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在跑道上 (飞天酥鱼)


  “不要,”陈焕之特别有自知之明地拒绝了,“我们早就说过了,不去综艺,我唱歌要掉粉,做点动作激烈的游戏还得报体总批,麻烦死了。”
  郭培义犹不死心,但陈焕之一副没得谈的样子,他只好把这件事记在心里。
  下午录《赛场风云》的时候,主持人是田径解说员沈文斌客串的,他以往都是声音出镜,一张脸陌生得很,但是一张嘴陈焕之就笑了,几乎所有国内转播的田径赛事都是他主解说,这个声音真是熟悉到不行,简直像个从未见过面的老朋友。
  节目氛围轻松愉快,一个懂行的提问者比以往那些靓丽帅气的专业主持人更能聊到点子上。
  中间沈文斌问她,“我们知道你现在一般都在国外参加各种国际大赛,面对的对手是凯罗尔、杰特尔这样的世界名将,那你觉得参加亚洲、或者国内的比赛,和与这些世界名将们同场竞技,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可以改进的地方?”
  “就是比赛没那么激烈啊。”陈焕之脱口而出,说完觉得自己说错话了,连忙笑笑,开始顾左右而言他,“我刚开始到外国比赛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不管经验也好、什么也好,上场还很容易紧张,后来比赛多了就好了。其实我很多队友、不只是短跑这个项目,就很多其他项目,大家水平其实很高,在训练中的表现是世界级的,但因为很少出国比赛,不管是对国外饮食、气候、时差的适应,还是面对大赛的气氛,都比较容易紧张,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然后两个人开始谈田径队其他人出国比赛时候的趣事。
  录完了回程的车上,郭培义问她,“你刚才说区别那会儿本来想说什么呢?”
  陈焕之撑着头吹着车窗外的凉风,“就是想起我自己以前说的话了,我说喜欢竞争激烈的比赛,有悬念才更有趣。不过这回参加亚运会,根本没悬念的,我以为会很无聊,其实不是。”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羊城初冬微凉的空气,“这种不管怎么跑都赢定了的感觉……爽死了。”
  “我得加加油,争取把世界赛场也变成这样才行。”
  不光23日的4X100没什么挑战性,24日的200米陈焕之一样以22秒67轻松取得小组第一,基本上亚洲顶级的200米水平也就这样了。
  结果陈焕之一到后面休息室就要面对刘鑫源的痛心疾首,“你又瞎跑!这都练多久了,怎么200米这个节奏你就把握不好呢?!”
  陈焕之心虚地把毛巾盖脸上逃避刘鑫源的吐沫星子,其实之前她的200米进步特别大,从08年的22秒7几、8几到之前洲际杯的22秒19。但这进步除了来自于属性值、尤其是其中的耐力属性值,更多来自于她的技能。
  现在可用技能三个,陈焕之可以确保200米全程都在技能生效时间的覆盖下,之前帮她拿下22秒19成绩的正是一直使用的技能顺序:起跑后先是速度技能、弯道跑个三分之一以后,大约三四十米处,切极速技能,最后几十米,正好极速的时间也过去了,开个冲刺聊胜于无一下。
  当然,技能和技能之间的切换,她可不敢像原先跑100米时候那样无缝切换,那是拿自己的腿在开玩笑了,她在整个200米中确保技能与技能之间间隔0.5秒以上,不管是她自身的感受、还是系统面板的状态,都显示没有任何问题。
  而这次预赛跑22秒67则是陈焕之没有使用任何技能平跑的结果。
  没有技能不光是没有属性加成,技能的持续时间正好也帮她把握着节奏,而现在失去了技能做参照、她又不熟悉自己平跑的节奏,用刘鑫源的话说,自然就又成了瞎跑了。


第147章 147
  一般高水平的200米运动员的成绩是他100米成绩的两倍加0.4秒,而世界级运动员的200米成绩应该等于甚至小于自己百米成绩的两倍。
  前者比如说苏方方,其实她无氧耐力在高水平运动员中算差的,但因为能够和谐处理过弯道时候的左右腿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也就是俗称的过弯技术好,兼且善于合理分配体能和速度,被刘鑫源称为他所见过的人中“跑得最聪明”的一个,这才能勉强做到这一点。
  又比如说李雪茹,她的百米纪录10秒79早就被陈焕之打破,但是200米记录22秒01却是陈焕之到现在都没能靠近的,而这两个成绩也正好近乎完美地符合了百米成绩两倍加0.4秒的规律。
  后者比如说巴哈马的劳斯瑞尔,她在400米领域称霸已久,近年来逐渐向更短距离转型,几年下来200米她已经是世界最顶尖的几个人之一,但100米她的最好成绩也没能突破11秒。
