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陈焕之有点吃惊,国内的田径比赛8月底就差不多都结束了,最少到那时候,苏方方的成绩跟元绘云、乃至苏圆圆、郑春莎都是有点差距的,后面北京集训的时候虽然在一起,但是队内测试的时候徐指导并不让陈焕之参加,所以这三四个月了,她确实是第一次看到苏方方的正式比赛成绩。
但是想想亚运会每个项目只能上三个人,陈焕之铁打的不动,徐指导选择了元绘云和苏方方而没有选择国内成绩更好地苏圆圆、郑春莎,似乎也能说明点问题了,他可不是那种顾念旧情就拿成绩来开玩笑的人。
复赛在22日的下午五点多,陈焕之在第一小组,因为逆风虽然感觉自己跑的不错,但比预赛还是慢了些,11秒07。
在混合采访区接受崔丽娜采访的时候又被问到了那个几个月来无数人问过的问题,“世界纪录?有机会的话会的……当然,我目前的目标肯定是首先打破世界纪录,然后再说其他的吧。但是短跑这个就100米、短短十秒多,偶然因素太多了,要让我指定说哪一场比赛能打破这个不太现实吧?”
说着说着第二组也即将开始了,陈焕之赶紧告辞跑到运动员通道里看,这一组有苏方方、下一组是元绘云。
苏方方11秒38。
这个成绩就有点意思了。
如果陈焕之没记错的话,这是苏方方自从改技术几年来的正式比赛最好成绩,而现在是复赛而已。在两个小时后的决赛,她是会体力耗尽成绩下滑、还是突破几年来的瓶颈呢?
陈焕之复赛是平跑,体力消耗也不大,干脆等苏方方、元绘云一起,她在运动员通道里都能听到苏方方接受采访的声音,“……是,我可能有点过度兴奋了,后半程跑得有点没压住,决赛再看吧,希望能有个好成绩。”
11月22日19点15分,羊城奥体中心,亚运会百米决赛,陈焕之试跑过后觉得傍晚的气温有点低了,手指头沾了点水瓶里的水试了试,逆风,很微弱、不过是逆风。
看台上专门赶来看她的观众还在有节奏地叫着“世界纪录”给她打气,她眯着眼望了一下,连宋怡也脸上涂着国旗手里举着“世界之王”的小牌子——自从海城钻石联赛那次嚣张的示威后,这四个字成了她的标志。
不过,不破世界纪录不能叫世界之王吧。
最少不是那么让人服气。
今天黄历上大概写了不宜破世界纪录,不过还是要试试。
陈焕之站在第四道上看看自己的左右,第五道是日本的选手,第三道和第六道则分别是苏方方和元绘云,也就是说她们三个是这次亚运会争夺奖牌的主力。
中国的女子短跑在亚洲居于统治地位,无可置疑的。
不是只有陈焕之在孤军奋战,她还有队友们一起统治着亚洲女子田坛,曾经的中国女子短跑有这么强吗?陈焕之想起费诺克曾经说过的一个领头羊会带动整个项目的发展,这是她带动的结果吗?
比赛开始了。
陈焕之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从起跑阶段就开始领先,当她跑过三十米的时候,已经只能用余光扫到两侧的苏方方和日本选手了。
陈焕之打开了极速技能,猛地向前冲去,这已经是她一个人的赛场、一个人的战斗。
几秒后,陈焕之冲过了终点线,系统播报了她的胜利,但是没有打破世界纪录的技能点奖励——虽然她靠各种赛会纪录,技能点已经用不完了——但是整个看台上响起非同一般的哗然和喧闹声,陈焕之甚至听得到几个比较近处小女生们的尖叫。
她茫然地回头望了一下,赛道终点的计时牌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10秒49。
平世界纪录了。
第146章 146
陈焕之站在终点外叉着腰歪着头盯着那个“10秒49”看了足有十秒钟。
真的,不破就算了,跑个10秒5几她也有心理准备,逆风嘛、又冷嘛,理由可以找出来一大堆,但是10秒49,平了!
