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战红楼 (一只炮灰女)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一只炮灰女
- 入库:04.09
众所周知椭圆最耐压,便是大雪也不易压垮,就算压垮了,薄铜皮敲敲又是椭圆顶,木头油纸都便宜。制造者薛家工坊,凤姐一看那造型便喜欢,于年前绑灯上树,二十多天还没坏,比那些绢纱彩灯强多了。只是略贵些,铜贵,可若是不贵凤姐还不要呢,人家拿抽头。且现在看来合算,凭是哪天想看灯,取下来拿去薛家工坊翻新一下,不贴油纸蒙绢纱,各色彩灯便出来了。
贵妇们七嘴八舌向薛王氏询问,薛王氏自是吹捧琏二、薛蟠,说都是男人们整出来的。又捧凤姐,说琏二奶奶敢用这种从没见过的灯,才有奇灯现世。
一帮人兴冲冲往前行,尔后看见了弧叶风车。正常的古代风车她们都没见过,又是一番询问。这回宝玉亲自上马,因为琏二也不清楚个中区别。他重点强调弧形的诸多好处,后来夫人们回家喳喳,满京城传开,又引来工部官员。此为后话,略过。
走过四个红砖小院落,奇境再现:正殿前竖着各式冰雕。
这是姑娘丫头婆子们鼓捣出来的,庄子里近三百号人,大冬天窝屋里无非吃酒赌博,于是探春挑头玩冰雕。一个冬天下来,正殿之前众雕争奇了。
还有一奇:冰雕南边、红屋北边,左右各一个小垛围圈着的池子碧波盈盈!
连宝玉都吃惊不小,用红砖砌一尺高的垛围将两个池塘圈起是他的主意,免得有人晚上走路不小心掉池塘里,故此每逢下雪都有婆子们随时清扫垛围积雪。可池塘再小也不会似洗澡盆,把冰砸了不算费事,但将浮冰全捞起来,小观庄养尊处优的丫环婆子们能办到吗?难不成赦老爷的拳脚仆奔来辛苦了一番?
所幸外客们不清楚荣府情形,只慨叹红围白雪碧池煞是好看,尔后往省亲正殿的侧殿稻草居喝茶闲侃去也。
制造池塘奇境的是柳湘莲童鞋,他上台客串过武生便当离去,临行向王夫人告辞,恰听到王夫人向李纨抱怨,担心有姑娘窜池塘的冰面玩,若压垮冰面、掉池塘里就糟了。话说她是真烦,薛家大姑娘及笄,竟劳动她忙前忙后,偏是为阖府体面不得不为之。
柳湘莲在建小观庄时来逛过,知道那两口“池塘”多大,于是为未来的岳母分忧,自告奋勇去除冰。王夫人一听未来女婿有这等能耐,立即拨了些粗使丫环婆子帮忙,于是不光冰砸了,还全捞光:很简单,用长杆鱼网捞,冰块太大,就用小冰块射小。
却说女眷们进了稻草居饮茶,琏二、宝玉可以功成身退了,太太奶奶们却拉着小秀才的手问三问四。琏二不敢不陪着受罪,他虽好熟女,可一来这些人不能招惹,二来除了贾蓉媳妇和他自己的媳妇,余者少说三十往上,好些做祖母了(有诰命且做了祖母才称太太)。若非自家孩子已长成或将长成,人家也不会来。
宝玉头麻,这种场合无法指望探春救命,不光探春,惜春也有任务,得陪姑娘们闲话。湘云倒是闲,她只需陪宝钗。
宝钗更闲,她今天必得端庄,不好主动跟人说话,别人过来跟她搭腔,她才能开腔。
不知是不是太过憋屈,当有太太问起她爱喝什么茶时,她说起原著中经典的茶经,包括茶价,赢得几位太太奶奶的随口夸赞,也收获一些人撇嘴:豪门贵女谁不懂茶经?要你个商女来卖弄,还价值几何,真个满身铜臭!
这又是武门与文门的区别,若是文士家女眷,心中再不以为然也不会显到脸上,武勋女管你这许多,嫡女们围着惜春说话、庶女们围着探春说话,别提多干脆。如果不是有湘云,众女都买史家账,湘云又老把话头往宝钗身上引,她今天准会大受冷落。
宝钗心中万般苦涩,教养再好、心志再高,一个出身竟是将人限死!她没法忍下这口气,暗暗发誓一定要翻身,本朝没有商人三代不得科举之规,便是自己最后不得不嫁入门当户对的商家,下一代也不要再做商户!
宝玉没注意今天的主角处境尴尬,他自己身处太太奶奶们包围中自顾不暇。而且他不小心听到几位太太奶奶聊起武生柳哥儿,说他这样的其实不差,世家子、孤丁,嫁女如招婿!立即有人搭腔说某家又某家正寻这一种,不妨给她们透个话。
假石头恨不能冲过去宣布柳哥儿已被订下了,奈何为了探春的名声一个字不敢透露,忍得好辛苦!
