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站在屋门口,回头朝着妻子和大嫂笑:“你和大嫂的新羽绒服呐?”
“呵,这大半夜的,老二你就闹吧……”魏爱梅笑着道。
不等她说完,宋秀莲已经笑呵呵答应了:“在呢,我这就去拿。大嫂,把新袄拿来穿上,咱就是要穿地新新鲜鲜的出去!”
被她这么一说,魏爱梅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了,爽快地答应了,两个各自回去,拿出自己过年的新羽绒服穿上。顺便,成河和小冬小夏成贵也被各自老娘扯回去换了新衣裳。
王利军和两位老人的院子合在一起后,一开始只是把中间的墙拆了,大门用了王利军家原来那个,今年春上,王利军抽空儿把房子加了一层砖皮儿,院墙也加固加高了一番,简易的大门也翻盖了,起了穿堂门楼,大门出厦。过年,出厦下面挂着两只大红灯笼,明亮喜庆,在一片黑乎乎的村子里,分外亮堂醒目。
大红灯笼下,魏爱梅和宋秀莲站在一起,都穿着湛湛新最新款的毛领羽绒服,曾经的农村妇女,日子好起来后,没了风吹日晒,皮肤都白皙了许多,年前,宋胜书还没去京城的时候,宋秀莲拉了魏爱梅特意去了一趟市里,烫了头发,如今,两人站在灯笼下,真的不像农村种地的人了。
王利军和王利民也穿得整整齐齐,脸色红亮地站在门口,招呼着几个孩子放鞭放花。
快到零点,村里家家户户都出门放鞭放炮,几户邻居家看到王家门口的情景,都多少有点儿意外。
刘小芳穿着大红的面包服,看见小夏就走过来说话,看见魏爱梅和宋秀莲走出来禁不住愣了下,羡慕道:“大嬢嬢和二嬢嬢打扮的真好看!”
不但穿着最新式的羽绒服,还都烫了头,看着像是城里人呢!
她再看自家门口,那里没有人,更没有灯笼,黑漆漆地……她家只有她和妹妹,老爹嫌弃没有男丁,每年都不放鞭。
第九百六十章
每每过年,他爹倪顺的脾气就格外暴躁,喝了酒就骂骂咧咧,还不能劝,一劝就呜呜地哭,说自己绝户了,将来连个养老送钟的都没有。
她们家过年一点儿喜庆劲儿都没有,她记得娘身上好几年没添新衣裳了。至于她身上和妹妹身上的面包服,还是她饿了几个月肚子,省下来的饭票卖了钱买的。
小夏嘿嘿地笑:“都是我姐给买的,喏,我身上……”
说到这里,小夏突然注意到了好朋友脸上的没落之情,还有她身上穿的薄薄的面包服,看着面料和她身上的羽绒服似乎挺像的,其实一点儿不暖和。姐姐也给她买了几件,不过都是春秋穿的,真冷的天穿根本不暖和。
小夏心思一转,难得地有了几份女孩子的细腻心思,她拉了刘小芳的手,悄悄往自己家里去,一边道:“我告诉你,你别给旁人说,我身上的衣服是我姐不穿了给我的,我姐带回来好多,嘿嘿,我给你说,你可能都不信,我姐两年没长个了,今年突然又长了好几厘米,是不是挺奇怪的?嘿嘿,不过,我倒是挺高兴的,我姐长了个儿,她好些衣服都不能穿了,都带回来给我了。走,我带你去看看啊……对了,我姐比我苗条啊,她拿回来的衣服,好几件我都穿不上,你苗条,你去试试?旧衣裳啊,你要是嫌弃就算了……”
小夏身上的橘子红大羽绒服真是很好看啊,衬着她红扑扑圆鼓鼓的小脸儿特别漂亮。小芳之前就觉得好看,没好意思使劲儿夸,没想到竟然是小秋不能穿了拿回来的旧衣服。
想起小时候,小秋细细瘦瘦,头发黄黄的模样儿,很难想象现在那个完全出落的仙女儿一般的人儿,小时候,她在村里是人人见了都要夸漂亮的孩子,如今,别说小秋,连小时候皮肤偏黑的小夏,都出落的大方漂亮,穿的最时髦的衣裳,戴着最洋气的围巾,连脚上的小靴子都是县城里没有的……早已经不是她能比的了。
“哎,你嫌弃就算了!”小夏失望道。
刘小芳猛地回了神,连忙道:“没有没有,我怎么会嫌弃啊,你姐拿回来的衣裳,咱们县城都没有卖的呢,
穿出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眼红,我傻了才会嫌弃!”
