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道:“真是不巧,若是再早些说倒好。不过江南一带达官显贵甚多,以兄之力,未必只有寒舍一家之选。”
那人点点头,道:“大人说得极是,少不得再替他引见别家。”
不是谁家都有本事能请到进士来坐馆的,抛开林家不提,有不少人都愿意花重金聘请贾雨村教导儿子。然而贾雨村毕竟考中了进士做过官,性子难免高傲些,非世家不肯,非达官不去,又要束脩丰厚,林如海听说后,冷冷一笑。
当初他厚待贾雨村,贾雨村本是一无所有地来林家做黛玉的先生,不过一年,身边便买了两个书童服侍,起复的一应打点用费都是自己替他预备妥当的,可惜自己竟看错了人。
林如海今生没有请贾雨村,贾雨村自己又看不上别人家,几经辗转,竟去了甄家教导甄宝玉,听闻此子和贾宝玉容貌举止一模一样,脾性亦然,起先贾雨村嫌他太淘气,恐其祖母溺爱,自己教导不当,反得罪了他们,所以没去,如今遇不到好东家,只得去了。
贾雨村走后,林如海便丢开此事不提,没有自己相助,以贾雨村的本事,想必定然能得甄家相助,若是如此,依旧能起复。
林如海忽然收到郭拂仙的书信,信中说林睿走后不久,今年年初他不知怎地竟得到旨意起复了,一跃便为四品侍读学士,在御前走动。林如海吃惊之余,细看书信,方知九皇子现今深得太子殿下倚重,宣康帝见他们兄友弟恭,难免爱屋及乌,交代了些差事给九皇子,九皇子趁机向宣康帝举荐郭拂仙,又说林睿跟他读书近年,可见本事云云。
宣康帝爱惜人才,林睿跟郭拂仙上课,宣康帝知道后派人打听,也知道了郭拂仙被罢官实在冤枉,只是没有好名头起用他,今见九皇子如此,立时便有了借口,命其为侍读学士。
林如海松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不枉我特地让睿儿跟你读书,好歹让圣人留意到了。”
林如海本来打算林睿进京同郭拂仙上课,一是免得牛继宗再寻他烦恼,二便是想让他得到上头留心,自己状元之才,尚且愿意让儿子随郭拂仙读书,足见郭拂仙的才学让自己如何钦佩,少不得引人注目,起复也就容易了。
黛玉拿着方先生批阅过的功课过来给林如海看,听林如海此言,奇道:“爹爹说什么?”
林如海回过神,放下书信,招手叫黛玉过来,又看了跟在他身后亦捧着功课的林智,不觉莞尔,都拿到案上细看,口内道:“并没有说什么。”
黛玉道:“我明明听到爹爹说圣人留意。”
林智在一旁点头,赞同道:“圣人!我也有听到,爹爹别哄姐姐。”
林如海见他们姐弟两个一唱一和,顿时啼笑皆非,道:“你们倒是灵光,听得这样清楚。是为父的一个至交重新得了圣人重用,故我替他欢喜。”
黛玉素来不在意这些,听了,不再多问,她不问,林智自然也不开口。
贾敏听说郭拂仙得到起复,亦替其欢喜,郭拂仙是林如海的好友,他在御前走动,少不得知道些风吹草动,还能不告诉自己家。她心里算了算,苏黎、顾越和郭拂仙都是宣康帝重用的人,前两位又在东宫当差,日后即便太子登基,他们家亦是无忧。
不想,随之而来的却有薛老爷病故的消息。
林如海脱口而出,道:“薛家老爷去世了?”那不就是薛宝钗和薛蟠之父?
