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技术真的很一般,你们看看可以,但是要拍的话,我建议是直接拍张大爷的。”
陈馨戴上口罩,生火,将茶叶倒入铁锅中开始翻炒。
她这次只用了一斤半的茶叶,因为是表演用的,所以茶叶越少越不容易出错。
她一边做一边给记者简单介绍这些做法的效用,村长也在一旁补充。但是他已经有十来年没有手工炒茶了,做出来的动作还没有陈馨好看。
陈馨没让他们糟蹋这些茶,快速的把这一斤多茶叶炒过,跟张大妈一起搓捻成索,然后倒在竹箩里。
她炒到一半的时候,张大爷就回来了。本来村长的意思是让张大爷接过来他炒的,但是张大爷不给面子的拒绝了。
“这炒茶不能半途而废。既然是小馨开的锅,那就让她炒完再说。”张大爷的脾气倔是出了名的,村长也没办法。
第77章 古镇
但是好歹张大爷还知道给记者们面子,在炒茶的过程中会出声指点陈馨使力的方式,还有力度的变化以及火候的掌握都是他在指点。
这一次陈馨也很幸运的采用了扬炒的方式,并成功的完成了整个流程。
记者们照了好多照片,更多的是张大爷在旁边指挥,陈馨目光专注的听张大爷的讲解并认真动手操作的照片。标题他们都想好了,就叫《传承》。
这一次的采访也是市里文化办下发的任务,让他们挖掘那些有传承的手艺人,比如酿酒,比如炒茶,比如竹编刺绣之类的。他们除了这里外,还要赶去另一个县市的另一家著名的茶企业进行拍摄。
等送走了村长和采访的记者,张大爷沉默的将剩下的茶叶都给炒了。
“大爷怎么了?感觉他好像心情不太好的样子。”
“是想老二了。”张大妈看了老伴一眼,无声叹气。
他家老二比老大小七岁,从小就喜欢跟在老伴儿身后转悠,人才灶台高就跟着炒茶捻茶,如果不是去当兵,恐怕张大爷的手艺就该归老二继承了。
陈馨也想到了这点,她鼻头也有些酸酸的,觉得老两口实在太不容易。
想得多了,她就想要为张大爷做点什么。但是她一个小小的平头老百姓,能做什么呢?
陈馨回到疗养院后,整夜没法入睡,翻来覆去的都在想这件事。
直到天色将明时,她突然想到一个办法,又细细的思考了能想到的各个细节,觉得很有操作性。
不过这事儿不能她一个人做,最好是找几个伙伴,如果能得到官方的支持是最好的。
起床之后她没急着上山,先去给程洁打了个电话,把这事儿提了一下。
程洁听完陈馨说的之后觉得是个好主意。她现在的工作也跟这方面有关,而且刚好在一个瓶颈上,陈馨要做的这件事她可以用她的工作关系去帮忙,然后再请求其他的朋友帮助。整个程序完全有可操作性。
“那行,程姐你先看看要怎么开始,我去跟张大爷说说,看他愿不愿意配合。”
如果张大爷不乐意配合的话,这事儿也不好办。毕竟是挖老人心头的伤口,陈馨也不知道会不会惹得老人伤心生气。
“你说你想要出一本书,专门介绍我这样的老手艺人?”
“也不全是老手艺人了。我想要找寻一下我们周围的像张大爷您家这样情况的老人,看看他们现在是怎么生活的,希望社会和政府能够重视一下他们的晚年生活。”
张大爷沉默了很久,最后点头答应了陈馨的请求。他还算好的,还有个女儿,女儿跟女婿都很孝顺。但是还有很多老战友的晚年比他难过得多。如果陈馨说的都能实现,他们可以把卖书所得的收入筹集起来建立一个基金,专门给老人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这样的话,他的手艺也不算白交给陈馨了。
自张大爷答应后,陈馨先是回去了市里一趟,将自己《花茶品味》的初稿交给了编辑审阅。然后又去跟程洁他们碰了头,按照商议好的各自分了工。
陈馨跟周昊关系不错,所以她的任务是通过周昊看能不能从军区获得一份关于烈士家属的资料。再根据资料的记录来确定走访的对象。
大概过了两周多的时间,他们确定了一共五个走访的对象,其中陈馨要负责的是张大爷家和另一位家离后山有四十多公里路程的老人。
那位老人所在的位置位于一个很冷清的古镇。至少在没有这次行动之前,陈馨根本不知道周边还有这么个古镇来着。但是与这个地名相关的一道美食却很有名。
陈馨跟程洁和她的另一个同事去到那个古镇的时候,正好是中午。
古镇上人不多,偶尔有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结伴走过。
这里位置偏僻,又远离乡镇中心,古老而斑驳的城墙只留下些许残垣诉说着悠悠历史。
“我们这个镇别看不咋样,但是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从北朝那会儿开始设县,到北宋才被并到现在的县治里。以前这里人更少,大家都觉得不方便,所以在河对面三公里远的地方建了新农居。不过去年开始规划旅游环线,就从镇外那条老公路过,这样一来我们镇就被这条旅游环线串起来了。今年年初镇政府就在商量打造旅游古镇的事情,力求保持原有的民居风格,将已经毁损的房子推到重建,然后疏通河道,把沿河的绿道也规划出来了。”