“嘿嘿,你不嫌弃就好,走,我带你去看看,合适的你都拿回去。”小夏一边拉着刘小芳往自己房间里走,一边在心里合计,待会儿把自己小时候没怎么舍得穿的几件棉袄拿出来,让小芳看看,不嫌弃就给她妹妹小玉带回去……
刘小芳她娘好不容易躲着藏着又生了一胎,却没想到是个女孩儿。
倪顺原来只是各色点儿,自从小芳妹妹小玉生人,倪顺就像被抽了筋,干什么都没劲儿地里的庄稼不咋上心,对刘小芳母女三人也没点儿好脸色……可怜刘春娥,小时候被爹娘娇惯着养大,怕她嫁出去吃苦受气,还特意招了上门女婿,可结果……
如今,刘春娥白天要下地种田,风吹日晒,回来还得照顾家务,伺候二女儿和丈夫吃喝,倪顺爱喝酒,喝了酒就骂骂咧咧……唉,要不是小芳家和舅舅刘春生相邻住着,倪顺说不定都要打骂妻女了。
两个女孩儿悄悄溜回家去看衣服,这边王家门口的鞭炮开始燃放,上万响的鞭炮,各式各样的烟花,大地花开、春回大地、火树银花、笛声报春、大团圆、满堂彩……数十种,不但有村里人没见过的烟花,还有两大箱礼花弹,打出去的花能飞到半天空,然后轰然绽开,一朵花就把整个村子都照亮了,连相邻的村子都能看得见。
村子里大多数人家只是放一挂鞭炮,放完了,看见老王家这边放礼花呢,也纷纷凑过来看。
王利军王利民加上王成海三所院子前边,挤挤挨挨站满了人,差不多村里人都来全了。
火树银花、焰火升腾下,一张张笑脸,似乎把傍晚那小小的插曲忘记了。
等王家的焰火放完,已经快到一点了,村里人这才打着招呼,三三两两地回了家。
到了这个时间,岁也守了,春晚也看完了,焰火也放了,人们回到各自家里,大都上炕小睡一会儿,打个盹儿,四点多,五点之前,就又要起早儿吃饺子拜年了。
王利民和王利军就留在老爷子这边打个盹儿算了,宋秀莲带着两个小子回家,正好遇见小夏送了刘小芳,也站在自家大门口。
“咋站在大门口不进去,多冷啊!”宋秀莲快步往家走,一边招呼二女儿。
小夏笑嘻嘻凑过来,搂了老娘一根胳膊,将自己一只手塞进宋秀莲手中,一边道:“我刚出来没多会儿,我的手热乎吧?”
见宋秀莲放了心,小夏又道:“我刚刚叫小芳过来,把我姐拿回来的衣服给了她两件。还有几件小的,我也收拾在一边了,娘,你那天瞅空儿给春娥姨吧,让她看看,给小玉穿行不。”
宋秀莲在县城做生意,回村里的时候少了,但之前她和刘春娥走得比较近,当年,她被婆婆欺负的时候,刘春娥没少帮衬、开解。
欣慰小女儿也懂事了,想事周全了,宋秀莲摸着小夏的头发笑着点点头,撵着她和两个男孩子回房睡觉了。
小夏临出门,突然想起来回头道:“我姐打电话回来了,说已经到了,大嫂她们都好,让你们放心。”
宋秀莲应了一声,看着小夏回了自己屋,站了一瞬,复又抬腿往老宅子那边去了。大嫂惦记着呢,赶紧过去说一声吧。
这边村子里很快寂静下来,除了每家每户一宿不熄的灯火,就是各家的狗狗,蹲在自己窝里欢快地啃着肉骨头了。
所以,村口一有动静的时候,狗狗叫的都特别有劲儿。
最开始,疲惫极了的人们还不以为意,可当狗吠声响成一片的时候,村子里刚刚睡下的人们纷纷起来,穿了棉袄,揉着眼睛出来查看。
第九百六十一章
王利民和王利军哥俩刚睡着,听到动静不对,连忙起身出来,就看见一队人拿着三四支手电筒飞快地朝着自家方向走过来。
老哥俩睡得迷迷糊糊出门,被冷风一激,本就清醒了许多,等看到这来势汹汹的一队人马,两个人仅剩的一丝睡意也当即散了个干净。
王利民看了大哥一眼,哥俩交换了一下目光,彼此心里大概已经猜到了这队人的来由。
王利民往前一步,不着声色地把大哥王利军掩在身后,迎上来人,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地笑着扬声招呼:“谁这么心急啊,这么早就起来拜年啊?”
“大过年的没大没小的!”王利群的声音传过来,带着笑意地喝骂一句,人也随即来到了近前,跟王利民介绍后边的来人,“镇里的领导们下村检查工作……”
王利群一边介绍着,一边用手电筒晃了晃人群,王利民这回看清了来人的面目,大部分都是镇里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为首的一名是宋清连,正是泰平镇主管计生工作的副镇长,因为作风冷硬,人送外号‘剃头宋’。
一看这位,王利民就笑了:“原来是宋镇长,大过年的,您这领导也不休息,心系于民……”
王利民作为全镇首富,没少给镇小学和中学捐助,之前没少接触宋清连,每次见面宋清连对王利民可是客气亲热地很。可显然,今天宋清连不是来要捐款的,不准备给王利民这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