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儿手绘的效果图和平面图后,杜广明再次感叹女儿的聪明优秀,立刻按图装修起来。
杜君琦的装修风格远远超过这个时代,虽然她有意的进行了修改,但是随着装修效果的渐渐显现,大家对杜君琦的感叹越来越深,她的设计图十分符合现场施工,减少了许多施工弯路与返工可能,比起以往他们的设计省了许多麻烦,效率大大提高了。
听着爸爸转述的夸奖,杜君琦有些小得意,又有些小心酸,这些都是她没日没夜泡在施工现场忙活得来的经验,前世的她把大好青春年华都花在了工作上,没有娱乐没有约会没有爱情,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失败。
紧赶慢赶,总算在春节前一周完成了办公区域的装修,展示厅的进展也很快,大致轮廓已经出来了,只待年后再细细装修就可以。
大年二十八,菜市场开放经营的最后一天,第二天起就要关门闭市了,方谦益今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留了下来,帮着父亲方旺达打些下手,年底是干货销售旺季,方旺达每天都往返县里和厂子几次,来回输运货物,忙得很。
下午闭市后,方谦益和父亲方旺达一起来给杜君琦送年货来了,这次方谦益送的有活鱼活虾还有各种干货,年货非常厚重,让宋惠兰激动的都不好意思收下了。
宋惠兰也收拾收拾,打包整理出了一大袋的年礼,都是自家做的过年必备食品,炸排骨炸鱼块蒸年糕白裸团等等,别看简单,这年头这些食品算是节庆食品,平日里都舍不得做舍不得吃,外头更加没的买,都得自己做,尤其是蒸年糕,单是这一项就得花费一整天的功夫,泡米磨浆上蒸屉,外形稍有不好就得重做,因为寓意着年年高,所以半点不得马虎。
宋惠兰看方家父子这时候才要回家,猜想家里只有方母一人肯定忙的很,保不准这些食品备不齐或备的少,就收拾了一大袋,让方家父子带回家去。
方家父子本来还觉得没有必要,推辞不过才带了回家,结果没想到等回家才知道果然让宋惠兰猜对了,方母正愁着来不及备齐初一拜祭天地的贡品呢,宋惠兰送的这一袋真是帮了大忙了。
这一年的春节杜家过的可是十分热闹,初二姑姑一家来拜年,姑姑嫁到邻县,消息不通,回来拜年的时候才知道侄女竟然这么逆天,一年就读完了小学,一学期就从初一跳到了初三,比比自家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她都不想说什么了。
姑父也很惊讶,他没想到小舅子今年竟然搞起了包工队,还不声不响的买下了一座国道边的仓库,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且听小舅子说的那么好,这生意既做的顺利又有赚头,还能认识那么多领导,他都动心想跟着做点什么了。
表哥就简单的多,看到表妹们的房间里竟然有那么多各*装,他立马就迷上不肯撒手了,得知这些全是小表妹杜君琦做的后,他就死缠着杜君琦让她送他几套,不给他就不走了,杜君琦被他缠的没办法,只能让他挑走了两套。
初三姑姑一家离开后,杜家迎来了更多的亲戚,每个人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杜君琦和杜广明。
杜君琦这一年的风头实在太盛了,才一年就读完了小学,小升初还考了全县第一名,初一上学期还没读完就又跳到了初三,这速度实在有点吓人,现在又搞起了娃娃,还得了奖上了电视,真是让人不敢相信她今年才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
杜广明也是厉害,才搞起包工队不久,现在又买下了一座仓库,这得花多少钱啊,这又说明他今年赚了多少钱啊,真是让人眼红,更让人心动,以后还是多走动走动,说不定也能捞着一点肉吃。
亲戚间的拜年结束后,大家就开始上朋友家拜年了,杜君琦也去了几个朋友家拜年,比如江凯、张帅,还有忘年之交齐馆长。
杜君琦因为忙着做娃娃,去图书馆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不过次数减少并没有影响齐馆长对她的印象,知道她跳级上了初三,还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校园文化展,齐馆长反而感觉到很欣慰,好好学习,为校争光,这才是好学生好孩子嘛,所以当杜君琦再次来到图书馆时,齐馆长亲切的将她接到了办公室,好好的聊了聊这段时间杜君琦的生活。