恰此时一对姐妹花拿着香包跑湘云身边,要她评判哪种香料更佳。
湘云笑言:“这可考倒我了,宝姐姐看呢?哟,我忘了你向不用香料,自带冷香。”
姐妹花只有十一二岁,好奇地询问何为冷香。于是宝钗闲闲说起自己胎里带的热毒,总治不好,某年某月某日一位癞头和尚给了个海上方子,吃后倒是有效。
两个姑娘听到“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惊诧地连呼“仙方”。
忽有一个柔柔的声音插进来:“这等仙方,怕是十年都难配齐。”
宝钗自是又细说多么巧一两年就配成了,一坛冷香丸“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自家梨花树底下”云云。
宝玉忙里偷闲瞟了眼,跟宝钗、湘云相谈甚欢的是位年过双十却做姑娘打扮的女子,没得说,定是傅秋芳,颜色真不差,可叹被她那个眼大心空的哥哥耽误了。
得,少替人家操心,回去就给柳妹夫灌迷魂汤,可不能被人抢走!
☆、第83章、说亲事:秘而不宣小定
宝玉奈何不了太太奶奶们,对付柳童鞋那是一拿一个准,不细说。
那头王夫人自也知道前面的情形,且不说有下仆呈报,柳湘莲的姑妈也来了。
柳姑妈不过是小官之妻,对侯伯子男们来说整一个不入流,迎客唱名时又不会说某奶奶的娘家姓氏,乃至武勋夫人们竟不知她就是柳湘莲的姑妈,说话口无遮拦,把她气得!心的话王夫人有儿有孙,至少不存招婿心思。再则一番相看,她对探春品貌满意极了,以自家侄儿无恒产的没落家世,祖宗积了多大德才能找着这等媳妇!于是十分积极。
王夫人又向政老爷下功夫,声称柳湘莲属文武双全、大器晚成的,如若不然岂能与宝玉交好?不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等人才已被一些眼利的夫人盯上,不能拖了,等柳湘莲考上功名再说亲,远不如现在好,这叫慧眼识英才!
政老爷终是点了头,因为上清虚观那会他与柳湘莲相处过。柳母不希望儿子习武,在湘莲小时候压着他背四书五经,虽被柳父扰和,驾不住柳小子脑瓜灵光,硬是背熟了。虽然后来扔一边,在贾家私塾呆了小半年,为跟童鞋们有更多共同语言,他又拣起了那几本书,政老爷的之乎者也人家听得懂。
如此这般竟是没出正月两家就互换了生辰八字,算小定。此事颇出格,逾兄套句“武门不讲究”可揭过,但探春养在老太太跟前,招呼都没打一个!
王夫人不在乎,她恼火着,以为来两个侯夫人,就能压着她要黛玉做儿媳?宝玉还是娘娘的胞弟呢,宝玉的亲事还得娘娘点头!这事却也不着急,虽说林黛玉是林家独女无需参加选秀,但她明年才出孝,侯门女又是文门女,可没有孝期订亲的话。哼,先将探春的亲事订下来,好叫尔等知晓二房不是任人拿捏的!
你说政老爷怎么也没想到应告之贾母?探春不是庶女嘛,庶女的亲事向来是嫡母做主,当然啦,也要他这做父亲的点个头。再则柳湘莲都去老太太的院子唱戏了,他以为王夫人已和贾母通过气。总之,小小庶女的亲事没太过放他心上,仅略微遗憾没找个现成儒生,在他看来举子找不着,贫寒秀才还是能行的。
宝玉得了信十分兴奋,竟也没想着告之贾母,只想着要和妹妹好生谈谈。原本此事应是王夫人知会一声庶女,但人家通透,将此事让与宝玉,务必令庶女牢记嫡兄之情。
在哪儿谈却有些麻烦,宝玉不便入小观庄,而王夫人和贾母的院子都太复杂。如此拖到二月初张明同回国子监上课才得了机会:某只不用白天去张府了,而每天早上探春都要给王夫人请安,趁此时说袭人们有事向她请教,拉她去抱厦。
其时李纨、宝钗也在。宝玉心一动,觉得宝钗的品貌和张师兄挺配的——瞧,都是圆圆脸,都一本子正经。
张明同二十一岁了还没说亲,张家的家风那么严,父母兄长竟能容,自是有原故。他是幼子,不幸P大年纪时祖父去了,他老子初初没人管兴奋过头,给幼子定了娃娃亲。这还能有个好,小姑娘不出所料没能长大。因亲家是张父极要好的同窗,又订人家的庶女。这回张母慎重,非要到庶姑娘及笄才下文定。亏了这一拖,庶姑娘又病故。这下那家再没女儿,却有侄女。张母火了,搬来娘家兄弟跟张父摊牌,因为那家子原就多病多灾,倒害她的老来子担上克妻名!张明同痛感因自己弄得家人不和,于是誓言不考上进士不议亲。
男儿年纪大些没关系,尤其是张明同这种,要知道本朝公主不和亲,往往拖到十七八甚至双十年纪才嫁人:众所周知公主难嫁,驸马不能做官,有才的谁乐意?皇帝也不乐意。但驸马人选事关皇家的脸面,又不能差了,张明同这种挺好,张家不需要他撑门户,他那脾气也迂了些,同窗好友没少笑他是“驸马命”。这话宝玉正月里听过几回,故此那念头只一闪便丢开,开玩笑,便是没这一说,够胆给张师兄牵红线?别被黑脸师兄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