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增加一个果酱不是大问题,反正熬制是要用人工的。
厂房里除了一条罐头生产线再没别的了,听说前两年其实还有一条肉罐头生产线,后来厂子里效益不行,欠了不少帐,被原来厂长卖掉了。
只一条罐头生产线,厂房里看起来空荡荡的,周向楠找了装修工人,把整个厂房修修补补,全部刷白,又把厂房隔成两段,一段放了罐头包装的生产线,另一段则买了几百个深口坛子。
深口坛子她打算用来做酱菜,酱菜也是用玻璃瓶子包装,刚好也能用现有的这条生产线。
酱菜的定位方向也是出口,毕竟现在家家户户没有不会做的,国内市场太小,虽然过个一二十年,国内会做酱菜的人不多了,国内的时常也会变得越来越好,不过那是几十年之后的事儿了,目前先不做考虑。
而=现在华夏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华夏的产品也在逐渐走向世界。
具有华夏特色味道的酱菜是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打定主意后,等机器修好,厂房装修好,周向楠立刻去郊区购买大量的时令蔬菜,又雇了工人负责洗菜和头遍腌制,至于要用到的调料就属于独家秘方了。
这时候正是蔬菜最多的时候,除了单种腌制,例如酱黄瓜、腌蒜薹、藕片、腌生姜,还有多种组合的,例如八宝菜、什锦菜。
因为蔬菜有季节性,到了冬天基本上就没啥菜可以腌制了,所以,趁着仙子阿蔬菜下来了,她的厂房每天都会进一卡车的蔬菜回来腌制。
一直等到九月中旬蔬菜的价格涨了,她才停了手,这时候厂房的后半段已经堆了好几层的深口坛子。
而对面的生产线,机械专业的学长修了一个月,才终于修好,又用专业的清洁剂把生产线好好的擦洗干净,又停工保养了一个多月,等到酱菜做完,刚好可以接着做水果罐头。
水果罐头与酱菜一样,也是有时令性的,秋天和夏天是做水果罐头的旺季。
夏天已经过去,秋天也有不少的水果成熟,周向楠选了几种流行且价格不高的水果,橘子、山楂、黄桃、水蜜桃,加上混合的什锦罐头,一共五个种类。
她倒是想多做几种,像是菠萝、荔枝其实也适合做罐头,但现在运费就是一大笔钱,而且现在的保鲜技术不行,等运过来水果也该坏了。
拿到样品之后,周向楠又马不停蹄的去供销社、百货大楼,之所以她亲自去,是因为之前在面包上已经有过合作,这次再谈,就顺利许多了。
一旦谈成,厂子里就能批量生产了。
而主题酒楼那边也收工了,监理负责验收,合格后她把建筑工钱付了,又找了装修工人装修。
这时候钱就不太够用了,估摸着今年是开不了业了,她也就不着急,慢慢装修。
因为摊子铺的有些大,周向楠有些顾不过来,好在这时候点心店里的雷萍萍和保姆阿姨已经把底下的小徒弟带出来好几拨了。
周向楠选了在店里做了快有两年的两个小姑娘当了店长,把雷萍萍和保姆阿姨调到了厂子里,保姆阿姨负责生产和质量,雷萍萍年轻些就负责销售了。
秦佳文知道后,直接就把保姆阿姨让给了她,她自己也打算等毕业就过来帮她,周向楠求之不得。
这样一来,她也彻底的空出了时间。
这几个月可把她忙坏了,每天几乎只睡五个小时,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说是休息,其实也没闲着,工厂一个星期要查一次账目,两家店铺也同样,时不时地还要去主题酒楼看看进度给点儿钱,最后就是还要兼职幼儿园的英语老师。
虽然听着事情多,但确实比之前的几个月轻松很多,只要没事儿,她几乎都泡在幼儿园里。
幼儿园是由几家旧院子改的,只保留了二十间房子,剩下的都是院子,除了一片不大的小操场之外,其他地方,几乎都被陶欣欣在这个秋天种上了果树,美其名曰好看又好吃,若是结的果子甜的话,还能卖给她的罐头厂,给幼儿园创收。
不过这话把周向楠怼回去了,她掏了五万块钱,目前是这所双语幼儿园最大的股东,别说果子,就是她要搬进来住都没人能拦的住她。
当然,这是两人开玩笑,现在的果树还只是一人高的小树苗,等能结出果子来,至少也是三年之后了。
日子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水果罐头也渐渐的打开了销路,厂子里终于赚到了第一笔资金,周向楠趁着水果的价格还便宜着,而气温降下来了,买了不少的水果囤起来,但做到了十二月份,还是没水果了,厂子也停工了。
不过就这两个月的时间,周向楠也赚了不少,大概有个四万块钱的样子,比起点心店差远了。