这可真是让人……意气难平啊。
她叹息着摇了摇头,抬头去看大屏幕上其他人的成绩,不由得愣了一下,苏方方11秒17。后面是日本选手福岛的11秒33和元绘云的11秒36。
后面两个倒是正常发挥但是苏方方这个……是一个能拿上顶级国际赛场的成绩。
02年的时候苏方方20岁,那年的釜山亚运会她跑了11秒29。03年的亚锦赛,11秒25,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她的个人最好成绩,而且被认为将会带着这个最好成绩退役。
直到06年的多哈亚运会,在陈焕之的压力下,24岁的苏方方突破了自己、也放弃了未来,换来了一个短暂的高峰,一个11秒24。
然后就是手术、复健、改技术,成绩无休无止地上上下下,再不复从前。
直到今天,直到这个11秒17。
这个成绩对现在的陈焕之来说毫无竞争力,但是苏方方这个人,真是精彩。
本来在看台观看的苏圆圆已经翻过了护栏跑到赛道上跟苏方方抱头痛哭了。
陈焕之正想过去跟苏方方表示一下恭喜呢,这下总不能过去跟着一块哭呀,她只好挨个跟其他国家选手握手拥抱接受恭喜,然后和元绘云一起站一边看着。
“还没恭喜你呢。”元绘云头也不回地跟陈焕之说,“不过这对你来说不算个痛痛快快的胜利吧。”
“还行。”陈焕之一边说着还行一边叹了口气,“我就是有点……它怎么就逆风呢!”
元绘云忍不住笑了,她这次发挥地也还可以了,可惜其他人比她更好,第四名就等于是一无所获,这会儿见到平了世界纪录拿金牌的陈焕之溢于言表的郁闷,她真是忍也忍不住那小小的幸灾乐祸之心。
那边苏方方终于推开了苏圆圆,把还在哽咽的妹妹一路推到了场边,从看台上徐指导手里拿了三个国旗来,有点尴尬地招呼她俩。
“唉,还有我的?”元绘云对这个绕场可有可无了,她回头跟陈焕之击了下掌,“我们200米见。”
元绘云跑过去披上国旗,草草地对着看台上几个位置鞠了几个躬就偷偷溜走了。
当然,也不能叫偷偷,因为这时候除了元绘云家乡的媒体和围堵着福岛的日本媒体,几乎所有摄像机和观众的眼睛都对着陈焕之和苏方方。
她进入运动通道前,又回头看了一眼,眼眶红红的苏方方和淡定微笑着的陈焕之,她们披着国旗并肩而立。
28岁,11秒17。
28岁。
赛后的第二天,22日的比赛只有晚上的4X100预赛,这个几乎毫无悬念,同时拥有百米金银和第四名的中国女子接力队在亚洲是碾压的存在,所以白天的时间郭培义又想给她安排点什么。
陈焕之借了粤省省队的训练馆在训练,训练间隙还得喝着水应付他,“你也看到了,我白天不是没事干,要训练的。”
“我问了刘教练,你晚上比赛,下午他让你好好休息。”郭培义坚持,“做个专访正好休息了。”
陈焕之叹了口气,“央五的《赛场风云》?昨天男子百米也得冠军了吧,亚运女子百米中国四连冠了吧,都不稀罕了。男子百米冠军好像是史上第一个,难道不是更应该请人家去?”
“他是明天。你明天是下午五点的200米预赛,时间太紧张,所以先排你。”郭培义苦口婆心劝她,“你昨天平了世界纪录,现在正是媒体追逐你新闻的时候,平时无所谓,现在再想要统统拒绝那就得罪人了,别的就算了,央五咱们得罪不起。我看你以前也对媒体没这么抗拒啊,怎么现在这么不喜欢做节目了。”
以前她还真比较喜欢做专访啊、上访谈节目之类的,在报纸电视上拐着弯吹嘘自己、或者听别人吹,特别能满足虚荣心啊,但是现在……陈焕之叹了口气,“一样的话说太多遍了,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节目,不同的受众,但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陈焕之同一个问题。”
从她出道起,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喜欢听她讲那一年校运会上的故事,然后是北京奥运会的故事,再后来是关于伤病,伤病中外界态度的变化对她的影响,最近则是代言猛涨的她现在一共能赚多少钱和什么时候能破世界纪录。
当然并不是说新的流行问题出现以后,老的问题就会被抛弃,作为陈焕之传奇的开端,那个校运会的故事陈焕之保守估计自己讲过400遍。在北京奥运会后采访最集中的那几天,她一天能有十场以上的采访,每次都会被问到这个,讲到后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而且到现在依然有媒体问这些。
而去年从科隆体育学院毕业后的于美红应聘国家队体能教练时,忽然发现她在田径界的知名度超级高,别人一听她名字就说“啊你就是那个陈焕之校队的教练”。
由此可见一斑。
这个问题,郭培义也没办法,“受众不同,虽然好多事儿你都说过很多遍了,但是对观众和读者来说还是很新鲜的。”
是,她也知道。陈焕之无奈地叹了口气,“行吧,下午在哪儿?”
“粤省卫视,两点半开始,一点我来接你,能吃完饭吧?”郭培义得到了陈焕之肯定的答复,突然又说,“不然,你去上综艺吧,其实综艺宣传效果比普通的专访节目什么好得多。现在很多综艺也不是访问类的节目,不问什么问题,就是做个游戏啊唱个歌什么的,还有出场费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