贾敏点头道:“不管怎么说,薛老爷和二哥是连襟,薛老爷死了,咱们少不得打发人过去一趟,不然说不过去。”
林如海算了算,是了,他怎么忘记了,薛老爷正是亡于今年。
彼时正值七月,薛老爷才从京城回到金陵不久,他来回奔波,十分疲惫,但是他已经见过替太子殿下办事的贺信,说明樯木的好处,贺信果然替太子殿下感到满意,命其将樯木暂存薛家木店中,过些日子禀明太子殿下后再派人来取。
薛老爷身上无职,无法面见太子殿下,又见贺信没有替他引见的意思,顿时无可奈何,他本想在京城里再等些日子,又去拜见了王子腾和贾政,他们几家也算是有权有势了,不怕太子殿下拒之门外,不曾想忽然下人来报说一批货物遇到风浪沉了水,金陵各家货商催款的催款,要货的要货,急得他顾不得樯木一事,昼夜兼程赶回金陵。
好容易料理了此事,薛老爷再也支撑不住,没两日,就没了。
林家得到消息后,一面派人去薛家吊唁,一面打探详情,得知来龙去脉后,林如海暗暗叹息,薛家没有此人,日后便要没落了,也是他教导儿孙不当,只知教养女儿,偏偏忘记了薛蟠,此后,金陵生意上便只有金凤一家独大了。
果然,薛家忙着料理丧事时,金家趁机扩张了好些生意。薛老爷既死,薛蟠年幼,薛家共计八房,哪个不对长房虎视眈眈,下面的掌柜伙计亦是瞒天过海,急得薛姨妈焦头烂额,亏得王子腾得知消息后,派人来帮忙,又有甄家做主,薛二老爷和薛老爷兄弟情深,彼此用力,才保住了长房一脉的生意,但是经历此劫,薛家的生意终究不如从前了。
☆、第058章:
不觉炎夏已过,凉秋忽至,九月正是蟹肥之际。下面孝敬了几篓子极肥的大螃蟹,贾敏和林如海都爱吃这个,偏都不敢多吃,许多吃不完,倒可惜,林如海上衙门前,遂提议贾敏命人蒸了螃蟹,请几家相好过来赏花吃酒。
园中菊花开得正好,更兼秋色醉人,贾敏抚掌称是,立时便下了帖子。
因林慧林智姐弟二人年幼,各家夫人来时,回帖子时,都带了自家与之年纪相仿的男女孩子,最小者比林智大一岁,最大者不过七岁,约共五六个人。
黛玉最喜热闹,又于吃食上十分挑剔,她脾胃弱,不宜油腻,吃得自然留心,见贾敏正想着如何设宴时,忍不住提醒贾敏道:“那些东西,大家有爱吃的,有不爱吃的,不如各设一几,用攒盒装些各自喜吃之物,岂不有趣?”
黛玉平常随着贾敏赴宴时,最不喜席面上皆非自己所喜之物。
贾敏想了想,道:“这倒是个好法子。”
正说着,忽然知府刘瑛的太太又打发人来致歉,说先前回帖本欲只带小女儿刘芳过来,不料她娘家内侄女竟来了扬州,闻听林家设宴,也要过来。刘太太无奈,只得命人过来同贾敏说一声,免得到时候多出一个人来,竟不好。
贾敏思忖片刻,刘太太的娘家姓杨,其兄杨旭颇有权势,是京城里的三品武官,既是其女,想来是从京城来的,笑道:“有什么要紧?还特特叫你们过来告诉我?难道我们家请客,竟不多预备一些子?”
刘家婆子听了,也笑了,告辞回去禀告刘太太不提。
到了正日,各家女眷来时,吃茶厮见叙说家常,贾敏果然见到刘太太身边除了女儿刘芳外,又带来的一个女孩子,想是其兄之女,然大家都不认得。
这女孩子十岁上下的年纪,生得眉目如画,衣着和扬州略有不同,依旧是京城里的打扮,锦绣华裳,珠翠钗环,光彩夺目,向各人见礼时,亦是一口长安官话,身前身后有七八个丫头服侍,足见出身不凡。
众人心中忖度此女来历,只听刘瑛笑道:“这是我娘家内侄女,名唤茹儿。”
贾敏招手叫到跟前,拉着杨茹的手,细细打量一回,称赞道:“好齐整女孩子,亏得你带来,不然咱们倒错过了。”说话之间,早有下人打点了表礼送上,金玉戒指各一个,香珠一串,其余人等,也有两样礼物。
因没和大人坐在一处,和黛玉一起的几个姐妹,远远地站在旁边,悄声问刘芳道:“你这表姐过来,怎么这样打扮?既然出门,你们家太太没有给你表姐准备新衣裳首饰?”说话的两个女孩子心中不屑,俗话说入乡随俗,来了他们这里,竟还穿着京城的衣裳,难道京城的花样比他们这里的新鲜?实不知扬州奢华,京城里许多都是她们穿过的。
刘芳苦笑道:“昨儿才来,哪里有工夫做衣裳?偏听说我们来,也要跟着来。”从长安城出来,天子脚下的人心里自觉高人一等的不是没有,她这位表姐便是其中之一。
因有人疑惑道:“怎地来得如此突然?可还有其他亲戚来?”
刘芳亦对此事十分不解,千里迢迢的,按理说,杨茹父母俱在,没有忽然来他们家住的道理,刘芳长到今年七岁,她父亲做了多年的扬州知府,她母亲都没有回过京城,她也没有见过外祖父母和舅父母,不想忽然就送了杨茹过来暂住。
正思量,忽听贾敏道:“玉儿,带你杨家姐姐一同去顽。”
每逢家中宴客,所来往的男女孩子常在一处顽耍,他们长相处,难免就不喜别人插入,不过黛玉今日为主,遂请了杨茹过来。
杨茹年纪最大,端庄矜持,静静地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贾敏远远看了一眼,转头看向刘太太,眼波微微一闪,又想到先前拉着杨茹说话时十分伶俐,心中似是想到了什么。外面来回说已在园中设宴,贾敏方请众人移步到园中,临水赏花,分外清静,入席时,各人跟前设案,案上摆着各式攒盒,装的都是她们爱吃的,有菊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不一而足,几个孩子跟前却都是摆着雕漆梅花小几。