虽然他们不是来采访的记者,但是这位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是很热情的给他们介绍了古镇的历史和风情,还特别推荐了几道美味的菜肴。
“你们要找的那位老革命就住在这条巷子最里面。大家小心点脚下,前两天刚下过雨,估计这边下水道被堵了,污水全部漫上来了。”
泥泞的道路上靠着两边墙壁顺溜儿摆了两列红砖供人垫着通行。右进左出,巷道的宽度还够,不至于两人并行无法通过。
走完这条积水的巷道后,转了个弯,就看到三四位老人连同两位中年男人在挖水沟。
“你们这是打算重修水沟还是疏通以前的?”领路的小武停下来问了一句。镇上对古镇有统一的安排,他就怕是这些镇民在私自改建。
“小武啊?”旁边院子里冒出个脑袋来,慈眉善目的阿婆,看到小武就笑了,“你阿伯他们打算把这边的水沟通一通。前面的下水道估计塞得厉害,都两天了水也没见下去,这边以前还有个旧的水道但是是直通河里的,怕污染河水就给封了。不过现在你看这老是积水也不行啊,所以就想要暂时通开,等把这边下水道疏通之后再堵上。”
小武停下来看了一下,跟施工的几位叔伯打了声招呼让他们暂时别动,说得让镇上派人来看过才能动手。就算按照他们的意思做,也得经过记录备份,并且说明原因,不然到时候追究起责任来,大家都不能推脱。
第78章 突发意外
陈馨蹲下来跟老乡们聊了一会儿,得知他们要疏通的这个下水道修建于三百多年前,后来是为了防止水污染,外加环境清洁,才统一给封了起来,另外修建了一套下水渠链接了污水处理中心。
那套旧的水渠是从每家屋檐前面的地下穿过,上面铺了青石板,大概八十公分长的石板在连接处有一指宽的缝隙,这是专门留出来让雨水渗入沟渠的。
“为什么不延用之前的沟渠?把水渠清理一下,不许居民将生活污水排放进沟渠里,再从上游引水入渠,保持水渠中有活水流动,这样既减轻了污水管道的负载,又能让整个小镇‘活’起来,还可以借此恢复旧时的古镇风貌。”
其实这样的水渠很多古镇都有。古代的排污系统不见得就比现在的差,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工业和化学污染,人口也少,所以不存在环境保护这个概念。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到了现在旧时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像这种地面排水系统,延用旧时的水渠就比新修一个来的妥当。
“你们如果要想修建古镇打造成旅游景点,完全可以去参考一下其他地方的打造方案,在保持本地建筑特色的基础上稍微改进一下就好了。这方面我也只是稍微有点了解,你们最好去找古建筑学的专家咨询了解一下。”
看得出这个小镇的镇领导是真心想要做事,但是毕竟地处封闭的农村郊县,在眼界和格局上受到了限制。
“嗯,我们镇新来的副镇长也是这么建议的,不过现在领导们还没商量好,你们过来也看到了,我们这边真的穷。”小武没回避这个问题,他们镇是农业镇,但是土地资源也不算好,前两年大家一窝蜂的跟着种所谓的高经济作物,结果不但没赚钱,好多人都浪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和人力,到最后连个钱影子都没看到。
今年镇政府统一安排统一规划,分片区进行指导栽种,目前看来应该前景可期。但是这一番动作已经让政府资金吃紧了,想要打造古镇就有些力有不逮。
但是旅游经济是最见成效的,想要加快发展,打造古镇旅游景点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他们过了这一段继续走了大约两百多米,在巷道尽头停下。这里位于最内侧,小木屋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建筑了,每年镇政府都会拨款修缮,尽量维持主体不发生危象。
相似小说推荐
-
就想追着你 完结+番外 (岑利) 2019-05-05完结125 1464一中的关小南最近有点火,但火的不是学习,而是她坚韧不拔的追人精神。关小南觉得自己追...
-
最强探长 (元月月半) 2019-11-10完结683 1500身为巡捕房探长,查案是探长顾寰宇的本职工作。可生活愣是把他逼成十项全能,养娃养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