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差不多,为什么不直接写成武侠?”
“因为仙侠可以飞天遁地啊,我就是喜欢这样。”杜君琦理直气壮地说道,“另外我要求把这个故事画成连环画,方便低年级学生的阅读。”
齐远无语了:“好吧好吧,你要写成这样也行,剧情我们可以慢慢再讨论,你要画成连环画也可以,就是多找一个专门画图的人而已,现在我们先谈赞助的事,你打算赞助多少?”
“一年吧,你现在再办读物的话,应该是月刊吧,一年12期,一期按400算,12期就是4800。”杜君琦掰着手指算了算,“有点贵,能不能分期付款?我先付3期的?”
受过一次打击的齐远知道成功不易,也就少了几分计较,只要有人赞助,他的压力就少了许多,于是他点点头:“行,我先把刊号申请下来,等刊号办好了,你要先给我第一季的钱,以后按季给钱,你要保证给满一年的份哦。”
“嗯,没问题,等刊号下来,我们可以签份正式的赞助合同,只是在这之前,我得先给我朋友打个电话说一下,只要他一同意,我们赞助的事就算说定了,你就可以去申请刊号了。”
“行。”
事情就这么说好了,杜君琦告辞后马上就给方谦益打去了电话,说清了这事的来龙去脉和她的打算,方谦益虽然不能预知今年即将掀起的仙侠电视剧的热潮,但是他也知道市场宣传的重要性,杜君琦这样迂回的给娃娃打广告做宣传,花费不高,但是要是成功的话,那收益可就很可观了,所以他支持了杜君琦的做法,同意了赞助的事。
得到了方谦益的同意,杜君琦第二天再次登门齐家,与齐远敲定了赞助的具体事宜,为了安齐远的心,还手写了一份赞助合同。
达成了赞助协议后,杜君琦和齐远商定了新刊物的名称,取名为《新视野》,然后花了三天时间,一起完成了仙侠故事的大纲。杜君琦对故事的构思是,昆仑山上有修仙门派,每五年会派出一些精英弟子到人间进行为期五年的实战,他们或斩灭或收服在人间作乱的妖魔鬼怪,但是当他们真正下到凡间后,才发现事无绝对,人作恶起来堪比妖魔,而妖怪中也会有善良助人的妖怪,这些精英弟子们开始有分岐有争执,渐渐地对仙凡妖魔有了不同的看法。
定好大纲后,两人又用了一周的时间慢慢完善具体情节,主要是杜君琦口述剧情,齐远构想台词和人物心理,杜君琦有着丰富的电视剧、电影、小说经验,齐远有着流利的文笔和较强的情节把控,两人合作愉快,一周后仙侠故事就成形了,命名为《昆仑仙侠传》。
《昆仑仙侠传》完成了,杜君琦的寒假也结束了,她开始了学生生活,办刊的事就全部交由齐远负责了。
齐远作为一个已经被裁了部门的待业青年,他有大把的时间缠着领导,领导实在被他缠的没办法了,加上他与别的待业者不一样,他自己提出可以自负盈亏,领导也就批准了他的办刊申请。
市报系统内的人看着齐远拿着材料到处跑流程,背地里都在说齐远有个好老子,不只帮儿子办了第一个杂志,还肯在儿子失败后再帮儿子办第二个刊物,啧啧,要不说有个好老子少奋斗十年呢,就凭齐远那一份惨淡的成绩,若没有他老子护着,还不知道会被分配到哪个边角部门坐冷板凳呢,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羡慕不来啊。
外人看得眼热,却不知道这次齐馆长可是一点也没伸手帮儿子,齐远这次办刊全部靠自己跑流程,说好话拉关系请好烟,还要顶着外人的羡慕忌妒恨,真是不好受的很。
除了跑流程,齐远还要重新寻找合适的员工,之前的杂志裁减后,本来就人数不多的员工都另找了去处,他要再办一个读物还得重新找人,而且杜君琦要求《昆仑仙侠传》一定要以连环画的方式连载,所以他还得找合适的专职画师,另外还有办公场所也要再找,这些都是事,千头万绪的,忙的他够呛。
第44章 中考备战
不提齐远那边的千头万绪、四处奔波,杜君琦这边也很不好受,新学期开学了,她正打算集中精力投入到书山题海中去,结果教育局却安排她上县电视台、市电视台、市晚报、省少儿报,还有一些校园活动,一大堆的行程排满了两个月,这让杜君琦很是头大。
杜君琦向陈校长抗议,这么密集的行程表,还能不能愉快的学习啦?
