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她忘了这茬。
明明习惯听年度金曲盘点的是她,说要告诉他排名第一是哪首歌的是她,但最后做个有心人去听电台盘点的却是他。
裴伴塞上耳机,她的手机里有这首歌,单曲循环。白色耳机线被风吹得一荡一荡的。
她边听歌,边编辑短信。
【回复程清嘉:你喜欢小樽吗?冬天去那边的话,特别好看。你想看看吗?等我有钱了,我就买两张机票...】
【来自程清嘉:?】
裴伴继续编辑。
【回复程清嘉:一张去,一张回。然后在那里,寄明信片给你。行不行?】
发完,她忍不住站在原地傻笑。嘴角不自觉地牵起弧度。
被自己编撰的玩笑给逗笑了。
程清嘉的回复,依然是一个问号。
只回复一个问号,真的很浪费短信费诶。
当然不是这样的。
其实十五岁的裴伴是这么想的,认真的想法是这样的:等她有钱了,她要买两张机票,一张是她的,一张是程清嘉的,然后带程清嘉去小樽。
在程清嘉的身上,能看到演《情书》的柏原崇的影子。
所以她要带着超棒的相机,给程清嘉拍好多好多照片,仿照着电影镜头里的画面摆拍也好,自由发挥地拍他各个好看的样子也好,怎么都好。
哦对了,一定要在冬天去。
在下雪的日子去。
最好还要和程清嘉一起堆一个雪人,这次她一定提前准备好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其他应有尽有的装饰品,衣服也好,帽子也好,什么都要。
后来大学的一个冬天,裴伴实现了去小樽的愿望。
她确实拍了很多照片,确实去了每一处《情书》的取景点,确实买了印有那边美好景色的小樽明信片,确实在明信片上用黑色水笔写下了百来字的内容。
第一行是:
To 程清嘉
最后一行是:
裴伴小樽留
只是最后不知道寄往何处。
彼时,程清嘉在大洋彼岸,他们之间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
她不知道他的住址,也不知道他的手机号码。
作者有话要说:
找状态真的很难了,先这么写着吧x
目标是至少周更五千T T 但我真的好拖沓呜呜呜
第30章
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裴伴撸猫写作业,生活闲适得像个退休老干部,而不像是一个即将升入初三的毕业生。
裴伴得承认,她有那么点拖延症,所以从不会放假当晚就汲汲营营地将时间花在搪塞老师布置的作业上。但她也不至于像沈陆楠一样疯玩上三天,把作业堆到开学那天的凌晨写。
沈陆楠常神神叨叨那一句:电子竞技,没有刷题。
而且,她一旦开始写作业,专注力还是够的,而且效率算得上高,元旦作业算不上多,一个下午再加上半个晚上,足够她写完了。
不过归根结底,裴伴还是把写作业归入“无聊”那一项。初中的课业对她来说还处于简单模式,无论是哪一门工科,90%的题目都是重复的类似题型,而她就是一个千锤百炼过的复制机器,将换汤不换药的解题答案用黑色水笔填满空白卷子。
投身于完成功课的时光总像是被拉长了好几倍,数不胜数的写题片段组合成名为“生活”这卷录像带里大部分由慢镜头拍摄的剧情内容。
裴伴不由得想起海德格尔曾说过:无聊,就是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此时此刻,她深刻体会到,诚然如此。
最后,是一条短信打破了裴伴的“无聊”。
短信来自沈陆楠。
她那不着调的狐朋狗友。
【来自沈陆楠:哥,江湖救急!!!】
沈陆楠有个改不掉的习惯,逢人就叫哥,真让人无可奈何。不过一旦裴伴接受了这个设定,甚至还觉得自己挺有面子的。
果然,习惯和心理暗示都是很“可怕”的东西。
【回复沈陆楠:怎么了?】
【来自沈陆楠:作业写完没,借我抄抄?】
裴伴有些惊愕,望着手机屏幕上文字内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这是她手机显示时间错误,还是沈陆楠转型了,竟然一反常态,这么早就开始问人要作业抄?