毕竟才刚开始做,等以后人们熟悉这个牌子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涨价了,不用薄利多销了。
水果罐头的牌子同样用了‘甜蜜’,也确实很符合水果罐头的特点,甜滋滋的。
第268章 酒楼
而这时候各种酱菜、腌菜也差不多可以吃了。
她打开一个酱黄瓜的坛子,盛了一碟子出来尝了尝。
黄瓜用的是小黄瓜,鲜甜脆嫩辣,用来下饭再好吃不过了。
她吃过之后,把甜面酱调了水,又开了包装的机器,把之前准备的用来装酱菜的小玻璃罐拿出来。
这种瓶子一瓶也就装个三百克,上面贴了厂子的标签,名牌用的是‘酱香坊’。
一只瓶子里加上20毫升的甜面酱水,剩下的装了酱菜,加起来整好三百克,一只十五公斤的坛子差不多装了五十瓶,还剩下一小碟。
这时候的东西可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所以保质期不长,180天。
好在来的是骑着自行车的,把这五十平瓶的酱菜两头各装二十五瓶,自行车是骑不动了,只能推着走。
把东西运回了她在幼儿园的住处,给陶欣欣以及学校的老师一人分了两罐尝尝鲜,剩下的她打算给百货大楼那边拿上几瓶,不过会进酱菜的希望不大。
而酱菜要出口的话,中间环节不少,她需要找国外的超市谈供货价格签合同,要跟海关申报,要租船订舱,要把出口商品要送去检验,因为是第一次,说不定还要跟船……
出口贸易不是那么好做的,不过比起后世几十个环节,这些已经算是精简的步骤了。
好在这本身就是个食品厂,当初的很多证件都还在有限期内,还可以继续用,就是发票得重新去税务局办理。
这些都不是一天能做好的,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外国的商人尝到‘酱香坊’的酱菜,愿意进口这种产品。
这几年她也认识了不少外国友人,几乎都是在点心店认识的,经常来买,一来二去的就认识了,几个玩的好的,在知道她还会做不少国外的地道菜后,有时候想家乡了,就会让她帮着做几道菜以慰思乡之情。
不过这些人大多是从事政治方面的工作,比如外交官、记者,也有留学生。
她带着剩下的酱菜去拜访了她的朋友们,不出意外,获得了一致好评,当她流露出想要出口的意思的时候,他们一致同意,甚至还要提前预定几十瓶,等回家的给家里人尝尝。
“周,你想以什么样的方式售卖,我可以帮你,我恰好认识一个开超市的朋友,这个放在超市里,肯定会受欢迎的。”梅丽,一个来自美国的记者,每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华夏。
“你说到了我的心里,我跟你想的一样!”周向楠笑着说道,“而且这种瓶子也适合放在超市里。”
“那就说好了,我把人介绍给你认识,她这个月月底要来华夏。”
因为梅丽的帮助,月底周向楠见到了她那位开超市的朋友苏姗,在尝过酱菜之后,她自己本身是挺满意的,但却没有立刻答应,不过愿意先购买几百瓶带回去试销,若是反响好的话,她会再过来谈。
周向楠也知道‘新产品’没那么容易接受,梅丽的朋友这么做,让她觉得很可靠,而她也对自己的酱菜很自信,明年,她肯定能拿下这个单子。
至于厂子里已经酱好的酱菜,她也不担心,只要不打开封口,放在阴凉处,就不会坏,反而味道会更加醇厚。
现在厂子里的事儿,算是解决了大半,她把目光重新投向了主题酒楼。
随着点心店这个月的利润出来,她手里有了几万块钱,主题酒楼装修进度也快了起来。
等到梅丽那位开超市的朋友苏姗在元旦过来的时候,主题酒楼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苏姗这次来华夏,是要进口一批物资,她亲自过来盯着,顺便过来跟她谈酱菜合同的事儿。
酱菜在她的国家销售的很好,很多人都很喜欢吃这种小菜,几乎刚刚出来就卖了一空。
“周,你的酱菜很不错,你有多少,我全要了,合同随时可以签。”苏珊大声说道,“我们可以把合同签一整年的,我能去看看你的工厂吗,我有很多超市,你的厂子要是太小了可不行。”
周向楠带着苏珊去了厂子里,她也知道了酱菜的流程,厂子虽然不是很大,但也不小,最关键的是,厂子旁边有一大块儿的空地也是属于厂子所有,到了夏天的时候可以堆放蔬菜,晾晒、切割蔬菜,而厂子里只放酱好的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