杜君琦对齐馆长也很有好感,亲切和蔼涵养好,虽有文化人的清高,但也有长辈对晚辈的包容和期望,虽然齐馆长知道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制作娃娃上,但是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死读书,所以不仅没有让她放弃业余爱好,反而鼓励她坚持下去,不要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齐馆长的鼓励和坚持让杜君琦很感动,对齐馆长愈加亲切尊敬起来,拜年的时候自然不能忘了他,所以一走完亲戚,杜君琦第一个就去齐馆长家拜年。
第42章 新想法
齐馆长有两子一女,大儿子二女儿都是市报业系统的,唯独小儿子齐远不安份,大学毕业后想尽办法,缠着闹着让父亲哥哥姐姐一起出面帮忙,帮他创办了一个小杂志,挂靠在市报底下,可惜这份小杂志一直不景气,每期的销量只能维持在一两万份左右。
可能受苏联解体的影响,这段时间开始有人发声质疑体制部门的臃肿拖累了国家的发展,的确,从建国起,全国各部各级的机构越来越多,组织机构臃肿重叠、层次过多,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缺乏效率,更导致了人浮于事、十羊九牧的状况,随便办一件事,没经过五六个部门的审批,根本办不下来,民众们对于这样的现状已经忍耐不下了,一有声音发出质疑,附合的人越来越多,现在中央都开始考虑怎么精简部门了。
齐远的杂志销量一直很低,处于市报系统垫底位置,现在市报也有人提出了精简的口号,在几次会议后,这份小杂志成为了第一个被开刀精简的部门,按上级的意见是,直接精简,裁掉这个杂志。
所以为了不刺激齐远,今年这个春节齐家是过得很平淡的。
杜君琦上门拜年让齐馆长大大意外了一番,马上迎进门来高兴地闲谈起来,谈完了杜君琦的情况,接着谈到了齐馆长的情况,齐馆长正烦恼着齐远的事,就随口说了出来。
“真的要精简掉?”杜君琦问道,“没办法吗?不能再努努力,说说情?”
齐馆长叹了一声:“唉,没办法,谁让他的成绩那么差,就是想找人说情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杂志主要是做哪方面的?”
“武侠小说。”齐馆长摇了摇头,有些看不上眼,“他在大学里看了一些港台那边的武侠小说,受了些影响,毕业后就一直喊着要办一个国内最优秀的武侠杂志。”
“武侠啊。”杜君琦也摇头,她也不看好国内的武侠小说,跟风的多,但写的好的真心少,“还不如写聊斋那样的呢。”今年本省省台播放了《聊斋》,收视率直线飘红,各大省台也跟风买了片子的版权,不停轮播,红遍了全国。
“是啊,还不如写狐仙花仙呢。”齐馆长笑了。
“您别不信,这方面的题材大家真的爱看,《济公》《西游记》不就每年都在重播嘛,看的人还是很多。”杜君琦郑重地说道。
现在是92年了,马上就会引进香港的仙侠类电视剧《日月神剑》和《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这两部剧形成了新的收视热潮,后来趁着观众的热情未减又引进了《蜀山奇侠之仙侣奇缘》,仙侠这一题材大大刺激了人们的想像,随之跟风写的小说也不少。
脑海里回想了一下前世的热剧风潮,杜君琦又有了个新主意。
“齐爷爷,家里有没有小叔叔的杂志?能不能给我看看?”
“有的,你等下。”齐馆长直接开了小儿子的房门,没理会躺在床上不吭气的小儿子,抽了几本杂志就出来,“给,看看。”
“谢谢齐爷爷。”杜君琦双手捧过,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齐馆长见杜君琦翻看的速度非常快,不由得开口说道:“你翻的这么快,都看进去了吗?”
“大概的扫一遍,知道讲的是什么就行了,我主要是想找插图。”杜君琦翻完了一整本,“不是吧,几十页的杂志,竟然连一张插图都没有。”
“小孩子就应该看小人书连环画,看什么小说,看得懂吗?”齐远见父亲进门直接拿了他的杂志,看都不看他一眼,心里不由得有些发虚,赶紧从床上蹦起跟出来,生怕父亲把他的宝贝给烧了,没想到竟然是给一个小丫头看,她看得懂吗。
齐馆长皱眉喝斥:“说什么,没礼貌。”
杜君琦装乖的笑了笑:“就是看不懂才想看插图啊,看图就直接多了,就是不识字也能猜出剧情来。”
齐远撇了撇嘴,坐了下来:“这是武侠杂志,不是给小孩子看的。”
“所以这杂志倒了。”杜君琦这话简直就是神来一刀,直接捅到了齐远的心上。
齐远跳了起来:“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