裴伴已经被沈陆楠烦习惯了,这家伙总是神出鬼没于深夜之时,一条短信进来,简单明了的内容:哥!!!借我作业抄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不过裴伴也不是每天都被沈陆楠“阴魂不散”地缠着要作业,在有至少一半的日子里,沈陆楠都是隐身状态,原因无他,当然是另有人被他骚扰。
至于这个对象是谁,还用得着猜么,自然是住在沈陆楠楼下的程清嘉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这种情境下说的就是,住的离学霸程清嘉极近的沈陆楠总是少不了作业抄。
裴伴还没写完,自然帮不了沈陆楠,于是干脆把这个麻烦甩给程清嘉。
【回复沈陆楠:麻烦尊驾从电脑面前离开那么五分钟,移步楼下,轻敲三下501的门,然后会有一个小天使给你满意的回复。】
很快,她就收到回信。
【来自沈陆楠:屁!】
【来自沈陆楠:老子要能找程清嘉还来问你么!】
裴伴:??????
这人到底懂不懂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模式啊?这么说的话,意思不就是程清嘉是上等马,而她裴伴是下等马,找她是退而求其次么。
这哪还有点求人的模样?
不得不说,常年电子竞技,并且具备以一喷四技术,将“只要我打字速度够快,锅就甩不到我身上”奉为圭臬的沈陆楠打字速度一流,裴伴还没来得及编辑内容,又有一条最新消息进来。
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
【来自沈陆楠:你不知道?程清嘉他爸妈从国外回来了,元旦回他家郊区小别墅过。从31号晚上开始就没在过。发他短信也不理人,要不是知道他回家了,我都要报警了。】
裴伴看了,不由陷入沉思。
信息量有点大。
从31号晚上开始就没在过?程清嘉没有回在这个小区租的房子?
但是——
但是他明明和她一起回来的啊。
裴伴拧眉。
如果沈陆楠提供的信息正确无误——
不行,她得确认一下。
【回复沈陆楠:也许人家在你不知道呢?】
沈陆楠的手速从不让她失望。
【来自沈陆楠:???你就算不相信我,也相信我妈的街坊领居信息搜集能力吧?程清嘉奶奶亲口和我妈说的,他们元旦不住这儿,31号晚上就回去。】
裴伴:……
无言以对。
的确,沈陆楠妈妈是特别热情的人,恰好工作清闲,大片空白时间都用来串门了。阿姨大妈嘻嘻哈哈、谈笑风生之间,小道信息情报和各家八卦倒是了解的不少。
如果在推理小说里加以利用,也是一种情报渠道呢。
【回复沈陆楠:郊区小别墅是哪儿?】
【来自沈陆楠: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柘湖区一个叫什么什么公馆的别墅小区?具体名字忘了。按照我妈的说法,别看在郊区,但依然贵的惊人。别看程清嘉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人家可是真的资产阶级啊!和我们贫民窟不一样!】
——沈陆楠的话痨潜质又被激发出来了。
只是,让裴伴心一沉的,倒不是程清嘉的优越家境,而是“柘湖区”这三个字——
也就是说,那天他不是和她一起回来,而是送她回来,然后又独身回到柘湖区,继而回了自己家里。
那天他们坐的明柘线是末班车,此外再也没有通往柘湖区的公交车。
那么程清嘉是怎么回去的呢?
打车?有人来接?她不得而知。
忽然之间,有一种情绪涌了上来。
是一股奇怪的热气。
从脖子开始,继而蔓延到耳垂,脸颊,然后是眼睛,最后钻进脑子里,热气彻底蔓延,攫取她的全部思维。
有些东西在她身体里乱窜。
铅笔从手里滑落,掉落在桌面上滚出好远一段距离,幸而有一定的摩擦力,它才堪堪在“悬崖”边上刹车。
为什么,他不和她说。
为什么,不在车站和她告别。
他大可不必绕那么一大圈,直接回家即可,不必在下雪湿冷的冬夜往返于两个遥远的地区。
让她自己回来就好了。
不用那么麻烦的。
她想起他单薄瘦削的背影,外套太宽大,冷风使劲往里头钻,里头仅有一层薄薄的白衬衫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抵御大自然的霸道力量。想起他被风吹得越发接近透明的肤色,想起他在车上闭目养神的面容。
想到他眼底藏着的倦色,但他还是步伐坚定的陪她走在深夜回家的小路上,为她挡下一阵一阵的大小变化不定的风雪。
不告诉她的,不说明的,都把它归为秘密。
既然是秘密,她也会帮程清嘉保守的。
后来,裴伴才越发对程清嘉这一点性格有深刻认识。
他总是这样。
说的很少,做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