帝,不至于癫到如此地步。
宫人:“出现了个新人才,当右相的。”
使臣就不多问了。
山西平阳府,夏县,柳树村:
刚过而立之年的曹严抱着怀里三岁的孩子惊讶抬头,他中榜眼了?以后还是右相?圣君的右相?这很委屈吗?
只有姜衡,觉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怎么还来火葬场文学了?他在后世到底还有没有清白啊?
【曹严曹叔翼,弘德元年那一届科举的榜眼,在状元与探花的对比中,他显得有些平平无奇,文章风格四平八稳,面貌也是四平八稳,但——这都是假象。】
【身为弘德元年的榜眼,天子门生,曹严又出身农家,早就听闻并感受过宁王的贤德,天然偏向于鹤仙,没有一点点稳重,直接就站台了鹤仙。】
“好一个急性子。”
按理说,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夸这位榜眼好眼光,但这不是天幕还没有说,这位榜眼怎么拿捏鹤仙吗?
【对于鹤仙而言,那就是曹叔翼眼光卓绝,值得好生培养。
最开始,鹤仙对其可谓是喜爱,简直是把曹严当做了一个塑造他重视贤才的典范,而曹叔翼,也并没有让鹤仙失望。这时候的他们,只能用蜜里调油来形容。】
姜衡:……
文人:嗯……
万斐:嗯?
宫人:“弘德帝与榜眼君臣情深。”
【弘德四年,鹤仙任命曹严为巡盐御史,巡视江南盐税,弘德九年,曹严清缴江南盐税,每年补缴竟高达七百万两,而之前,江南盐税,每年上缴,也就三百万两左右。当然,江南也免不了掉落了一些人头。】
“去年江南盐税收了多少来着?”元泰帝聊天似的突然问道。
傅尚书艰难站出,“禀陛下,五百二十万。”
元泰帝冷静地点点头,“看来他们相比太子,还是更怕朕一些。”
使臣团闭口不言,就是两个王子也没多问,只是眼珠子有些活跃罢了。
【曹严带着满满的银子和一身锋芒回京,任左佥都御史,接过早年宁王的重任——监察百官。
曹严完成得很好,比鹤仙想象中还好,于是鹤仙更加重视曹严。
但是鹤仙忘了,宁王是连皇帝也敢挑刺的,曹严一心崇尚宁王的为公为民,曹严怎么会忘记这一点呢?】
阿婆主不用再多说,姜衡也已经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曹严是个真正的贤才,谏臣。
但是,这样的臣子,真较起真来,皇帝也是不能怎么样的,因为人家占理。
而且,姜衡还想到了一点,弘德帝“纵容楚王”就罢了,等人家发现是楚王背锅,该不会粉转黑吧?所以就有了火葬场?
【于是,当御史弹劾楚王之事不了了之的时候,曹严私下找到了鹤仙。
曹严就劝鹤仙,说:陛下,臣知道您友善兄弟,但是楚王殿下近些年的花销越来越大,臣算了算,其俸禄根本支撑不了他这样,您不能再这样纵着楚王了,您纵容他,才是害他呀!】
“多好的孩子啊。”
元泰帝不轻不重的感慨,是在点谁呢?
姜衡别过头,他不知道。
【鹤仙也没料到一向见人就冲的曹严会私下找他来劝他,因为鹤仙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今天真是太尴尬了,楚王俸禄够不够我能不知道吗?我可是从内帑里补了不少钱,但是叔翼都私下劝我了,为了我给足了楚王面子,我怎么好意思告诉他,我不是纵容六哥,而是和他狼狈为奸?]
元泰君臣再一次感到心梗。
“你知道狼狈为奸是用来骂人的吗?”还用在自己身上,很骄傲?
姜衡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元泰帝。
“逆子啊……”
使臣团:真的好奇怪……
[我只能故作无奈的告诉他,六哥是我这一辈中,元后仅存的儿子了,且当年我被立为太子,六哥有功,于公于私,我都得护着六哥。
然后给他保证,六哥没有动用民脂民膏,六哥缺钱了,是我用内帑补给他的,最后再有意无意展示了一下我有些褪色的外袍。
果然,叔翼信了,还反过来自责自己不能为君分忧,哎,这么好的臣子都骗,我良心不安呐。]
“哟哟哟,我~良~心难安~呐!”楚王阴阳怪气的声音传来,姜衡捂住了眼,总觉得自己是真的要翻车了,不对,那不是自己,姜鹤仙关他姜衡什么事!
南吴使臣:“你们……君臣……都这样的?”
这样的君臣,这样的未来圣君?
宫人:……
柳树村还没有考中进士的曹严没忍住笑了出来,全然没有剧中人是自己的局促感。
弘德帝这日记,难为弘德帝还愿花心思哄着臣子了。
【然后第二天,是的,第二天,曹严再一次进宫见鹤仙,而这一次,也是曹严转变态度的关键性的一天。】
【曹严他是带着银票来的!我们都知道江南水深,盐税的水更深。
曹严在江南好几年,有些钱财他不收都得收,这已经是惯例了,曹严之所以得鹤仙信任,就是这些东西他没瞒着鹤仙,曹严带着江南得来的银票,准备塞给鹤仙补贴给节俭的君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