陈校长慢慢劝解她,说她成绩好,考上高中是肯定没问题的,而且她报的又是一中,有一中提供的保送名额,上高中更是妥妥的没问题,既然没问题了,那在媒体上为学校争光也是她应尽的义务啊。
保送名额?什么东西?杜君琦一头雾水表示不明白。
陈校长只能再细细解释,原来初中毕业后,家境一般的毕业生会选择报考中专,因为大中专毕业国家都包工作分配,读完书就可以直接工作给家里赚钱了,因为报考的人多,中专的录取线比高中还要高,而选择报考高中的毕业生一般是两种,一是家里有钱有关系,不愁毕业找工作,只想要个高中的学历装点下门面的,二是学习成绩真的非常好,有希望考取大学,天之骄子的那种。陈校长还补充说明了一下,90年全国大学只录取60万人,91年录取62万人,高考录取率只在百分之二十多,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
杜君琦知道以前的大学不好考,而且她自己上大学时那会儿还没有三本,但也没想到这时候会这么丧心病狂,要知道后来扩招后大学录取率一直在提高,她回来前都达到百分之七十多了,从2009年起每年上大学的人数就是六百多万啊。
看到杜君琦有些吓到,陈校长放低了语调继续解释,因为报考中专的学生比较多,为了鼓励学生上高中上大学,保证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所以每个高中每个大专院校都会采取保送名额的制度,鼓励成绩好的学生们继续读书,有一些大型国企甚至还有自己的学校,给自己的职工孩子留有保送名额,比如邮电大学、铁道子弟学院等等,而L县一中也会给初中部学生留有保送名额,一般是15%的比例。
其实杜君琦的成绩一直稳居年段第一,就算没有保送名额她也会顺利考入一中高中部,陈校长给她这个保送名额其实只能算是个顺水人情,不过当时的杜君琦还不知道这一点,还以为这是陈校长给她的优待照顾呢,现在她知道了,对这个保送名额也只能无语了。
不过陈校长之前给的分数叠加的允诺还是有用的,虽然上高中没问题了,但是杜君琦还是想拿全县前几名的名次,有了这个分数叠加的特权,只要她正常发挥,她肯定能得文溪奖。
承了分数叠加的特权,杜君琦就得有尽义务的本份,所以她接受了县教育局的安排,开始接受电视台和报纸的采访。
虽然是以杜君琦为主的采访,不过正式采访时还会有其他的相关人员在场,比如郑局长、实小的谢校长、各位班主任等,他们在镜头前一致给杜君琦好评点赞,这让杜君琦很是不好意思,内心还有几分心虚,毕竟她是三十岁的芯子啊,有原先的知识底子,还有拼命做题的勤奋,若她还不能考个好成绩,那不是白重生一回。
随着报道的陆续播出,杜君琦的名气越来越大了,真正的出名了。
在杜君琦接受宣传的这两个月里,《新视野》的刊号办下来了,职员和办公场所也都找好了,因为没有投稿可用,所以第一期的内容只能由齐远和编辑们自行创作,因着杜君琦的名气大,杜君琦还被齐远抓了壮丁,被逼着写了两篇短篇小说,好在杜君琦前世喜欢看微小说,借了一些梗才算完成了任务。
因为正在宣传期内,杜君琦也就把这事告诉了陈校长,陈校长没想到杜君琦还写了两篇微小说刊登在出版读物上,简直大喜过望,这不正是一个极好的宣传点吗,陈校长马上给郑局长打了电话,还让人买了二十本《新视野》放在校阅览室里以供同学们阅览。
在县教育局的大力宣传下,杜君琦隐隐地成为了L县的学生代表,一个成绩好,有创意,能动手,会写作,并且还乖巧可爱的学生,完全适合人们心目中对优秀学生榜样学生的希望和构想,现在只要一提到“别人家的孩子”,人人都会想到杜君琦。
在热闹的造星宣传中,另一个更大的消息也传播开了。
L县马上要并入F市,成为一个F市的行政区了。
大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个大好消息,尤其是对今年的初三生来说,这意味着今年的高中录取比例会大幅提高,而且他们可以报考市里的重点中学了。
市重点中学的吸引力非常大,初三生们都蠢蠢欲动了,尤其是优秀生源集中的县一中里,每天都有学生在讨论市里哪所重点中学更好,参与讨论的学生非常多,看到这个的情况,陈校长适时地将杜君琦推了出来,宣布杜君琦将会报考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