  那陈焕之呢?她是跟苏方方一样无氧耐力差——相比她其它高到惊人的属性来说——但是又没有苏方方那样好的技术。
  别看她耐力属性现在也七十出头了,按说也是接近世界级的水准,但是最近、准确地说,是最近半年,陈焕之才发现,可能她对系统的理解本身就有误,这个系统并不像她一开始想象的那样无视科学和身体的基础情况。
  比如说耐力属性。
  她一贯的身体素质锻炼方法是在训练中看属性值后面箭头颜色深浅、属性增长快慢来挑选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训练。
  最近一年来,陈焕之感觉自己百米登顶指日可待,就逐渐开始在200米上多花些心思,弯道练习自然不必说,这种基础练习多少遍也不够。还有就是想办法增加自己的耐力,毕竟她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弯道,而是最后五十米的速度崩盘。
  以前她以为这是因为两个技能不足以覆盖全程,如果后五十米也有技能加持可能她对疲劳的感知会轻一点、也就能保持更高的速度。但现在真的有了三个成熟可用覆盖全程的技能,她却发现后五十米更糟糕了——不跑200米不知道,极速技能可比单纯地光使用速度或冲刺技能累得多了,同时提高两个属性消耗的体力最少是同样时间内用冲刺技能的1.5倍,这还是在提高敏捷本身不造成太大负担的基础上。
  所以她就把把训练重点放在了增强耐力上。
  有那么几个月,她是纯粹根据系统面板的属性提示来选择训练方法的,她一贯这么任性,刘鑫源也拗不过她,但练了这么几个月,耐力属性增长了近十点,成绩进步却并不明显。
  那段时间可把陈焕之给郁闷坏了,明明那么努力训练,属性值的增长看得见,成绩却原地踏步,她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系统出了BUG。
  直到刘鑫源一语惊醒梦中人,“你说你个练短跑的,这段时间又别着哪根筋了,好好的练哪门子有氧耐力呢?”
  陈焕之蓦然回顾,果然发现让耐力属性提高最明显的、她这段日子以来进行的训练都是以提高有氧耐力为主——也就是练习中长跑的方法——而她短跑所需要的却是无氧耐力。
  其实这个事实如此显而易见,如果陈焕之不是那么坚信系统的魔力一定能够打败科学、坚信到无视一切不和谐迹象,那她早就应该发现这一点。虽然在系统面板上同样表述为耐力,但这显然是个综合指数。
  对系统来说,有氧耐力强了耐力属性变高、无氧耐力强了耐力属性同样提高,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什么区别来,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她的耐力属性提高了那么多,成绩却没有进步。
  不、说不定这样背道而驰的方法还让她的无氧耐力退步了呢——就像快慢肌比例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只不过在这几个月间,其他属性也在增长,这才能保持住成绩的原地踏步。
  发现了这一点以后,陈焕之细细回顾几年来的属性变化,当她放下对这个系统无视科学的偏见,发现其他属性上面也早有端倪。
  以爆发为例,腿部力量的训练会同时提高强壮和爆发两个属性,这个毫无疑问。但其实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的训练同样如此,身体其他部位肌肉的瞬间爆发力同样被体现在爆发属性中,之所以下肢训练体现在属性面板上效果最明显,只不过因为下肢几乎是全身上下最容易出效果的肌肉群了,而它恰好也是短跑中相对最重要的肌肉群之一。
  至于技能,陈焕之经过各种实验确定,与训练中特定方向的加强不同,技能所增加的属性是均衡的,比如她的冲刺技能现在能增加85点爆发力,这85点大概是按照人体本身自然的比例均衡分布在身体各个肌肉群中的。当她开启技能后,即使是在做负重臀桥这样的腰腹训练,也能感受到十分明显的加强。
  而她用观察模式看别人的属性面板时,因为别人是根据自己的项目进行部分肌肉群强化训练的,因此当他们属性相同的时候,对方在本身项目中的成绩表现就会比陈焕之好。
  简而言之,其他人的身体更适合专项,而陈焕之则相对要稍微均衡一些,不多,只是稍微,毕竟她也是专项训练了这么多年了。这种均衡程度不足以让她跨项——如果让她去跑400米,她大概立刻就要倒地装死了——但多少能让她的身体更健康一些、对运动伤害的抵抗能力更强一些。
  但在这个好处之外,陈焕之忍不住怀疑,自己一直以来遵循的“怎么练让属性面板增长快、就怎么练”的原则,究竟是抄了捷径、还是走了弯路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